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循环血小板微颗粒(PMP)及内皮细胞微颗粒(EMPs)水平。方法 300例ACI患者分为大面积梗死组72例和小面积梗死组228例,另取健康对照组60例。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浆PMP、EMPs及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S-100β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原(MMP-9)水平。分析PMP、EMPs与H-FABP、S-100β、NSE、MMP-9的相关性。结果大面积梗死组的血浆PMP和EMPs水平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健康对照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梗死组的血清H-FABP、S-100β、NSE、MMP-9水平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对照组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患者PMP和EMPs水平与H-FABP、S-100β、NSE、MMP-9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水平的PMP及EMPs可能参与了ACI的发生和发展,有望成为疾病诊断、病情评估和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可溶性CD40L(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急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选取首次发病的ACI患者90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sCD40L、MMP-9的水平。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状况。比较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及不同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sCD40L、MMP-9的水平变化,并对所有脑梗死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ACI患者血清sCD40L、MMP-9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大梗死组血清sCD40L、MMP-9水平高于中、小梗死组,中梗死组高于小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脑梗死病情越重及脑梗死面积越大,血清sCD40L、MMP-9的水平也越高;血清sCD40L与MMP-9的水平呈正相关(r=0.887,P0.01)。结论 ACI患者血清sCD40L、MMP-9水平可以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和稳定性、脑梗死面积与病情的严重程度;CD40-CD40L系统可能通过上调MMP-9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神经烯醇化酶(NSE)水平检测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4-12-2015-09在开封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诊治的94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灶面积的大小分为A组(大面积脑梗死,21例)、B组(中等面积脑梗死,46例)和C组(小面积脑梗死,27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92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基线资料、血清MMP-9与NSE的表达水平,并分析ACI患者血清MMP-9与NSE的关系。结果ACI组血清MMP-9与NSE浓度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其中,ACI组血清MMP-9与NSE水平随着梗死面积的增大而逐渐上升,A、B、C 3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CI患者血清MMP-9与血清NSE水平存在正相关性(r=0.568,P0.05)。结论血清MMP-9与NSE水平的检测可用于判断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S-100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ACI患者病后1d、2d、3d、5d、7d、10d的血浆S-100蛋白浓度,并与30名健康人作对照;在发病1d、10d进行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I患者发病1d血浆S-100蛋白含量即明显升高(P〈0.01),2~3d达到峰值,5d下降,7d降至正常;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浆S-100蛋白含量高于中、小面积梗死患者,中面积梗死又高于小面积梗死患者(P〈0.05~0.01)。发病后1-5d血浆S-100蛋白浓度与CSS呈正相关(r=0.468-0.642,均P〈0.01)。结论ACI患者血浆S-100蛋白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对指导治疗、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循环内皮细胞(CEC)含量的变化,探讨ACI与CEC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60例ACI患者血清CEC的含量,并与2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1)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CEC含量明显高于恢复期(P〈0.01)。恢复期血清CEC则高于正常水平(P〈0.01)。(2)脑梗死急性期血清CEC升高的程度与梗死灶大小密切相关(P〈0.01)。结论 ACI患者血清CEC含量升高,提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参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灶大小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01-2013-12在作者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入院CT/MRI扫描显示的病灶大小,按照Adama分类标准将患者分为腔隙性脑梗死组(41例)、小面积梗死组(58例)、大面积梗死组(21例)。随机选取健康体检者4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患者血清hsCRP和血浆FIB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清hsCRPh和血浆FIB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大面积脑梗死组血清hsCRP和血浆FIB水平显著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P0.01)和腔隙性脑梗死组(P0.01);小面积脑梗死组血清hsCRP和血浆FIB水平显著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P0.01);腔隙性脑梗死组血清hsCRP和血浆FIB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P0.05)。ACI病灶大小与血清hsCRP、血浆FIB水平呈正相关(r2分别为0.9354、0.9902)。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血浆FIB水平显著增高;血清hsCRP和血浆FIB水平与ACI患者病灶大小呈正相关;血清hsCRP和FIB可作为预防和治疗脑梗死的辅助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7(IL-17)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类型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2例ACI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确定CAS斑块类型。同时采集静脉血进行MMP-9、TNF-α、hs-CRP、IL-1β、IL-17水平检测。结果研究组急性期、恢复期的MMP-9、TNF-α、IL-17、IL-1β、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恢复期的MMP-9、TNF-α、IL-17、IL-1β、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急性期(P0.05)。