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例资料 患者,男,19岁。打篮球跳起落地时,右足呈跖屈、轻度内旋、内翻位,前足外侧着地扭伤,伤后右足畸形、疼痛,不能站立行走,伤后3 h来诊。检查见右足呈内翻跖屈位畸形,X线片示:右足距下关节脱位,距骨位于踝穴内,跟骨脱位到距骨内侧,足舟骨脱位到距骨头内侧,各骨无骨折。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垂直距骨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和X线征象。我院曾收治一例。一、临床表现及X线征象:患者,武×,女,3岁,右足畸形3年,畸形进行性加重,伴有跛行,不伴有疼痛入院。查体:右足外翻畸形,足底突出,呈摇椅状,足背外侧近踝关节处可见一深的凹陷。足底突出处可摸到一硬性肿物,无压痛,右足僵硬,足内翻跖屈严重受限,负重时畸形无变化。X线片显示:距骨垂直与胫骨纵轴平行一致,舟骨完全脱位到距骨颈背面,前脚背伸,足底软组织轮廓凸出。图1 侧位片图2 背伸应力侧位片图3 跖屈应力侧位片图4 术后X光侧位片二、临床诊断:先天…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29岁,因2m高处煤块坠落砸伤踩在一碎煤块上的右足,致肿痛、功能障碍入院。查体:右足极度跖屈位畸形、肿胀,足背散在水泡,并触及骨性隆起,踝关节活动受限。X线片示:右足舟状骨背侧移位;第3跖骨头骨折。手法整复失败后,随即在腰麻下切开复位。术中见胫前肌腱嵌顿于舟距关节之间,舟状骨向背侧脱位,距舟背侧韧带断裂。即行胫前肌腱复位,然后用克氏针从第1、2跖骨纵向贯穿楔状骨→舟状骨→距骨。第3跖骨头骨折位置好,给予短腿石膏托固定。随访7个月,仅感轻微疼痛, 讨论 本病例是由于足底垫有小煤块,处于极度跖屈位,此时,一从2m高处坠落的煤块砸于足背,足底小煤块尤如杠杆的支点,从而将舟状骨及楔状骨顶至背侧脱位。舟距背侧韧带断裂,系伤时足极度跖屈所致。因为胫后肌肌腱止于舟状骨和楔状骨,所以连接紧密,共同脱向背侧,而使止于第一楔状骨的胫前肌肌腱嵌顿于距舟关节之间,致使复位困难。本例复位后较稳定,而且舟状骨与楔状骨牢固连接,未游离。用克氏针从第1、2跖骨纵向贯穿固定舟状骨力求牢靠地固定。  相似文献   

4.
笔者于2010年4月收治足舟骨脱位并骰骨骨折脱位1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23岁,因车祸致右足被刹车踏板挤伤后疼痛、畸形、活动障碍5h人院.查体:右足短缩、内翻畸形,肿胀明显,右足内侧皮肤可及骨性突起,局部压痛明显,右足背第5跖骨基底处压痛,右足各趾感觉、血运尚好.右足三维CT示:右足舟骨向内侧完全脱出,距舟、楔舟、骰舟关节脱位;骰骨粉碎性骨折并脱位.患者急诊行手法复位失败,于伤后6d行足舟骨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骰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自内侧楔骨向舟骨、舟骨向距骨各行1枚直径3.5 mm空心螺钉固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和认识婴幼儿先天性斜形距骨.[方法] 31例患者经体格检查,可见平足外翻,内侧纵弓塌陷,不伴有仰趾畸形,而且无肌腱挛缩,无畸形僵硬,被动手法可以恢复正常足弓.足部X线正位片显示距骨轴心线向内倾斜,与第1跖骨相交成角;侧位片距舟关节(半)脱位,距骨-第1跖骨轴线失常;最大跖屈内翻侧位片距骨-第1跖骨轴线恢复正常,均明确诊断为婴幼儿先天性斜形距骨.其中27例采用手法反向牵拉板正,4例手法无效而采用手术切开复位,31例均穿戴特制矫形靴或矫形足托(垫)治疗.[结果] 31例患者均获得痊愈,随访1~2年,平均10个月.随访末期足外形均恢复良好,跟骨无外翻,内侧纵弓恢复.踝足趾功能无障碍,足内外翻肌力平衡,步态稳定,单足负重站立无足外翻.足X线正位片距骨-第1跖骨轴角正常者26例,≤10°者5例.Kite角正常者29例,小于20°者2例.侧位片距舟关节对应良好者31例,距跟角小于25°者6例.[结论] 婴幼儿先天性斜形距骨患者经手法或手术治疗,可以获得痊愈,本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张玄武  钱万永 《中国骨伤》2002,15(3):145-145
