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老年糖尿病并低血糖症在临床上较常见,往往发病急,症状重,而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忽视。我院自1998年3月~2004年6月共收治患者30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潘斌斌 《医学综述》2011,17(6):909-912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是一种先进的血糖监测技术,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越发广泛而成熟。一些脆性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严重等患者的血糖调控随着CGMS的应用而变得简单化,危重疾病伴有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调控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突破,而CGMS与胰岛素泵的联合应用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更为有效的血糖控制方案,并且给人们提供了"闭环式"的血糖调控蓝图。  相似文献   

3.
苟文伊 《四川医学》2006,27(12):1224-1224
我院于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因发生低血糖症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2例,现将临床特点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60~82岁,糖尿病病程6个月至20年。其中2例合并肾衰竭尿毒症,接受血液透析,3例合并脑血管意外,5例合并冠心病,1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及治疗效果提供有效的措施。方法:随机选取3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所有患者入院后除全部进行全面的胰岛素治疗、饮食指导以及心理护理外,对所有患者进行连续3d72h的动态血糖监测,并和指尖血糖测定值进行比较。结果:在3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中(2例中途转科),动态血糖仪监测呈现出较好的准确性,可以反映患者血糖的变化模式及趋势,其效果明显优于三餐前、三餐后和睡前血糖的测定。结论:动态血糖仪可有效监测患者血糖,并实现对患者血糖进行较好的控制;动态血糖监测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应用于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意义及护理管理。方法对71例初诊T2DM患者应用胰岛素(InS)治疗后佩带CGMS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回顾、总结其中的护理管理经验。结果71例患者除2例因故监测48h动态血糖外,其余69例均顺利完成72h动态血糖监测任务,并发现初诊T2DM患者应用InS治疗的明显降糖效果。结论CGMS应用于初诊T2DM患者InS治疗后,揭示了该疗法的临床意义。同时,良好的护理管理也是该技术成功应用临床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病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临床应用中的护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的临床应用及护理对策。方法对66例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6例病例中有4例发生黎明现象,占6.1%;6例每天发生无症状低血糖,占9.1%;12例发生有症状低血糖,占18.2%;33例有餐后2小时高血糖,占50%。结论通过正确使用CGMS,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才能最大地发挥CGMS的效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对调整糖尿病的治疗过程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和反应,对30例血糖控制良好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结果显示22例患者发生低血糖,多发生在夜间,且发作时多数没有自觉症状。15例患者存在餐后高血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血糖症发生原因,明确低血糖症预防措施。方法:对2005年和2008年81例低血糖症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低血糖症发生原因中,胰岛素使用过量居首位,其次为口服磺脲类药过量、饮食不规律、肝肾功能差等。结论:低血糖症发生是可以预防的。预防措施:应转变低血糖症诊断标准,做好病人教育,放宽对老年人血糖控制标准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血糖监测组(CGMS组)和常规血糖监测组(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SMBG组)。CGMS组患者行3 d CGMS监测,SMBG组采用八点法测定血糖值,分别根据各自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2周后两组患者均佩戴3 d CGMS。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同时比较CGMS组治疗前后血糖波动情况。结果CGMS组患者血清糖化清蛋白(GA)、平均血糖水平(MBG)、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分别为(17.0±2.9)%、(7.5±3.2)mmol/L、(3.2±1.0)〕显著低于SMBG组〔分别为(18.5±4.1)%、(9.9±3.0)mmol/L、(5.6±2.1)〕。CGMS组调整治疗后GA、MBG、MAGE较治疗前〔分别为(21.8±5.0)%、(11.6±3.6)mmol/L和(5.5±1.1)〕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GMS监测血糖调整治疗后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监测的患者;根据CGMS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后患者血糖波动情况明显改善,CGMS是改善血糖控制效果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的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30例于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治疗的老年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分析患者的发病原因并进行对症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25例患者病情迅速得到控制,治疗1小时后血糖监测结果显示完全恢复正常,4例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频率较高,持续治疗3天后病情逐渐得到控制,血糖趋于平稳,1例患者血糖恢复正常后死于心力衰竭合并感染。结论:了解和掌握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的发病原因和特点并进行对症治疗,同时加强对血糖的监测,能够使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动态血糖监测在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方法 对符合条件的3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72 h监测,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通过CGMS监测,可获得患者3 d内血糖动态变化的完整资料.结论 动态血糖监测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全面了解患者血糖波动变化的类型和趋势,可以帮助患者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使血糖控制更加理想.  相似文献   

12.
