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半椎板入路椎管内肿瘤显微切除术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目的探讨经一侧半椎板入路在显微切除椎管肿瘤中的应用。方法经一侧半椎板显微切除69例椎管内肿瘤,其中神经鞘瘤31例,脊膜瘤19例,上皮样囊肿6例,蛛网膜囊肿4例,海绵状瘤3例,室管膜瘤2例,星形细胞瘤2例,髓母细胞瘤椎管转移2例。肿瘤位于颈段19例,胸段34例,腰段16例。结果除2例髓内星形细胞瘤外,其余肿瘤均获全切,术后2周即可下床活动,随访期内(2-48个月)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和脊柱畸形。结论经一侧半椎板入路能够最大程度保留脊柱后部的肌肉、韧带和骨结构,有利于脊柱稳定性,具有手术创伤小、安全、卧床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病理性扩大的椎间孔在袖套内切除偏一侧椎管内外沟通型神经鞘瘤手术方法的应用.方法 对11例疑为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采用经椎间孔袖套内人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全部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显示肿瘤为偏脊髓一侧骑跨椎间孔生长,形态为非明显哑铃彤,椎间孔扩大明显.肿瘤位于颈段者7例、胸段者2例、腰段者2例.结果 11例患者肿瘤均完全切除,术后第4天即可下床活动,随访4-24个月,平均11个月,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和脊柱畸形发牛.结论 经扩大的椎间孔袖套内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避免了术中的过度显露,不破坏脊柱的骨性结构,对椎旁肌及韧带的损伤与半椎板切除入路相同,有利于最大程度地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适用于偏侧的骑跨椎间孔生长的非哑铃彤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3.
经单侧半椎板显微切除椎管内肿瘤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经单侧半椎板入路在显微切除椎管肿瘤中的应用.方法报道经单侧半椎板切除21例椎管内肿瘤,肿瘤均位于髓外硬膜下,其中神经鞘瘤14例,脊膜瘤7例.肿瘤位于颈段8例,胸段4例,腰段9例.结果所有肿瘤均获全切,术后当时、1周和随访期内(2~36个月)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和脊柱畸形.结论经单侧半椎板入路可最大程度暴露脊柱后的肌肉韧带和骨结构,且手术创伤小、安全,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全椎板切除入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单侧部分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脊髓肿瘤。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单侧部分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脊髓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术中均行运动和体感诱发电位监测。结果 45例肿瘤均达全切除,术后病理:神经鞘瘤15例,脊膜瘤17例,神经纤维瘤9例,肠源性囊肿3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术后随访6~24个月,无肿瘤复发,无脊柱失稳病例。结论偏向一侧的椎板节段间脊髓肿瘤及部分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可选用单侧部分半椎板入路手术,该术式能够充分显露肿瘤,且保留椎板后弓的完整性,对脊柱稳定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切口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之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2013年4月采用小切口半椎板入路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19例患者,肿瘤均全切除,病理分型分别为神经鞘瘤(12例)、神经纤维瘤(1例)、脊膜瘤(5例)和血管母细胞瘤(1例)。术后患者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随访6~60个月无一例肿瘤复发或出现脊柱失稳并发症。术中测量获得半椎板切除可显露胸腰椎骨窗面积为(15±2)mm×(32±5)mm。结论采取小切口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创伤小、有利于维持脊柱稳定性,而且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反应轻微、远期疗效良好,但对手术技术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半-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C2段脊神经鞘瘤的手术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2例C2段脊神经鞘瘤患者,均采用半-半椎板入路手术治疗,对手术前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脊柱稳定性。 结果所有12例肿瘤均获得全切,术后病理证实均为神经鞘瘤,其中包括8例为哑铃型肿瘤,4例为小型球型肿瘤,术后及随访期内(6~36个月)患者术前症状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肿瘤复发及脊柱不稳发生。 结论半-半椎板入路手术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有骨性结构及脊柱稳定性,为C2段脊神经鞘瘤的切除提供足够的空间,可作为一种优先选择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侧半椎板人路在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单侧半椎板人路显微手术切除的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位于颈段1例,胸段6例,腰段9例。结果16例肿瘤均全切除。病理结果:神经鞘瘤11例,脊膜瘤4例,室管膜瘤1例。术后均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症状。随访16例,时间6~26个月,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或消失,未出现手术并发症,脊柱稳定性好。结论经单侧半椎板人路结合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手术创伤小,对脊椎后柱结构破坏少,可有效治疗椎管髓外硬膜下肿瘤。  相似文献   

8.
