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了解福州市和莆田市登革热伊蚊监测点白纹伊蚊击倒抗性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2020年5—6月在福州市(晋安区、永泰县)和莆田市(涵江区、仙游县)采集白纹伊蚊幼虫,饲养繁殖,使用成蚊接触筒法实验结束的F1代单只雌蚊样本,提取DNA,PCR扩增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GSC)基因部分片段,测序分析击倒抗性(knockdown resistance, kdr)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福州市和莆田市共检测491只白纹伊蚊,其中VGSC基因第Ⅱ结构域及第Ⅲ结构域的I1532位点未发现突变位点,第Ⅲ结构域的F1534位点存在突变。F1534位点有4种等位基因,即野生型TTC/F(252,25.66%)、突变型TCC/S(722,73.52%)、TGC/C(3,0.31%)和CTC/L(5,0.51%);7种基因型,分别为野生型纯合子F/F(39,7.94%),野生/突变型杂合子F/C(1,0.20%)、F/S(172,35.03%)和F/L(1,0.20%),突变型杂合子S/C(2,0.41%)和S/L(4,0.81%),突变型纯合子S/S(272,55.40%)。F1534位点突变等位基因TCC/S在4个种群中均有发现,且莆田市涵江区和仙游县的频率高于福州市晋安区和永泰县的频率。晋安区和永泰县F1534位点存在5种基因型,涵江区和仙游县则只有3种。野生/突变型杂合子F/S和突变型纯合子S/S在4个种群中均存在,野生型纯合子F/F只在涵江区中没有发现。晋安区和永泰县基因型以F/S为主,涵江区和仙游县以S/S为主。结论 福州市和莆田市kdr基因突变频率高,以F1534S突变类型为主。提示应密切关注当地蚊虫抗性水平,减少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使用,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I1532T突变与白纹伊蚊对氯菊酯和溴氰菊酯杀虫剂抗药性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实验室饲养的白纹伊蚊长宁株作为试虫,分别对幼虫和成虫阶段,以幼虫浸渍法和成虫接触筒法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的敏感性进行生物测定。收集生物测定死亡和存活的个体单只抽提基因组DNA,PCR扩增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 VGSC)基因部分片段,测序并检测击倒抗性(knockdown resistance, kdr)突变情况,χ2检验I1532T与2种菊酯类杀虫剂抗药性的相关性。结果 幼虫浸渍法的结果显示,白纹伊蚊长宁株对氯菊酯和溴氰菊酯的LC50分别是敏感品系的2.23倍和3.31倍,提示对2种杀虫剂均为敏感。成蚊接触筒测定的结果显示,接触氯菊酯和溴氰菊酯后成蚊的死亡率分别为74.69%和78.79%,提示白纹伊蚊长宁株对氯菊酯和溴氰菊酯均已产生抗性。本研究共测定了401只白纹伊蚊长宁株的VGSC基因部分片段,1532位点为突变基因型(突变纯合子ACC/ACC和野生突变杂合子ATC/ACC)的占59.10%,其余为野生型ATC/ATC,占40.90%;1534位点为突变基因型(突变纯合子TCC/TCC和野生突变杂合子TTC/TCC)的占4.49%,其余为野生型TTC/TTC,占95.51%。结果显示,白纹伊蚊幼虫氯菊酯或溴氰菊酯抗药性表型与敏感表型之间的I1532T突变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虫的氯菊酯抗药性表型与敏感表型之间的I1532T等位基因型频率差异(P=0.019)和基因型频率差异(P=0.044)有统计学意义,而溴氰菊酯抗药性表型与敏感表型的I1532T等位基因型和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GSC基因I1532T突变使白纹伊蚊成虫对氯菊酯敏感性下降,但与溴氰菊酯敏感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常用菊酯类杀虫剂商品对海口市白纹伊蚊群体的杀虫效果。方法采集海口市白沙门公园等地的白纹伊蚊幼虫,带回实验室饲养至成蚊作为试虫,应用玻璃药膜法检测15种常见市售杀虫剂对其的杀虫效果,并应用接触筒法检测其对0.1%溴氰菊酯的敏感性。结果氯氰菊酯等11种杀虫剂对海口市白沙门公园的白纹伊蚊群体杀虫效果显著,混配的杀虫剂30 min击倒率和24 h死亡率均为100%;效果不显著的有4种,有效成分分别是高效氯氟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效果最差的是溴氰菊酯(击倒率为17%,死亡率为34%)。