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髋臼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与预后.方法 1990年10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7例髋臼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22~55岁(平均38.6岁).髋臼骨折按Letournel分类:后壁骨折2例,后柱伴后壁骨折1例,横行伴后壁骨折2例,双柱骨折2例.股骨颈骨折按Garden分型:Ⅲ型2例,Ⅳ型5例.其中X线片和CT片示股骨颈骨折合并股骨头游离脱位于髋臼后上方者5例,仅显示股骨颈骨折而无脱位者2例.结果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X线片示5例移位髋臼骨折患者获解剖复位,2例获满意复位.股骨颈骨折均获满意复位和固定.7例患者术后获1~18年(平均8.6年)随访,X线片示5例合并股骨头脱位者日后均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坏死率高达100%(5/5),髋关节功能恢复均为差,于内固定术后2~4年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而2例股骨头未脱位者至今X线片上仍未显示任何股骨头坏死迹象,也无创伤后关节炎表现,髋关节功能恢复均为优.结论 髋臼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如同时合并股骨头脱位,因股骨头坏死率高,应首选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如未合并股骨头脱位,可以考虑首选切开复位内固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髋关节中心性骨折脱位的诊断、分类及外科治疗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髋关节中心性骨折脱位的外科治疗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8例髋关节中心性骨折脱位均为臼底部骨折并股骨头中心型脱位突入盆腔,其中仅累及臼底部骨折3例,臼底部骨折合并髋臼前柱骨折2例,臼底部骨折合并髋臼前柱骨折及前壁骨折3例。8例均采用术前下肢股骨牵引使脱位的股骨头复位及改良扩大的髂股入路进行髋臼底骨折的切开复位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其中2例臼底破损严重的病例采用取带缝匠肌髂骨骨瓣植骨重建术。髋臼骨折复位按Matta标准,术后解剖复位4例,满意复位4例,无不满意复位。结论髋关节中心性骨折脱位为髋臼较少见的严重损伤。对中心性脱位的股骨头宜采用三向分力的股骨牵引进行复位,因髋臼底位置深在手术复位较困难,故采取髂股手术入路,直视下可显露髋臼底骨折处。采用重建钢板进行骨折固定可确保髋臼内壁的光滑,髋臼底破损严重病例采用带肌蒂髂骨骨瓣植骨可起到重建臼底及加速骨折愈合的目的 。  相似文献   

3.
髋臼后壁边缘压缩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髋臼后壁边缘压缩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的诊断与治疗。方法2000年2月- 2005年10月,对11例涉及髋臼后壁边缘压缩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所有患者的后壁边缘压缩骨折、髋关节后脱位均由CT扫描得到证实。患者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对边缘压缩骨折进行撬起和植骨,重建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平均5-56个月(32.4个月)随访,临床结果采用改良d'Aubigne和Postel髋关节评分标准:优4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72.7%。1例原发坐骨神经损伤,系骨折块压挫伤,于术后2个月完全恢复。1例因术中未严格保持伸髋屈膝位导致坐骨神经牵拉伤,4个月后基本恢复。1例异位骨化,为BookerⅡ型。1例复位欠佳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关节间隙变窄。结论髋臼后壁边缘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患者容易发生边缘压缩性骨折,术前CT扫描可明确诊断,术中要对边缘压缩骨折部分撬起和充分植骨,提高股骨头与髋臼解剖对应率,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一种较全面的外伤性髋关节脱位分型方法 ,以利于临床对这种创伤的治疗和资料统计。方法 分析了 2 16例髋关节脱位的伤情 ,根据股骨头脱位的位置、受伤时的力学作用方向及合并骨折的部位分型。结果 髋关节脱位分为三度六型 ,Ⅰ度脱位为无骨折的单纯脱位 ;Ⅱ度脱位为伴有股骨头、颈或髋臼缘骨折的脱位 ;Ⅲ度脱位为伴有髋臼底部骨折的脱位。结论 三度六分法包含了绝大多数髋关节脱位的病例 ,明确指出了脱位的机理及位置 ,适合用于指导临床进行治疗。对于Ⅱ度脱位伴有的骨折要象处理其他关节骨折一样 ,尽早进行复位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介绍应用前后入路治疗髋臼横行骨折伴后壁骨折的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999-2006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手术治疗髋臼横形骨折伴髋臼后壁骨折或股骨头脱位患者11例,按照Letournel-Judet骨折分型为复杂骨折中髋臼横形骨折伴髋臼后壁骨折,按AO分型为B1-2型。骨折采用重建钢板及螺钉固定。结果 全部患者均得以随访,平均随访3年。复位情况按Judet等方法进行评估,解剖复位6例,满意复位4例,不满意1例。髋关节功能按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髋关节功能的方法进行评估,优6例,良可4例,差1例。结论 手术是髋臼横形骨折伴髋臼后壁骨折治疗的有效方法,前后入路、复位质鼍、牢固固定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6.
后外侧入路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头骨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Kocher-Langenbeck入路)及可吸收螺钉在股骨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01年1月~2003年6月收治7例股骨头骨折患者,按Pipkin法分型:Ⅱ型2例,Ⅲ型2例,Ⅳ型3例。采用髋关节Kocher-Langenbeck入路切开复位,股骨头骨折均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Ⅲ型股骨颈骨折采用钛质空心螺钉固定,Ⅳ型髋臼后壁骨折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7例患者获2~4年(平均3.2年)随访。术后1年,按Brumback和Kenzora股骨头骨折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4例,良2例,差1例。其中1例差者为Ⅳ型骨折,最终因股骨头的软骨下骨塌陷、疼痛进行性加重而于术后14个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结论股骨头骨折可选择手术治疗,Kocher-Langenbeck入路有显露好、复位方便的优点,可吸收螺钉是股骨头骨折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7.
49例髋臼后壁骨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髋臼后壁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髋臼骨折,往往并发于髋关节后脱位或合并于其他类型的髋臼骨折。本院自1992年1月至2002年1月间,共收治49例患者,现总结经验,探索其治疗方法与预后。1资料与方法1.1本组49例髋臼后壁骨折,男38例,女11例;年龄19~68岁,平均42.4岁。受伤原因:摩托车摔伤5例,汽车相撞35例,坠落伤9例。不伴脱位者13例,按Judet-Letournel分类:后壁骨折5例,后壁及后柱骨折6例,横型及后壁骨折2例。髋关节后脱位伴后壁骨折36例,按Thompson和Epstein分型:Ⅰ型(脱位伴微小骨折)12例,Ⅱ型(脱位伴有髋臼后壁的孤立大块骨折)15例,Ⅲ型(脱位…  相似文献   

