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血浆中miR-146a的表达,评价其对脓毒症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采集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30例)及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健康对照组,20例)的血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血浆miR-146a水平;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记录APACHEⅡ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浆miR-146a、PCT、CRP对脓毒症的预测价值;分析miR-146a的表达与PCT、CRP及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脓毒症组miR-146a的表达倍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7.03±3.17)比(2.39±1.47),P<0.05],PCT及CRP含量、APACHEⅡ评分亦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且miR-146a与PCT、CRP及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767、0.797、0.672)。miR-146a诊断脓毒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67%、45.00%,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8。结论血浆miR-146a对脓毒症的早期诊断指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微RNA(miRNA)作为一种高度保守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主要在转录后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及免疫应答等重要生命过程。miR-146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哺乳动物先天免疫及适应性免疫的调制器,miR-146a表达失调与风湿性疾病的发生及免疫调节异常密切相关。miR-146a作为miR-146家族中的一员,在风湿性疾病发病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研究miR-146a在风湿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风湿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3.
冯颖博  叶倩  罗雄燕 《广西医学》2021,43(4):417-421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清微小RNA(miRNA)-146a、miRNA-155水平及其预测病情活动的效能.方法 将122例LN患者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分为LN活动组(65例)与LN稳定组(57例),另选取48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间血清miRNA-146a、miRNA-1...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ITP)患者血清微小RNA(miRNA)-155、miRNA-146 a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30例pITP患者(观察组)及130例血小板捐献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miRNA-155、miRNA-146 a表达水平.比较两组...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20,(2):135-139
目的:探究miR-23a、miR-146a在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6例种植体周围炎患者作为种植体周围炎组,同时选取4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附着水平(CAL)、龈沟出血指数(SBI)。收集龈沟液并采用Elisa法检测其中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采用实时定量PCR法分析其中miR-23a、miR-146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种植体周围炎组龈沟液中miR-23a、miR-146a表达,TNF-α、IL-1β、IL-6水平,PD、CAL、PLI、SBI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miR-23a、miR-146a与TNF-α、IL-1β、IL-6、PD、CAL、PLI、SBI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IL-6、PD、CAL、PLI、miR-23a、miR-146a均为影响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分析显示,miR-23a诊断种植体周围炎的AUC为0.835(95%CI:0.762~0.914);miR-146a的AUC为0.865(95%CI:0.783~0.956)。结论:miR-23a、miR-146a在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中表达上调与种植体周围炎炎症水平、疾病程度相关,在种植体周围炎发生中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iR-146a对登革病毒感染过程中炎性因子产生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建立过表达miR-146a的THP-1细胞模型,以Real-time PCR检测登革病毒诱导的炎性因子TNFα、IL-6、IL-12和IL-8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丝裂原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在登革病毒感染后不同时间点的激活情况;通过免疫荧光检测登革病毒感染后核因子κΒ(NF-κB)的核转位情况。结果 miR-146a过表达细胞在登革病毒感染后所表达的TNFα、IL-6、IL-12和IL-8等炎性因子mRNA水平明显下调;miR-146a过表达可明显抑制MAPK、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 miR-146a通过抑制登革病毒诱导的MAPK、NF-κB信号通路激活从而调控炎性因子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血浆微小RNA-103(miR-103)和RNA-107(miR-107)对脓毒症患病死亡风险的预判,并探讨其与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联的因素。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接受治疗的脓毒症患者120例(脓毒症组),入院24 h之内收集血液样本;选取同期健康对照者120例(健康对照组),入组时收集血液样本,并分离血液样本中血浆。采用反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浆miR-103和miR-107的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检测脓毒症组血浆中某些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收集脓毒症组临床指标并计算其28 d死亡率。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对临床辅助诊断的预判分析,采用Coxs回归模型分析脓毒血症死亡的关联因素。 结果 miR-103和miR-107在脓毒症组表达水平相比健康对照组均降低,且可作为脓毒症临床诊断的辅助指标,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3(95%CI:0.854~0.933)及0.941(95%CI:0.913~0.968)。脓毒症组miR-103和miR-107表达水平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II评分、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血清肌酐、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白介素-6及白介素-8均呈负相关,与白蛋白呈正相关。此外,miR-103和miR-107在脓毒症死亡患者中表达水平较脓毒症存活患者降低。多元Cox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103表达是预测脓毒症组28 d死亡率的独立因素。 结论 miR-103和miR-107低表达与脓毒症相关,并与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28 d死亡率相关。  相似文献   

8.