在脑梗死急性期与恢复期,小梗死灶组、中梗死灶组、大梗死灶组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无斑块组、稳定性斑块组、不稳定性斑块组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大梗死灶组的MMP-9、TNF-α、IL-17、IL-1β、hs-CRP水平最高,小梗死灶组最低;不稳定性斑块组的MMP-9、TNF-α、IL-17、IL-1β、hs-CRP水平最高,无斑块组最低。结论 ACI患者的血清MMP-9、TNF-α、hs-CRP、IL-1β、IL-17水平与CAS斑块性质有着密切联系,斑块稳定性越差,血清MMP-9、TNF-α、hs-CRP、IL-1β、IL-17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Cys C)、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入院的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Cys C、MMP-9和Hcy水平以及比较脑梗死患者不同病灶大小、预后的血清Cys C、MMP-9、Hcy水平。结果脑梗死组患者的血清Cys C、MMP-9、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恢复期脑梗死组患者的血清Cys C、MMP-9水平低于急性期(P0.05);脑梗死患者恢复期和急性期的Hcy水平相近(P0.05)。脑梗死组患者的血清Cys C、MMP-9水平随梗死灶的增大而升高(P0.05);Hcy水平相近(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的Cys C、MMP-9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两组患者的Hcy水平相近(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ys C(OR=2.724,95%CI=1.318~5.630)、MMP-9(OR=1.936,95%CI=1.362~2.752)和Hcy(OR=4.915,95%CI=1.372~17.607)水平均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 Cys C、MMP-9和Hcy水平的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Cys C和MMP-9水平还能预测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S-100B蛋白浓度动态监测对首发脑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于入组后第3、5、7、14、21天重复采集肘静脉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监测所有标本的血清S-100B蛋白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平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血清S-100B蛋白浓度在第3天最高,达峰值浓度;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第1、3、7、14天的S-100B蛋白浓度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21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100B蛋白浓度随梗死灶面积的增大而增高,大、中、小面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中、小面积脑梗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脑梗死灶的面积有关联,其血清浓度的升高能帮助评价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清补体3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补体3(C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检测98例ACI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C3和hs-CRP含量,在ACI组中比较不同病情、不同梗死面积ACI患者的血清C3和hs-CRP含量变化,并对C3和hs-CRP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CI组血清C3和hs-CRP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ACI病情重度组、大面积梗死组血清C3和hs-CRP的含量明显高于病情中度、轻度组和小面积、腔隙性脑梗死组,病情中度组、小面积梗死组又明显高于病情轻度组、腔隙性脑梗死组(均P<0.05)。血清C3和hs-CRP含量呈正相关(r=0.798,P<0.01)。结论血浆hs-CRP及C3与ACI的发生、发展、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ACI高危人群及ACI患者应常规检测血浆hs-CRP及C3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心钠素(ANP)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62例ACI患者急性期、恢复期的PRA、AngⅡ及ANP浓度变化以及与病灶部位和伴发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CI患者急性期PRA、AngⅡ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恢复期(P<0.01),而ANP则低于对照组(P<0.01)和恢复期(P<0.05);脑梗死病灶部位在基底节、内囊和丘脑组PRA、AngⅡ浓度明显高于病灶部位在皮质、皮质下和腔隙组(P<0.01);ACI伴高血压组、糖尿病组PRA、AngⅡ高于非高血压组、非糖尿病组(P<0.01),ANP高血压组低于非高血压组(P<0.01),糖尿病组高于非糖尿病组(P<0.01).结论ACI急性期PRA、AngⅡ水平升高,ANP水平降低,提示这些神经肽参与了ACI形成的病理过程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关系.临床观察该类神经肽可对预测疾病进程会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及比浊法检测40例ACI患者及30人正常对照者的血清sCD40L和CRP含量,比较不同病情、不同梗死面积ACI患者的血清sCD40L和CRP含量变化,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CI组血清sCD40L[(3.57±0.86) ng/ml]、CRP[(17.53±7.61) mg/L]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ACI病情重度组、大面积梗死组血清sCD40L、CRP的含量明显高于病情中度、轻度组和小面积、腔隙性脑梗死组,病情中度组、小面积梗死组又明显高于病情轻度组、腔隙性脑梗死组(均P<0.05).血清sCD40L与CRP含量呈正相关(r=0.817,P<0.01).结论 ACI患者血清sCD40L、CRP含量升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和梗死面积有关.提示其可作为判断ACI病情的血清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脑梗死体积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8和MMP-9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应用SPSS 13.0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8和MMP-9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大梗死组患者血清IL-18和MMP-9水平高于小梗死组(P<0.05),患者血清IL-18和MMP-9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P<0.05);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患者血清IL-18和MMP-9水平依次升高,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IL-18和MMP-9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8和MMP-9水平升高;血清IL–18和MMP-9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检测其水平有助于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 - β1 (TGF- β1 )在急性脑梗死 (ACI)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动态检测 35例 ACI患者血清 TGF- β1 浓度 ,分析其与梗死部位、大小、病情的相关性。