8.
Cao L  Bao G  Zhang C  Liu X  Niu Y  Xu S  Su 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25(12):1422-1425
目的探讨应用髋臼镍钛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acetabular tridimensional memory alloy-fixationsystem,ATMFS)结合自体髂骨解剖重建髋臼后壁骨折合并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2年1月-2009年2月,收治17例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合并骨缺损患者。男11例,女6例;年龄20~60岁,平均41.7岁。骨折至该次入院时间为14~180 d,平均63 d。髋臼关节面移位均≥3 mm。骨缺损按照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髋臼骨折缺损分型标准:Ⅰ型4例,Ⅱ型6例,Ⅲ型5例,Ⅳ型2例。手术去除残留的髋臼后壁骨折块和增生软组织,复位股骨头后取自体游离髂骨植于后壁缺损处,ATMFS固定重建髋臼后壁,加用人工韧带重建髋关节囊韧带,防止股骨头再脱位。结果术后3 d骨折复位按照Matta影像评定标准:优8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2.3%。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坐骨神经损伤发生。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年,平均3.9年。术后2~6个月骨折均愈合,平均3.6个月。术后1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发生髋臼周围异位骨化。术后1年,患者髋关节功能按照Merle d’Aubigné-Postel的评分系统评价:获优9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8.2%。结论 ATMFS结合自体髂骨游离移植,利用人工韧带重建髋关节囊韧带,是治疗髋臼后壁陈旧性骨折合并骨缺损的有效方法,它可以恢复髋关节的后方稳定,防止股骨头再脱位。  相似文献   

