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作用。方法选择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57例,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2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康复组同步进行康复针灸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定,肌力采用徒手肌力试验Lovett的6级分级法进行评分,ADL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康复组肌力的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ADL恢复更显著(P<0.01)。结论进行康复针灸治疗可明显提高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肌力和ADL得分,降低致残率,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癫痫杂志》2021,7(5):462-464
本文总结了1例经16年后复发吉兰-巴雷综合征个案护理。吉兰-巴雷综合征为自身免疫介导的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患者病程长,从四肢瘫痪进展至呼吸机麻痹快,加强呼吸机辅助通气,预防感染,气道管理,循序渐进脱机训练,早期康复锻炼,心理护理尤为重要。经9个月治疗护理及康复锻炼,患者成功脱机并改金属套管至拔管后正常交流,四肢肌力由0级恢复至4级,焦虑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实验组采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起效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疗效较好,起效时间短,有效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患者及家属较满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下降,是否能促进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康复。方法 27例GBS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发病后除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外,静脉给予东菱迪芙首剂10u,并隔日给予5u,连续用药7次,对照组仅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情况,应用Hughes评分标准对不同时间点的临床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定期检测患者神经电生理改变。结果治疗组用药后,其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在发病180d时Hughe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神经电生理检查发现,在发病90d时,治疗组正中神经及尺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恢复得更快。结论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急性期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下降,可能促进了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丙种球蛋白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短程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丙种球蛋白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短程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25例,与25例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迅速恢复,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结果统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丙种球蛋白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短程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甲钴胺辅助治疗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对于单纯免疫球蛋白治疗的优势.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30例.2组在丙型球蛋白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注射甲钴胺,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以及疗效,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在临床疗效Hughes评分方面,甲钴胺治疗组8周后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症状有明显的改善;(2)在临床疗效MRC评分方面,治疗组4周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症状得到明显缓解;(3)治疗组的平均好转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 与单纯的丙型球蛋白基础免疫治疗相比,甲钴胺联合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血清和脑脊液IL-23表达变化在其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显示,吉兰-巴雷综合征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4.86±0.60)%]和血清IL-23水平[(111.80±13.84)pg/ml]均高于对照组[(2.71±0.54)%、(72.55±8.1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6,P=0.012;t=2.300,P=0.026)。吉兰-巴雷综合征组患者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后,血清和脑脊液IL-23水平恢复正常[(74.13±6.18)和(72.92±12.09)pg/ml],与治疗前[(110.50±15.66)和(102.30±7.52)pg/ml]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57,P=0.022;t=1.422,P=0.046)。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增加、血清和脑脊液IL-23水平升高,提示二者可能参与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鼠神经神经因子治疗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12—2014-12收治的80例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仅接受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方案,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方案,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前后2组肢体功能评分的改善情况,统计2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00%,对照组为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ughes评分降低至(1.45±0.83)分,呼吸肌麻痹、四肢肌力、肌张力、腱反射及感觉障碍恢复时间分别为(3.82±1.21)d、(7.01±2.07)d、(5.98±2.02)d、(7.48±2.37)d、(7.09±1.43)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方案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治疗,临床有效率高,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AECOPD患者呼吸机撤离中应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6-2014-06本院ICU收治有创通气机、病情基本控制的AECOPD患者120例,按照辅助通气模式分成2组,对照组60例采用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研究组60例采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模式,比较2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人机同步性指标及脱机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PIP、Pmean、EAdiP、WOBp)平均值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触发延迟时间、吸呼气切换延迟时间分别为(99.69±16.85)ms、(136.52±47.23)ms均短于对照组的(240.41±47.26)ms、(513.69±127.59)ms,且呼吸通气频率(29.85±6.23)次/min高于对照组的(20.12±8.26)次/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脱机情况,包括直接脱机、间接脱机、最终脱机及2d内再插管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患者呼吸机撤离中应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发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286例,根据症状发生次数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及非复发组,仔细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对于复发组,既往发生却未在本院就诊或病例资料欠缺者,均采用电话询问方式获得既往资料。结果复发组22例,占总数的7.7%,其中变异型(Miller fisher综合征)1例。22例复发型患者总的吉兰-巴雷综合征发生次数为55次,其中16例发生2次,3例发生3次,1例发生4次,2例发生5次。与非复发组比较,复发组一般首次发生年龄较轻[(36.36±14.51)岁vs.