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上海市长宁区1973—2013年前列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的趋势,评估年龄、诊断时期、出生队列对其发病和死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上海市肿瘤登记处与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前列腺癌发病和死亡资料以及长宁区公安局提供的本区相应人口资料,计算1973—2013年前列腺癌发病和死亡的粗率、年龄标化率和累积率。利用Joinpoint软件分析发病率与死亡率的时间趋势变化,计算其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 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采用年龄-时期-队列(age-period-cohort)模型分析和评价年龄、诊断时期和出生队列对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1973—2013年长宁区前列腺癌新发病例数从6例升至740例,世标发病率从0.85/10万升至19.00/10万;死亡例数从4例升至300例,世标死亡率从0.78/10万升至6.82/10万。发病率与死亡率的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率的APC为8.78%(P<0.05);死亡率的APC在1973—1997年为1.23%,在1998—2013年为7.11%,后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时期的发病危险比从1.1升至5.9(P<0.01),死亡危险比从1.2升至1.7(P=0.016),均有统计学意义。从最早的出生队列(1893—1897年)起,发病危险比从0.1持续上升,至1941—1945年的出生队列达到峰值2.3,之后至1961—1965年的出生队列,危险比保持在2.1~2.3。出生队列的发病危险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危险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上海市长宁区前列腺癌在1973—2013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上升,发病率上升幅度大于死亡率。年龄、诊断时期和出生队列对发病率趋势均有显著影响,而对死亡率趋势仅诊断时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背景 乳腺癌位居全球女性癌因死亡首位,具有发病率高、疾病负担重等特点。目的 评估1990—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流行变化趋势。方法 提取《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中1990—2019年中国≥15岁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数据,应用年龄-时期-队列的贝叶斯模型对中国1990—2019年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趋势进行拟合,进一步估计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风险中的年龄效应、时期效应和队列效应。结果 1990—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粗发病率从14.14/10万升至52.81/10万,粗死亡率从7.22/10万升至13.40/10万。乳腺癌标化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1990年为17.07/10万,2019年为35.61/10万),标化死亡率呈平稳略减趋势(1990年为9.16/10万,2019年为8.98/10万)。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年龄组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净漂移值为2.58%〔95%CI(2.34%,2.83%)〕,局部漂移值在65~69岁年龄段达到最高,为3.46%〔95%CI(3.11%,3.80%)〕;死亡率净漂移值为-0.75%〔95%CI(-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时期和(或)出生队列效应对河南省宫颈癌死亡率变化趋势的影响.方法:利用线性回归及联结点模型对1985年至2004年河南省宫颈癌死亡数据进行趋势分析,运用对数线性模型中的负二项回归进行年龄-时期-队列分析,估计各项参数.结果:1985年至2004年河南省宫颈癌年均粗死亡率为5.33/10万.1985年至1999年河南省宫颈癌年均中国人口年龄调整死亡率为5.28/10万,2000年至2004年下降为4.41/10万.标化死亡率(Y)与年份(X)的线性模型为Y=-0.048X 200(t=2.15,P=0.045),提示宫颈癌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联结点模型显示1998年为联结点,1998年以前河南省宫颈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P<0.05),1998年以后呈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时期-队列模型显示非线性时期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非线性队列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2).结论:河南省宫颈癌死亡率1985年至1998年呈下降趋势,1998年至2004年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江苏省2005—2020年结核病发病和死亡趋势,并探讨年龄、时期及队列对其影响,为后期更好地控制结核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Joinpoint回归方法分析江苏省2005—2020年结核病发病与死亡数据,计算其年度变化百分比 (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采用基于R语言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网络工具对0~89岁人群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估算其效应值。结果:男性、女性及总人口年龄调整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 (APC=AAPC=-7.3%,P < 0.001;APC=AAPC=-6.8%,P < 0.001;APC=AAPC=-7.1%,P < 0.001),男性、女性及总人口年龄调整死亡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APC=AAPC=-10.4%,P < 0.001;AAPC=-17.2%,P < 0.001;APC=AAPC=-10.0%,P < 0.001),人群发病率均在20~24岁及70~74岁达到较高值,死亡率在80~84岁达到最高值,人群发病及死亡风险随着时期推移逐渐下降,越晚出生的队列发病及死亡风险越低。结论:重点关注年龄对结核病的影响,男性、20~24岁和70~74岁人群是结核病发病的高危人群,80~84岁年龄段人群是结核病死亡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5.
