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30岁,鞍山市某化工厂工程师,因头晕、恶心、呕吐、乏力4 h,于2008年7月21日11时入院。病史:患者于4 h前在二氯乙烷釜内用铁锹清除含有二氯乙烷的铁锈,二氯乙烷釜的直径为9 m、高9 m,上下各有直径约50 cm的进出口,自然通风;工作时戴滤过式防毒口罩,穿棉布工作服和水靴,带胶皮手套;在釜内工作约2 h;班后淋浴过程中,出现头晕、全身乏力等不适,呕吐7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腹泻2次,伴有四肢发凉、麻木,休息后病情不缓解,即来笔者所在医院。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查体:发育正常,神志清楚,急性病容,睑结膜、球结膜及咽部轻度充血,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略粗,心率84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肝、睥未触及,肠鸣音减弱,四肢湿冷,未引出病理反射。实验室检查:外周血WBC 15×10~9/L,N 0.95、L0.05,尿酮体150 ng/dl,血非蛋白氮、二氧化碳结合力以及血  相似文献   

4.
胡富宇  徐斌 《中国热带医学》2005,5(3):608-608,610
1,2-二氯乙烷属高毒类物质,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亦可经皮肤吸收,其对眼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蒸气可使动物角膜混浊,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并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刺激胃肠道和引起肝、肾和肾上腺损害,慢性中毒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和肝、肾损害,皮肤接触可致皮炎。现将发生在台州市1例1,2-二氯乙烷亚急性中毒的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苯妥英钠中毒所致小脑损害8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苯妥英钠的代谢特点及其中毒对小脑造成的损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入院的7例苯妥英钠中毒患的中毒症状、苯妥英钠血药浓度监测及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苯妥英钠为治疗癫痫的药物,其治疗浓度与中毒浓度接近,其中毒可导致小脑损害,停用后,大部分可恢复。结论 应用苯妥英钠治疗癫痫时要注意监测血药浓度,发现中毒后要及时调整抗癫痫药物。  相似文献   

6.
<正> 我院1998年4月收治急性二氯乙烷中毒18例,院外均误诊为急性有机磷中毒,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本组18例中,男性5例,女性13例;年龄17~31岁,平均年龄21.2岁。接触二氯乙烷时间2~30天。中毒者均否认脑器质性疾病和精神病史。  相似文献   

7.
二氯乙烷常用作油脂、橡胶和漆的溶剂及制备聚氯乙烯,或仓库熏蒸消毒等。可因生产设备不完备,防护不善或接触时间较长而引起急性中毒,现就所遇3例急性中毒病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卢杏梅   《中国医学工程》2012,(10):112-113
护理诊断一词是由美国麦克曼斯(MC MAMIS)在1950年首先提出。1995年,卫部护理中心在全国第一次护理诊断研讨会上确认在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基础上强化护理程序的应用,并提出对护理诊断必须予以普及[1]。现对我院收治的29例二氯乙烷中毒病例进行护理程序工作模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的CT、MR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经卫生疾控部门确诊为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患者9例,并复习2004~2010年国内文献报道,分析该病CT和MR影像学特点.结果 9例中CT检查6例,MR检查7例,CT、MR均检查4例.CT检查病灶4例表现为广泛低密度,两侧对称,均广泛累及两侧大脑半球白质(累及皮层下弓形纤维为主).累及双侧齿状核4例,丘脑、苍白球受累各3例;2例未见明显异常.7例MRI均表现为上述部位广泛性T1WI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DWI呈高信号.CT、MRI都显示脑回肿胀,脑室系统受压变小.结论 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具有较典型的CT、MRI特征,结合毒物接触史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患儿男,12岁.于2006年7月9日入院.主诉:发热、左下腹痛、脓血便,伴里急后重3 d.既往健康,无癫痫病史.病前无上呼吸道感染史.入院时体温38.9℃,脉搏108次/min,血压95/60 mm Hg,粪便镜检:红细胞10~15个/高倍视野,白细胞满视野,脓细胞20~25个/高倍视野.血白细胞16.8×109 /L,中性粒细胞0.874.住院后20min突发畏寒,体温41.0℃,烦躁,继而昏迷,诊断为中毒性菌痢.经综合治疗2 d后清醒,但出现言语不清,站立不稳.查体:高级脑神经活动正常,脑神经检查正常,无眼震,肌力及肌张力正常.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了一起由二氯乙烷引起作业工人职业中毒的事件,对预防和控制此类职业中毒的发生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酒精中毒性小脑变性(附3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38例酒精中毒性小脑变性,占同期小脑变性疾病的21%,均有长期饮酒史,主要表现为躯干及下肢共济失调。伴发周围神经病7例,陪拉格病3例。脑CT显示36例有小脑萎缩,以小脑蚓部萎缩为主,25例有大脑萎缩。其诊断根据长期饮酒史、小脑受损的表现及脑CT有小脑萎缩的改变。主要应与遗传性小脑型共济失调相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1,2-二氯乙烷引起的中毒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3年内1,2-二氯乙烷引起的中毒性脑病患者的病历6份,并对其磁共振(MRI)表现及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6例中毒性脑病患者头部磁共振均表现是白质、深部核团和灰质的长T1WI长T2WI信号。经治疗后,5例临床治愈,1例因就诊时间晚,入院后病情加重,家属放弃治疗,导致死亡。结论:1,2-二氯乙烷引起的中毒性脑病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治疗上尽早使用甘露醇、激素治疗疗效好,中毒性脑病存在细胞内外脑水肿,故甘露醇、激素疗程长。  相似文献   

