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和老年精神分裂症(SS)在P300中的不同特征。方法收集符合DSMⅢR诊断标准的39例AD患者,34例SS患者以及40例正常老年人。使用丹麦仪器以及“听觉靶非靶刺激序列”为诱发事件,完成P300检测。结果AD组P300波形有变异,P300靶和非靶潜伏期N1明显前移。P300主波P3平均波幅较SS组和正常对照分别降低14%及60%。SS组靶和非靶潜伏期N1、P2以及靶潜伏期N2、P3均明显前移正常老年人组。P3波平均靶波幅比正常老年人降低54%。AD组靶P3潜伏期虽然也有延迟,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P300可辅助AD患者和SS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Alzheimer病(AD)患者与正常老人在认知性诱发电位P300检测中的不同特点。方法应用丹麦设备和两种短音刺激,对39例AD患者和40例正常老人的P300作了检测。结果AD患者整体波形分化差,主成分在Fz、Cz和Pz记录点无明显差异(P>0.05)。N1非靶潜伏期在额区左右侧不对称。与正常老人相比,AD患者P300靶和非靶潜伏期N1均前移(P<0.05),非靶潜伏期P2延迟(P<0.05);靶和非靶波幅P2和靶波幅P3均下降(P<0.05),靶P3潜伏期虽有延迟,但差异未达显著性。结论初步认为P300是反映AD患者认知功能的一种电生理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3.
阿尔茨海默病与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诱发电位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hen X  Zhang M  Wang J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9):674-676
目的了解Alzheimer病(AD)与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SS)在感觉性诱发电位检查中的异同。方法共收集39例AD患者、34例SS患者及40名正常老年人(NC)对照。应用丹麦仪器以及光和声刺激,完成视觉诱发电位(VEP)和听觉诱发电位(AEP)检查。结果发现AD组波形变异大,VEP的N2、P3以及AEP的P1、N1、P2、N2、P3波潜伏期明显延迟,VEP主波P2平均波幅较SS组和NC组分别降低32%和57%。AEP主波P2平均波幅较SS组和NC组分别降低36%和70%。SS组VEP和AEP的N2、P3均比NC组明显延迟。SS组VEP和AEP/P2波平均波幅比NC组降低分别为16%和20%。结论VEP和AEP可作为AD患者和SS患者鉴别诊断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4.
了解Alzheimer病(AD)与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SS)在感觉性诱发电位检查中的异同。方法共收集39例AD患者、34例SS患者及40名正常老年人(NC)对照。应用丹麦仪器以及光和声刺激,完成视觉诱发电位(VEP)和听觉诱发电位(AEP)检查。结果发现AD组波形变异大,VEP的N2、P3以及AEP的P1、N1、P2、N2、P3波潜伏期明显延迟,VEP主波P2平均波幅较SS组和NC组分别降低32%和57%。AEP主波P2平均波幅较SS组和NC组分别降低36%和70%。SS组VEP和AEP的N2、P3均比NC组明显延迟。SS组VEP和AEP/P2波平均波幅比NC组分别降低16%和20%。结论VEP和AEP可作为AD患者鉴别诊断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5.
边缘性人格障碍与焦虑症的诱发电位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边缘性人格障碍(BPD)和焦虑症(AN)在诱发电位中的特点。方法 收集27例BPD组,34例AN及52名正常成人对照组(NC),应用美国仪器以及光、声触刺激,完成视觉诱发电位(VEP)、听觉诱发电位(AEP)和体感诱发电位(要与NC相比,BPD组潜伏期VEP/P1、P2,AEP/P1,N2前移,波幅VEP/N1-P2,P3,AEP/P3,SEP/P3,P3增高但波幅VEP/P2-N2、P  相似文献   

6.
使用CA-1000诱发电位叠加仪对4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29例抑郁症患者SEP进行观察,并与25名正常人的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SEP波型变异大,P2、N2及P3波潜伏期明显缩短,主波P2平均波幅较抑郁症和正常人组分别降低40%及63%,N1-P1、P2-N2及P3波波幅也显著降低,与抑郁症和正常人组间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抑郁症患者P2波平均波幅比正常人组降低30%,与正常人组间有极显著差异。初步认为SEP作为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鉴别诊断的生物学标记,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使用CA-1000诱发电位叠架仪对4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29例抑郁症患者SEP进行观察,并与25名正常人的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SEP波型变异大,P2、N2及P3波潜伏期明显缩短,主波P2平均波幅较抑郁症和正常人组分别降低40%及63%,N1-P1、P2-N2及P3波波幅也显著降低,与抑郁症和正常人组间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抑郁症患者P2波平均幅比正常人组降低30%,与正常人组间有极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情感性障碍的诱发电指标变异性质。方法 收集39例抑郁症、22例躁狂下患者和33例正常对照者的脑诱电位指标中的史觉诱发电位(AEP)、视透诱发电位(VEP),事件相关电全P300(ERPS、P300)和关联性负变化(CNV)资料,对其中18例情感性障碍患者随访至解期。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症和躁狂症组均出现AEP-N1潜伏期延迟,N1-P2波幅降低,VEP-N1潜伏期延迟,P30  相似文献   