溴氰菊酯对海口其他地区的白纹伊蚊群体,除干家村外,击倒率和死亡率至少有1项未达到标准,效果不显著。接触筒法测定在3个时间点采集的白沙门公园白纹伊蚊群体对0.1%溴氰菊酯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受试蚊虫均已产生抗性。结论海口市多个地区的白纹伊蚊群体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和顺式氯氰菊酯类杀虫剂商品的效果不明显,对氯氰菊酯等11种杀虫剂商品效果显著。在未来的蚊虫控制中,应加强对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杀虫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海口市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的抗药性,并检测其击倒抗性(kdr)基因突变型,阐明抗性表型与kdr基因突变的关系。 方法 在海口新埠岛、龙塘镇、石山镇、白沙门和花卉市场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应用浸渍法测定其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杀虫剂的敏感性,以抗性倍数确定抗性级别。对应生物测定的样品扩增和分析白纹伊蚊的kdr基因部分片段,采用χ2检验比较抗性表型与kdr突变基因型的差异性。 结果 海口白纹伊蚊花卉市场和白沙门群体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均产生抗性,花卉市场群体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高达436.36,为高度抗性。龙塘镇和石山镇群体对氯菊酯均为敏感,对溴氰菊酯的抗性为低度(9.09)或中度(18.18)。新埠岛群体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均为敏感。在对应检测的317只白纹伊蚊的kdr基因中,发现1 534位点存在点突变,检测到2种突变等位基因(TGC/C、TCC/S)。5种基因型和频率分别为野生型TTC/TTC(62.15%)、野生/突变型杂合子TTC/TGC(0.63%)和TTC/TCC(16.09%)、突变型纯合子TCC/TCC(20.82%)以及突变型杂合子TGC/TCC(0.32%)。χ2检验结果显示,接触菊酯类杀虫剂后敏感表型与抗性表型个体中,kdr基因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抗性表型群体中的kdr突变型基因型的频率(42.94%)大于敏感表型个体(31.97%)。 结论 海口市白纹伊蚊多个群体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同时存在抗性,抗性表型与kdr突变基因型密切相关。本研究首次记录了kdr新的等位基因TCC/S。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北京市3个大型森林公园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野外种群的Rdl基因抗性突变进行检测,评估其对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受体类杀虫剂的抗性风险。方法 利用序列比对分析获得白纹伊蚊编码GABA受体的Rdl基因序列,通过PCR扩增Rdl基因片段并进行测序,分析与抗性有关位点(第A296和V327位点)的突变情况。结果 白纹伊蚊Rdl基因由10个外显子(Exon)和9个内含子(Intron)组成,编码区(CDS)全长1 608 bp,编码535个氨基酸;白纹伊蚊Rdl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与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和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相应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9.63%,与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相似性为91.55%;在3个公园采集野外白纹伊蚊种群中(90只标本)均未检测到上述Rdl靶标抗性突变,均为敏感型(GCA和GTA)。结论 北京市3个大型的城市森林公园环境中白纹伊蚊种群对环戊二烯类有机氯杀虫剂和苯基吡唑类杀虫剂氟虫腈的靶标(即GABA受体)Rdl基因与其他昆虫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同源性和高度保守的基因结构特征,3个受试白纹伊蚊野外种群未检测到Rdl基因抗性相关突变,提示以靶标敏感为导向反向研发杀虫剂。  相似文献   

6.