(45.72±16.13)岁,P=0.009],首发症状达高峰期时间较短[(2.18±0.73)d vs.(4.24±2.98)d, P=0.000],高峰时残疾评分低(68.2%vs. 31.8%,χ2=4.209, P=0.040),且复发组较少累及颅神经(13.6%vs. 37.5%,χ2=5.040, P=0.025);电生理分型及脑脊液检查结果在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首次发生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患者,若患者年龄较轻,达峰时间较短及残疾评分较低,应考虑有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甲钴胺治疗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疗效。方法43例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随机分为甲钻胺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分别应用甲钴胺注射液500μg及维生素B12注射液500μg肌内注射,2次/d,连续治疗4周,2组均使用免疫球蛋白、激素及综合治疗,同时观察记录治疗后的症状、体征改善程度和改善时间,并计算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钴胺治疗急性GBS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康复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中的疗效。方法:招募2016年1月—2017年1月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例)和肺康复组(10例)。肺康复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肺康复,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抑郁情绪、最大吸气压(maximum inspiratory pressure,PImax)、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肌力引出率。结果:干预后,肺康复组的生理功能、生理疼痛、活力、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但生理职能、总体健康和情感职能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肺康复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肺康复组的PImax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但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肺康复组和对照组干预后的肌力引出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 0.05)。结论:肺康复可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抑郁情绪和呼吸功能,对运动功能的改善也显示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神经营养或神经保护药物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GBS)对患者神经及肌力所造成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03-2015-03收治63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2)与对照组(n=31)。对照组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观察组应用Cerebrolysin,比较2组治疗前后TCSS评分、肌力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前TC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d与30d后,观察组TC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肌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d与30d后,观察组肌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3%(2/32)、3.2%(1/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营养或神经保护药物Cerebrolysin辅助治疗GBS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及肌力的提高,不良反应少,疗效满意,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1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分别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康复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临床疗效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2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总有效率91.38%;对照组为68.9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min、Qmin、DR明显升高,R、CP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Wv无明显变化。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脑血流动力学,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康复时机的选择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368例,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恢复康复组,以FMA分数和Barthel指数为指标评定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早期康复组FMA分数和Barthel指数均高于恢复期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康复时间越早,疗效越显著,后遗症程度越小。  相似文献   

16.
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急性炎性脱髓鞘性神经病,是迅速进展而大多可恢复的运动性神经病,主要病变是周围神经广泛的炎症性脱髓鞘,致患者四肢对称性无力,严重者可累及肋间肌和膈肌致呼吸麻痹。2%~10%的患者可有明显伤残后遗症。因此,GBS患儿的早期康复治疗,对于患儿恢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6例吉兰-巴雷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并将所有患者分为丙种球蛋白治疗组、丙种球蛋白加激素治疗组和丙种球蛋白加七叶皂甙钠治疗组,观察各组治疗疗效。结果各组均对吉兰-巴雷综合征有治疗效果,其中丙种球蛋白组中治愈率为:轻型46.15%,中型54.55%,重型33.33%,极重型0。丙种球蛋白加激素治疗组治愈率为:轻型50.00%,中型70.00%,重型44.44%,极重型25.00%。丙种球蛋白加七叶皂苷钠组治愈率为,轻型58.33%;中型70.00%;重型50.00%;极重型25.00%。结论丙种球蛋白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效果确切,联合激素治疗及联合七叶皂苷钠效果较单独应用丙种球蛋白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免疫球蛋白对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予以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脑脊液免疫系列、补体系列。结果16例痊愈,3例好转,2例无效。患者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补体经治疗后明显下降。结论IVIG治疗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可能与抑制了机体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血浆置换(PE)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在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过程中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 64例GBS患者分别进行PE与IVIg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状况。结果 PE治疗的GBS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优于IVIg组,且临床效果显现时间早于IVIg组,治疗2 w后两组的有效率分别是96%和79%,PE治疗效果优于IVIg组。结论 PE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与晚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01—2012-12在我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36例,随机分成2组,早期康复组(72例)和晚期康复组(64例),早期康复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后2~14d给予康复训练,晚期康复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后15~30d给予康复训练,2组康复训练方法相同,均采用神经生理疗法(Bobath法)和运动再学习法,疗程为30d,对比2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早期康复组肢体功能恢复显著优于晚期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临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FMA、MBI明显改善,早期康复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晚期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与晚期康复均可促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的恢复,但早期康复效果显著优于晚期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