患者,男,34岁,因"高处坠伤右足瘀肿疼痛、功能障碍2小时"而来院求治.检查发现:患者右足呈外翻偏歪畸形,足部瘀肿青紫、发绀,触诊示足背动脉搏动微弱,足部冰凉,患足感觉减退,麻木感.X线片2000年5月30日R25示:第一楔骨头骨折,远端骨折片连同第1~5跖骨头向外、侧方移位.初步诊断为"跖跗关节侧方脱位伴第一楔骨头骨折合并足背动脉痉挛".当即予以手法复位:患者侧卧,患肢在下伸直,一助手握住足部跖跗关节近侧,术者双手握远端,作牵引拔伸,然后维持牵引并用拇指及大鱼际按住第一跖骨向下折,同时另四指扣住第五跖骨部向上提顶,感到清脆的关节归位声,同时外观畸形消失,将足部恢复中立位.复位后,足部逐渐恢复温热,足背动脉搏动恢复正常.X线片2000年6月2日R10示:跖跗关节侧方脱位及第一楔骨头骨折处已复位.按骨折常规三期辨证处理.5周后痊愈,无后遗症.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33岁,从6米高处跌下,右足外翻位落地受伤,伤后1小时急诊入院。查体:右足呈外展25°、外翻30°畸形,内踝下方皮肤裂伤8cm,距骨前下及内侧部分关节面外露,足趾可活动,趾端血运、感觉正常。X线示右足距骨周围关节向后外侧脱位。伤后2小时在腰麻下手术治疗。术中见跟距、距舟内侧及跟距骨间韧带断裂,距骨周围关节向后外侧脱位,胫后肌腱套嵌在距骨头颈的上升侧面。常规清创,直视手法及手拨均不能使胫后肌腱  相似文献   

8.
踇外翻的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期有四篇关于踇外翻的文章。踇外翻英文名称为:Hallux valgus(HV)、Hallux abductus(HA)或Hallux abductovalgus(HAV),以最后的名称较好,因为abductovalgus说明外展畸形有扭曲。踇外翻畸形是足骨第一序列(first ray)的最常见的畸形。足骨第一序列包括趾(hallux)第一跖骨及第一楔骨(first cuneiform);但第一序列足骨的活动包括:第一楔舟关节、第一、二楔间关节、第二跖骨与第一楔骨间关节、第一跖楔关节及第一、二跖骨间关节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第一跖楔关节融合重建足横弓治疗外翻合并第一跖楔关节不稳的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手术治疗合并第一跖楔关节过度活动、足横弓塌陷的外翻患者23例32足,均为女性;年龄46~72岁,平均(60.3±9.3)岁。第一跖骨头下压、外移及旋后并与失稳的第一跖楔关节融合,融合关节采用AO“T”形钢板固定。外翻畸形采用改良McBride软组织手术矫形。术后石膏固定6周,随后部分负重2周。结果20例患者28足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22个月,平均13.3个月。X线片显示第一跖楔关节均获得良好融合。外翻角从术前的平均51°±12°减小到术后的平均22°±6°;第一、二跖骨间角从术前的平均15°±5°减小到术后的平均9°±4°。患者主观评价,优15足,良9足,可4足,优良率为85.7%。患者前足底疼痛均有明显好转,4足有不同程度的第一跖趾关节疼痛,1足足中部不适,取内固定后消失。结论第一跖楔关节融合治疗外翻合并第一跖楔关节不稳能很好地纠正足横弓的塌陷、第一跖骨内翻畸形,对恢复第一跖骨头的负重功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采用钢板内固定能有效提高融合部位的稳定,利于前足的早期负重。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用9只新鲜人体脚制作成分歧型脱位标本模型。解剖复位后分别采用钢丝环扎、二根克氏针、四根交叉克氏针和松质骨螺钉共四种方法做内固定并进行生物力学测验,发现各种内固定方法必须使第一、二、三跖跗关节组成一个整体,使中足成为坚固的弓形结构,可防止足弓塌陷和畸形。应用克氏针或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时,必须在第一跖跗关节稳定的基础上,经第一、二跖骨基底和第三楔骨交叉穿一克氏针或螺钉,使第二跖骨基底得两点固定。第一、二、三、四跖骨基底的横向骨间韧带牵拉,可阻止其向外侧移位。跖跗关节的外侧柱用一根或二枚克氏针或螺钉即可起到固定作用。骨折脱位的内侧柱必须用二枚克氏针或螺钉固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经矫形后距、舟骨畸形的病理成因与生物力学基础。[方法]在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和采用CT图像重建足内侧纵弓和外侧纵弓的三维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正常足与马蹄足内侧纵弓(第2序列)的生物力学模型。[结果]距骨在胚胎阶段即出现发育不良,距骨、跟骨间重叠不良和跟骨内翻;正常足与异常足第2序列的应力主要集中于第2跖骨与足底腱膜。足弓结构异常、跖筋膜切断都将加剧应力集中程度、增加足弓背屈变形,应力传导导致舟骨、距骨变形。[结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在胚胎发育期即有足的马蹄内翻且畸形程度随生长发育而逐步加重,距骨在胚胎阶段即出现发育不良。