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霆  刘海涛 《中医药学刊》2003,21(6):855-855,870
谢广茹主任认为:肿瘤多由正气虚弱,邪毒趁虚而入所致,正虚是肿瘤发生的主要因素。临证时重视正气的调养,善用、活用八珍汤,提倡机圆活法,不拘于一方一法,并注重脾胃功能的调养。  相似文献   

2.
甲流是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中医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是邪正相争的结果。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不足,外邪易袭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通过调理阴阳、调养情志、调摄起居、调节饮食和强化自我保护意识以调养正气,对预防甲流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医"正气"理论强调了正气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变应性鼻炎的发生主要责之于正气亏虚、免疫功能低下、机体抗病能力弱,无以抵抗外邪的侵袭。脏腑亏虚、功能失调、体质异常皆为正气不足的表现。治疗上应使患者"正气存内",既要在发病之时及时控制炎症反应,补益正气,扶正祛邪;又要注重未病防护,自我调养。  相似文献   

4.
调养正气是养身保健、防未病的关键。所谓正气是机体精、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组织结构及生理功能的概括。正气强则外邪不易入侵,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不足,外邪易袭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要想强身防病,就必须调养正气。1调阴阳人体是由阴阳结合的有机体,人体的阴阳是生命的根本。注重养身是保持健康无病的重要手段,而养身最根本的就是善于调理阴阳。平素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规则。即春夏阳气渐升,须保养阳气,宜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少食牛、羊肉等温热性食物,保持心情舒畅,可对天当…  相似文献   

5.
对于体虚患儿的平时调养宜因人而异。每个患儿不同的体质状况决定了是否发病及发病的趋向,而正气的强弱是决定发病与否的关键因素,发病时归属在何脏腑,则多少能确定该脏腑正气的薄弱程度。笔者现以儿科风寒致病为例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中医药预防和调养视疲劳的有效措施。方法 :以中医养生学的理论为指导 ,根据视疲劳不同原因 ,选择矫正屈光不正、闭目养神、药物养目、针刺养目、眼部电控中药离子导入法、生活精神调养、饮食调养、环境保健等多种方法。结果 :预防、控制视疲劳的发生、发展、缓解视疲劳的症候效果显著。结论 :运用以中医为主的综合调养措施 ,内养正气 ,外拒邪气入侵 ,能够预防视疲劳的发生 ,控制视疲劳的发展 ,缓解或消除视疲劳的症候。  相似文献   

7.
健脾法儿科治验安徽省歙县医院中医科(245200)方毓萌主题词健脾,咳嗽/中医药疗法,泄泻/中医药疗法人先天之本在于肾,后天之本在于脾。即使先天不足,只要后天调养得当,也可使小儿肌体强健,少患病,而一旦患病,通过药物及合理饮食调养脾胃,增强正气则势必...  相似文献   

8.
视疲劳的病因证治及其调养摄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中医药预防和调养视疲劳的有效措施。方法:以中医养生学的理论为指导,根据视疲劳不同原因,选择矫正屈光不正、闭目养神、药物养目、针刺养目、眼部电控中药离子导入法、生活精神调养、饮食调养、环境保健等多种方法。结果:预防、控制视疲劳的发生、发展、缓解视疲劳的症候效果显著。结论:运用以中医为主的综合调养措施,内养正气,外拒邪气入侵,能够预防视疲劳的发生,控制视疲劳的发展,缓解或消除视疲劳的症候。  相似文献   

9.
人之所以发病不外正虚与邪胜两个方面,而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脾胃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脾胃的生理病理及其与其他脏腑的相互关系为依据,分析了脾胃在多种病因所致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指出了调养脾胃、培护正气对于防治疾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胸痹的主要病机是心脉痹阻,行气活血、化痰降浊、散寒通阳等疗法为临床所常用。调养气血、扶助正气也是其治疗的重要方面。本文对胸痹临床常见的一些问题谈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1.
<正> 慢性虚弱性疾病,常以三分治疗七分调养为法。祖因医学认为医食同源,用膳食调养是补益正气、治病强身的有效方法之一。笔者特介绍几种益肾疗疾的膳食,仅供同道参考。一、莲子枸杞羊肉汤治肾气亏损原料:精羊肉500克,莲籽30克,芡实25克,构杞子20克,鲜山药150克,黑木耳(干)12克,大葱、生姜、精盐适量,黄酒、味精少许。  相似文献   