9.
莫湛宇  黄绍娴 《广东医学》1997,18(5):335-337
为了解尿毒症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及血液透析对其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用DISA-Neuromatic2000-c型神经肌电图仪检查29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不同透析阶段之SEP各波(P1、N1、P2、N2)潜伏期的值,并与患者Scr及K^+、Na^+、Ca^++进行相关性检测。结果: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SEP潜伏期普遍延长,其异常发生率为83%,与正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01),透析后有改善  相似文献   

10.
对136例冠心病患者和100例正常人进行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结果发现,冠心病患者SEP异常62例(45.6%),轻度异常57例,中度异常5例。SEP异常主要表现为N_3波潜伏期延迟,N_1、N_2、P_3波波幅不对称。提示冠心病患者存在神经机能障碍。SEP可作为早期发现冠心病病人神经系统异常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1.
Sj Dad1反义核酸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进一步鉴定已获得的日本血吸虫新基因 Sj Dad1的功能。方法 构建Sj Dad1反义(antisense)核酸载体PEGFP-N3-Sj Dad1和正义(sense)核酸载体 pEGFP-N3-Sj Ded1.BALB/c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第 3天,通过小鼠尾静脉分别注射PEGFP-N3-Sj Dad1(antisense)、pEGFP-N3-Sj Dadl(sense)、空载体和生理盐水。45d后解剖实验小鼠进行保护性效果评价。结果 在PEGFP-N3-Sj Dad1(antisense)组、pEGFP-N3-Sj Dadl(sense)组以及pEGFP-N3组小鼠肺部冰冻切片检查发现在童虫周围有绿色荧光出现,而在生理盐水组则无此现象。但各实验组保护性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Sj Dad1反义核酸无明显的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效果,尚需寻找其它方法对 Sj Dad1的疫苗候选基因价值作进一步的鉴定。  相似文献   

12.
P300在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评定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继军  陈兴时 《上海医学》1994,17(7):379-382
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靶刺激P3潜伏期是反映受试者认知功能的一个电生理指标。本研究记录了35例正常被试和50例抑郁症患者(按是否服用抗抑郁药分为未服药组18例和服药组32例)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结果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两组抑郁症患者的靶刺激P3潜伏期不仅明显延长,而且与其MMSE评分呈显著性负相关,提示:P3潜伏期可以辅助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定。  相似文献   

13.
选择凝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致局灶性脑缺血为模型,选择大脑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EP)为指标,观察电针督脉“大椎”和膀胱经“心俞”穴对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缺血组P1、N1波幅明显降低,为正常值的20%~40%;P1、N1、P2、N2峰潜伏期明显延长,随着阻断时间增加延长,与阻断前SEP的P1、N1、P2、N2峰潜伏期相比,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差异(P<0.05,P<0.01)。电针组则P1、N1波幅虽有降低,为正常值的70%~80%;但P1、N1、P2、N2峰潜伏期未见明显延长,与正常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电针组与缺血组SEP的P1、N1波幅相比,以及P1、N1、P2峰潜伏期相比,波幅明显增加,潜伏期明显缩短,在1h内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差异(P<0.05,P<0.01),表明电针对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血浆免疫指标变化与糖尿病足部感染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了解机体免疫功能在糖尿病足的变化,探讨糖尿病足的防治办法。方法:以健康志愿者(NC)和糖尿病(SDM)患者为对照,动态观测糖尿病足(DF)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可溶性白介素-Ⅱ受体(sIL-2R)、自然杀伤细胞活性(NKCA)、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C4、CH50)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G2h)。结果:①DF和 SDM组sIL-2R显著高于 NC组(P<0.05),NKCA及 CD4/CD8显著低于NC组(P<0.05);同时DF患者sIL-2R较SDM患者显著增高(P<0.05),NKCA及 CD4/CD8 较SDM患者显著降低(P<0.05);在 DF组中溃疡及坏疽患者 sIL-2R显著高于高危足患者,NKCA显著低于高危足患者(均 P<0.05);②25例 DF患者治疗后,sIL-2R逐渐下降,NKCA、CD4/CD8逐渐升高,至观察终点与治疗前比较,三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③在DF患者,sIL-2R与病情严重性呈显著正相关(r=0.734,P<0.01),与治疗过程中PG2h变化亦呈显著正相关(r=0.467,P<0.05),NKCA与FPG,PG2h呈显著负相关(r=  相似文献   

