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 病例来源于2011年3月~2014年2月笔者医院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106例,依据研究分组时的病情状况分为活动期UC组66例,缓解期UC组40例,同时筛选出54例身体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比较3组大便细菌种群的结构与数量,检查3组样本血液中IL-10、IL-6、IL-4、TNF-α与内毒素水平等炎性指标。 结果 与缓解期UC组及健康组相比,活动期UC组病患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拟杆菌、真杆菌、消化球菌的菌群数量显著减少,大肠杆菌、肠球菌和小梭菌菌群数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UC组与健康组相比较,拟杆菌菌群数量降低明显(P<0.05),其余菌群数量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缓解期UC组及健康组相比较,活动期UC组 IL-6、TNF-α与内毒素增高显著(P<0.05),IL-10与IL-4降低明显(P<0.05)。 结论 UC患者肠道正常菌群结构失衡,并导致机体肠道炎症,致使机体内部抑制炎症的因子分泌下降,促进炎症的因子分泌增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探讨孕妇体重对妊娠糖尿病发生率、孕妇肠道菌群的组成变化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肠道菌群体外培养和构建细菌通用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方法,以解放军113医院妇产科常规产检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对产检过程中留取的排泄物标本进行肠道菌群组成的研究,同时检测体重、血糖变化;利用调查问卷方式了解孕妇营养状况、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最后记录分娩方式、子代出生的体格检查情况。结果 512例孕妇的检查结果显示,孕前肥胖占15.2%,而由于孕期体重增加过多导致的肥胖占17.4%;7.8%孕前和孕期肥胖组孕妇被诊断为妊娠糖尿病患者;孕前和孕期肥胖组其巨大儿发生率、剖宫产率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孕前和孕期肥胖组肠道菌群在门属上没有显著差别,但在种属多样性上表现不同,孕前和孕期肥胖组比正常对照组含有更多种类的厚壁菌,较少种类的拟杆菌门。结论 孕前和孕期肥胖者的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和剖宫产率增加,同时肠道菌群多样性发生变化。因此制定孕妇健康饮食标准,在源头对孕妇肠道菌群进行调节,将会控制孕期体重增加,减少妊娠期糖尿病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肠菌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对治疗后炎症指标、疾病评分及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医院肛肠科行肠菌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的14例患者,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炎症指标、疾病评分及治疗效果,16s rDNA检测肠道菌群变化。结果 经肠菌移植后,第15周临床有效率为85.71%(13/15);患者炎症指标、Mayo及疾病评分、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相对丰度较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菌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乌梅木瓜汤对抗生素诱导的肠道菌群失调小鼠肠道菌群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3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及乌梅木瓜汤低、高剂量给药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三组小鼠均采用混合抗生素灌胃8 d诱导肠道菌群失调模型。造模成功后,乌梅木瓜汤低、高剂量组分别灌胃乌梅木瓜汤[3.77、7.54 g/(kg·d)]连续8 d,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等量无菌水,记录小鼠体质量的变化。末次给药后收集各组小鼠粪便,分别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福林酚比色法、DNS比色法检测分析小鼠肠道菌群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降低(P<0.01或P<0.05),变形菌门、疣微菌门、克雷伯氏菌属、大肠杆菌-志贺菌属等菌丰度显著升高(P<0.01或P<0.05),厚壁菌门、脱硫菌门、norank_f_Muribaculaceae属、乳杆菌属丰度显著降低(P<0.05),蛋白酶、淀粉酶及纤维素酶活性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乌梅木瓜汤干预明显改善菌群失调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P<0.05),显著降低蛋白酶、淀粉酶及纤维素酶活性(P<0.01或P<0.05),可显著增加菌群中norank_f_Muribaculaceae属、乳杆菌属等有益菌的丰度,减少变形菌门、克雷伯氏菌属、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属等条件致病菌的群落丰度性(P<0.01或P<0.05)。[结论] 乌梅木瓜汤可改善菌群失调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及多样性,降低致病菌丰度、升高有益菌丰度,降低肠道消化酶活性,对菌群失调小鼠肠道微生态的平衡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作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模型,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脑保护作用和新生大鼠HIE 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变化,为临床应用EPO 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择7 日龄SD 大鼠制作HIE 模型,随机分为HIE 模型组?EPO 实验组?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巢蛋白(nestin)的表达变化,同时取各组大鼠粪便,用16s rRNA 测序的方法观察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 各组大鼠同一时间点nestin 的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 < 0.05),对照组最低,EPO 实验组最高,HIE 模型组其次?HIE 模型组的香农?威纳指数(Shannon?Wiener index)较对照组呈降低趋势?结论 外源性给予EPO 可以促进HIE 新生大鼠模型的神经细胞生长,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大鼠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肝性脑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为临床肝性脑病的诊治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从笔者医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筛选出38例肝性脑病患者及42例肝硬化非肝性脑病患者,另选取40例同期在笔者医院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3组受试者肠道菌群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肝性脑病组患者乳杆菌属及肠球菌属菌落数均显著低于非肝性脑病组及健康对照组,酵母样真菌属菌落数显著多于非肝性脑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肝性脑病组患者菌群菌落数酵母样真菌属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杆菌属及肠球菌属均显著少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性脑病组患者双歧杆菌显著少于非肝性脑病组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大肠杆菌显著多于非肝性脑病组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肝性脑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性脑病的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其可能是引起肝性脑病的重要因素,调节肠道菌群,保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是治疗肝性脑病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肠-脑轴探讨杜仲方(DZF)对帕金森病(PD)小鼠症状的改善及对其肠道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杜仲方低剂量组(DZF-10 g/kg)、杜仲方高剂量组(DZF-20 g/kg),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每3.5 d腹腔注射1次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25 mg/kg),1 h后皮下注射1次丙磺舒(250 mg/kg),共注射10次,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开始后,治疗组每天灌胃给予杜仲方,持续至末次造模后1周。分别于第1、3、6周进行爬杆、转棒实验;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并取脑,检测小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及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水平;取结肠组织,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及Occludin、MPO、CD13表达情况;无菌条件下取粪便,16sRNA测序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结果] 杜仲方干预可明显改善PD小鼠的运动功能,缓解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减少,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和肠道炎症。同时能调整肠道菌群多样性,升高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丰度,降低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降低厚壁菌门/拟杆菌门(F/B)比值。[结论] 杜仲方可以改善帕金森病小鼠的运动障碍及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并且可以通过维持肠屏障功能,降低肠道炎症反应,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影响肠道微环境。  相似文献   

