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调查护士对惩罚性与无惩罚性差错管理方式的认知和态度,为建立无惩罚性自愿报告的差错管理制度提供研究依据。方法:对289名护理人员进行惩罚性与无惩罚性差错管理相关知识的认知及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护士对我国目前的护理差错管理方法比较了解,认为不能完全摒弃惩罚性管理方式,惩罚不一定能约束护士的行为且有可能影响差错报告的真实性;护士对无惩罚性自愿报告差错管理的目的及意义基本理解,对于实施无惩罚性自愿报告差错管理,大部分护士持肯定态度。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当充分认识护士对惩罚性与无惩罚性差错管理方式的认知与态度,积极倡导无惩罚自愿报告的差错管理方法,及时改进系统存在或潜在的安全问题,从而构建积极的护理安全文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护理人员对自愿报告护理差错和不良事件的认知状况,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2008年6-10月对广西25所二级、三级甲等医院275名护士进行便利抽样调查,对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职称、是否管理人员与对定义、制度标准的认知状况差异显著;护理人员在对现行制度和拟实行非惩罚性制度报告差错和不良事件的态度上差异显著.结论 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有待加强,现行的报告制度需要改进,有必要建立-个完善的护理差错和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士对现行惩罚性差错管理方式态度,为改进我国现行的差错管理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89名护士进行惩罚性差错管理的态度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护士对惩罚性差错管理方式持赞同态度,但认为惩罚性差错管理方式不一定能约束护士的行为且有可能影响差错报告的真实性,且对国外无惩罚性自愿报告的差错管理方式了解较少。[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当充分认识护士对惩罚性差错管理方式的态度,消除惩罚性管理带来的消极影响;加强对护士差错管理新理念的培训,鼓励积极主动报告差错,改进和降低系统风险,提高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护士对护理差错事故自愿报告系统的认知需求情况,探索影响自愿报告的因素。[方法]采用日本内田宏芙教授设计的时差错事故原因的调查问卷和自编的护士对护理差错事故自愿报告系统的认知与需求调查问卷,对289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对护理差错事故自愿报告系统认知较低(1.97分士0.82分),需求程度高(4.05分±0.74分),自愿报告与时待差错原因的个人观呈负相关。[结论]护理管理者应满足护士需求,针对影响因素尽快建立护理差错事故自愿报告系统,以提高差错报告率,改善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5.
护士对护理差错事故自愿报告系统的认知与需求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护士对护理差错事故自愿报告系统的认知需求情况,探索影响自愿报告的因素.[方法]采用日本内田宏美教授设计的对差错事故原因的调查问卷和自编的护士对护理差错事故自愿报告系统的认知与需求调查问卷,对289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对护理差错事故自愿报告系统认知较低(1.97分±0.82分),需求程度高(4.05分±0.74分),自愿报告与对待差错原因的个人观呈负相关.[结论]护理管理者应满足护士需求,针对影响因素尽快建立护理差错事故自愿报告系统,以提高差错报告率,改善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6.
杨玲 《当代护士》2014,(10):181-182
目的:探讨非惩罚性报告制度在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不良事件分析小组,在ICU建立非惩罚性报告制度,对出现非计划性拔管事件采取不公开、非惩罚的处理原则,分析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根本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和预防措施,不断修改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及管理制度。结果实施后非计划性拔管上报率由13.3%提高到66.7%(P<0.01),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由3.27%下降至1.14%(P<0.01)。结论在ICU实施非惩罚性报告制度能明显改善护士对非计划性拔管的认知及上报态度,有助于找到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从根本上杜绝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有利于预防和避免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集体预警报告会在ICU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预警报告会每月进行1~2次,护士自愿发言,对近期已经存在的护理不安全事件或潜在的护理隐患集体报告、讨论,护士长根据报告讨论内容对安全隐患制定防范措施。结果实施集体预警报告会2年,科室内部逐步建立了自愿报告的护理安全文化氛围,无护理大差错及事故发生,无护理纠纷发生。结论集体预警报告会弥补了现有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不足,增强了护士护理风险防范意识,提升了护士群体素质,达到了降低护理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周泽慧  杨丽娴  肖瑛 《全科护理》2013,(33):3143-3145
[目的]探讨在骨外科实施有效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确保病人的安全.[方法]在本院骨外科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自愿报告系统管理,对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当事人采取不公开、非惩罚的处理原则,分析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提出整改和防范措施,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及护理管理制度.[结果]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由20.69 %提高到78.57 %(P〈0.0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明显下降(P〈0.01),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由68.48 %上升至93.55 %,护理质量也明显提高.[结论]在骨外科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能够明显提高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缺陷自报分析会在急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规避急诊护理风险.方法 成立急诊科护理缺陷自报分析管理小组,制订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自愿报告体系,定期对上报缺陷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改进意见和预防措施并落实,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结果 实施后,护士主动上报护理缺陷率提高,护理差错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临床带教教师对待学生差错的态度和行为,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Rybowiak等编制的差错取向调查问卷,通过便利抽样的方式,对福州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217名临床带教教师进行调查。结果:临床带教教师的差错取向得分处于中等水平,正向计分维度中得分最高为差错思考,反向计分维度中得分最高为差错掩盖;不同职称的带教教师在差错掩盖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带教教师的年龄、工龄和差错压力、差错掩盖呈负相关(P〈0.05)。结论:目前临床带教教师对护理差错的发生有较强的解决能力,但差错掩盖倾向明显,影响着临床护理质量和护理教育的持续性改进。因此,有必要建立区域性的无惩罚性自愿报告及差错分析系统。  相似文献   

11.
