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针刺和静脉注射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临床疗效。方法 152例器质性心脏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针刺内关、神门穴,并首剂静脉注射150 mg,继以1 mg·min-1静脉泵入,维持6 h。观察PAF转复情况,心率、QT间期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152例患者中,25例10 min复律,占16.45%;110例5 h后转复,占72.37%;2例10 h后转复,占1.32%。复律成功137例,占90.13%。未转律者15例,占9.87%。用药期间,未见缓慢性心律失常、低血压、心衰加重及QT间期延长等,1例心率57次·min-1,占0.66%,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针刺和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PAF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由于直流电同步电击复律具有操作简便、安全、速效和转复率高等优点,在一些单位已逐步替代了药物复律。但部分患者常因电击复律失败或转复窦性节律后不能用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巩固,以致丧失复律的可能。我们对6例风心病持续性心房纤颤患者采用乙胺碘呋酮进行复律治疗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下简称房颤)为成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持续性房颤常带来严重的血液动力学障碍,房颤本身就可使心搏量降低25~33%,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40%,因而易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房颤又常使患者心悸不安,也易发生动脉栓塞,因此常需转复为窦性心律。2年多以来,我们采用经改进的奎尼丁并用心得安方法快速转复房颤28例,其中4例2次复律,1例3次复律,共34例次,近期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甘仲平 《广西医学》1997,19(6):954-956
对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成形术后心房颤动同步直流电复律45例的复律过程进行观察和随访,探讨复律的影响因素及窦性心律的维持情况。结果表明,复律失败及复律后出现的心律失常组的年龄、房颤持续时间、心瓣膜病程、左房内径等均高于复律成功且无心律失常组(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复律成功与放电能量、房颤持续时间、转复前心率、左房内径等因素有关。复律时机的选择对窦性心律的维持有一定关系。认为口服奎尼丁对复律后  相似文献   

5.
心律失常是心脏病中常见的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危及病人的生命。近年来,利用心脏电复律术治疗心律失常,是一个重大的进展。我院自1976年始采用R波同步启动电击转复律术,对132例各种心脏病疾患所致的心律失常选择性的进行了电复律术治疗。其中慢性心房纤颤75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体外同步直流电复律治疗异位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心室颤动除外)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007年7月~2011年6月接受体外同步直流电复律治疗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其中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8例,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5例,预激合并心房颤动(简称房颤)4例,单纯房颤4例。所有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时间小于48 h。使用双向波电复律机,能量分别给予70~100J,选择同步电复律,年龄>60岁或基础病复杂者先床旁临时起搏后再复律。复律后持续心电24h监测,随访30d。结果:19例70 J一次电复律成功,2例室速者70 J后复律未成功,第二次改为100 J复律成功,血流动力学障碍纠正。复律心电24 h监测,并随访30 d,1例房颤者复发,未发生栓塞及死亡事件。结论:体外同步直流电复律疗效迅速而安全,并发症发生率低。对于年龄超过60岁或基础病复杂者,先床旁临时起搏再电复律,可降低电复律致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副作用,提高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正> 近年来,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对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的深入研究,药物转复慢性心房纤维性颤动(以下简称慢性房颤)的疗效日益提高。我院自1976年12月至1981年1月应用异搏停合并小剂量奎尼丁治疗慢性房颤56例,对其转律效果及远期疗效作一分析,以探讨药物转复慢性房颤的疗效和复律后窦性心律的巩固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心阻抗法,对43例快速心律失常复律前后左心功能进行了自身对比观察,并探讨了快速心律失常对心功能的影响及复律后左心功能改善情况。 43例病人中,室早17例,室上速15例,阵发性心房纤颤11例。心律失常持续时间,除1例房颤持续1周外,余均持续数小时至数日转复。复律药物有西地兰、异搏定,心  相似文献   

9.
拳击心前区转复快速心律失常王佩生,王晓华,刘兰英,赵承胤,李秋波黑龙江省大厌市第一医院(163001)快速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常见,严重者可引起血液动力学改变,甚至导致猝死,目前主要采用药物、电复律和介入治疗,我们对快速心律失常患者11例采用拳击心前区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胸外直流电复律治疗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包括心审纤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近年来接受胸外直流电复律成功治疗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心室纤颤患者采用了即刻的非同步电击复律,其他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在使用了2种以上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后采用同步电击复律.结果 11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均1次电复律获得成功,7例表现为心脏骤停的心事纤颤患者5例1次复律成功,另2例患者分别为2次及3次复律成功.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电复律所致的损伤或栓塞事件.结论 胸外直流电复律治疗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简便、快捷、安全、有效,且并不比药物治疗增加风险.  相似文献   

11.
奎尼丁联合胺碘酮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奎尼丁联合胺碘酮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房颤患者65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31例和联合用药组34例进入胺碘酮组每次给胺碘酮0.2 g,每天3次,持续10 d,奎尼丁联合胺碘酮组第1天奎尼丁每2 h 0.2 g,共5次,如未转复窦律,第2天剂量不变,第3天每2 h 0.3 g,共5次;转复窦性心律后奎尼丁改每8 h 0.5 g,重叠应用胺碘酮3 d。药物负荷量期间未转复者应用同步直流电复律。观察复律率、复律时间、Q-T间期。结果奎尼丁联合胺碘酮组较胺碘酮组转复时间短、转复律高,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奎尼丁联合胺碘酮是治疗房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房颤转复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BNP的变化。[方法]选择心功能正常的150例房颤患者,根据复律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复律成功患者组,房颤复发组(复律1个月内再发),转律失败组。另选50例正常窦性心率者作为对照组。在转复前及窦性节律恢复后24 h采集周围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血浆BNP。[结果]150例患者中,阵发性房颤患者110例,BNP水平由转复前的(136±11.3)pg/mL降至(68±13.0)pg/mL(P<0.05);持续性房颤患者40例,BNP水平由转复前的(192±23.3)pg/mL降至(106±14.4)pg/mL(P<0.05)。转律成功未复发者86例,BNP水平由转复前的(138±15.5)pg/mL降至(73±12.2)pg/mL(P<0.05);转律后复发者(1个月内复发)42例,BNP水平由转复前的(218±13.6)pg/mL降至(172±23.3)pg/mL(P>0.05);转律失败者22例,BNP水平(265±12.8)pg/mL。[结论]在房颤复律患者中,BNP可预测房颤复律的成功性。  相似文献   