背景 艾滋病作为一种极具危害性的传染病,分析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变化趋势并探讨年龄、时期、队列3个因素对艾滋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影响能够为艾滋病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目的 分析2004—2018年中国艾滋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变化趋势,探究年龄、时期及队列因素对艾滋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于2022年3月,以中国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2004—2018年的网络直报系统数据作为数据来源,提取2004—2018年中国艾滋病各年龄组发病人数、发病率、死亡人数及死亡率数据。运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2004—2018年中国艾滋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与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借助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时期及队列因素对中国艾滋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2004—2018年中国艾滋病发病率从0.248 9/105升至4.956 9/105,死亡率从0.060 5/105升至1.431 2/105。Joinpoint回归模型结果显示,2004—2018年中国艾滋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分别年均上升22.70%[95%CI(20.70%,24....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我国男性人群食管癌发病及死亡随年龄、时期、出生队列三因素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APC模型)和IE算法计算食管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年龄效应、时期效应和出生队列效应.结果:1990~2017年中国男性食管癌标化发病率[(25.99~17.4)/10万]与标化死亡率[(27.53~16.84)/...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大连市区1991~2005年胃癌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胃癌新发病例资料,计算粗发病率、世界人口调整发病率、截缩率、累积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应用模型选择对数线性分析筛选显著的因素效应并获得最佳模型,作年龄-时期-队列发病分析.结果 ⑴流行趋势概况:男女性35~64岁截缩率分别为190.41/10万和81.15/10万,男女0~74岁累积率分别为0~64岁的2.48倍(4.29/1.73)和2.33倍(1.82/0.78);⑵时间趋势分析:男女性粗发病率分别为42.8/10万和19.5/10万,其APC为+2.12%(P<0.001)和+1.21%(P<0.05);世界人口调整发病率分别为34.8/10万和14.4/10万,其 APC为-1.00%(P>0.05)和-1.78%(P<0.05);⑶流行趋势分析:与30-34岁相比,35-39岁男女的RR已分别升至2.513倍和1.656倍(P<0.01);1936年出生队列的RR,男女分别降为1911年的0.460和0.505(P<0.001),其后逐渐降低.结论 大连市区男女性胃癌的发病风险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男女性1936年以后出生队列的发病风险逐渐降低,这些均提示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背景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占所有女性癌症的12%左右。该病与肝癌一样,约有85%的患者来自欠发达地区。 目的 探讨1993—2017年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长期趋势。 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的发病及死亡数据来源于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测量与评价中心(IHME)疾病负担网站。本研究首先运用Joinpoint回归分析模型,对中国1993—2017年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趋势进行分段描述,进一步利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和内生因子法估计成年女性宫颈癌发病及死亡风险的年龄效应、时期效应和队列效应。 结果 总的来说,1993—1998年中国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2008—2015年呈上升趋势。Joinpoint回归模型结果显示:1993—2017年,女性宫颈癌的标化发病率从9.54/10万增加到10.88/10万〔AAPC(95%CI)=0.6(0.3,0.9),P<0.05〕,而标化死亡率则从4.88/10万下降到4.48/10万〔AAPC(95%CI)=-0.3(-0.5,-0.1),P<0.05〕。此外,在59岁之前,随着年龄的增长,宫颈癌发病率的年龄效应明显增加,并且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周期效应总体呈上升趋势。除某些时期外,出生队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风险呈下降趋势,1916—1920年出生队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风险均达到峰值,然后趋于平稳,在年轻一代中略有下降。 