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颈动脉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后补片修补术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老年偏身障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补片组44例行标准单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补片修补,支架组44例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对比2组术后7d脑部、心血管及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d补片组发生脑部并发症3例(6.8%),心血管2例(4.5%),局部6例(13.6%);支架组分别为15例(34.1%),2例(4.5%),7例(15.9%);支架组脑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补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补片组和支架组心血管和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剥脱术后补片修补术治疗老年颈动脉硬化狭窄所导致的老年偏身障碍疗效更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并Ⅰ期缝合的治疗效果。方法共6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左侧狭窄35例(53.85%)、右侧30例(46.15%);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试验标准,中度狭窄17例(26.15%)、重度狭窄48例(73.85%),均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观察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手术成功率达100%,平均手术时间90 min,均未使用转流管,颈动脉平均阻断时间30 min,均未使用补片,达Ⅰ期缝合。术后临床症状均改善,其中1例术后出现对侧肢体肌力下降、感觉麻木,对症治疗1周后恢复出院;1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舌咽神经损伤,均于术后6个月恢复;1例术后12个月颈动脉再狭窄率50%,但无症状临床,予保守治疗;1例术后4个月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入院后经对症治疗恢复;1例术后9个月死亡,原因不明。无一例发生缺血性卒中。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监测、精细的手术操作,以及术后严密观察可以保证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标准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sCEA)中应用Hema涤纶(Dacron)补片对内膜切除后颈动脉成形的影响.方法 山东省聊城市脑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应用单侧sCEA+补片成形术治疗25例颈内动脉硬化性狭窄(直径<5 mm)患者,单纯sCEA治疗2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疗效.结果 围手术期患者无死亡及脑卒中.sCEA治疗组术后发生一过性脑缺血1例,经治疗后缓解.随访2年,sCEA+补片成形术治疗组患者无颈动脉再狭窄,sCEA治疗组出现2例患者颈内动脉再次狭窄.结论 sCEA中对颈内动脉直径<5mm的患者应用涤纶补片是成功防止CEA术后颈动脉再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是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及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发病原因之一.早在1991年,欧洲颈动脉外科联合研究组(ECST)及北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联合研究组(NASCET)进行过多中心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颈动脉内膜剥脱(CEA)可以治疗TIA及能明显降低重度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我院2004年起常规运用腔内转流管及颈动脉补片行CEA,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方式及患者的预后,为长段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23例中,2例行标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3例行标准颈动脉内膜切除并血管补片成形术;18例行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其中2例术中同时应用环形内膜切除器行颈总动脉内膜切除。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患者脑缺血症状明显改善,临床效果显著。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特别是应用环形内膜切除器行颈总动脉内膜切除,可以有效地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血流。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围手术期管理策略和临床疗效。方法 3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70%~99%)患者共实施400例次(双侧狭窄44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分别采用标准式(120例次)、外翻式(255例次)和补片式(25例次)术式,其中368例次未行术中转流。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12例术后出现缺血性卒中(4例)、脑出血(1例)、声音嘶哑(1例)、癫发作(2例)、术后再闭塞(2例)、再狭窄(1例)和切口血肿(1例)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36个月,无一例出现脑卒中和其他严重并发症,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成熟的医疗团队对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成功的意义至关重要。于围手术期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对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颈动脉硬化性狭窄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30例,脑梗死10例。术前病人均有头晕、头痛。本组均行CEA,并对病人进行随访。结果 CEA术后颈动脉血流再通率达100%。平均手术时间(93.4±20.5)min,术中颈总动脉阻断时间(22±6.2)min,平均住院时间(10±3.9)d。术后头晕、头痛消失30例,明显缓解10例。40例随访2~18个月,术后6个月出现颈动脉再狭窄1例,术后12个月出现手术对侧小面积脑梗死2例。结论 CEA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一种简单、安全的方法。术中精细操作,合理使用转流管、补片可减少发生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围手术期管理策略和临床疗效。方法3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70%-99%)患者共实施400例次(双侧狭窄44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分别采用标准式(120例次)、外翻式(255例次)和补片式(25例次)术式,其中368例次未行术中转流。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12例术后出现缺血性卒中(4例)、脑出血(1例)、声音嘶哑(1例)、癫痫发作(2例)、术后再闭塞(2例)、再狭窄(1例)和切口血肿(1例)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36个月,无一例出现脑卒中和其他严重并发症,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成熟的医疗团队对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成功的意义至关重要。于围手术期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对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高龄(≥70岁)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安全性。方法共69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121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570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分析两组患者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价两种手术方法之安全性。结果术后30 d时,两组患者病死率(0.83%对1.05%,P=1.000)、脑卒中(4.13%对1.93%,P=0.258)和心肌梗死(0.83%对0,P=0.175)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组患者术后心脏不良事件(8.26%对1.05%,P=0.000)和脑神经损伤(4.96%对0,P=0.000)发生率高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组,而窦性心动过缓或低血压发生率低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组(0对7.54%,P=0.002)。结论高龄患者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均有较高的安全性,术前应全面评价患者基础情况,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分析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以评价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安全性。