15.
应用PCR-SSCP及直接测序法研究MDS患者N-ras原癌基因点突变。检测26例(28例次),发现N-ras原癌基因第1外显子突变者14例(50%),统计表明N-ras原癌基因突变与MDS白血病转化及患者生存期缩短均有相关性(P<0.05),对预测RA、RAS转化白血病有参考价值。对1例发现突变的标本进行直接测序证实为12密码子第2碱基的G→A转换。  相似文献   

16.
应用PCR-SSCP及直接测序法研究MDS患者N-ras原癌基因点突变。检测26例(28例次),发现N-ras原癌基因第1外显子突变者14例(50%),统计表明N-ras原癌基因突变与MDS白血病转化及患者自下而上期缩短均有相关性(P〈0.05),对预测RA、RAS转化白血病有参考价值。对1例发现突变的标本进行直接测序证实为12密码子第2碱基的G→A转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第7版国际抗癌联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UICC—AJCC)阴茎癌病理N分期是否具有更好的预测预后价值。 【方法】 1999年到2012年共110例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按照第6 版和7 版 UICC-AJCC 病理N分期系统分期。Kaplan-Meier法进行疾病特异性生存率 (DSS) 分析并采用Log-rank 检验进行比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预测模型比较,概率比卡方检验(LR)、AIC标准和c-index一致性系数作为预测模型的评估标准。 【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第6版分期pN1、pN2、pN3患者的3年DSS分别为89.6%、55.2%和32.5%,pN2与pN3患者之间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276)。按照第7版病理N分期标准,旧版pN2期患者中16例升期为pN3,6例pN3期患者降期为pN2。第7版分期pN1,pN2,pN3患者的3年DSS分别为89.6%、65.0%和31.2%,各组之间的D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淋巴结结外侵犯和结内转移患者,3年DSS分别为73.1%和23.9%(P < 0.001)。模型评估结果显示第7版病理N分期系统具有更好的预测预后准确度。【结论】 UICC-AJCC第7版病理N分期能更好地预测阴茎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葡萄糖激酶基因与中国北方汉族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的关系。方法:以葡萄糖激酶基因3’端微卫星多态性为遗传标志,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各等位基因在145例非糖尿病对照组和105例NIDDM病人组中的分布频率的差异。结果:共发现3个等位基因(大小为195bp、197bp、199bp,分别命名为A,B,C)和6种基因型(AA,BB,CC,AB,AC,BC)。等位基因A、B、C在非糖尿病组的频率分别为53.4%、25.2%和21.4%;在NIDDM组中分别为60.0%、17.1%、22.9%。基因型AA、BB、CC、AB、AC、BC在非糖尿病对照组为28.3%、6.2%、2.1%、24.8%、25.5%、13.1%;在NIDDM组为36.2%、1.9%、3.8%、20.0%、27.6%、10.5%。糖尿病组中B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非糖尿病对照组(17.1%vs25.2%,P=0.03),两组的各基因型频率差异无显著性。带有B等位基因(B+)的NIDDM患者与不带有此等位基因患者(B-)的体重指数(BMI)差异无显著性,而B-的NIDDM患者诊断年龄比B+者小(51岁vs56岁,P=0  相似文献   

19.
MVP和P-MV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探讨MVP和P-MVP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②方法 选择42例晚期NSCLC分别进行MVP及P-MVP方案各3 周期的化疗,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及免疫学指标、AgNORs变化。③结果 MVP组有效率40.0% ,P-MVP组54.5%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 0.898,P> 0.05);NSCLC病人的CD3,CD4,CD4/CD8 均低于对照组(t= 2.082~3.276,P均< 0.05)。MVP组治疗后上述指标较治疗前降低(t= 2.042~3.013,P< 0.05),而P-MVP组上述指标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t= 0.972~1.878,P> 0.05),P-MVP治疗后CD3,CD4 及AgNORs高于MVP组(t= 2.121~2.972,P< 0.05);MV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强度较P-MVP组稍高。④结论 P-MVP方案与MVP方案比较虽然不能提高疗效,但可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围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sIL-2R、TNF-β改变的规律性、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SAP法、ELISA法及ABC-ELISA法分别检测32例食管癌、22例贲门癌患者术前、术后1、2、3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sIL-2R及TNF-β表达,并将所得结果与正常对照组作对比研究。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外周血CD3^+、CD4^+明显减少,而CD8^+明显增加,CD4^+/CD8^+比值明显下降(P〈0.01),sIL-2R及TNF-β水平明显升高(P〈0.01)。患者免疫功能损害程度与肿瘤TNM分期相关。手术创伤使机体免疫功能在术后短期内受到抑制。Ⅲ期手术探查组患者与同期手术根治组患者比较,sIL-2R及TNF-β水平显著增加(P〈0.01)。结论 食管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