距、舟骨继发畸形与经矫形后应力集中、足弓背屈变形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成年人足舟骨坏死合并平足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在过去5年中手术治疗的足舟骨坏死患者11例。其中,合并有跟骨外翻畸形10例,另外1例合并跟骨内翻畸形。对11例足舟骨坏死患者均采取距-舟-楔关节融合及跟骨截骨矫形术。术中暴露足舟骨、距舟关节、舟楔关节,清除舟骨周围关节软骨和舟骨坏死骨质,将自体髂骨块填入舟骨缺损处,以空心钉及钢板螺钉固定。于足跟侧面垂直于跟骨长轴做一长约4cm斜形切口,楔形跟骨截骨,然后将跟骨远端向对侧翻转、下移,使胫骨力线和跟骨轴线重合,用加压螺钉固定截断的跟骨。[结果] 11例患者治疗后足部疼痛消失,随访3~18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再次出现疼痛,日常工作及生活正常。AOFAS评分由术前(40.62±2.12)分,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时(83.00±2.03)分。[结论]距、舟、楔关节融合加跟骨截骨矫形术治疗成年人足舟骨坏死合并平足畸形临床疗效满意,可改善症状,恢复足的正常排列,但此手术开展较少,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26岁。因跌入深二米乱石坑,致左足疼痛后30min来院就诊。检查见左是背肿痛畸形,拍X线片示左足舟骨脱位。即行左下肢神经阻滞麻醉下闭合复位。双手抱前足牵引,双拇指按压突起舟骨前及外侧方,先极度跖屈稍内旋内收,突起物回纳,置伤足于功能位,舟骨无再脱出,管型石膏固定伤足功能位,复查X线片脱位完全整复。  相似文献   

14.
跗跖关节复合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跗跖关节是中足的复杂结构,在步行时完成重力由中足向前足的传导,并在步态各期支持体重。跗跖关节损伤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步态和行走。跗跖关节骨折脱位又称为中足损伤,其中包括楔骨、舟骨的损伤。跗跖关节的高能量损伤常见于交通事故和工业伤,低能量损伤常见于运动员和老年人,一般由扭曲力造成[1]。过去10年中,对跗跖关节损伤的治疗有了很大进展。Mittlmeier等[2]指出,对高能量损伤所致的跗跖关节骨折脱位,解剖复位内固定是获得优良结果的必要条件。他对25例患者应用马里兰评分得出,精确的轴线对线与中部、外侧结构长度的恢复是治…  相似文献   

15.
足拇外翻是一种常见病,临床上发现部分患者第1楔骨远端内侧缘塌陷,第1跖骨内收,其轴线与第1楔骨纵轴线夹角增大,此夹角简称跖楔角。笔者通过第1楔骨远端截骨,经内侧楔形植骨矫正第1楔骨远端内侧缘塌陷,减小跖楔角治疗足拇外翻2例,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病例1,男,52岁,发现右足拇外翻10余年,第1趾内侧肿胀、疼痛3年,曾行强的松龙局部封闭及小针刀治疗,但疗效欠佳,且外翻逐渐加重,行走时疼痛加剧。X线片测量,右拇趾向外倾斜35°,第1、2跖骨头部间距23cm,跖楔角25°。病例2,女,46岁,发现双足拇外翻5年,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第一跖楔关节融合重建足横弓治疗拇外翻合并第一跖楔关节不稳的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手术治疗合并第一跖楔关节过度活动、足横弓塌陷的拇外翻患者23例32足,均为女性;年龄46-72岁,平均(60.3±9.3)岁。第一跖骨头下压、外移及旋后并与失稳的第一跖楔关节融合,融合关节采用AO“T”形钢板固定。拇外翻畸形采用改良McBride软组织手术矫形。术后石膏固定6周,随后部分负重2周。结果20例患者28足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22个月,平均13.3个月。X线片显示第一跖楔关节均获得良好融合。拇外翻角从术前的平均51°±12°减小到术后的平均22°±6°;第一、二跖骨间角从术前的平均15°±5°减小到术后的平均9°±4°。患者主观评价,优15足,良9足,可4足,优良率为85.7%。患者前足底疼痛均有明显好转,4足有不同程度的第一跖趾关节疼痛,1足足中部不适,取内固定后消失。结论第一跖楔关节融合治疗拇外翻合并第一跖楔关节不稳能很好地纠正足横弓的塌陷、第一跖骨内翻畸形,对恢复第一跖骨头的负重功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采用钢板内固定能有效提高融合部位的稳定,利于前足的早期负重。  相似文献   

17.
