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共60例发病6个月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联合减重步行训练(BWSTT组,30例)或常规康复训练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Robot组,30例),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8周时采用Fugl-Meyer下肢评价量表(FMA-LE)评价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平衡功能、下肢康复机器人力矩反馈系统评价下肢肌力。结果与训练前相比,两组患者训练8周时FMA-LE(P=0.000)和BBS(P=0.000)评分、步态周期中患侧髋关节(P=0.000)和膝关节(P=0.000)反馈力矩值均增加;与BWSTT组相比,训练8周时Robot组仅步态周期中患侧髋关节(P=0.000)和膝关节(P=0.000)反馈力矩值增加。结论常规康复训练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和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均可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在提高下肢肌力方面优于减重步行训练。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基于常规康复的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基于常规康复的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步速、步频、左右步幅差变化;并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脑电图、颅脑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对比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患者脑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步速、步频、左右步幅差比较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步速、步频高于对照组,左右步幅差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脑电图δ/α值(DAR)、脑对称指数(BS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DAR、BSI较对照组均有所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大脑患侧各向异性分数(FA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 0. 05),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健侧大脑半球FA值与治疗前相比提高,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提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基于常规康复的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步行功能,并提高了患者大脑的活跃性、双侧大脑的对称性及健侧大脑半球的代偿作用,从而能够促进患者脑功能的重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化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8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0 d对两组患者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FMA)和Barthel指数(BI)来评定患者运动功能及ADL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I评分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系统化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恢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77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 3 9例和对照组 3 8例。两组患者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方法相同 ,康复组按早期康复训练程序进行系统训练 ,对照组自行锻炼。结果 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 (MBI)和Fugl Meyery运动功能积分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评定显示 :治疗前两组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后康复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对患者预后有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肢体功能康复锻炼,3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疗效评价采用Fugl-Meyer积分评价肢体功能,Barthel 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对照组和康复组患者治疗后的FMA值及BI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康复组的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能有效促进其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锻炼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96例,随机分为康复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康复组在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综合康复锻炼,而对照组只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分别于治疗前1d和治疗后60d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运动功能积分法(FMA)测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结果经过60d治疗,康复组无论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还是运动功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进行综合康复锻炼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下肢过早负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80例脑卒中患者,分别为正规康复组40例和非正规康复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了2个月规范的康复治疗,但非正规康复组患者康复治疗期间过早下肢负重。结果非正规康复组与正规康复组患者在入组前肢体运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个月后其肢体功能恢复不及正规康复组(P<0.05)。结论过早下肢负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不利。  相似文献   

9.
10.
目前脑卒中是常见病,已经成为第3位的死亡原因,同时也是最主要的致残率,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150万,其中75%的存活者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和劳动能力的丧失,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存质量,同时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效果影响因素,探讨治疗重点。方法脑卒中伴下肢功能障碍患者88例,评估患者下肢运功功能,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年龄、康复疗法、家庭月纯收入、并发症种类、心理应激为第1、第6个月疗效影响因素,意外事件为第1个月疗效影响因素,全程子女陪护为第6个月疗效影响因素,年龄≥76岁、意外事件、心理应激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康复受多种因素影响,康复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高龄患者(年龄≥76岁)恢复不易,1个月内意外事件、不良心理应激状态影响康复效果;医院应深化基础康复指导内容,注意调节患者心理状态,注重康复初期意外事件防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脑卒中单侧偏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圃康复医学科诊治的脑卒中单侧偏瘫患者40例,对双侧腓神经(包括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进行神经传导检测,根据病程分为3组:1个月组、3个月组、病程6个月组,同时采用徒手肌力测试量表、改良Ashworth量表与功能性步行量表评定.结果: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下肢腓神经与健侧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病程1个月组患者腓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降低幅度最大,传导功能最差,与健侧腓神经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病程3个月组患者患侧与健侧腓神经传导波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2),患侧与健侧腓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病程6个月组患者腓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和波幅降低幅度最小,其功能相对好,患侧与健侧腓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3组患者腓神经患侧与健侧互相对比分析,潜伏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用神经传导作为康复评定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下肢腓神经功能情况是一种实用的检测方法,有助于评价腓神经当下的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13.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神经内科对住院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2020-01—2022-0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0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系统化康复护理。干预1个月后评估2组肢体功能、自理能力、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2组上肢评分(24.72±4.27 vs25.19±5.65)分、下肢评分(13.57±3.35 vs 14.16±3.48)分、自理能力评分(52.02±7.38 vs 50.97±7.56)分及心理状态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61.17±8.76 vs 62.23±7.23)分、抑郁自评量表(SDS)(70.96±8.15 vs 69.84±8.63)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上肢评分(48.76±7.53 vs 37.18±6.48)分、下肢评分(27.48±5.12 vs 19.48±4.08)分及自理能力评分(76.17±8.69 vs 61.32±7.24)分均高于干预前,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0...  相似文献   

15.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其致残率较高,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如何采取正确的康复手段,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成为康复医学的重要课题之一。本研究通过对比观察,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共选取40例在本院神经科或康复科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入选标准,即(1)首次发生脑梗死或脑出血(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且经CT或MRI证实);(2)伴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③年龄40~80岁;④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8分;⑤病程在2周以内…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后偏瘫临床常见,早期康复干预可加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进程,明显提高患者的预后。2008-01-2010-01我院收治脑卒中后偏瘫患者59例,分别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8-01—2010-01我院收治的脑卒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 法 2015 年1 月至2016 年10 月,60 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机器人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在 接受常规训练基础上,机器人组予下肢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对照组予人工辅助步行训练。训练时间 均为每次30 min,每周5次,连续训练8周。训练前后分别采用机器人评估系统评定下肢屈髋肌力(FHF)、 6 min 步行距离(6MWD)、10 m 步行时间(MWS)与Fugl-Meyer 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LE)评定步行能力。 结果 训练前,两组间一般资料及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训练后,两组步行能力均明 显提高(P<0.05)。其中,机器人组FHF、6MWD、MWS、FMA-LE分别为(51.53±22.24)Nm、(80.50±15.62)m、 (45.54±29.49)s 和(21.81±7.77)分,与对照组的(43.65±24.94)Nm、(66.44±19.81)m、(58.89±21.76)s 和 (15.13±8.67)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能够有效 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状况的影响.方法 对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同时进行关节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日常生活训练.结果 在护理后,100例患者的有效率可达96%.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上肢瘫痪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试验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措施(作业疗法和手功能训练),结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2次/d,30 min/次,12次/周,共6周。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应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进行治疗,同时联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2次/d,20 min/次,12次/周,共6周。治疗前及治疗后2组采用Fugl-Ma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评定(FMA-UE)、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UEFT)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2组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2组FMA-UE、UEFT、MB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效果较治疗组更显著(P0.05)。结论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效果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20.
54例脑卒中偏瘫康复的护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