光活化杀虫剂K-01 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毒杀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光活化杀虫剂K-01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杀灭效果.并观察其作用后蚊幼虫组织器官病理学改变和组织内细胞凋亡。方法分别在实验室和户外,计数不同药物浓度、不同光源照射、不同处理时间的K-01作用后蚊幼虫的死亡数;对不同处理的蚊幼虫用组织化学的方法进行光镜观察;提取蚊幼虫基因组DNA,0.8%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目的带。结果户外自然光下,高浓度K-01可以快速杀灭白纹伊蚊幼虫,24h后幼虫死亡率为100%;光镜下观察处理组蚊幼虫中肠细胞严重破坏,出现崩解、伸长;脂肪体细胞核被红染的小滴包围,脂肪空泡明显;基因组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到细胞凋亡现象。结论K-01是一种高效、实用的光活化杀虫剂,其主要作用的靶器官有中肠、脂肪体.其主要作用方式包括触杀、胃毒等,经K-01和自然光处理后的白纹伊蚊幼虫的死亡是由多个器官受损及细胞凋亡导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肠道共生菌米氏沙雷菌(Serratia oryzae)与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溴氰菊酯抗性的关系。方法 从白纹伊蚊肠道细菌分离培养米氏沙雷菌,通过抗生素处理及回饲法构建米氏沙雷菌富集白纹伊蚊,CDC Blottle检测富集前后抗药性。转录组分析富集前后白纹伊蚊代谢解毒酶基因的变化,ELASA法进行3种代谢解毒酶活性测定,RACE全长克隆差异基因及序列分析。结果 抗生素处理及回饲富集米氏沙雷菌后,采用细菌菌落直接计数法及16S rRNA基因绝对定量法验证,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即米氏沙雷菌富集白纹伊蚊构建成功。CDC Blottle实验结果显示,米氏沙雷菌富集白纹伊蚊在恢复24 h后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在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白纹伊蚊米氏沙雷菌富集组和对照组转录组测序显示,米氏沙雷菌富集会导致代谢解毒酶基因上调表达,CYP9f2和CCEAE4分别上调表达5.07倍和11.35倍;酶活性检测显示,富集组3种酶活性均显著提高。结论 米氏沙雷菌与白纹伊蚊的抗药性相关,通过上调蚊虫的代谢解毒酶的表达和酶活性增强,参与白纹伊蚊的抗药性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防雨型与非防雨型诱蚊诱卵器的现场应用效果。方法 2021年8月9-23日蚊密度高峰期,选择步行道绿化地带,采用防雨型与非防雨型诱蚊诱卵器同步比较诱蚊效果。采用SPSS 18.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对数据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防雨型诱蚊诱卵器的诱蚊诱卵指数为76.59%、产卵率为41.49%、产卵密度为22.54粒/个,均高于非防雨型诱蚊诱卵器43.61%、27.66%和12.12粒/个(χ2=21.318、3.974、21.320,P均<0.01),但防雨型诱蚊诱卵器翻倒率更高(χ2=5.836,P<0.05)。结论 现场试验初步证明,防雨型诱蚊诱卵器在白纹伊蚊诱捕效果和蚊虫产卵上均优于非防雨型诱蚊诱卵器。  相似文献   

9.
巨噬细胞凋亡抑制因子(apoptosis inhibitor of macrophage, AIM),是清道夫受体富含半胱氨酸残基超家族(scavenger receptor cysteine rich-super family, SRCR-SF)B组的成员之一。AIM为巨噬细胞分泌的一种可溶性蛋白,该蛋白的表达受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 LXR)控制,且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AIM作为巨噬细胞的一种分泌蛋白,发挥着广泛的作用,不仅对巨噬细胞的凋亡具有抑制作用,并且可参与调控巨噬细胞极化。还有相关研究发现,AIM参与炎症、肥胖、动脉粥样硬化和癌症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可以作为结核病和肝硬化等疾病的生物诊断标志物;可以通过抑制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 FAS)活性从而促进脂肪细胞的脂解,在调节脂质内稳态平衡、脂质代谢与自身免疫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文论述了AIM的分子特征及其在炎症反应和脂质代谢等相关疾病方面的作用,展示AIM的多种功能特点,为相关的医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血脂异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密切相关,血脂异常患者存在着血管内皮功能障碍、C反应蛋白(CRP)增高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多种危险因素。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增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其中以LDL-C最为重要,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被认为是冠心病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吗啉代寡核苷酸技术建立下调斑马鱼lmna基因的技术方法。方法在斑马鱼lmna基因序列中选择靶点,设计针对斑马鱼lmna基因的吗啉代寡核苷酸序列(lmna-MO),构建能特异指示lmna基因表达的lmna-EGFP-pCS~(2+)重组质粒,并通过显微注射方式将二者共注射入斑马鱼胚胎中,通过观察胚胎中绿色荧光表达量反应lmna基因表达量,并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胚胎中lamin蛋白表达量。