万新娟  蒋晨  谢小东  王慧琴  丁琳 《广西医学》2022,44(18):2073-2076
目的 探讨miR-146a调控Notch受体2(NOTCH2)表达对剥脱综合征(XFS)性青光眼患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15例XFS性青光眼患者为XFS性青光眼组,15例正常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miR-146a、NOTCH2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NOTCH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ELISA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IL-6表达水平。结果 XFS性青光眼组的miR-146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NOTCH2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血清IL-6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XFS性青光眼患者miR-146a、NOTCH2、IL-6表达异常。miR-146a可能通过靶向调控NOTCH2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作用于炎性因子IL-6,引发炎性反应,从而参与XFS性青光眼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效果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利用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60例脓毒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脓毒症规范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予以规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72 h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 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IL-10水平、白细胞分化抗原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CD4)+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比值及最终病死率。结果:治疗72 h后,观察组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IL-6、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IL-10高于对照组(P<0.0...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学创新》2015,(23):64-66
目的:探讨和研究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脓毒症患者疗效及炎性因子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必要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CRRT治疗,评价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情况,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的检验,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实验数据。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4.0%(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39/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3156,P=0.0211)。两组患者治疗前的IL-1β、IL-6、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IL-1β、IL-6、CRP分别为(19.4±3.6)ng/L、(59.4±18.9)ng/L、(21.9±6.9)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7±11.6)ng/L、(99.6±22.4)ng/L、(35.7±6.1)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RT用于脓毒症患者的治疗,在改善患者炎症反应、加速炎症介质清除方面有突出优势,但在治疗剂量方面应当进行合理选择,在确保能够有效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基础上,减少治疗并发症的发生。总体而言,CRRT治疗脓毒症的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microRNA-506(miR-506)联合microRNA-146a(miR-146a)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江南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76例ALL患儿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儿童8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所有儿童血清miR-506、miR-146a表达。对研究组患儿进行规范化治疗,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患儿的预后情况,比较不同预后患儿血清miR-506、miR-146a表达。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506联合miR-146a对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miR-506、miR-146a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ALL患儿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7.63%(21/76)。预后不良患儿miR-506、miR-146a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预后良好患儿(P<0.05)。预后不良与预后良好患儿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免疫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疾病活动度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血清microRNA-146a-5p (miR-146a-5p)、microRNA-145(miR-145)水平的变化及与免疫调节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就诊的88例IBD患者作为IBD组,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43例,克罗恩病(CD)45例。另取同期该院8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和肠黏膜组织miR-146a-5p、miR-145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Pearson法分析患者miR-146a-5p、miR-145表达与Th1/Th2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UC组和CD组miR-145相对表达量降低(P <0.05),Th1、Th1/Th2升高(P <0.05);与UC组比较,CD组miR-145相对表达量降低(P <0.05),Th1、Th1/Th2升高(P <...