结论 总体而言,队列效应的降低可能导致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降低,而年龄效应和周期效应的增加可能导致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贵阳市1973~1998年恶性肿瘤死亡变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贵阳市1973~1998年不同时期恶性肿瘤死因回顾调查资料对比分析,提供拟定干预性防治措施的依据。方法:按ICD-9编码不同时期贵阳市居民病伤死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类比较恶性肿瘤死亡率变动。结果:90年代恶性肿瘤死亡率74.62/10万,较70年代50.07/10万上升了50.43%。25年间死亡率按2.02%的幅度递增,恶性肿瘤死因顺位从疾病死因谱的第6位上升为第3位。肺癌、肝癌、直肠癌、乳腺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肺癌死亡率增长最多,为148.83%;宫颈癌、食管癌、胃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女性较男性下降幅度显著。20岁以下各年龄组死亡率均未超过10/10万.45岁以上男、女各组的死亡率随年龄增大而上升,65岁组以后死亡率涨幅均超过70%。结论: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应加强以肺癌防治为中心肿瘤Ⅲ级预防,强化防癌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的社区服务,有效地控制降低恶性肿瘤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中国人群肝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流行趋势,评估不同年龄、时期、出生队列对肝癌发病及死亡风险的影响,并对2020—2034年中国肝癌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预测。方法:通过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获得1990—2019年中国不同性别人群的肝癌发病及死亡数据,描述肝癌发病率与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并基于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和内生因子法估算肝癌发病及死亡的年龄效应、时期效应、队列效应。采用NORDPRED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对肝癌发病和死亡趋势进行拟合,并预测2020—2034年肝癌发病和死亡情况。结果:1990—2019年中国肝癌发病人数、发病率、标化发病率、死亡人数、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态势。中国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呈现先下降后增长再下降的趋势,时期效应结果显示中国肝癌发病和死亡风险在1990—2014年随着年份的增加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在2015—2019年有轻度上升趋势,队列效应结果显示全人群和女性的发病和死亡风险随出生队列的发展呈现显著下降趋势,男性的发病和死亡风险在1895—1909年呈现上升趋势,1910年后呈现下降趋势。2020—2034年中国肝癌的标化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阐明上海市杨浦区2002-2012年间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a)发病率和死亡率。 方法 系统整理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杨浦区男性户籍人群PCa发病和死亡资料,应用年均变化百分比(APC)模型分析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应用Kaplan-Meier模型结合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男性人口年龄构成进行标化。 结果 2002-2012年间PCa新发病例1 578人,占同期全区男性新发恶性肿瘤的6.36%(1 578/24 800)。PCa年均粗发病率为25.87/105,标化发病率为10.60/105。2002-2012年间PCa粗发病率(APC=10.11,P<0.01)和标化发病率(APC=7.27,P<0.01)逐年增长。60岁以后PCa发病率迅速增加。因PCa死亡716例。年均粗死亡率为11.74/105,标化死亡率为3.92/105。65岁之后PCa死亡率明显上升。PCa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7.59%,其中手术治疗组5年生存率为67.56%,显著高于非手术治疗组50.40%(P<0.01)。 结论 年龄是PCa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因素,PCa死亡率明显低于发病率,手术治疗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阐明上海市杨浦区2002-2012年间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评估治疗对生存的影响.方法 系统整理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中杨浦区户籍人群食管癌发病和死亡资料,应用年均变化百分比(APC)模型分析患者发病的时间趋势,应用Kaplan-Meier模型并结合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2002-2012年间杨浦区共报告食管癌新发病例1 184例,占同期全区恶性肿瘤的2.54%.其中男性878例,女性306例;男女发病年龄分别为(67.79±12.68)岁和(75.70±9.80)岁.食管癌男性平均粗发病率为14.39/105,显著高于女性(5.26/105,P<0.05);男性标化发病率为4.67/105,明显高于女性(1.51/105,P<0.05).2002-2012年间杨浦区食管癌男女合计的粗发病率趋势年均下降0.4%(P<0.05),但标准化发病率无明显变化.因食管癌死亡1 072例.年均粗死亡率男性为12.79/105,女性为5.02/105(P<0.05);标化死亡率男性为3.80/105,女性为1.34/105(P<0.05).男性40岁之后,女性55岁之后发病率与死亡率均明显上升.整体中位生存时间为0.70年.手术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19年,非手术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0.59年(P<0.05).