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消化道无蒂及亚蒂息肉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2010年6月~2012年4月,胃息肉85例(88枚)、大肠息肉62例(113枚),直径〈1.0 cm 95枚,1.0~2.0 cm 101枚,2.0~3.5 cm 5枚;无蒂72枚,亚蒂129枚。最多一例为5枚。采用黏膜下注射-切除法治疗直径〈2.0 cm的无蒂或亚蒂胃、大肠息肉;透明帽负压吸引切除(EMR-C)治疗直径〉2.0 cm的无蒂胃息肉,圈套困难的直径〈2.0 cm的无蒂及亚蒂胃息肉;分片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picemeal mucosal resection,EPMR)治疗直径〉2.0 cm的亚蒂胃息肉,直径〉2.0 cm的无蒂、亚蒂大肠息肉。结果 1枚胃窦部扁平息肉行EMR-C;5枚直径〉2.5 cm的大肠亚蒂、无蒂息肉行EPMR;其余均行黏膜下注射-切除法。术中、术后无出血、穿孔。术后病理检查增生性息肉69枚,管状腺瘤64枚,炎性息肉47枚,管状绒毛状腺瘤10枚,绒毛状腺瘤5枚,锯齿状腺瘤2枚,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例(2枚),腺瘤伴局部癌变2例(2枚)。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2例中,1例行肠段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未见病变残留;1例EMR术后6个月未复查。腺瘤伴局部癌变的2例中,1例即行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直肠黏膜局部缺损,未见病变残留,区域淋巴结转移癌;1例拒绝手术,亦未复查。16例胃息肉及10例肠息肉术后1年内镜复查,2例肠息肉术后2年肠镜复查,均未见息肉复发。结论采用EMR治疗无蒂和亚蒂息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我院肛肠科采用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partial mucosal resection,EPMR)治疗直径≥2cm的无蒂型直肠息肉52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结直肠息肉的治疗首选内镜下切除,但经内镜切除大的无蒂结直肠息肉比较困难,且容易发生结肠穿孔和出血。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是近10年来发展起来的诊治消化道扁平病灶的一项新技术,自2009年1月-2012年5月,我院对52例结肠广基息肉行肠镜下EMR,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无缝隙护理干预在大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大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无缝隙护理,比较2组患者肠道准备质量,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右侧结肠、横结肠、左侧结肠肠道准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 <0.05),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应用无缝隙护理能提高患者肠道清洁效果,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19例结肠镜下治疗无蒂大息肉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下注射l:10000肾上腺素盐水摘除无蒂大息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先在病变的基底部黏膜下层分点注射l:10000肾上腺素盐水,使病变部位隆起,然后在肠镜下应用圈套行高频电切除。结果 应用本法治疗无蒂大息肉19例,直径在2~3cm15例,3.1~4.0cm3例,4.5cml例,术后病理示17例为腺瘤,2例癌变,本治疗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结肠镜下注射l:10000肾上腺盐水,高频电摘除无蒂大息肉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基层医院常规电子大肠镜下黏膜染色联合黏膜下切除术治疗无蒂型大肠腺瘤的可行性,对26例符合条件的大肠扁平隆起、平坦、凹陷型及广基浅表性病变患者用0.4%靛胭脂直接喷洒行黏膜染色;染色后于肠镜下观察病灶腺窝开口类型;按鹤田分类法判断浅表性大肠腺瘤小凹形状;局部黏膜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或其中加入少许美蓝、甘油果糖;根据黏膜“隆起征”判断是否行黏膜切除术;观察切除率及并发症。结果显示,26例患者中一次性切除22例,分次切除4例。1例内镜治疗后便血,行急诊大肠镜检查电灼后止血。2例黏膜层癌变,其中1例患者内镜治疗后仍要求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发现癌残留及淋巴结转移;另1例长期内镜随访24个月,未见局部复发及转移。所有患者均无治疗后肠穿孔、感染。结果表明,使用普通电子内镜染色也可使病灶范围显示清楚,同时观察腺管开口,判断是否黏膜下切除肿瘤,其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是一项肠镜下的技术,累及淋巴结的风险极小,适用于胃肠道早期微小病变的治疗.也适用于结直肠广基息肉的治疗。EMR通过切除中一深层黏膜下组织而彻底切除病变黏膜,优点是在黏膜下形成液体垫,降低透壁热损伤的风险。本试验目的在于评价通过黏膜下注射高渗葡萄糖一肾上腺素溶液对巨大广基息肉性全部或逐步切除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巨大平坦息肉1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大肠巨大平坦息肉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07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应用肠镜检查发现的18例长径>2cm大肠平坦息肉进行染色、放大内镜观察和微探头超声检查,应用头端弯曲的针形切开刀进行ESD治疗。(1)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抬高病变,使病变与肌层相分离;(2)预切开病变周围黏膜;(3)剥离病变下方黏膜下层结缔组织,完整切除病变。结果18例大肠巨大平坦息肉,直肠11例,乙状结肠3例,降结肠1例,结肠肝曲1例,升结肠1例,盲肠1例。病变长径2.0~5.2cm(平均3.1cm)。所有病例术后全部得到病理证实。所有病变全部一次大块、完整剥离成功,ESD成功率100%。ESD手术时间(自黏膜下注射至完整剥离病变)55~115min,平均75min。ESD术中未出现肠镜下无法控制的大出血,术后无一例出现须再次肠镜下治疗的出血。ESD治疗中1例剥离深至肌层,出现阴囊气肿和颈部皮下气肿,保守治疗后气肿减退。1例剥离病变后见肠壁外脂肪,应用金属夹成功缝合创面。ESD穿孔发生率11.1%(2/18)。术后随访12例,平均随访期4.2个月,无一例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ESD治疗大肠巨大平坦息肉安全、有效,可以完整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胃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胃黏膜脱垂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经EMR治疗的胃黏膜脱垂症患者的护理配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MR治疗,其中一次性切除55例,分次切除(EPMR)4例。术中未发生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出院时发放护理工作满意情况调查表显示,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100%。术后6个月随访,复查胃镜幽门口形态正常,60例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结论对胃黏膜脱垂症患者实施EMR治疗的同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与医生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等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0.
