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湛江市2003~2005年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及控制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湛江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特征,探讨乙脑疫苗应急接种和纳入常规免疫对乙脑疫情的控制效果。方法2003年乙脑流行时对6月~10岁儿童采取突击应急接种方案,2004年起将乙脑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常规接种,按程序8月龄,18,24月龄和6岁各接种1剂。并对2003~2005年乙脑疫情流行病学资料中2003年乙脑流行时的应急接种和2004年起的纳入计划免疫常规接种控制乙脑效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湛汪市2003~2005年共发生乙脑118例,发病率逐年下降。每年5—7月流行,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发病高峰;年龄主要为10岁以下儿童,以4—6岁最多,占总病例数的46.61%;地区分布为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结论乙脑疫苗应急接种及纳入计划免疫常规接种后。乙脑发病率逐年下降,显示应急接种和常规免疫对乙脑疫情的控制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一种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者90%都是10岁以下儿童。我省每年6~8月间暴发出现,疫点面广,症状危重,病死率高,而且一部分病者有后遗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因此,预防工作也就甚为迫切。本病是蚊子作媒介传染的。预防方法主要靠灭蚊及接种疫苗。我省1973年大规模地推广使用乙脑疫苗预防接种,并进行了反应和流行病学效果观察。所用乙脑疫苗系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供应,其滴度为10~(-5)~10~(-6)。接种对象为1~10岁儿童。接种方法: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二次,每次间隔7天,1~6岁每次剂量0.5毫升,7~10岁每次剂量1毫升。反应观察:从东莞、海丰、陆丰、仁化等县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为一常见病,有一定病残率。本文就我院1987年至1991年间收治50例作临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年龄:6~12月9例,1~5岁29例,6~10岁10例,10~13岁2例。发病季节:6月份发病1例,7月42例,8月7例。免疫状况:50例中有25例病前曾接种乙脑疫苗。接种方法:第一次0.25ml 皮下注射,7~10天后重复一次。初种年龄6~12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宜宾市近5年来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流行特征,为乙脑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乙脑专报系统监测的乙脑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乙脑早期血清Igm抗体和脑脊液Igm抗体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 宜宾市2006-2010年共报告确诊乙脑病例 209例,死亡5例,年发病率在0.52-1.32/10万之间,年病死率在0-5.56%之间.病例呈高度散发状态,无明显聚集性,10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92.75%,农村为主,男性比女性多,7-8月为发病高~峰.结论 乙脑疫苗注射为有效防治途径,宜宾市应加强乙脑疫苗接种工作,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的儿童和流动儿童.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乙脑流行特征、趋势及影响因素 ,为控制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1对所有发病、死亡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 ,依据国标 (GB/ T186 38— 2 0 0 2 )进行 Ig M检测。 2蚊虫密度 :采用人工小时法对野外、室内种类进行监测。 37月龄幼猪血进行带毒率监测。结果 :1人间监测 :2 0 0 3年发病率为 0 .2 8/ 10万 ,死亡率为 0 .0 2 8/ 10万。与 2 0 0 2年相比发病率上升 15 % ,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 0岁~ 10岁组 (18/ 2 0 )。男性多于女性 ,男∶女为 1∶ 0 .5 4。发病有严格的季节性 ,高峰在 8月份 (6 5 .0 0 % )。 2蚊虫密度监测 :室内 (外 )平均密度分别为每小时 15 .75只 /人、每小时 2 1.80只 /人 ,蚊种以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 (95 .5 % )以上。3乙脑病毒感染率监测 :幼猪带毒率为 38.89%。结论 :西安地区乙脑的发病符合流行病的基本特征 ,发病 10岁以下儿童居多 ,在流行季节要做好防蚊灭蚊的同时 ,还要提前加强乙脑疫苗的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6.