13.
随机观察了静脉注射心律平转复旁道伴快速心房颤动(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同时疗效。显性旁退并发房颤者8例静脉注射心律平即时转律5例;隐匿性旁道组12例,即时转律5例。用心律平未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者心室率亦者小于100次/min。安装剂组用药后仅1例转为窦性心律,2例心室率小于100次/min。观察了心律平转复旁快速房颤的作用。讨论了心律平转复穿伞快速速房颤的可能制及对显性隐匿性旁道作用的不同点进行了阐  相似文献   

14.
电击转复心律(以下简称电击复律)对治疗心律失常,是一个新的方法。目前在我国许多地区已普遍使用。我院从1974年起,利用XQQ型除颤起搏器,对43例次心律失常病人,进行电击复律。现将疗效及体会报导如下。病例选择与治疗方法一、病例选择 1.性别、年龄与病因: 本组40例(43例次)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为21~85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以下简称风湿心)26例,冠心病11例。甲亢心1例,原发性房颤1例,中毒性心肌炎1例。 2.心律失常种类: 43例次中,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25例次,心室颤动(以下简称室颤)14例次,房  相似文献   

15.
黄慧贤  王琨 《当代医学》2008,(9):143-144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和维拉帕米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依据三磷酸腺苷(ATP)的超短半衰期特性,在同一病例1次电生理检查时,比较了ATP和维拉帕米对27例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终止作用.结果 两者对SVT的有效率均为92.6%(25/27),ATP起效快,但瞬间心律失常和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维拉帕米;阿托品可提高ATP的有效率,减少瞬间心律失常和副反应,对维拉帕米无效及重复诱发SVT者,用ATP安全有效.结论 在ATP和维拉帕米之间,不应首选ATP复律,当维拉帕米无效或者复发者,有使用维拉帕米等药物禁忌症者以及需快速转复者,ATP可作为转复SVT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心肌梗死急性期并发反复发作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在应用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药物后仍无效或电复律后再次复发者,改为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的临床观察。方法对所选病例,静脉注射胺碘酮150~300 mg(3~5 mg/kg)加生理盐水20 ml稀释后10 min内注入,若心律失常未控制,10~15 min后重复追加注射1次(150mg/次),本文中24 h内最多追加4次。静脉注射负荷量后,以1 mg/min静滴维持6 h,随后以0.5 mg/min静脉微量泵静滴维持,在静脉用药的同时口服胺碘酮(起始720 mg/d,1周后改口服600 mg/d,2周后改200 mg/d维持。)结果6例4 h内控制;14例24 h内控制;5例48 h内控制;2例72 h内控制;6例反复电击2~4次,用药后1周内得到控制;8例死亡。总有效率33/41(8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时,临床上首选电复律,但经电复律后仍反复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时,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较利多卡因更为有效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陈英  张月军  徐欣 《吉林医学》2011,32(16):3256-3257
目的:探讨普罗帕酮与胺典酮联合电复律转复持续性房颤及维持窦律的疗效与安全。方法:将70例基础疾病治疗良好的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普罗帕酮组600 mg顿服后观察6 h,未转复者予电复律,并以最低有效量口服维持窦律;胺典酮组将胺典酮600 mg分3次口服,连服7 d,未转复者予电复律,以最低有效量口服维持窦律。结果:单纯药物复律普罗帕酮组6例,胺典酮组5例,电复律两组分别转复28例和26例,两组早期有效率分别91%和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普罗帕酮组短于胺典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普罗帕酮与胺典酮联合电复律转复持续性房颤安全有效,但普罗帕酮起效快,可相对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和维拉帕米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依据三磷酸腺苷(ATP)的超短半衰期特性,在同一病例1次电生理检查时,比较了ATP和维拉帕米对27例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终止作用.结果 两者对SVT的有效率均为92.6%(25/27),ATP起效快,但瞬间心律失常和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维拉帕米;阿托品可提高ATP的有效率,减少瞬间心律失常和副反应,对维拉帕米无效及重复诱发SVT者,用ATP安全有效.结论 在ATP和维拉帕米之间,不应首选ATP复律,当维拉帕米无效或者复发者,有使用维拉帕米等药物禁忌症者以及需快速转复者,ATP可作为转复SVT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9.
<正> 心律失常是重要而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严重的快速心律失常,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严重后果。电击转复心律疗法(简称电复律)是心律失常治疗上的重要进展之一。自从1962年Ioun及Nowmen提出应用直流电击转复各种心律失常以来,国内外已广泛用于临床。近年来由于医用电子仪器和临床急救医学的发展,电复律和起搏技术趋于  相似文献   

20.
随机观察了静脉注射心律平转复旁道伴快速心房颤动(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即时疗效。显性旁道并发房颤者8例静脉注射心律平即时转律5例;隐匿性旁道组12例,即时转律5例,用心律平未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者心室率亦都小于100次/min。安慰剂组用药后仅1例转为窦性心律,2例心室率小于100次/min。观察了心律平转复旁道伴快速房颤的副作用。讨论了心律平转复旁道伴快速房颤的可能机制及对显性、隐匿性旁道作用的不同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