9.
股骨头骨折常见于高能量损伤, 其中压缩性骨折更为少见, 常用骨折分型中较少提及。报告1例急性创伤性髋关节脱位伴股骨头压缩性骨折病例。患者骑电动车撞击花坛致伤, 右下肢疼痛、活动受限就诊。经过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右侧髋关节前脱位伴股骨头压缩性骨折。急诊行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再采用外科脱位技术(即Ganz入路), 取股骨头下非负重区骨软骨块移植至塌陷负重区, 应用全螺纹无头钉埋头固定;另取自体髂骨重建非负重供区。术中成功获得股骨头解剖结构复位;术后3个月X线片示股骨头光滑、移植骨软骨块固定良好;术后8个月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逐步由部分负重增至全部负重, 髋关节无明显疼痛;术后24个月X线片示股骨头骨折复位固定良好, CT示股骨头无坏死、囊性变, 患者髋关节被动、主动活动良好, 负重行走无疼痛。对髋关节脱位伴股骨头压缩性骨折患者, 尽早关节复位、非负重区骨软骨移植可恢复股骨头负重区的解剖结构, 避免创伤性骨关节炎发生, 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院自1990~1997年收治10例髋臼后上缘骨折或伴股骨头骨折脱位患者,取得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男性,年龄25~50岁,平均35.5岁;受伤原因:均是高速行驶的汽车、摩托车相撞或非自主性骤停及摩托车高速行驶拐弯,摔倒时膝关节着地而受伤。骨折类型:髋臼后上缘单纯骨折5例,伴股骨头脱位3例,髋臼及股骨头粉碎性骨折1例,髋臼后上缘骨折伴股骨骨折1例。术前均通过X线片、CT检查准确定位骨块位置。  相似文献   

11.
可吸收螺钉治疗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的效果。方法髋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26例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患者,股骨头骨折均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Ⅲ型合并股骨颈骨折者采用钛质空心螺钉固定,Ⅳ型合并髋臼骨折者采用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固定髋臼骨折。结果26例均获随访,时间15~48个月。按D′Aubigue-Postel评分法:优10例,良13例,中1例,差2例(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合并髋周异位骨化)。未出现可吸收螺钉断裂及异物反应现象,无深部感染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采用髋后外侧入路、可吸收螺钉及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婴儿期行转子关节成形术治疗股骨头缺如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婴儿期行转子关节成形术治疗股骨头缺如伴病理性髋关节脱位的远期疗效。方法对 18例年龄为 11~ 30个月,平均 18.2个月、股骨头缺如伴病理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施行转子关节成形术,随访 5~ 16年,平均 9.25年。术前根据 Hunka X线检查方法进行病理分型 :Ⅰ型 1例、Ⅱ型 2例、Ⅴ型 15例。结果 18例中优 8例,股骨近端形态及髋关节功能接近正常,肢体平均短缩 0.25 cm;良 3例,股骨头近似球形、无颈,功能尚好,肢体平均短缩 1.5 cm;可 5例,股骨近端塑形不尽理想,髋臼覆盖不良,肢体平均短缩 2.1 cm,需再次手术治疗;差 2例,再脱位。结论在婴儿期施行转子关节成形术是治疗股骨头缺如的最佳时机,此时患儿骨组织具有较强的塑形能力,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可防止肢体短缩畸形。  相似文献   

13.
徐立军  王勤志  段军  陈又年  张远金 《骨科》2017,8(5):413-414
髋关节脱位占关节脱位的2%~5%,而双侧髋关节同时脱位约占髋关节脱位的1%~2%[1],再合并双侧股骨头骨折则更是少见.股骨头骨折通常采用Pipkin分型[2]:Ⅰ型,股骨头骨折块位于中央凹下方;Ⅱ型,骨折位于中央凹上方;Ⅲ型,任意类型的股骨头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Ⅳ型,股骨头骨折合并髋臼骨折.2014年6月,我院收治一例双侧髋关节后脱位合并PipkinⅡ型双侧股骨头骨折,术后随访2年多,病人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钩骨-掌骨关节损伤的分型、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7例钩骨-掌骨关节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6例,女1例;年龄19~51岁。根据钩骨的损伤情况先分为四型,再根据掌骨基底脱位伴/不伴骨折分为两个亚型。腕掌关节韧带损伤,钩骨无骨折,第4和(或)第5掌骨基底脱位或半脱位为Ⅰa型,伴骨折为Ⅰb型;钩骨背侧撕脱性骨折,第4和(或)第5掌骨基底脱位或半脱位为Ⅱa型,伴骨折为Ⅱb型;钩骨背侧粉碎性骨折,第4和(或)第5掌骨基底脱位或半脱位为Ⅲa型,伴骨折为Ⅲb型;钩骨冠状面劈裂骨折,第4和(或)第5掌骨基底脱位或半脱位为Ⅳa型,伴骨折为Ⅳb型。17例钩骨-掌骨关节损伤患者Ⅰb型7例,Ⅱa型2例,Ⅱb型1例,Ⅲb型2例,Ⅳa型1例,Ⅳb型4例。针对不同类型损伤选择闭合或手术治疗。结果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率为100%。术后随访4~96个月。无一例患者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感染、神经损伤和肌腱粘连等并发症。结论稳定的钩骨-掌骨关节损伤可采用闭合复位、石膏或支具固定治疗,但应密切随访;关节内和不稳定骨折一般选择手术治疗。短期随访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并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3年1月15例髋关节后脱位并股骨头骨折患者,先后行手法复位及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并定期复查,观察疗效。15例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年龄22~45岁,平均42岁。根据Thompson-Epstein分型,入选病例均为Ⅴ型髋关节后脱位,即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股骨头骨折Pipkin分类,Ⅰ型7例,Ⅱ型6例,Ⅳ型2例。结果 15例随访8~24个月,平均18个月。依据Thompson-Epstein评分标准对所有患髋进行功能评定,优6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0%。结论早期明确诊断,尽早复位髋关节,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并股骨头骨折可以获得较满意的效果,髋关节功能好。  相似文献   