8.
李孟  万鸽  陈振辉 《安徽医学》2022,43(11):1294-1296
目的 探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采用盐酸托莫西汀治疗前后肠道菌群丰度及行为变化,同时分析肠道菌群丰度与患儿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8月136例于南阳市中心医院首次确诊为ADHD患儿,检测并比较ADHD儿童采用盐酸托莫西汀治疗前后粪便中双歧杆菌、粪杆菌、肠球菌、乳酸菌丰度及患儿行为变化情况,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评价ADHD患儿行为问题,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ADHD患儿行为问题与肠道菌群丰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ADHD患儿治疗后双歧杆菌和粪杆菌丰度明显高于治疗前,而肠球菌丰度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HD患儿治疗前后乳酸菌丰度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治疗后,ADHD患儿行为问卷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12.78±3.14)分比(21.47±4.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DHD患儿行为问卷得分与肠球菌丰度呈正相关(r=0.516,P<0.05),与双歧杆菌、粪杆菌丰度呈负相关(r=-0.673、-0.578,P<0.05)。结论 ADHD患儿采用盐酸托莫西汀治疗后,双歧杆菌、粪杆菌和肠球菌丰度及行为问卷评分明显改善,且其行为问题与双歧杆菌、粪杆菌以及肠球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孙加凤  张丽  黎宗保  裴翔  刘丹 《安徽医学》2020,41(10):1225-1228
目的 分析肠道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受体表达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及肥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三亚中心医院接受结肠外科手术的肥胖型T2DM、单纯T2DM、体质量与血糖均正常的患者各30例,分别为A组、B组、C组。对比各组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资料、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并取正常近端肠道病理切片观察肠道GLP-1受体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评价肠道GLP-1受体相对表达量与各指标的关系,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GLP-1表达的影响因素。结果 A组体质指数(BMI)、腰臀比、体脂率均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FBG)、服糖后2小时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比较,A组>B组>C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显示GLP-1受体高表达于近端结肠黏膜层,肌间神经层、环肌层中可见少量表达,且A组、B组、C组GLP-1受体表达依次升高,其相对表达量分别为(98.22±17.30)、(117.85±24.07)、(149.62±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GLP-1受体相对表达量与BMI、腰臀比、体脂率及FBG、2 hPG、Fins、HbA1c、C肽呈负相关(r=-0.326,-0.338,-0.421,-0.625,-0.520,-0.471,-0.394,-0.362,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腰臀比、体脂率、FBG、2hPG、Fins、HbA1c、C肽均为肠道GLP-1受体相对表达量变化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肠道GLP-1受体表达水平受T2DM、肥胖的影响,且与BMI、腰臀比、体脂率、糖代谢及胰岛素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肠道菌群、营养指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浙江新安国际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均于入院24 h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于术后1 d给予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于术后1 d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营养指标和神经功能的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双歧杆菌、肠球菌、大肠杆菌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两组肺部感染和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肠道菌群紊乱和营养状况,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肉桂精油对正常大鼠肠道梭菌属IV簇菌群和拟杆菌属两类主要菌群的影响。方法 SD大鼠每天给予肉桂精油0.384 3 g/kg,连续给药30 d,取结肠和直肠内容物,针对肠道菌群的16S rRNA,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多态性技术(TRFLP)分析肠道梭菌属IV簇细菌和拟杆菌属细菌的数量、多样性及其分布。结果 肉桂精油给药后,肠道梭菌IV簇细菌和拟杆菌的数量、多样性及分布均发生显著变化,尤其是肠道梭菌IV簇细菌的变化更大。肉桂精油对结肠和直肠中两类菌的影响存在差异。结论 肉桂精油对肠道梭菌IV簇和拟杆菌属两类主要菌群的影响可能是肉桂对肥胖和糖尿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Colorectal cancer (CRC) is one of the most prevalent, most lethal cancers in the world. Increasing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athogenesis and prognosis of CRC. The normal microbiota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maintaining gut barrier function and the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Recent studies have identified carcinogenic bacteria such as enterotoxigenic Bacteroides fragilis (ETBF) and Streptococcus gallolyticus (S. gallolyticus), as well as protective bacterial such as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A. muciniphila), as potential targets of CRC treatment. Gut microbiota modulation aims to restore gut dysbiosis, regulate the intestinal immune system and prevent from pathogen invasion, all of which are beneficial for CRC prevention and prognosis. The utility of probiotics, prebiotics, postbiotics,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and dietary inventions to treat CRC makes them novel microbe-based management tools. In this review, we describe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bacteria-derived colorectal carcinogenesis and summarized novel bacteria-related therapies for CRC. In summary, we hope to facilitate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intestinal bacteria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CRC.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交泰丸对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抑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交泰丸的抗抑郁作用.[方法]采用CUMS方法制备抑郁大鼠模型,在实验结束后取各组大鼠粪便,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菌群结...  相似文献   

14.
