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细胞因子风暴(cytokine storm,CS)是导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衰竭的机制之一。细胞因子作为病情转归的一种重要影响因素,逐渐成为近年COVID-19治疗方法的研究热点之一。在查阅和分析近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以COVID-CS的关键细胞因子、相关信号通路、现有治疗药物为线索,总结了阻断细胞因子风暴信号通路的COVID-19治疗药物。未来新型冠状病毒治疗药物的研究可集中于研发靶向性更强的治疗药物,针对不同患者采用差异性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最初被认为主要对呼吸系统产生影响,随着研究深入,目前已经发现SARS-CoV-2感染会影响人体的多个器官系统,心脏是继肺部感染之后的一大目标靶器官。临床上经常能观察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心脏损伤,其中心肌炎在COVID-19心肌损伤中占1%~7%,这类患者临床预后常较差。令人遗憾的是,目前COVID-19是如何引起心肌损伤,又是如何进展为心肌炎,其相关机制及病理生理改变目前仍未知。从目前资料分析发现,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介导打击机制较为学者认可外,细胞因子风暴及免疫介导引发心肌损伤等机制目前仍是推测性的,鉴于心脏MRI、心内膜活检的应用受限,而COVID-19相关心肌炎的尸检等基础研究资料较少,因此,COVID-19相关心肌炎的诊断及治疗对临床医生而言仍是一大挑战。本文就COVID-19相关心肌炎可能存在的病理生理机制予以综述,以期有助于增进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认识进而降低总体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细胞因子风暴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细胞因子不可控制的分泌引起免疫细胞破坏正常组织的现象,COVID-19爆发期间,研究者发现患者出现危重病情甚至死亡并不是病毒本身引起的,而是细胞因子风暴的发生导致患者出现呼吸窘迫、全身性炎症反应等症状引起的。在COVID-19爆发前,研究者就发现流感病毒会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就是患者机体出现细胞因子风暴。本文对细胞因子风暴的产生机制、关键的细胞因子及免疫在病毒清除和机体损伤的平衡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病毒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杨前  刘跃平  刁波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21,35(2):157-158,后插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SARS-CoV-2)感染引起的以肺为主要靶器官的全身多器官损伤性传染性疾病[1-2].其病理生理机制涉及炎症、缺氧、发热、电解质平衡紊乱、休克等多个基本病理过程[3].免疫细胞过度活化、细胞因子风暴、过度氧化应激可能是COVID-19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症状(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脓毒症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并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4-6].截至2021-07-28日,全球累计COVID19确诊病例超过194608040例,死亡逾4162304例,严重影响了各国人民的身心健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对COVID-19临床分型主要有四型: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1].轻型和普通型的致死率相对较低,重型和危重型致死率较高,是临床治疗的重点[7].  相似文献   

5.
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干咳、发热,少数严重者可引发重症肺炎。细胞因子风暴(CS)是造成重症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过度激活的免疫炎症反应引起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促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极度升高,会导致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本文对CS在几种高致病性、传染性冠状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和相应治疗策略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作为一种危及生命的急性炎性肺损伤,目前为止有效的治疗策略有限。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引起的ARDS病例数量空前,给世界各地的医疗保健系统带来了压力,迫切需要识别和验证一些可靠、有效的与COVID-19所致ARDS风险相关的生物标记物,以将异质性降至最低,并及时对高危患者进行分层。这可能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断和预后,从而降低ARDS患者的病死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作为一种强有力的促炎细胞因子,在ARDS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对IL-6的信号转导及其在免疫系统中的生物学作用进行简要阐述,并进一步对IL-6在COVID-19致ARDS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 COVID-19患者细胞因子风暴的发生提供早期预警,同时对该类患者的病情监测、预后判断提供线索,最终实现降低COVID-19患者病死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发病过程中机体的过度免疫反应与干扰素(IFN)的异常表达有关。查阅相关文献,从SARS-CoV-2的病原学特征、机体抗SARS-CoV-2感染的免疫机制、IFN抗SARS-CoV-2的调控机制、IFN抗SARS-CoV-2的疗效分析及异质性评估等方面,探讨COVID-19免疫病理损害的复杂性以及IFN在COVID-19治疗过程中的免疫异质性,从而为临床合理选择IFN抗SARS-CoV-2的治疗时机和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部分COVID-19患者除肺炎表现外,还出现了各种消化道症状,甚至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粪口传播需引起警惕.营养支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在COVID-19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COVID-19在...  相似文献   

9.
呼吸道黏膜免疫系统是机体抵御感染的第一道防线,自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发生以来,鼻腔黏膜免疫疫苗因具有诱导细胞、体液及黏膜三重免疫应答能力,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聚焦于新型冠状病毒,了解其结构及致病机制,并对鼻腔黏膜免疫机制进行简要介绍,概述鼻腔黏膜免疫疫苗种类及临床研究进展,以期为新型疫苗的研发提供理论参考,寻求预防治疗COVID-19的最佳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治疗经验,为COVID-19重症及危重症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查阅COVID-19相关文献,观察收治患者的临床表现等,结合伏邪发病隐匿、易从火化及致病严重等特点,探讨COVID-19(尤其是重症、危重症)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结果]COVID-19的隐匿性、潜伏性、易从火化、反复发作、发病较为严重等特点与伏邪致病特点基本一致。COVID-19重症及危重症的形成和发展与伏燥基础和感受湿毒时疫密切相关。伏燥基础是发病的重要条件,而细胞因子风暴的发生过程与伏邪从火而化的过程有相通之处。结合伏邪发病特点可预判病势,从而在发病前可进行有效干预,发病中可截断扭转病情。在COVID-19重症及危重症治疗中,重视伏燥基础、燥湿相兼的病机特点以及伏邪易从火化、致病严重的发病特点,选择合适的处方可取得较好疗效。[结论]COVID-19的发病特点符合伏邪致病特点,其重症及危重症的形成和发病机制与伏邪发病密切相关,运用伏邪理论可指导COVID-19重症及危重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冠状病毒是人和动物的重要致病原,其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给人类健康带来了致命威胁.宿主固有免疫反应是宿主抵抗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但过激的免疫应答也会加重病毒感染和病理损伤.病毒免疫逃逸是冠状病毒的重要致病机制.本文主要从宿主免疫传感器、干扰素、细胞因...  相似文献   