16.
钱天逸  樊敏 《中国骨伤》2002,15(9):557-558
我院自 1998年~ 2 0 0 0年共收治各类髋臼骨折 2 2例 ,经牵引、手术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 2 2例中男 14例 ,女 8例 ;年龄 2 8~ 6 0岁。新鲜骨折 2 1例 ,陈旧性骨折 1例。伴坐骨神经损伤 1例 ,伴股骨头骨折 1例 ,伴其他骨折 3例。 5例股骨头中心性脱位 ,3例股骨头后脱位。1 2 诊断方法及临床分型 所有患者常规骨盆平位片 ,双髋CT扫描 ,2例行三维CT图像重建。临床分型根据Judet分类法 :6例后壁粉碎性骨折 ,4例横型骨折 ,4例横型加后壁骨折 ,5例T型骨折 ,3例双柱骨折。2…  相似文献   

17.
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伴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伴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6例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伴髋关节脱位患者行Kocher Langenbeck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15例,1例失访,随访时间6个月~5年。根据改良的d′Aubingne和Postel的髋臼骨折临床结果评分标准,优6例,良7例,可2例。结论对各种类型的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伴髋关节脱位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3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分型及治疗并评估其疗效。结果13例中2例非手术治疗,11例手术治疗,中游离骨折块切除2例,可吸收螺钉内固定6例,可吸收螺钉加空心螺钉内固定1例,可吸收螺钉加髋臼重建钢板内固定1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例。按Epstein评价:优5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84·6%。结论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应根据分型及复位后影像学表现决定治疗方法,尽早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髋臼加强环在严重髋臼骨缺损的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及初次置换术中的应用及疗效. 方法 2000年11月-2005年7月,采用髋臼加强环联合自体或异体骨移植治疗14例15髋伴严重髋臼骨缺损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男7例7髋,女7例8髋;年龄34~72岁,平均55岁.行翻修术9例9髋,距初次置换时间3~22年,平均8.9年;初次置换术5例6髋,双髋类风湿关节炎、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髋关节感染清创股骨头切除术后、髋臼陈旧骨折不愈合伴股骨头中心脱位、髋臼陈旧骨折不愈合各1例.病程2~25年,平均11.6年.髋臼骨缺损根据AAOS分型:Ⅱ型7髋,Ⅲ型6髋,Ⅳ型2髋.术前Harris评分(59.1±15.4)分. 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于麻醉恢复后出现坐骨神经刺激症状,神经营养药物治疗5个月症状缓解.1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90个月,平均51.3个月.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81.9±10.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X线片示加强环聚乙烯移位均<5 mm,旋转角度均<5°,髋臼侧及螺钉周围无进行性放射透亮带. 结论 髋臼加强环有助于重建严重骨缺损的髋臼,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为臼杯植于理想生物力学位置提供早期稳定.  相似文献   

20.
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的治疗与对策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目的探讨治疗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1997年7月~2005年2月,收治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43例,其中陈旧性骨折25例,新鲜骨折16例,畸形(大于90 d)2例;复杂骨折与缺损34例,简单骨折与缺损9例.缺损体积3~9 cm^3,平均4.5cm^3.采用改良髋臼入路,应用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ATMFS)三维记忆锁定碎骨;髋臼碎骨关节面整复法;自体髂骨髋臼后壁解剖性重建法;自体骨+人工骨填塞及骨腊隔离法等术后相关措施.结果所有患者随访5~86个月,平均15.7个月.粉碎骨折关节面粉碎+填补压缩体积至头臼解剖复位31例;自体髂骨后壁“解剖性重建头臼解剖复位”12例;40例患者经过平均5.3个月患侧髋关节功能达到健侧水平,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异位骨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导致髋关节骨融合.结论本文介绍了治疗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的新方法与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股骨头与髋臼解剖对应率,为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