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方法与效果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实施方法与效果。方法建立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自愿性报告系统,对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科室及当事人采取不公开、非惩罚的处理原则,分析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和预防措施,完善护理工作流程。结果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由22.22%提高到80.95%;护士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由68.09%上升至93.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管理中,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广州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病人安全文化的现状。方法采用病人安全文化的医院调查问卷,对广州市7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进行病人安全文化测评。结果病人安全文化正性应答率较高的维度为"组织学习与持续改进"(90.04%)与"科室内团队合作"(87.22%)。而有待改进的领域有"人员配置"(24.40%)、"对差错的非惩罚性反应"(32.56%)、"沟通的公开性"(40.47%)以及"事件报告频率"(44.59%)。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工作年限、是否知晓差错报告系统和对差错报告系统的评价是护士评价病人安全文化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或P﹤0.05)。结论广州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在人员配置、对错误的非惩罚性反应、沟通的公开性等方面有待改进。各医院应加强对差错报告系统的完善,并鼓励更多护士为病人安全管理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院护理安全文化建设方法及实践效果。方法倡导非惩罚性的安全文化,完善安全管理的制度与流程,对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制订标准化报告表,规范报告流程,定期分析与反馈,开发不良事件信息系统进行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结果护理不良事件上报逐年增多,差错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构建"非惩罚性+针对系统"的护理安全文化,建立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对促进护理管理和医院管理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马玉侠 《全科护理》2012,10(15):1395-1396
[目的]探讨非处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科室及个人采取不公开、非惩罚的处理原则。鼓励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护理部及时分析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和预防措施,并警示其他护理人员从中吸取教训,防范类似事件发生。[结果]实行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后,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结论]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在保障病人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AIMS: To discuss a potentially powerful approach to safer 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 on the hospital ward, based on principles of safety developed in other high-risk industries, and consistent with recent national reports on safety in health care released in the United Kingdom (UK) and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USA). To discuss why punitive approaches to safety on the hospital ward and in the nursing literature do not work. BACKGROUND: Drug administration error on the hospital ward is an ever-present problem and its occurrence is too frequent. Administering medication is probably the highest-risk task a nurse can perform, and accidents can lead to devastating consequences for the patient and for the nurse's career. Drug errors in nursing are often dealt with by unsystematic, punitive, and ineffective means, with little knowledge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error generation. Typically, individual nurses are simply blamed for their carelessness. By focusing on the individual, the complete set of contributing factors cannot be known. Instead, vain attempts will be made to change human behaviour - one of the most change-resistant aspects of any system. A punitive, person-centred approach therefore, severely hampers effective improvements in safety. By contrast, in other high-risk industries, such as aviation and nuclear power, the systems-centred approach to error reduction is routine. CONCLUSIONS: Accidents or errors are only the tip of the incident iceberg. Through effective, nonpunitive incident reporting, which includes reports of near-misses and system problems in addition to actual accidents, the systems-approach allows the complete set of contributing factors underlying an accident to be understood and addressed. Feedback to participants and targeted improvement in the workplace is also important to demonstrate that incident data are being used appropriately, and to maintain high levels of on-going reporting and enthusiasm for the scheme. Drug administration error is a serious problem, which warrants a well-reasoned approach to its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住院病人静脉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给药错误的环节,为制订改进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过去5年护理非惩罚性主动上报静脉药物治疗给药错误环节、给药错误类型及发生给药错误原因。结果静脉药物治疗发生给药错误的环节由高到低依次为:护士给药操作、护士医嘱处理、护士配药、医生开具医嘱、药房配药发药、病人依从性差;发生给药错误涉及护士、医生、药师、病人;给药错误类型为:药物错误、遗漏给药、发错病人等,操作不规范和流程设计不合理是发生给药错误的主要原因。结论由护士失误引起的给药错误所占比例最高,特别是由护士个人完成的环节,给药错误发生率最高;整体理念是研究预防给药错误发生对策的关键,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减少给药错误的发生要从多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服务满意度为中心的指导性护理查房的效果。方法针对影响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护士服务态度、疾病健康教育、注射/穿刺技术、科室整体护理服务、护士长满意度、责任护士满意度等6项关键因素的调查结果开展自查自纠;在此基础上,实施自评、同行评和专家点评与讲学相结合的指导性护理查房。明确并规范了以患者满意度为中心的护理安全分析会议的程序和内容,制定了持续改进的重点环节与措施,培训并提升护士长提高服务满意度的理论与方法。比较实施以服务满意度为中心的指导性护理查房前后,患者对于"服务态度"、"沟通"、"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护士长工作"等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以服务满意度为中心的指导性护理查房前,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整体满意度为92.5%,对"沟通"的满意度为87.0%,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满意度为88.5%,患者对护士长工作满意度只有80.0%;而指导性护理查房实施3个月后,"服务态度"的整体满意度为96.4%,"沟通"的满意度为87.0%,对于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满意度为90.4%,患者对于护士长工作的满意度为100.0%。结论以服务满意度为中心的指导性护理查房有效提高了患者对医院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了预期结果。  相似文献   

18.
王娴  张洁  方谊 《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1):808-809
目的调查中医院校本科护生对护理差错的防范意识及能力,探讨本科护生发生差错的原因。方法参考有关文献、《护士条例》、医院护理管理制度以及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自行设计问卷,对中医院校50名本科实习护生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38.00%的护生认为建立物品差错管理制度不重要;28.00%的护生认为建立差错报告制度、步骤不重要;24.00%的护生认为在防范差错中中医知识的掌握不重要;22.00%的护生不重视患者的安全评估;20.00%的护生认为差错讨论不重要;18.00%的护生不了解掌握各类仪器、设备的使用的重要性;12.00%的护生认为抢救用药时无需两人核对。结论在临床带教中需有针对性地加强本科实习护生防范差错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