符丽英 《重庆医学》2015,(1):106-108
目的:探究QQ群平台管理对学龄前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海南省海口市500名学龄前儿童(2~6岁)的家长,将其分成两组:QQ群组(n=250)和对照组(n=250)。QQ群组采用随时进行学龄前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相关知识教育宣传,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宣教方法,在进行宣教后1年,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收集分析两种方法对学龄前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影响。结果QQ群组儿童家长对接种卡介苗第1针、甲肝疫苗第1针、乙肝疫苗第2针、脊髓灰质炎疫苗第1针、百白破疫苗第1针、乙肝疫苗第3针、麻类疫苗第1针、流脑疫苗第1针、乙脑疫苗第1针的正确程序认知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QQ群组儿童按时接种率为96.8%,高于对照组(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QQ群组儿童家长对疫苗接种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QQ群组儿童及家长对接种卡介苗、甲肝疫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类疫苗预防相应传染病的正确认知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接种乙肝疫苗预防相应传染病的正确认知度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QQ群平台进行学龄前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相关知识教育宣传,能提高儿童家长对接种疫苗和预防相应传染病的正确程序认知度、儿童8种疫苗及时接种率、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接种乙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关键措施之一。我国广泛使用比较安全而有效的疫苗是地鼠肾乙脑疫苗。它是将流行性乙型脑炎SA14- 14- 2减毒株病毒接种到地鼠肾单层细胞 ,经培育后收获病毒液 ,加保护剂冻干制成。我院预防保健科接种乙脑疫苗多年未发生过敏性反应。仅于1999年发生 1例 ,现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患儿 ,男 ,13岁。于 1999年 5月 2 0日下午来医院预防保健科接种乙脑疫苗。于左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作皮下注射 ,注入剂量 0 5ml。约 5分钟后 ,患儿诉心里难受 ,继之出现面色苍白 ,口唇紫绀 ,呼吸困难 ,出冷汗 ,四肢发凉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乙脑疫苗接种的异常反应情况,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来我中心接种乙脑疫苗的40例儿童(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作为此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40例乙脑疫苗接种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乙脑疫苗接种的异常反应情况。结果 40例乙脑疫苗接种儿童中,有3例儿童发生异常反应,其中1例儿童出现轻度发热,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1例儿童出现全身瘙痒、面色苍白、出冷汗、胸闷、腹痛、眼睑浮肿等症状,且头面部存在大小不等的红色片状风团块,压之退色,经临床诊断为因接种乙脑疫苗引起的荨麻疹;1例儿童出现局部红肿。3例儿童均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全部缓解消退。结论为降低儿童接种乙脑疫苗发生异常反应的机率,国家卫生部门以及医院等机构应制定相关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项国宏 《基层医学论坛》2014,(31):4303-4304
目的: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县2008年之前乙脑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乙脑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措施。结果乙脑患儿性别分布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2岁-7岁,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发病季节主要集中于夏季,秋季较少,冬季和春季无发病;患儿类型多为散居儿童或托幼儿童,发病率均显著高于小学生;明确接种乙脑疫苗的患儿仅占总病例数的12.50%,其余患儿未接种乙脑疫苗、无接种史或接种史不明确。