方法 39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共完成407例次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于术后30 d评价手术疗效,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术后30 d内不良事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407例次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成功率为100%,术后30 d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4.42%(18/407)、次要并发症24.08%(98/40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吸烟(P=0.039)和入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3分(P=0.001)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30 d内)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积累手术经验、提高手术技巧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吸烟和入院时mRS评分≥3分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2年2月—2017年12月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资料、手术前后影像学检查、手术效果、并发症及随访和预后。结果本组患者中,51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其中2例患者术后出现术区渗血; 1例患者死于肺部感染,2例患者因并发症放弃治疗自动出院。术后随访1~36个月,6例患者手术部位出现轻度再狭窄,经药物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是神经外科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的经典术式, 然而国内CEA一般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本研究回顾性报道2018年4月至2021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在局部麻醉下行CEA治疗的6例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的中位数为24个月(3~48个月);至末次随访, 患者均未发生卒中事件,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血管成像显示术侧颈动脉血流通畅, 未发生再狭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的疗效与相关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颈动脉狭窄并行CEA的病例资料,术前病人均行头颈CTA、颈部血管超声,采用全身麻醉,术中非补片外翻式剥脱,并行TCD脑血流量与栓子监测。结果 术后复查头颈CTA、颈动脉超声、磁共振脑血流灌注成像,52例颈动脉狭窄均解除、血流通畅,手术总时长(125±13) min。术中转流15例(28.8%),用时(28±6) min。术后发生声音嘶哑6例(11.5%),脑过度灌注1例(1.9%),耳后感觉麻痹3例(5.8%),皮下血肿2例(3.9%),脑梗死2例(3.8%,其中死亡1例)。随访3~6个月,再狭窄1例(1.9%)。结论 CEA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手术方式。术前全面检查评估,术者精细操作,术中运用TCD检测,能够有效减少脑卒中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缺血性卒中的金标准手术技术。但是对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选择、手术前后认知功能的变化、补片与转流管的应用,以及性别对围手术期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等尚存争议,有待更多的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15.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缺血性卒中的金标准手术技术。但是对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选择、手术前后认知功能的变化、补片与转流管的应用,以及性别对围手术期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等尚存争议,有待更多的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标准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standard carotid endarterectomy,sCEA)和翻转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eversion carotid endarterectomy,e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1年10月我科住院的颈动脉狭窄患者265例(其中11例患者分期行双侧手术,每例按2例单独病例进行计算,共计276例)。根据狭窄的部位和程度采取标准式与翻转式两种不同手术方式,sCEA组80例,eCEA组196例。回顾性分析两种术式患者术中阻断时间、术中神经损伤发生率、术后症状缓解率、术中转流管的应用及术后血管再狭窄率。 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阻断时间[sCEA组(25.3±11.2)min vs eCEA组(23.1±9.8)min,P=0.106]、神经损伤发生率[sCEA组(3.75%) vs eCEA组(6.12%),P=0.62]、术后症状缓解率[sCEA组(95.00%)vs eCEA组(96.93%),P=0.669]差异均无显著性。术中应用转流管12例。术后再狭窄率sCEA组2例(2.50%),eCEA组无再狭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26)。随访3~35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再有新发脑梗死。 结论 标准式及翻转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均可有效地治疗颈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95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60%)患者,随机分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组(CEA组,97例),颈动脉支架组(CAS组,98例).CEA组在全麻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S组采用自膨式镍钛合金支架治疗.分别评价两组术中、术后7d、30 d和90 d内终点事件发生率(卒中/死亡)及治疗相关的并发症,术中、术后7d、术后30 d及90d行颈动脉超声,头颅CT/MRI、NIHSS评分.结果 CAS组术后7d内死亡1例,卒中2例,发生率3.1%.CEA组术后7d死亡1例,2例卒中,发生率为3.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7 d CEA组术后并发脑神经损伤较CAS组高(P<0.05),卒中/死亡、急性颈动脉闭塞、高灌注综合征、局部血肿形成,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S组与CEA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均明显改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30 d、90 d两组头颅CT/M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S及CEA在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预防卒中复发方面具有相似的近期效果,但其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初期开展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2年3月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治疗的71例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第二天行头颈部CTA复查,发现1例颈外动脉闭塞,但无症状,未予处理;其余70例颈动脉均通畅,狭窄解除。1例术后出现术区出血,1例术后声音嘶哑、饮水呛咳,1例术后颈内动脉夹层并导致闭塞、遗留对侧肢体偏瘫,1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心力衰竭等最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其余67例恢复良好。结论 初期开展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容易发生颈动脉夹层闭塞、术区出血、神经损伤、术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术中准确找到狭窄远端、严密缝合、仔细止血、不刻意追求小切口、术前多学科评估全身情况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为对照,分析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在治疗中重度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CEA)和对照组(CAS),记录2组围术期手术相关并发症;记录手术用时、住院时间、治疗费用;随访12个月,记录2组包括死亡在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改良Rankin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围术期手术相关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改良Rankin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但观察组治疗经费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效果良好,术后近期和远期疗效及治疗安全性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相当,但颈动脉内膜剥离术费用成本较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技巧,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术中不良事件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共53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右侧狭窄26例、左侧15例、双侧12例;中度狭窄(30%~69%)35例、重度狭窄(70%~99%)16例、完全闭塞2例。结果其中50例单纯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2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联合动脉瘤夹闭术、1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管腔狭窄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并支架取出术。术后颈部CTA及灌注成像提示颈动脉血管形态良好、血流通畅,脑组织灌注不同程度改善。随访3~24个月,1例因心肌梗死死亡、2例术侧颈部皮肤麻木、1例声音嘶哑、3例仍有轻度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无脑卒中病例。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性病变安全、有效的外科方法,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及娴熟的手术技巧是保证手术成功、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