食管癌患者的1~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5.30%、29.10%、22.30%、19.10%和17.80%.手术治疗组1~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0%、47.80%、39.20%、32.60%和31.30%,显著高于非手术治疗组37.60%、22.30%、16.10%、14.10%和12.80%(P<0.05).结论 2002-2012年间上海市杨浦区户籍人群食管癌死亡率接近发病率.男性发病率与死亡率均高于女性.手术治疗可显著延长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期,提高食管癌早期诊断水平和及时手术切除有望提高患者整体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阐明上海市杨浦区2002-2012年间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方法 系统整理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系统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杨浦区户籍人群宫颈癌发病和死亡资料,应用年均变化百分比(APC)模型分析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应用Kaplan-Meier模型结合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女性人口年龄构成进行标化。 结果 2002-2012年间上海市杨浦区宫颈癌总新发患者628例,占同期全区女性恶性肿瘤的2.53%。宫颈癌年均粗发病率为10.80/105,标化发病率为9.56/105。在此期间宫颈癌的粗发病率逐年增长(APC=11.10,P<0.01),但是标化发病率没有明显改变(APC=1.05,P>0.05)。以30~49岁女性人群宫颈癌发病率最高。2002-2012年间因宫颈癌死亡256例,占全区女性恶性肿瘤死亡患者的1.57%。 宫颈癌年均粗死亡率为4.40/105,标化死亡率为2.02/105。宫颈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8.36年。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高于未接受手术者(9.22年 vs 7.06年, P<0.01)。宫颈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5.45%,其中手术治疗组5年生存率为84.69%,显著高于非手术组60.89%(P<0.01)。 结论 上海市杨浦区户籍女性人群宫颈癌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9.56/105和2.02/105,手术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阐明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上海市杨浦区户籍人群膀胱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方法 系统整理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系统中的杨浦区户籍人群膀胱癌发病和死亡资料,应用年均变化百分比(APC)模型分析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应用Kaplan-Meier模型结合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进行标化。 结果 2002-2012年间膀胱癌新发患者1 252例,占同期全区新发恶性肿瘤的2.69%。膀胱癌年均粗发病率为10.51/105,其中男性为15.59/105,显著高于女性(5.18/105,P<0.01);标化发病率为4.83/105,其中男性标化发病率为7.26/105,高于女性(2.32/105,P<0.01)。2002-2012年间膀胱癌粗发病率明显上升(APC=4.14,P<0.01),但标化发病率无明显变化。50岁以后膀胱癌发病率迅速增加。因膀胱癌死亡690例。年均粗死亡率男性为8.61/105,女性为2.84/105P<0.01);标化死亡率男性为3.64/105,女性为1.15/105P<0.01)。2002-2012年间膀胱癌粗死亡率明显上升,标化死亡率未见明显改变。新发膀胱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63.15%,其中手术治疗组5年生存率为74.31%,高于非手术组(51.80%,P<0.01)。 结论 2002-2012年间杨浦区户籍人群膀胱癌粗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明显的上升。手术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存期,提高膀胱癌早期诊断率和及时手术切除率有望提高患者整体生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阐明上海市杨浦区2002-2012年间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发病率和死亡率。 方法 整理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系统中的杨浦区户籍人群RCC病例资料,应用年均变化百分比(APC)模型分析患者发病的时间趋势,应用Kaplan-Meier模型并结合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进行标化。 结果 2002-2012年间RCC新发患者1 092例,占同期全区新发恶性肿瘤的2.34%。RCC年均粗发病率为9.16/105,标化发病率为5.12/105。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粗发病率11.79/105 vs 6.41/105, P<0.01; 标化发病率 6.54/105 vs 3.61/105, P<0.01)。男性50岁,女性55岁以后RCC发病率迅速增加。2002-2012年间男性粗发病率逐年增长(APC=10.45),女性粗发病率也明显增长(APC=6.37)。因RCC死亡369例,年均粗死亡率为3.10/105,标化死亡率为1.33/105。40岁以上男性、55岁以上女性死亡率明显上升。男性5年生存率高于女性(71.80% vs 69.77%, P>0.01)。手术治疗组5年生存率高于非手术组(87.75% vs 53.69%,P<0.01)。 结论 年龄和性别是影响RCC发病率差异的主要因素,RCC死亡率低于发病率,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RCC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上海市杨浦区户籍人群2002-2012年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探讨外科治疗对生存的影响.