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脓毒症诱导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血清微小RNA-10a (miRNA-10a)与白细胞介素-35(IL-35)水平的动态变化,并评估两种指标检测对患者病情程度及短期预后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ICU治疗的90例脓毒症患者,按有无伴发AKI分为:观察组,共42例,脓毒症诱导AKI;对照组48例,脓毒症未诱导AKI发生。在治疗第1、7、14、28天分别测定并比较两组外周血清miRNA-10a、IL-35、降钙素原(PCT)、肌酐(Scr)、肾损伤分子1(KIM-1)、胱抑素C(Cys-C)、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别评估血清miRNA-10a、IL-35与PCT、Scr、KIM-1、Cys-C及SOFA评分间的相关性。随访3个月,根据预后结局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血清miRNA-10a及IL-35水平。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各临床指标与生存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miRNA-10a联合IL-35水平对脓毒症诱导AKI患者短期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miRNA-10a、IL-35、PCT、Scr、KIM-1、Cys-C及SOF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miRNA-10a、IL-35、PCT、Scr、KIM-1、Cys-C及SOFA评分随治疗时间而逐渐降低(P均<0.05),但同一时间点观察组各指标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脓毒症诱导AKI患者血清miRNA-10a与血清PCT、Scr、KIM-1、Cys-C及SOFA评分正相关(r分别为0.818、0.725、0.571,P均<0.05),血清IL-35与上述各指标呈正相关(r分别为0.865、0.858、0.564,P均<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miRNA-10a与IL-35为脓毒症诱导AKI患者预后的危险性因素(OR=3.157, P=0.016、OR=2.426, P=0.027)。随访3月,生存组的血清miRNA-155与IL-35显著低于死亡组(P均<0.05)。ROC曲线显示,血清miRNA-10a截断值为3.15及IL-35截断值为355pg/mL,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的AUC为0.852(P=0.033),灵敏度为85.6%(95%CI: 0.810~0.924),特异度为87.9%(95%CI: 0.826~0.941)。结论 血清miRNA-10a及IL-35水平检测能较好地预测脓毒症诱导AKI患者的病情及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及预报死亡的危险因素,为脓毒症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脓毒症患者共141例,根据患者转出ICU或出院时病情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83例)、死亡组(5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脓毒症存活组患者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入院第1天的 APACHEⅡ评分、尿素氮、血肌酐、C-反应蛋白均明显增高(P<0.01),白蛋白、前白蛋白均明显降低( P<0.01);进一步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APACHEⅡ评分(>20分)以及尿素氮(>9 mmol/L)、血肌酐(>176μmol/L)、C-反应蛋白升高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报因子(均P<0.05);进一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采用ROC曲线分析各独立危险因素对脓毒症预后的预测价值。结论年龄、病程早期APACHEⅡ评分高、尿素氮升高、血肌酐升高以及C-反应蛋白升高可作为临床独立预判脓毒症患者不良预后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发伤合并脓毒症患者血浆可溶性颗粒膜蛋白CD62P(s-CD62P)、炎症因子、凝血指标的表达特征,并分析三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ICU收治的多发伤合并脓毒症患者102例为观察组,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浆s-CD62P,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PCT)]及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水平。比较两组的血浆s-CD62P、炎症因子及凝血指标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s-CD62P与炎症因子、凝血指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血浆s-CD62P水平为(223.05±69.14)ng/mL,对照组为(96.25±31.54)ng/mL。观察组的血浆s-CD62P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TNF-α、hs-CRP、PCT、IL-6、PT、APTT、D-D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 <0.05),PLT水平低于对照组(P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microRNA-101(miR-101)、microRNA-182(miR-18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8年1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随访5年。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所有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miR-101、miR-182的表达;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miR-101、miR-182的表达;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因素;分析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miR-101、miR-182表达与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 癌组织miR-101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miR-182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 <0.05);低分化、病理分期Ⅲ期、有浆膜浸润、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miR-101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中高分化、病理分期Ⅱ期、无浆膜浸润、无淋巴结转移者(P <0.05),miR-182 mRNA相对表达量的比较结果则相反(P <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期[R^R =7.294(95% CI:3.001,17.726)、分化程度[R^R =5.150(95% CI:2.119,12.516)]、miR-101[R^R =4.477(95% CI:1.842,10.881)]、miR-182[R^R =4.495(95% CI:1.850,10.925)]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因素(P <0.05);miR-101高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率高于低表达患者(P <0.05),miR-182低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率高于高表达患者(P <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miR-101、miR-18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关,miR-101低表达、miR-182高表达患者治疗后复发转移风险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炎性反应和凝血功能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纳入 ICU 住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持续治疗1周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炎性反应指标,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8、IL-10、淋巴细胞亚群比例(CD4+/CD8+)、NK 细胞水平;凝血功能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炎性反应指标及凝血功能接近,差异无显著意义。治疗后所有患者 IL-10、CD4+/CD8+、PLT、FIB 均有上升;TNF-α、IL-6、APTT、PT 均有下降;对照组 NK 细胞水平出现下降,观察组出现上升,上述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有助于下调脓毒症患者促炎因子水平、提升抗炎因子水平、提升免疫功能、纠正凝血功能紊乱,这对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血清microRNA-21(miR-21)、microRNA-193a-3p(miR-193a-3p)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11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均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随访16个月,记录患者的预后生存结局,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评估血清miR-21、miR-193a-3p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112例结直肠癌患者死亡22例,病死率为19.64%;生存90例,生存率为80.36%。死亡组术前血清miR-21 mRNA相对表达量、临床分期Ⅲ期占比、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生存组(P<0.05),血清miR-193a-3p m 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Ⅲ期[■=3.777(95%CI:1.399,10.194)]、淋巴结转移[■=5.099(95%CI:1.715,15.156)]、miR-21表达升高[■=4.889(95%CI:1.645,14.53...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脓毒症并发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 AGI)的危险因素及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于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监护室住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62例合并AGI,49例无AGI。总结分析其病因、临床特点以及发生AGI及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脓毒症患者111例,年龄(77.38±14.28)岁,男性62例(55.9%),女性49例(44.1%)。AGI 62例(55.9%)。72h死亡3例。AGI Ⅰ、Ⅱ、Ⅲ、Ⅳ级发生率构成比依次为: 53.2%,29.0%,14.5%,3.3%。AGI组与非AGI组年龄、性别构成、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GI组ICU住院天数多于非AGI组,MODS发生率、机械通气比例明显高于非AGI组,AGI组患者PCT、ALT、cTnI、乳酸水平明显高于非AGI组,AGI组体液免疫指标(IL-4、IL-6)明显高于非IGI组(P<0.05)。恶化组与非恶化组比较: 白细胞、PCT、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U住院天数延长,男性患者、低血压、MODS、AGI比例较高,危重评分、血乳酸、AST、BUN、体液免疫指标(IL-2、IL-4、IL-6)水平较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心力衰竭、低血压、MODS是脓毒症发生AGI的危险因素,男性是脓毒症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胃肠损伤在脓毒症患者发生率较高,临床医生需关注其危险因素,提前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血清中microRNA-181a和microRNA-20a表达水平,探讨microRNA-181a和microRNA-20a在MM发病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住院患者作为病例组研究对象,其中MM组32例,其他血液病组12例,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中诊断标准且均经临床医师确诊,并排除心、肺、肝脏等其他器官衰竭且病情稳定者。同时选取同期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各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中microRNA-181a和microRNA-20a表达情况,同步检测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白蛋白(ALB)水平、游离轻链(FLC)水平及M蛋白百分比,并比较其差异。结果:MM组、其他血液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研究对象血清中 microRNA-181a和microRNA-20a表达水平分别为0.0452和5.879、0.000和0.072、0.004和1.159,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5.218,9.891;P=0.000,0.007)。MM组患者血清中microRNA-181a和microRNA-20a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02,-1.979;P=0.005,0.048),MM组与其他血液病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Z=-3.163,-2.722;P=0.001,0.005);microRNA-181a和microRNA-20a表达水平均与M蛋白百分比呈正相关关系(r=0.574,0.739;P=0.032,0.003);miR-181a表达水平与肿瘤负荷指标β2-MG和FLC呈正相关关系 (r=0.552,0.780;P=0.041,0.001)。结论:MM患者血清中microRNA-181a和microRNA-20a高表达,其可能参与MM的发病过程,有望成为MM诊断标志物;其中microRNA-181a可能作为判断MM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