结果  ACI患者血清 TGF- β1 浓度急性期降低 ,恢复期升高。皮质梗死组 TGF- β1 高于皮质下组 (P<0 .0 5 ) ;梗死体积大则 TGF- β1 浓度高 (P<0 .0 5 ) ;重型组 TGF- β1 浓度高于轻型组 ,但无统计学意义。梗死组中白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高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血清 TGF- β1 的产生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有关 ,其浓度的改变与梗死部位、大小及病程有一定关系 ,提示 TGF- β1 是一种负性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血浆中S-100蛋白(s-100 protein,S-100)、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的变化,探讨其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梗死部位等方面的相关性.方法该实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y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50例ACI患者的血浆S-100、MBP水平进行动态检测,并与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同时应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CT扫描测定梗死体积.结果ACI患者S-100、MBP浓度在发病早期明显升高,S-100 1~3 d达到峰值,MBP 5~7 d达到峰值,有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S-100、MBP升高更明显,S-100>1.0 μg/L、MBP>8.0μg/L、NIHSS>12分,均提示患者预后不良;S-100、MBP的血浆浓度与梗死体积呈显著正相关(r≥0.480,P<0.01),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也呈显著正相关(r≥0.443,P<0.01).结论缺血性脑损伤后血浆中S-100、MBP的出现分别与神经胶质细胞、髓鞘受损有关,并通过受损的血脑屏障进入血液,S-100、MBP可作为缺血性脑损伤尤其是大面积脑梗死早期的外周标志物,是比CT更为敏感的指标,对指导治疗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 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宜宾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8例AC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HT分为HT组和非HT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及血清Hcy、MMP-9水平差异,分析血清Hcy、MMP-9对ACI患者溶栓后发生HT的预测价值.结果 118例ACI患者经溶栓治疗后23例发生HT,发生率为19.49%.HT组患者梗死面积、NIHSS评分以及溶栓时间窗明显大于非HT组,血清Hcy、MMP-9水平也高于非HT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面积、NIHSS评分、溶栓时间窗、血Hcy和MMP-9水平是ACI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Hcy+MMP-9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9,诊断灵敏度为91.3%,特异度为80.0%.结论 血清Hcy和MMP-9的表达与ACI患者溶栓后HT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HT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变化的意义及其机制.方法 测定54例ACI患者、21名正常对照者血清S100β蛋白和CRP的含量,观察比较ACI患者在不同病情、不同梗死面积时的血清S100β蛋白和CRP含量变化,采用Speannan法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CI患者血清S100β蛋白[(0.442±0.207) μg/L]和CRP[(16.35±7.51) mg/L]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058±0.022) μg/L,(5.06±2.03) mg/L](均P<0.05).并且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增高,血清S100β和CRP含量亦明显升高;S100β蛋白水平和CRP水平呈正相关(r=0.887,P<0.01).结论 S100β蛋白与CRP一样可作为预测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生化指标,二者相结合进行评价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探讨二者在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1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组(ACI)和70例健康对照组,根据颈动脉彩超将脑梗死组分为无斑块组(NP)43例、稳定斑块组(SP)55例和不稳定斑块组(VP)59例3个亚组。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对照组和急性脑梗死组发病48 h内、第14天血清visfatin及MMP-9水平,并测定血压、血脂、空腹血糖及体重指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48 h内、第14天血清visfatin及MMP-9水平4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Visfatin水平与体重指数(r=0.235,P=0.032)和血糖(r=0.351,P=0.026)呈正相关;MMP-9水平与脑梗死体积(r=0.372,P=0.012)、入院NIHSS评分(r=0.243,P=0.010)、血糖(r=0.365,P=0.025)及血压(P<0.05)呈正相关;Visfatin及MMP-9呈正相关(r=0.221,P=0.018)。大梗死灶血清MMP-9明显高于小梗死灶(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visfatin与MMP-9水平均升高,二者相互作用,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及循环内皮细胞 (CEC)含量的变化 ,探讨 TNF与 CEC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 6 0例 ACI患者血清 TNF- α和 CEC的含量 ,并与 2 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1)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 TNF- α和 CEC含量明显高于恢复期 (P<0 .0 1)。恢复期血清 TNF- α及 CEC则高于正常水平 (P<0 .0 1)。 (2 )脑梗死急性期血清 TNF- α和 CEC升高的程度与梗死灶大小密切相关 (P<0 .0 1)。 (3)急性期血清 TNF- α与 CEC呈正相关 (r=0 .6 9,P<0 .0 1)。结论  ACI患者血清TNF- α及 CEC含量升高 ,提示 TNF- α及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共同参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降低 TNF- α的水平 ,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在颈动脉斑块(CAS)脑梗死患者中的动态变化。方法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根据颈部血管彩超结果分为无斑块组42例,稳定斑块组58例,不稳定斑块组64例,观察在脑梗死急性期(2d)及恢复期(15d)血清中IL-18、ICAM1、MMP-9、Lp-PLA、hsCRP水平变化。结果脑梗死急性期无CAS组、稳定CAS组、不稳定CAS组中血清hsCRP、IL-18、ICAM1、MMP-9、Lp-PLA2水平依次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不稳定斑块组的各炎性因子水平仍高于其他2组(P0.05),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中ICAM1、MMP-9血清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IL-18、ICAM1、MMP-9、Lp-PLA2与颈动脉粥样斑稳定性有明显相关性,同时在脑梗死急性期炎性因子hsCRP、IL-18、Lp-PLA2可能参与的炎性作用较ICAM1、MMP-9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