12.
刘宇  刘如秀  马龙 《河南中医》2013,33(2):175-176
冠心病证属本虚标实,本虚为阴阳气血亏虚,标实为阴寒、痰浊、血瘀交阻,其发生与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寒邪内侵、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治疗冠心病可调养情志,顾护正气;避其邪气,顺应自然;未病先防,修身养性;既病防变,扭转病势;建后防复,调养脾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史中娅 《光明中医》2010,25(11):2139-2140
<正>肝硬化患者除了临床药物治疗以外,必须通过正确的饮食调养以促进肝功能的恢复,改善肝硬化的症状,增强机体抵抗能力。"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有效阻止肝硬化的进一步发展。肝硬化病人的饮食护理非常重要,护理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4.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 AL)化疗后,患者在邪毒内蕴、气血亏虚、血瘀痰凝湿阻的基础上,正气大伤,其寒热错杂的特点、复杂多变的临床症状与厥阴病颇为相似。本文试从厥阴探讨AL化疗后的辨治,分析得出AL化疗后治当以寒温并用、攻补兼施、调养肝脏为主,同时尚需重视顾护正气。结合AL基本病机,提出当归四逆汤更...  相似文献   

15.
明清温病学家在预防疾病发生方面,注重"本气充满",即注重保养正气以抵御外邪入侵,避免"饥饱劳碌,忧思气怒";指出小儿"无冻饿之患,有饱暖之灾",强调避免小儿过度进食、过度保暖可减少外感热病的发生机会。在温病发病之后,主张"先安未受邪之地",及时驱邪外达,顾护正气与阴液,以防疾病传变而加重;对妊娠温病,主张"治之于早,则热不深入而伤胎"。对温病初愈者,注重调养胃气,扶助正气以防复发。  相似文献   

16.
《内经》养生学和"治未病"思想对糖尿病防治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兆和  张征宇 《中医杂志》2007,48(10):940-941
《内经》的养生学说建立了中医养生学体系,确立并强调以顺应自然、形神共养、惜精固本、综合调养等养生的基本原则,倡导了"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应遵循《内经》的养生方法,从调养身体提高正气和预防病邪、避其毒气等方面着手,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和并发症的发展,《内经》养生学说和"治未病"思想对于糖尿病的防治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病后的辨证调护是指疾病初愈后的调养及护理。大病、久病初愈,由于气血尚未平复或余热未清,故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护理,才能彻底康复。早在《素问.无常政大论》中指出:对于久病“气从不康,病去而瘠”之人要“养之和之,静以待时,谨守其气,天使倾移,其形乃彰”,说明久病初愈后要合理调养,保持宁静,舒畅情志,顺应四时,谨慎的护卫正气,机体才不会因失调而发生盛衰,身体方能充实康健。清代名医尤  相似文献   

18.
浅谈中风治疗之禁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病患者的转归及预后固然与其正气的盛衰、病情的轻重与调养是否得当关系密切,但医生治疗的正确、及时与否却起着决定性作用.为此,笔者拟根据历代医家对中风病治疗的经验及自身体会,谈谈中风治疗之禁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9.
陈宝贵认为,银屑病以风、热、瘀、痰胶合酿毒为病机关键,情志失调贯穿病程始终,正气不足,络虚不荣是病理基础;治疗时注重内清外透,清热解毒,透热转气;对患者伴发的心身疾患,采用身心共养、内外合治之法,调神解郁;治疗过程中当时刻调养正气,固护肺卫,固护胃气,补肾培元,并设立专病专方外用药,临证多得佳效.  相似文献   

20.
现代免疫学涉及到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并从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目前对饮食营养与免疫机能的研究日益深入。本文以中西医结合观点探讨饮食营养与免疫机能的关系。一、饮食与正气生命的持续,有赖于饮食的供养。饮食得当则正气充足,抗邪力强。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药物固然重要,而饮食调养也是不可缺少的。《素问·藏气法时论》载:“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说明药物只是攻除病邪,而要使正气恢复,还必须依靠五谷、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