方法 从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中抽取全部杨浦区户籍人群甲状腺癌发病和死亡资料,年度人口资料来自杨浦区公安局,应用年均变化百分比(APC)模型分析患者发病的时间趋势,应用Kaplan-Meier模型并结合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2002-2012年间杨浦区共报告甲状腺癌新发病例1 488例,占同期全区恶性肿瘤的3.19%.其中男性357例,女性1 131例.甲状腺癌女性平均粗发病率为19.45/105,高于男性(5.85/105,P<0.05);女性标化发病率为12.15/105,也高于男性(3.69/105,P<0.05).2002-2012年间杨浦区户籍人群甲状腺癌的发病趋势年均上升(APC=21.72%,P<0.05).11年间杨浦区因甲状腺癌死亡146例.年均粗死亡率男性为0.69/105,女性为1.79/105 (P<0.05);标化死亡率男性为0.35/105,女性为0.85/105 (P<0.05).男性、女性的甲状腺癌死亡率均在60岁之后明显上升.甲状腺癌患者的1~5年生存率分别为97.20%、96.70%、96.10%、95.40%和94.80%.手术治疗组1~5年生存率分别为99.20%、98.90%、98.70%、98.30%和97.90%,高于非手术治疗组(分别为91.9%、90.60%、89.00%、88.00%和86.70%,P<0.05).结论 上海市杨浦区户籍人群甲状腺癌发病率远高于死亡率,2002-2012年间发病率显著升高而死亡率变化不明显.女性发病率与死亡率均高于男性,手术治疗可延长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新肿瘤标志CA242对胆胰恶性肿瘤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国礼  陈铭声 《医学争鸣》1995,16(6):446-448
应用免疫放射分析(IRMA)糖类抗原242(CA242)在胆胰亚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检测66例胆胰恶性肿瘤患,74例胆胰良性疾病患血清中CA242含量,结果CA242分别为33.527±19.982/ml,8.437±5.987U/ml恶性肿瘤值显高于良性疾病组,以12U/ml为界值,诊断胆胰恶性肿瘤灵敏度为80.3%,特异度82.4%,为临床较早的诊断胆胰性肿瘤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重庆市渝北区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动态和流行趋势,为肿瘤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15年重庆市渝北区恶性肿瘤登记报告资料对恶性肿瘤的发病及死亡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5年重庆区渝北区肿瘤粗发病率为310.99/10万,其中男性为374.48/10万、女性为245.36/10万,男性肿瘤发病率高于女性(χ~2=182.943,P<0.01);肿瘤粗死亡率为187.20/10万,其中男性为238.04/10万、女性为134.63/10万,男性肿瘤死亡率高于女性(χ~2=194.691,P<0.01),趋势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渝北区肿瘤发病率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003,P<0.01),死亡率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754,P<0.01)。50~岁组男性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均高于女性。男性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均以肺癌、肝癌和食管癌居多;女性发病以肺癌、乳腺癌和肝癌居多,死亡则以肺癌、肝癌和宫颈癌居多。结论呼吸和消化系统肿瘤是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肿瘤,女性乳腺癌和宫颈癌发病率较高。老年人群是恶性肿瘤的高危发病人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外引流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方法 ]回顾性总结用介入性经皮肝穿胆道外引流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 16例的临床资料 ,观察术前术后血清胆红素变化 ,分析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结果 ]16例经皮肝胆管引流术均 1次性成功 ,术后 1~ 2周 ,总胆红素平均下降 112 87μmol/L ,直接胆红素平均下降 6 6 4 2 μmol/L ,并发症有引流管出血、脱落、阻塞、胆汁外漏、发烧和感染性休克等 .[结论 ]经皮肝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近期疗效满意 ,对不宜行外科手术的阻塞性黄疸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但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预防和控制并发症 .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上海市杨浦区四平社区高血压患者一般状况与药物治疗状况,为社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相关信息和数据。方法对四平社区2004年1月1日~2009年5月1日建立高血压患者管理卡的503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对照和分析。结果四平社区5年内全部管理在册的5039例高血压患者中,有临床并发症的患者占12.21%,缺血性卒中与心绞痛的发生率最高,分别为4.64%和2.34%,心血管高危与极高危者占41.32%,2级与3级高血压占74.38%。血压控制不良者占43.72%。高血压服药率为74.06%,其中85.21%的人服用1种药。常用的5种药物是珍菊降压片(32.02%)、氨氯地平片(27.33%)、硝苯地平片(15.38%)、复方降压片(10.77%)、氯沙坦(4.61%)。常用药物类型为钙拮抗剂(45.58%)、复方制剂(44.61%)、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8.82%)。结论上海市杨浦区四平社区高血压患者以2级与3级高血压及中高危患者占多数,血压控制欠佳,长效钙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