肠道菌群的平衡与脾主运化的正常运行密切相关。小儿脾常不足,容易痰浊内生,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气机不利,营卫不和,引发小儿哮喘。文章从肠道菌群、脾、营卫、气机、痰浊等方面介绍了小儿哮喘病机之间的联系。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小建中汤与黄芪建中汤是经典方剂,组方思路与小儿哮喘的病机吻合,为临床应用“肺肠合治”法治疗小儿哮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与正常ICR小鼠肠道菌群的差异和两色金鸡菊醇提物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两色金鸡菊醇提物,肠道菌群和2型糖尿病(T2DM)之间的可能联系。方法收集模型组(A),两色金鸡菊醇提物高剂量组1.8g/kg(B), 两色金鸡菊醇提物中剂量组1.2g/kg(C), 二甲双胍对照组0.2g/kg(D),空白对照组(E)粪便样本,采用16S r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粪便样本中球形梭菌与多形拟杆菌的水平;运用Pearson分析方法,对目标菌属水平与各组小鼠的空腹血糖( FBG)做相关性分析。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球形梭菌与多形拟杆菌水平均增高(p=0.017,p=0.002)。2.两色金鸡菊醇提物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球形梭菌与多形拟杆菌的水平下降,且有统计学差异(2周:p=0.027,p=0.006;4周:p=0.007,p=0.012)。3.球形梭菌水平、多形拟杆菌水平均与FBG水平呈正相关。结论两色金鸡菊醇提物对2型糖尿病小鼠肠道菌群存在着一定的影响且与其血糖水平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慢传输型便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患者常伴有肠道菌群的改变。肠道菌群对维持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若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出现肠道菌群紊乱,则可能引起便秘等疾病。MicroRNA是一种小的非编码RNA,作为基因表达过程转录后调控因子,其具有调节包括胃肠道在内的所有细胞蛋白表达的作用。肠道菌群能通过microRNA调节宿主基因的表达,而宿主的microRNA同样能调节菌群的生长和基因表达。肠道菌群与microRNA在维持肠道内稳态和预防相关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就肠道菌群与宿主microRNA对慢传输型便秘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神香苏合丸对心肌梗死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运用16S扩增子测序技术检测神香苏合丸给药14 d后各组心肌梗死大鼠肠道菌群的变化,通过体外培养实验检测神香苏合丸对关键肠道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结果]神香苏合丸对心肌梗死大鼠肠道菌群具有改善作用,主要表现为降低心肌梗死大鼠肠道中厚壁菌门丰度,增加拟杆菌门丰度,降低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值;降低链球菌、罗姆布茨菌、毛螺菌科、单球菌属丰度(P<0.05);增加罗斯氏菌和乳球菌属丰度(P<0.05)。此外,乳杆菌属作为肠道中的优势菌群,神香苏合丸对其丰度具有上调作用。体外验证实验结果显示神香苏合丸可以提高约氏乳杆菌EU03、鼠乳杆菌EU04的生长率。[结论]神香苏合丸对心肌梗死大鼠肠道菌群有改善作用,尤其能够促进肠道益生菌的生长,推测肠道益生菌可能是神香苏合丸治疗心肌梗死的潜在靶标。  相似文献   

18.
肠吸收动力学是决定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中药口服制剂的开发及评价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评价药物肠吸收动力学的方法大致可分为3类:①体外试验法;②在体试验法;③体内试验法。目前中药肠吸收研究常用的实验方法为大鼠原位肠灌注模型、Caco-2细胞模型和血药浓度法;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黄酮类、皂苷类及生物碱等单一活性成分,而中药整体或复方的研究甚少。现介绍中药肠吸收动力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以及中药肠吸收研究现状,并对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