跗跖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跗跖关节又称为Lisfranc关节,直接的暴力损伤和间接外力引起的前足外展或足跖屈损伤都会造成跗跖关节骨折脱位。如果处理不当会引起骨筋膜室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晚期则会造成足部畸形、足弓改变,而严重影响步行,因此早期诊断及正确治疗十分重要。自1999年1月~2004年6月,笔者共收治跗跖关节骨折脱位的患者31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副舟骨切除结合胫后肌腱止点前置重建治疗副舟骨源性平足症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5月-2011年6月,收治33例(40足)经6个月以上保守治疗无效的副舟骨源性平足症患者。男14例(17足),女19例(23足);年龄16~56岁,平均30.1岁。均有双侧副舟骨,其中单侧发病26例,双侧7例。出现平足症状至入院时间为7个月~9年,中位时间24个月。中足功能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标准评定为(47.9±7.3)分。X线片检查示,均有足部Ⅱ型副舟骨,足弓高度不同程度丢失,均伴后足轻度畸形。术中切除副舟骨,行胫后肌腱止点前置带线锚钉重建术治疗。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30例(36足)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6~54个月,平均23个月。患者术后6个月足部疼痛均消失,足部外观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中足功能AOFAS评分为(90.4±2.0)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3,P=0.00)。X线片检查,均无内固定锚钉松动、断裂等发生;足弓高度、跟骨倾斜角、跟距角及距骨-第1跖骨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副舟骨切除结合胫后肌腱止点前置重建治疗副舟骨源性平足症可有效纠正平足畸形,足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uller-Weiss病的影像学表现,评价影像学检查在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 年9 月至2020 年8 月收集治疗的26 例 Muller-Weiss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7例,女19例;年龄43~68(52.7±4.6) 岁。X 线检查主要观察足舟骨的形态、位置,并在负重正位X线片上测量距骨中轴线-第1跖骨中轴线的夹角(talar-first metatarsal angle,TFM),在负重侧位片上测量足弓角、距骨中轴线-第1跖骨中轴线的夹角(Meary角);CT检查主要评价足舟骨的形态、密度、邻近骨关节间隙、位置;MRI检查主要观察足舟骨的形态、信号、软骨及周围软组织改变。结果:26 例患者单侧受累21例,双侧受累5例;X线检查主要表现为足舟骨外侧部压缩变扁,呈"逗号状"或"水滴状",舟骨向内侧移位,部分骨质碎裂,周围骨关节增生,密度高低不均,关节间隙变窄;根据患足在负重侧位X线片上的 Meary角和畸形程度进行Maceira分期,其中Ⅰ期0例,Ⅱ期2例,Ⅲ期11 例,Ⅳ期9 例,Ⅴ期4 例。CT检查,显示骨质碎裂、舟骨向内侧移位、"距楔关节"的形成等。MRI检查主要表现为足舟骨形态不规则、信号不均,关节间隙变窄,距舟关节面增生、软骨破坏,跗骨关节积液,周围软组织肿胀。结论:Muller-Weiss病具有较特异的影像学表现,结合患者年龄、性别、临床病史可作出准确诊断;术前影像学检查可对疾病进行分期,帮助临床医生制定更好的手术方案,术后影像学检查能较好评价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鲜闭合跗中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4年4月-2011年4月,收治73例(75足)新鲜闭合跗中关节骨折脱位,行闭合整复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男56例(58足),女17例(17足);年龄19~62岁,平均35.8岁。高处坠落伤35例,扭伤4例,机器皮带绞伤5例,重物砸伤9例,交通事故伤20例。伤后至入院时间为1 h 30 min~48 h,平均4.5 h。跗中关节损伤根据Main等分型标准:纵向压缩型6足,内侧移位型33足,外侧移位型17足,跖屈型9足,碾压损伤型10足。合并中足骨折脱位34足,舟骨骨折6足,骰骨压缩骨折18足,跟骨骨折8足,距骨骨折7足,胫距关节脱位2足,距下关节脱位2足,内踝骨折1足。合并足急性筋膜室综合征3足。结果术后65例(67足)切口Ⅰ期愈合,8例(8足)Ⅱ期愈合。62例(62足)获随访,随访时间11个月~7年11个月,平均3年6个月。术后26足步行时足部疼痛,36足步行时自觉伤足僵硬或不适。X线片复查示,59足跗中关节骨折脱位及其合并伤均复位良好,无再脱位及骨折不愈合发生;3足发生足舟骨坏死,继发扁平足,均行关节融合术。末次随访时,按照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标准评价足功能,为77~90分,平均88.6分。结论根据术前对损伤的评估,采用手法整复结合内固定(微型接骨板桥式支撑、空心螺钉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存在不同合并损伤的跗中关节骨折脱位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