14.
苯妥英钠中毒致小脑性共济失调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苯妥英钠中毒致小脑性共济失调 ,国内文献报道少见 ,现将我院自 1992年 2月至 1999年 2月收治的 12例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其中男 8例 ,女 4例 ,发病年龄16~ 6 7岁 ,平均 33± 17岁。原发性癫痫 8例 ,继发性癫痫 4例 ,其中脑出血及脑炎后各 1例 ,头颅 MRI示 :左颞蛛网膜囊肿 1例。头颅 CT示 :左侧皮层良性占位灶伴钙化 1例。急性苯妥英钠中毒 11例 ,发病至入院时间为 3~ 15天 ,慢性苯妥英钠中毒 1例 ,发病至入院时间 5个月。1.2 症状和体征 本组 12例病人均有步态不稳 ,行走时两腿分开 ,左右摇摆 ,呈小…  相似文献   

15.
亚急性二氯乙烷中毒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2-二氯乙烷属高毒物质,易挥发。目前在我国主要用作有机溶剂和粘合剂。职业中毒时,主要经呼吸道吸收,其毒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我们对我所收治的4例亚急性二氯乙烷中毒病例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腹腔注射丙烯酰胺(ACR)诱导SD鼠小脑损害,随机分组,分别给予小脑皮层内注射生理盐水、胎大脑悬液及胎小脑悬液,观察术后3个月内各组行为学、生化学及组织学的恢复:胎小脑移植组自主运动及共济失调的恢复明显优于其它两组;肌酸磷酸激酶(CPK)、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笥的恢复在术后1、2、3月均高于其它两组,随时间延长差异越显著;小脑皮层组织学检查可见正常开矿的蒲肯野细胞(PCs)较其它两组多见。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亚急性1,2-二氯乙烷(1,2-Dichloroethane,1,2-DCE)中毒性脑病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方法 对2014年2月-2016年4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苍南医院12例1,2-DCE中毒性脑病患者的CT、MR影像学表现及特征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 CT表现:两侧大脑半球白质区广泛性对称性密度减低,边缘模糊,皮髓质分界不清,脑回肿胀,脑沟变浅;两侧苍白球、内囊后肢、外囊及丘脑密度减低,脑干肿胀,密度减低,周围脑池受压变窄;两侧小脑齿状核斑片状密度减低。MR表现:两侧大脑皮层下弓形白质纤维区广泛性对称性"U"形T1WI低信号、T2WI、T2-FLAIR高信号,伴脑回变窄、脑沟变浅或消失,未见累及半卵圆中心区;两侧豆状核、外囊、小脑齿状核也呈条片状、小片状T1WI低信号、T2WI、T2-FLAIR高信号影。DWI序列上述病变区呈明显高信号,边界较清,ADC呈低信号。 结论 亚急性1,2-DCE中毒性脑病具有特定的发病环境和突发性头痛、意识障碍为主的临床症状,MR检查比CT能更敏感地反映病变累及的部位、范围、水肿类型及严重程度,并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为临床及时、准确诊断中毒性脑病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刚  王浩  田力学 《北京医学》2001,23(3):156-156
患者,女,48岁.因头晕、行走不稳、视物模糊半年,于2000年3月15日入院.查体:双侧角膜反射减弱,右侧水平眼震,咽反射减弱,饮水呛咳,腹壁反射减弱,双侧巴彬斯基征阳性,双侧指鼻试验、跟膝试验及轮替试验皆阳性,行走不稳呈摇摆步态.CT示:小脑蚓部及右侧小脑半球高密度占位,大小约7cm×6.5cm×6cm,边界清楚,压迫第四脑室及脑干,侧脑室轻度扩大积水.MR示:小脑蚓部及右小脑囊实性占位呈长T1短T2信号,四脑室及脑干可见受压变形移位,周围脑组织未见水肿,肿物结节可见增强.手术取后正中入路,见小脑蚓部囊实性肿物偏右侧,压迫小脑半球及蚓部,内含有黑色实性物质、毛发及胶胨样棕绿色粘稠物质约30ml,仔细分离切除肿物.术后病理:肿物内含骨、毛囊、毛根、大量泡沫细胞、含铁血黄素及多核巨细胞.病理诊断为畸胎瘤.术后康复出院.随访3个月患者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在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患者应用甘露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30例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甘露醇脱水降颅内压治疗,观察组在有创颅内压监测下应用甘露醇治疗,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甘露醇用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颅内压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颅内压分别为(148.6±14.3) mmHg和(168.9±17.6) mmHg,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颅内压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下对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患者应用甘露醇治疗,可以根据患者颅内压的变化及时调整甘露醇的剂量,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临床诊断为1,2-二氯乙烷中毒的8例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和1.5TMRI行常规T1WI、T2WI和质子像检查。结果5例患者CT有广泛累及两侧大脑半球白质、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片状异常低密度,3例小脑齿状核均呈对称性片状低密度改变;MRI5例有广泛累及两侧大脑半球白质、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3例小脑齿状核均呈对称性片状长T1、长T2信号改变;其中2例同时累及基底节区和小脑齿状核,1例同时累及双侧脑干背侧和丘脑,1例基底节受累病灶囊性变。结论1,2-二氯乙烷中毒可以特异性累及基底节区和齿状核,CT、MRI结合临床均可正确诊断、鉴别诊断和评估预后,MRI可早期发现脑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