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性粒细胞是先天性免疫吞噬细胞,在免疫防御中具有核心作用。随着对中性粒细胞在病原体清除、免疫调节以及疾病病理学中研究的深入,中性粒细胞外陷阱(NETs)作为中性粒细胞的一种新型的免疫防御机制被提出,其不仅能够杀灭病原体,还具有多种其他的生物学作用。NETs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尤其在炎性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异常增多或减少都会影响各种急、慢性炎性疾病的病理过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内含量丰富的免疫细胞,在机体的免疫防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机体感染的初期防御中扮演着第一道防线的重要角色。传统对中性粒细胞的认知,多集中于其在固有免疫中的作用。但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与炎症免疫防御密切相关。并于近年发现了除其通过趋化、吞噬及直接杀菌方式来杀灭病原菌的传统机制外的另一种死亡方式——中性粒细胞外网状陷阱(NETs)。并证实NETs对机体免疫机制的影响起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状陷阱(NETs)是由DNA和组蛋白为骨架而形成的网状结构,以染色质解聚和核颗粒物质释放为主要特征。它作为中性粒细胞杀菌的第二种机制,在多种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心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1]。NETs可通过血小板、红细胞和促凝血因子(如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促进血栓形成[2],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和复杂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阴道内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量的差异以及NETs含量对阴道炎病程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1日-10月30日期间在杭州市妇产医院就诊的患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已婚妇女193例进行研究,其中单纯性VVC患者120例,RVVC患者73例。 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阴道涂片中均找到NETs,单纯性VVC患者治疗前NETs+级41例,++级60例,+++级19例,RVVC患者治疗前NETs +级50例,++级20例,+++级3例,2组比较,单纯性VVC组患者NETs平均含量高于RV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732,P<0.05)。单纯性VVC组患者治疗后第7天复查,NETs+级41例,念珠菌转阴患者30例,转阴率为73.17%,NETs ++级患者60例,念珠菌转阴患者56例,转阴率为93.33%,NETs +++级患者19例,念珠菌转阴患者18例,转阴率为94.73%,NETs ++级、+++级患者治疗后7 d念珠菌转阴率高于NETs+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7、6.774,均P<0.05)。 结论 NETs参与念珠菌阴道炎的免疫反应,念珠菌阴道炎的治愈时间及复发和NETs形成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牙周炎症中牙周组织中浸润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感染和炎症发生时,中性粒细胞被招募至感染部位,通过吞噬,脱颗粒,胞外诱捕网等多种机制杀灭病原体.中性粒细胞在发挥免疫保护作用的同时,也可以通过释放多种蛋白酶对牙周组织造成损伤,加重组织破坏.因此,中性粒细胞的功能对牙周炎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在生理止血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已广为人知, 其在感染介导的炎症和免疫反应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是在炎症反应过程中从活化的中性粒细胞中挤出的DNA和组蛋白构成的网状物质, 该过程可以由血小板参与触发。本文旨在综述感染性疾病中血小板调控NET形成的分子机制, 以及NET如何影响血小板功能, 为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性粒细胞是体内一种主要的免疫细胞,具有趋化、吞噬和杀菌作用.作为体内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常参与感染性疾病的防御和保护过程.然而,最近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在体内可通过形成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促进癌细胞转移和侵袭.癌症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过程与炎症及血栓形成的途径密切相关.中性粒细胞作为炎症反应的主要效应细胞之一,已被证明在许多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在炎症的刺激下,可以通过释放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刺激纤维蛋白沉积促进血栓形成,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急性心...  相似文献   

9.
10.