结论加强对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乙脑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全面开展乙脑防控措施,对保护易感人群、降低乙脑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儿童计划免疫对麻疹疾病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 1986年以来控制麻疹预防免疫的回顾。方法 借鉴潮州市湘桥区 6 5名 8~ 12月出生儿童麻疹疫苗接种前后各 1个月采血清分别用ELASA检测法进行麻疹抗体滴度检测。麻疹血清抗体滴度 ,<1:2 0 0为阴性 ,>1:2 0 0 4倍以上为免疫成功。结果  6 5名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前 1个月抗体滴度 <1:2 0 0 ,抗体阳性率为 0 ,接种麻疹疫苗后 1个月抗体滴度 ,2人 <1:2 0 0 ,12人 >1:2 0 0 ,5 1人>1:80 0成功率为 78.4 6 %。结论 儿童计划免疫麻疹疫苗应用是控制麻疹疾病的最好途径 ,免疫接种工作中 ,要认真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加强“冷链”[1] 工作。为了预防漏种和抗体减少儿童 4~ 7岁期间必需补种和加强麻疹疫苗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分析广西2008~201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特征,评价乙脑防控措施效果,为制定今后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乙脑疫情数据、采取的防控措施和效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8~2012年广西共报告乙脑病例430例,死亡18例,报告发病率为0.11—0.28/10万,死亡率为0.00~0.01/10万,病死率为0.00%~5.88%。每年仍以5。8月份为流行季节,以儿童发病为主,主要是10岁以下儿童,占总发病数的90.23%。近5年来广西乙脑主要防控措施:一是2008年乙脑疫苗实施扩大免疫后,广大适龄儿童乙脑疫苗接种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二是每年对预测甄别出的重点地区开展乙脑疫苗应急接种或查漏补种为主的防治措施;三是加强乙脑相关病例的监测和报告,尤其以加强乙脑实验室监测工作为重点。与前5年(2003~2007年)相比发病总数下降了67.77%。结论在加强乙脑常规免疫接种和监测基础上,每年继续对重点地区预测甄别并落实乙脑疫苗应急接种或查漏补种对控制乙脑流行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癔症是一种儿童情绪障碍性疾病。症状复杂多样 ,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一起小学生疫苗接种后误诊为疫苗不良反应的儿童流行性癔症 5 6例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9年 11月 12日我市某小学进行第三次乙型肝炎疫苗接种 ,疫苗与前二次接种生产厂家相同 ,全市多家学校先后接种 ,同校多个班级同时接种 ,此前均无不良反应。此次发病为该校五年级 2个相邻班 ,2个班学生共 12 8人 ,男 6 8人 ,女 6 0人 ,2h内发病 5 6例 ,男 15例 ,女 4 1例 ,住院治疗 18例 ,男 5例 ,女 13例。发病学生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35…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135例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135例乙脑病例进行现场或回顾性调查、应用酶联免疫捕获法检测IgM抗体、调查资料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邵阳市2006年乙脑发病率高达1.47/10万,较2005年上升了219.9%;人群分布主要集中在2-7岁儿童占68.9%,男性发病占73.3%;首发病例5月9日,7月达高峰占88.5%,未发病例8月20日;农村占92.6%,其中以新邵、邵阳两县发病最多占42.0%(57/135);血清学检测IgM抗体阳性率为60%。结论乙脑疫苗接种时间过晚、接种率太低和疫苗贮存、运输达不到规定的条件等是乙脑病例增多的主要原因;排除其它因素后,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结果,IgM抗体阳性率高达95.24%,证实临床诊断乙脑准确率较高,提示乙脑诊断不需进行血清学检测。  相似文献   

14.
Vero细胞乙型脑炎纯化疫苗的不良反应和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Vero细胞乙型脑炎(乙脑)纯化疫苗(Vero细胞乙脑疫苗)的不良反应和免疫效果。方法筛选8~20月龄无任何乙脑疫苗免疫史和1.5~3岁完成了Vero细胞乙脑疫苗基础免疫的二组健康婴幼儿为观察对象,接种Vero细胞乙脑疫苗后观察其接种不良反应,并在两组中随机抽取100名左右的对象检测免疫前和免疫后1个月血清乙脑中和抗体。结果Vero细胞乙脑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8%。发热反应总发生率为8.1%。其中,基础免疫接种第1剂后发热反应的发生率为6.5%,第2剂无发热反应;加强免疫发热反应发生率为9.6%。基础免疫后抗体阳性率为83.2%,抗体几何平均滴度(CMT)达1:25.1,免疫成功率为77.3%。1年后抗体阳性率为61.5%,GMT为1:19.0,加强免疫后抗体阳性率高达93.7%,GMT为1:32.4,免疫成功率为80.2%。结论Veto细胞乙脑疫苗安全、有效,值得在预防控制乙脑工作中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许丽娟  朱朝敏  高中敏 《重庆医学》2018,(21):2831-2833