椎管哑铃形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哑铃形肿瘤而尽量保护脊柱稳定性的方法。方法 我科从2004年5月~2006年7月,采用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哑铃形肿瘤22例。其中颈段肿瘤16例.分别采用改良的极外侧入路、颈前入路、分次后正中和前路联合切除并行内固定加植骨融合。后正中入路全椎板切除加椎管成形或半椎板切除。胸段肿瘤2例采用半椎板切除,1例采用全椎板切除。3例腰段肿瘤采用半椎板切除,其中2例行钉棒固定。结果 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2例。所有病例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18例随访9~18个月,无复发或脊柱不稳定。结论 大部分椎管哑铃形肿瘤可采用半椎板切除手术,极外侧入路适用于微创切除体积较大的高颈段肿瘤,对骨质破坏严重的肿瘤和完全切除一侧小关节者需行内固定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38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35例,次全切除3例(肿瘤与周围神经组织粘连紧密)。术后病理示神经鞘瘤 29例、脊膜瘤6例、表皮样囊肿2例、副神经节瘤1例。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9.3个月;MRI复查显示复发1例,未见椎体滑脱及脊柱畸形发生;术后6个月Frankel分级:改善34例,不变3例,恶化1例。结论 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不但能够充分显露肿瘤,而且保留椎板后弓的完整性,脊柱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38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35例,次全切除3例(肿瘤与周围神经组织粘连紧密)。术后病理示神经鞘瘤29例、脊膜瘤6例、表皮样囊肿2例、副神经节瘤1例。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9.3个月;MRI复查显示复发1例,未见椎体滑脱及脊柱畸形发生;术后6个月Frankel分级:改善34例,不变3例,恶化1例。结论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不但能够充分显露肿瘤,而且保留椎板后弓的完整性,脊柱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单侧半椎板入路手术切除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经单侧半椎板入路手术切除的22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位于颈段4例,胸段11例,腰段7例。22例肿瘤均全切除,术后病理示神经鞘瘤15例、脊膜瘤6例、蛛网膜囊肿1例。术后随访6个月~5年,与术前相比,出院时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明显改善(P<0.05),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出院时相比,末次随访ASIA分级进一步改善(P<0.05),VAS评分进一步降低(P<0.05)。随访期间,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损;MRI检查均未见肿瘤复发,脊柱X线检查未见脊柱畸形。结论 单侧半椎板入路手术切除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创伤小,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2.
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颈椎椎管内肿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颈椎椎管内肿瘤的优点与不足。方法对52例颈椎椎管内肿瘤运用半椎板入路(其中37例采用单纯半椎板入路,15例哑铃形肿瘤采用半椎板及小关节切除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随访其术后神经功能、肿瘤复发与脊柱畸形情况。结果 51例肿瘤获全切除,1例肿瘤次全切除,没有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的症状。术后随访10~60个月,平均48个月,1例肿瘤复发,1例失访。38例复查颈椎过伸和过屈位平片,未见脊柱畸形,但有小关节破坏者颈椎活动度较大。结论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颈椎管内肿瘤对后部结构破坏小,有利于维持脊柱的稳定性,但有小关节破坏时,应长期随访其稳定性变化。本术式术野暴露局限,仅限于偏于一侧生长的髓外肿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半椎板入路手术并椎板复位术在切除胸椎椎管内肿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半椎板入路手术并椎板复位术治疗胸椎椎管内肿瘤16例。术前患者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7例,D级5例,E级l例。术后随访12—30个月[平均(19.7±5.4)个月],随访内容包括Fankel分级,以及有无脊柱不稳或畸形。结果手术时间72—155min[平均(119.5±23.0)min]。术中铣开1个椎板2例,2个椎板12例,3个锥板2例。术后行CT三维成像检查均显示椎板固定良好,无脑脊液漏或皮下积液病例。随访时Frankel D、E级病人的比例由入院时的37.5%(6,16)上升到随访时的81.2%(13/16),两者相差显著(P〈0.05);随访时均未见脊柱畸形或脊柱不稳者。结论胸椎椎管内肿瘤手术较适合采用半椎板入路,术中同时行胸椎椎板复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脊柱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采用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经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12例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均为单一瘘口,其中瘘口位于胸段10例,腰段2例。顺利夹闭瘘口,无脑脊液漏,未发生切口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术后随访6个月,12例症状均缓解;术后Aminoff-Logue残疾量表评分[(3.9±1.6)分]较术前[(6.6±2.1)分]明显改善(P<0.05);术后X线检查未发现脊柱不稳定情况。结论 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瘘口封闭效果好,不易复发,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  相似文献   

15.
经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8年6月23例采用经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3例肿瘤均完全切除。无1例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伤及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在术后早期即可下床活动。所有患者均进行10~58个月的随访,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脊柱的不稳定。结论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损伤小,避免术中过度显露,有利于保持脊柱的稳定性,患者术后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颈段脊髓肿瘤的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23例高颈段脊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或活检4例。19例患者术后随访8~20个月,17例患者恢复良好,恢复正常工作能力;1例无明显变化;1例病情加重,高位截瘫;其中3例病人出现颈椎后凸畸形。结论高颈段脊髓肿瘤早期诊断存在困难,MRI是最有效的辅助检查;利用显微外科技术能提高肿瘤切除率、减少对脊髓的损伤;半椎板入路对颈椎生理曲度及运动度影响小,手术后不稳定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疗效。方法我院2003年7月至2010年11月收治73例椎管内肿瘤,采用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结果肿瘤全切除67例,全切除率为91.78%;大部分切除(切除范围≥90%)5例;部分切除(切除范围〈90%)1例。术后3例死亡,1例失访。余6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3-25个月,平均15.9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发现椎体滑脱及脊椎畸形等不稳定征象。结论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能够切除绝大多数椎管内肿瘤,具有创伤小,疗效肯定,脊柱稳定性保持较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