12.
2019 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暴发流行,是世界性的重大 公共卫生问题。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传染性 极强,主要侵袭患者的肺,导致呼吸窘迫综合征甚至多器官衰竭。肾也是病毒攻击的主要器官之一,病毒通过血管 紧张素转换酶2(ACE2)直接损伤肾小管,并引起细胞因子风暴导致肾损伤,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早期排查COVID- 19患者肾损伤危险因素,检测肾损伤指标,对存在肾损伤的患者及时进行支持治疗及肾脏替代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除常见临床特征之外,还有不同程度的出凝血功能障碍,存在合并血栓和/或出血的风险。COVID-19相关的出凝血功能障碍多为动态过程,可伴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形成,与疾病危重程度相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后所导致的机体免疫炎症反应失衡是患者凝血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动态监测、早期防治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重大意义。本文就COVID-19患者出凝血功能障碍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研究及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is a kind of viral pneumonia which is caused by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The emergence of SARS-CoV-2 has been marked as the third introduction of a highly pathogenic coronavirus into the human population after the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and the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MERS-CoV)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In this minireview,we provid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general features of SARS-CoV-2 and discuss current knowledge of molecular immune pathogenesis,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VID-19 on the base of the present understanding of SARS-CoV and MERS-CoV infections,which may be helpful in offering novel insights and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s for combating the SARS-CoV-2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1例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继发脑梗塞患者的诊疗体会。该个案提示临床医生面对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的老年COVID-19 患者时,应警惕继发细菌感染及由此引发的凝血功能紊乱和脑梗塞,及早抗感染、免疫调节、合理抗凝干预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pandemic caused by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infection has caused a devastating health crisis worldwide. In this review, we have discussed that prophylactic phytochemical quercetin supplementation in the form of foods or nutraceuticals may help manage the COVID-19 pandemic. The following evidence supports our argument. First, nuclear factor erythroid-derived 2-like 2 (NRF2) agonists abrogate replication of SARS-CoV-2 in lung cells, and quercetin is a potent NRF2 agonist. Second, quercetin exerts antiviral activity against several zoonotic coronaviruses, including SARS-CoV-2, mainly by inhibiting the entry of virions into host cells. Third, inflammatory pathways activated by nuclear factor kappa B, inflammasome, and interleukin-6 signals elicit 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 that promotes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and quercetin inhibits these pro-inflammatory signals. Fourth, patients with COVID-19 develop thrombosis, and quercetin mitigates coagulation abnormalities by inhibiting plasma 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 This review provides a strong rationale for testing quercetin for the management of COVID-19.  相似文献   

17.
当前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仍处于胶着状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是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中心,浙江省COVID-19患者救治中心。疫情一线的专家集智攻关,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COVID-19诊治指南为依据,以抗病毒、抗休克、抗低氧血症、抗继发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微生态平衡的“四抗二平衡”救治策略为核心,总结完善诊治方案,聚焦临床实践的一些具体问题,为COVID-19患者临床诊治提供借鉴。推荐以多学科协作诊治个性化治疗提高COVID-19患者救治质量。建议病原学检测、炎症指标监测和肺部影像学动态观察指导临床诊治。痰液的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最高,约10%的急性期患者血液中检测到病毒核酸,50%的患者粪便中检测到病毒核酸,粪便中可分离出活病毒,须警惕粪便是否具有传染性;开展细胞因子等炎症指标监测有助于发现是否出现细胞因子风暴,判断是否需要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通过以“四抗二平衡”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早期抗病毒治疗能减少重症、危重症发生,前期使用阿比多尔联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抗病毒显示出一定效果。休克和低氧血症多为细胞因子风暴所致,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能迅速清除炎症介质,阻断细胞因子风暴,对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也有很好的作用,可以提高危重型患者的疗效。重型病例疾病早期可适量、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氧疗过程中,患者氧合指数小于200 mmHg时应及时转入重症医学科治疗;采用保守氧疗策略,不推荐常规进行无创通气;机械通气患者应严格执行集束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管理策略;氧合指数大于150 mmHg时,及早减、停镇静剂并撤机拔管。不推荐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于病程长,体温反复升高和血降钙素原水平升高的患者可酌情使用抗菌药物;要关注COVID-19患者继发真菌感染的诊治。COVID-19患者有肠道微生态紊乱,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减少,推荐对所有患者进行营养和胃肠道功能评估,以营养支持和补充大剂量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纠正肠道微生态失衡,减少细菌移位和继发感染。COVID-19患者普遍存在焦虑和恐惧心理,应建立动态心理危机干预和处理。提倡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优化重型患者护理促进康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后病毒清除规律仍不明了,出院后仍须居家隔离2周,并定期随访。以上经验和建议在本中心实行,取得较好效果,但COVID-19是一种新的疾病,其诊治方案及策略仍有待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已经覆盖了全球大部分国家。该病目前尚无特效药,也无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药物治疗主要针对抗病毒以后,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以及相应的器官支持治疗。本文通过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2021年1月发布的COVID-19 Treatment Guidelines和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治疗方面的比较,提出了COVID-19 临床治疗的选择策略,为临床医生在COVID-19 的治疗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