王逸凡  代蓉  晏雪梅  李爽  李秀芳 《医学综述》2021,(7):1272-1277,1283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抵抗病原微生物的独特方式,已成为机体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呼吸道炎症疾病与NETs的形成密切相关.一方面,NETs可迅速移行至炎症部位,吞噬并杀灭病原体,在防御细菌、真菌及病毒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NETs广泛、失衡的过度激活可能促进呼吸道组织损伤和自身免疫,诱...  相似文献   

11.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瘢痕的形成是导致其不可再生的原因之一,因此,针对瘢痕的处理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治疗中至关重要。本文即对目前存在的3种针对瘢痕处理的方式即抑制瘢痕的形成、阻断瘢痕形成中产生的再生抑制分子以及消除已形成的瘢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嗜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是由活化的嗜中性粒细胞释放到胞外的网状结构物,它是嗜中性粒细胞死亡的一种形式,其与多种炎性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NETs既能捕杀病原微生物,也能加剧缺血再灌注组织或器官的损伤。研究显示,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injury,I/R)部位中存在大量NETs,而西药靶向阻断或减少NETs形成可以减轻由此造成的损伤;且中药中的某些成分也可以抑制NETs形成,这为中药的抗炎研究开拓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脱髓鞘疾病是一类以髓鞘脱失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脱髓鞘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且目前鲜有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OPCs)是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中,具有迁移、增殖及分化为成熟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s,OLs)能力的前体细胞.OLs是CNS中的成髓鞘细胞,因此OPCs与CNS中髓鞘的发生和损伤后再生都密切相关.近些年对OPCs发育和分化分子基础研究的深入直接推动了利用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以及体细胞谱系重编程等手段获得OPCs的进步,使OPCs移植成为可能治疗CNS脱髓鞘疾病的新方法.本文对近些年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炎症反应参与许多急慢性疾病、肿瘤的病理进程。中性粒细胞是肿瘤中常见的炎症浸润,近年来中性粒细胞在肿瘤发病机制的重要作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随着研究深入,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存在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该文就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肝细胞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血塞通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塞通有效成分为三七总皂甙(PNS),有抗血栓、抗炎消肿、钙通道阻断、清除自由基、保护神经、改善微循环、防止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镇静镇痛等药理学作用。目前血塞通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尤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对脊髓损伤、脑出血、脑缺血后受损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对脑梗死、阿尔茨海默病等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5,mGluR5)是中枢谷氨酸能系统的重要受体之一,其广泛参与调控突触传递、突触可塑性、神经兴奋性/抑制性平衡等生理过程.多项研究发现,mGluR5参与介导不同神经和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其作为神经和精神疾病的潜在药物靶标日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7.
Tuberculous involvement of the brain and spinal cord are common neurological disorder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have recently shown a resurgence in developed ones. Tuberculous meningitis is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and is associated with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Diagnosis is based on clinical features, cerebrospinal fluid changes, and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Bacteriological confirmation is not possible in all cases as serological tests do not have sufficient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hows promise for the future. Appropriate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should be administered as early as possible, although there is no unanimity concerning chemotherapeutic regimens or optimal duration of treatment. The patient''s clinical stage at present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prognostic factor. The role of corticosteroids is controversial but they should be administered to all patients presenting in stage III. Surgical procedures are directed at management of the hydrocephalus. Focal lesions, intracranial tuberculomas, and tuberculous abscesses, are usually located in cerebral or cerebellar hemispheres, uncommonly in brainstem and very rarely in spinal cord. They do not usually require surgical intervention and respond well to antituberculous treatment, along with corticosteroids.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种较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具有不向中枢神经系统轴以外播散、生物学行为具有侵袭性、病理形态存在异质性、临床元典型性、影像表现多样性、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的特点,依靠病理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方可确诊。对手术切除分歧较大,虽然对放射及化学药物治疗敏感,但缺乏共识方案,较全身及其他部位淋巴瘤预后差。该文就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外泌体是来源于细胞的膜性囊泡,可以通过运送蛋白质、脂质和核酸到靶细胞而发挥信息和物质传递作用,从而影响靶细胞的生物活性.研究表明,外泌体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朊病毒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外泌体可能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对外泌体的生成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补体系统是机体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可以产生几乎所有的补体系统组分,表达各种补体受体.神经科学研究发现,补体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及一些疾病中都有重要的作用.补体广泛参与神经系统的发育、突触消除、神经网络的成熟等生理过程.在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包括脑或脊髓外伤性损伤、脑或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补体也参与其病理进程.很多研究表明在发生神经系统损伤时,抑制补体激活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这也为预防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