王芳  李丹丹  李荡 《护理学杂志》2008,23(19):29-30
目的 探讨内镜下安全有效地配合医生分片切除大肠无蒂大息肉的方法及护理要点.方法 对132例大肠无蒂大息肉患者行内镜下息肉分片电切摘除术;术前做好器械、药物及患者的准备,术中配合术者行局部注射及染色、选择套扎点、收紧圈套器及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术毕及时送病检及交待患者注意事项等.结果 132例患者共192枚大肠无蒂大息肉均治愈.结论 内镜下摘除息肉疗效好,安全、高质量的护理配合是治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下安全有效地配合医生分片切除大肠无蒂大息肉的方法及护理要点。方法对132例大肠无蒂大息肉患者行内镜下息肉分片电切摘除术;术前做好器械、药物及患者的准备,术中配合术者行局部注射及染色、选择套扎点、收紧圈套器及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术毕及时送病检及交待患者注意事项等。结果132例患者共192枚大肠无蒂大息肉均治愈。结论内镜下摘除息肉疗效好,安全、高质量的护理配合是治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初步探讨舒适胃镜下高频电凝息肉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1283例胃镜患者中,食管息肉5例,胃息肉53例,十二指肠息肉6例;息肉直径均〈2cm,在舒适胃镜下一次性切除。结果 舒适胃镜无任何痛苦,且迅速、手术创伤小、费用低。结论 胃息肉在未发生癌变前主张采取舒适胃镜下高频电凝息肉切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对于直径大于20mm(占0.8%~5%)的广基息肉或侧向生长型肿瘤,常需要通过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分次切除。若在内镜的顶端装一个透明帽,将病灶吸引至透明帽内切除,称为透明帽辅助的内镜黏膜切除术(EMR-C)。EMR-C已广泛应用于食管和胃的早期肿瘤的治疗,本研究旨在评估该方法用于治疗结直肠广基息肉和侧向生长型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已广泛用于切除消化道广基型病灶,操作技术简单,并发症少,疗效满意。EMR方法很多,其中透明帽辅助黏膜切除法(Cap.EMR)是借助于负压吸引,将病灶吸入透明帽内再进行切除的一种方法。对于直径〈1.5cm广基型病灶可以一次完整切除;直径〉2.0cm的病灶,往往通过分次切除的方法来进行^(1,2),但不能获得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肿瘤局部残留和复发的概率也大为增加。我们对此加以改进,将一个透明  相似文献   

15.
对19例符合内镜黏膜切除术适应证的胃异位胰腺患者在超声内镜引导下行黏膜切除术。结果切除病变19处,完全切除率达100%。提出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胃异位胰腺能达到完全切除,患者痛苦小、生活质量高,手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熟练配合、密切观察病情,术后观察麻醉后反应、积极预防并发症,做好饮食及用药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对19例符合内镜黏膜切除术适应证的胃异位胰腺患者在超声内镜引导下行黏膜切除术。结果切除病变19处,完全切除率达100%。提出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胃异位胰腺能达到完全切除,患者痛苦小、生活质量高,手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熟练配合、密切观察病情,术后观察麻醉后反应、积极预防并发症,做好饮食及用药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2月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90例行食管EMR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资料,评价EMR手术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 90例中食管上段(距门齿15~23 cm)病变16例,食管中段病变(距门齿23 ~ 32 cm)52例,食管下段病变(距门齿32~ 40 cm)22例;病灶平均直径为(2.05±3.12) cm.所有病变均顺利完成EMR.切除标本大小为(3.55±2.71)cm.手术时间为(18 ~ 125) min,出血量为(10 ~70) ml,病灶整块切除率为24.4%(22/90).术中出血4例(4.4%),术后迟发性出血2例(2.2%),无1例食管穿孔发生;术后食管狭窄3例(3.3%),均予保守治疗好转.90例均接受随访,随访时间(4 ~60)个月,术后5年内病变复发5例,总复发率为5.6% (5/90),无癌复发死亡病例.结论 EMR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改良内镜黏膜切除术(M-EMR)治疗结肠扁平息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96例结肠扁平息肉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两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观察组给予M-EMR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手术相关情况,记录治疗前后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LQI)变化,统计两组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79.17%,P<0.05);观察组息肉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主观症状、生理功能、心理情绪、社会活动及GLQI总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复发率(2.08%)低于对照组(14.58%,P<0.05)。结论 M-EMR治疗结肠扁平息肉效果更理想,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复发率,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近年来开展的内镜切除技术,主要用于胃肠道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较大、广基病变的一次性大块和完整切除。与上消化道相比.结直肠壁更薄,ESD难度更高。第二炮兵总医院对2008年12月至2010年2月肠镜检查发现的14例直径大于或等于3cm的结直肠巨大广基息肉行ESD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前,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主要方法。为了评估EMR的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Carvalho R等搜集了2008年6月到2012年1月期间接受EMR治疗的71例患者,分别在术后第3、12和36个月对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