罗少权 《中外医疗》2011,30(28):3-4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后血糖波动的特点。方法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病程,将抽样对象分为格列美脲(A)组、胰岛素皮下注射(B)组及胰岛素泵(C)组,3组患者血糖控制至目标值即开始进行72h动态血糖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及饮食。结果 A组的病程、HbA1c及空腹C肽水平明显高于其他2组,其余各项基线资料3组均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各组平均血糖值几乎相等;A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最低,接近零;B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回归分析显示,B组血糖的波动与晚餐后2h血糖成线性回归关系。结论根据动态血糖监测及双"C"治疗方案调整降糖药物及饮食规律,可更高效率、更安全地强化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动态监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漂移的细节及波动趋势,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20例T2DM患者进行连续72 h的血糖监测。结果:CGMS所测的血糖值与血浆血糖值及指端血糖值均呈显著正相关(r=0.93,r=0.91,P值均<0.01)。患者1 d中血糖较高的时间段为早、中、晚餐后2 h,尤其是早餐后2 h最高。上午6时~11时是血糖高峰最集中(62.5%)的时间段,而60.5%的血糖低谷值出现在上午1时~6时,尤其是上午3时最低。血糖>7.8及11.1 mmol/L所占的时间百分比分别为92(38~100)%和60(18~100)%;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较详细地显示T2DM患者血糖水平波动的特征,对拟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RGMS),监测患者血糖变化,指导医生及时调整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疗效。方法:9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RGMS监测72h血糖,60例(对照组)采集5时间点指端末梢血测血糖,制定相应治疗方案,2周后再次检测血糖,3月后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结果:根据RGMS指导用药2周后,早餐前空腹、早餐后、中餐后、晚餐后、睡前血糖值和对照组比分别是(6.9±1.3)vs(6.7±1.9)mmol/L,P>0.05),(8.8±1.5)vs(10.9±1.6)mmol/L(P<0.05),(8.5±1.2)vs(10.3±1.5)mmol/L(P<0.05)、(8.1±1.3)vs(9.9±1.5)mmol/L(P<0.05)、(7.9±2.2)vs(11.6±2.5)mmol/L(P<0.05),3月后HbA1C、体质指数显著下降(P<0.05)。结论:采用RGMS指导用药,明显增强了糖尿病的疗效,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的诱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的临床资料。结果:低血糖一经确诊,立即予50%葡萄糖注射液40~60ml静脉推注,并继以1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48例患者均经治疗痊愈出院。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及时确诊及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后血糖波动的特点.方法 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病程,将抽样对象分为格列美脲(A)组、胰岛素皮下注射(B)组及胰岛素泵(C)组,3组患者血糖控制至目标值即开始进行72h动态血糖监测,根据监测结果 调整治疗及饮食.结果 A组的病程、HbAlc及空腹C肽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其余各项基线资料3组均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各组平均血糖值几乎相等;A组的血糖波动系数、血糖时间百分比(TPG)(>7.8 mmol/L或>11.1 mmol/L)及出院血糖日均值较C组明显增加;3组三餐后2h血糖无显著差异;B组的波动系数、TPG(>7.8retool/L)、TPG(>11.1 mmol/L)及空腹血糖平均值显著高于C组.A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最低,接近零;B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回归分析显示,B组血糖的波动与晚餐后2h血糖成线性回归关系.结论 根据动态血糖监测及双"C"治疗方案调整降糖药物及饮食规律,可更高效率、更安全地强化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动态血糖仪监测血糖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欧姆龙血糖仪监测手指血糖,观察组患者采用动态血糖仪监测血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FBG)、2 h BG、GSP、低血糖的发生率及平均住院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GMS为广大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更全面的监测手段,使血糖控制在良好范围,减轻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将成为临床应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张红霞  贾伟平 《上海医学》2006,29(9):665-668
监测血糖是了解血糖控制状态的必要手段。临床上,常在3餐前、3餐后2h及睡前和(或)凌晨3:00测定毛细血糖来反映患者血糖的基本演变,但由于需多次测定,给测试者和被测者都带来不便。此外,点血糖的测定并不能准确反映机体血糖的具体变化状态,尤其是对一些血糖波动大、难治性、脆性糖尿病患者,其反映血糖实际变化的准确性较差。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是近年推出的新型血糖监测系统,其对于了解血糖变化的全貌、更好地指导糖尿病治疗起很大的促进作用。现就其目前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张勤  黄恋川  李伟  吴桐 《西部医学》2009,21(10):1659-1661
目的应用动态血糖系统(CGMS)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甘精胰岛素(来得时)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T2DM患者65例,分别接受甘精胰岛素和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治疗10周,治疗结束即时进行72hCGMS观察。结果10周时甘精胰岛素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显著低于NPH组[(7.2±0.7)%VS(7.8±0.9)%]。CGMS检查显示,甘精胰岛素组早餐后[(9.3±2.2)mmol/Lvs(10.3±2.7)mmol/L]中餐后[(8.3±2.0)mmol/LVS(9.1±1.8)mmol/L]和晚餐后2h[(8.1±2.1)mmol/LVS(8.9±2.3)mmol/L]降低更明显,血糖≥10mmol/L间百分比明显降低[(13.5±9.1)%VS(18.7±10.4)%],凌晨3点PG不过低[(5.1±0.7)mmol/LVS(4.O±0.9)mmol/L]。甘精胰岛素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1例次)显著少于NPH组(3例次),夜问血糖≤3.0mmo/L时间百分比亦明显减少[(1.83±1.25)%VS(5.08±1.23)%]。结论甘精胰岛素治疗更接近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更好地控制24小时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动态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方法 采用雷兰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9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72小时的血糖监测,了解血糖漂移最大幅度、有无低血糖(≤3.9 mol/L)及高血糖(>11.1 mol/L).结果 血糖波动系数>1.5组共82例,发生低血糖44例,高血糖77例,血糖漂移最大幅度是(11.32±3.46)mol/L,比较血糖波动系数≤1.5组,发生高血糖及血糖漂移最大幅度明显增多(均p<0.01).两组均有低血糖发生.结论 动态血糖监测能反映患者血糖水平及波动情况.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