目的 分析重庆市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乙脑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7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乙脑患儿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612例患儿,男女比例约2.3∶1.0,年龄小于3岁287例,3~6岁182例,>6~10岁85例,>10~15岁58例,7-9月发病例数分别为91、452和69例.发病具有高度散发性,农村高于城市.乙脑普通型403例(65.85%);重型131例(21.41%);极重型78例(12.75%).血清与脑脊液乙脑抗体IgM阳性率分别为48.52%和81.73%.临床表现中发热612例(100.00%)、意识障碍537例(87.75%)、抽搐482例(78.76%)、呕吐328例(53.59%)及头痛215例(35.13%).≥8月龄的591例乙脑病例中,全程接种乙脑疫苗占9.31%,未全程接种乙脑疫苗占15.23%,未接种乙脑疫苗及接种不详占72.88%.出院时67.29%患儿耒遗留任何临床症状及体征,28例患儿死亡.结论 重庆市乙脑流行季节常见于7、8月,以6岁以下儿童及普通型为主.脑脊液乙脑抗体IgM阳性率高于血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梅州市2006-201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监测结果,为乙脑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及ELISA检测方法对梅州市2006-2015年乙脑病例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5年梅州市五华等6县区共发生乙脑病例34例。流行季节为夏秋季,与蚊媒密度消长一致。年龄以1~10岁组(79.41%)为主。发病地区以东部地区(21例,61.74%)为主。乙脑疫苗免疫史不详或空白的24例(70.59%)。结论梅州市2006-2015年乙脑发病为散发,有严格的季节性和年龄特征,未接种疫苗无免疫力是发病的根本原因,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脑最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1.消灭媒介蚊虫,可以用蚊香、喷雾剂驱蚊,防叮咬,搞好环境卫生,填堵树洞,减少潮湿的蚊虫滋生地。2.农村做好猪圈卫生,人畜居地分开。3.最有效的办法是接种疫苗,我国研制的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已在国内大面积应用。接种规范,效果确切,价格便宜。乙脑是可以控制流行发病的。灭活疫苗接种对象是6个月~10岁儿童,第一年注射两次,间隔7~10天,以后2、3、7、13岁时分别加强注射一次。剂量:6个月~1岁每次0.25毫升,1~6岁每次0.5毫升,7~15岁每次1毫升,每年接种应在流行前1~2个月完成。乙型脑炎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乙型脑炎 (以下简称乙脑 )是赣州夏秋季常见的蚊媒传染病 ,为探讨 90年代乙脑的发病和流行特征 ,更好地预防控制该病的发生 ,现对该市 1 990~ 1 999年发生的2 1 91例乙脑病人的发病情况作如下分析。1 流行特征1 .1 年龄分布 在 2 1 91例病人中 ,对其中86 5例病人的年龄进行分析 ,发现最大年龄为 40岁 ,最小年龄为 8个月 ,乙脑发病97.6 7%在 1 0岁以内 ,特别是 5岁以内占70 .0 6 % ,由此看出 1 0岁以内的儿童仍应视为重点保护对象 ,今后乙脑疫苗的预防接种仍应坚持以 1 0岁以内的儿童为重点对象 ,与安徽等地调查基本相似[1,2 ] 。1…  相似文献   

19.
我们观察国产乙肝疫苗效果,选择经ELISA法检测乙肝5项标志均阴性的2~6岁儿童,随机分成5组,1组皮下接种疫苗10mg;2组肌肉接种10μg;3组皮下接种5μg;4组肌肉接种5μg;5组皮内接种2μg。采用0、1、6月三针免疫程序。乙肝疫苗为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8514~2,含量10μg/ml。其结果如下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通化市2010年-2012年儿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系统收集的AEFI事件。方法:对2010年-2012年全市儿童AEFI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通化市2010年-2012年共计报告儿童AEFI 1 939例,2010年每百万剂疫苗AEFI发生130.23例,2011年为1 123.34例,2012年为1 365.56例;AEFI主要集中≤8月龄,9月龄2岁年龄段;麻疹疫苗、麻风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分别占据AEFI发生率的前四位。结论:引起儿童AEFI发生的因素众多,选择质量及免疫效果好的疫苗,按照规定方案和接种进行接种,熟悉掌握各类疫苗的禁忌证和不良反应,做好接种前问询及知情工作,能有效减少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