结果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斑马鱼体内lamin蛋白的表达,分别有大小为69 KD和62 KD两种蛋白表达。设计并构建了lmna-MO和重组质粒lmnaEGFP-pCS~(2+),单独注射lmna-EGFP-pCS~(2+)质粒后观察到从6 hpf到96 hpf胚胎均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二者共注射后观察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从6 hpf至30 hpf胚胎中绿色荧光蛋白表达量均不同程度下降或消失;蛋白质印迹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胚胎内lamin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表明已成功下调了斑马鱼胚胎lmna基因表达。结论可通过lmna-MO和重组质粒lmna-EGFP-pCS~(2+)共注射方法下调斑马鱼lmna基因表达,并通过绿色荧光蛋白表达量反映下调效果。该方法可为深入研究人核纤层病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比较研究了中华按蚊初羽化和吸血后的涎腺及血淋巴中蛋白质的PAGE分析。结果表明,初羽化的两种蚊虫涎腺及血淋巴蛋白质区带分别为9和15条,8和22条。吸血第12d涎腺蛋白区带分别为9和8条。吸血第5d血淋巴蛋白区带分别是15条和26条。初羽化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血淋巴脂蛋白区带分别有2条和4条。  相似文献   

13.
蚊媒传染病在全球广泛分布,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杀虫剂广泛应用于蚊虫的防控,然而杀虫剂的长期广泛使用导致昆虫对其适应性增强以及抗药性产生,因此,了解杀虫剂抗药性机制对蚊虫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代谢抗性是昆虫杀虫剂抗性产生的主要途径之一,其过程涉及复杂的酶系反应和毒物代谢途径上的代偿改变,而对于蚊虫而言,不同种属的蚊虫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临床分离的CRKP菌株,采用自动化仪器法和纸片扩散法(K-B法)对上述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药物敏感性结果严格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标准判定。采用WHONET软件和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临床分离CRKP菌株403株,主要标本来源为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169株,占41.9%)。CRKP首次分离标本来源不同,后续CRKP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也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KP来源科室位列前3位的分别为烧伤重症监护病房(30.0%,121/403)、消化科(8.4%,34/403)和急诊重症监护病房(7.2%,29/403)。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CRKP除对替加环素和磷霉素耐药率较低外,对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均>60.0%。结论 CRKP对多数常用抗生素呈现高度耐药。应加强对CRKP的耐药性监测,尤其是烧伤重症监护病房等重点科室,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CRKP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将外源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蛋白基因 CryIA(c) 和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CpTI 共同转入四倍体菘蓝以获得鳞翅目昆虫小菜蛾抗性。方法 构建了以 CaMV 35S 为启动子,新霉素磷酸转移酶 (Npt-Ⅱ) 为选择标记,带有 CryIA(c) 基因和 CpTI 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 pGBI121S4ABC 并转入根癌农杆菌 LBA4404。采用叶盘法遗传转化四倍体菘蓝。转基因再生植株经 PCR 和 Southern 杂交检测,并进行抗小菜蛾实验。结果 T0 代转化四倍体菘蓝的双基因阳性转化率达到 16.67%。Southern 杂交检测结果表明外源 CryIA(c) 基因和 CpTI 基因均已经随机整合到转基因菘蓝的基因组中。与野生对照相比,转基因四倍体菘蓝对小菜蛾显示出明显抗性。结论 转双价抗虫基因 Bt-CpTI 是提高四倍体菘蓝对小菜蛾抗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生物钟广泛存在于生物体,调节生物的生长发育。随着生物钟分子机制的逐步明确,学者发现生物钟基因Rev-erbROR参与许多生理过程,并在抗炎及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该类受体的靶向研究可用于调控机体免疫。该文重点介绍生物钟基因Rev-erbROR在抗炎及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包括该受体的相关作用机制及针对该受体的配体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青枯菌诱导广藿香的致病过程及防御相关酶同工酶的动态变化。方法 利用青枯菌粗毒素诱导广藿香试管苗,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诱导植株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带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青枯菌诱导1~7 d后的广藿香植株,表现渐进的发病过程,开始时,植株失绿、少数叶片萎垂;逐渐植株茎杆弯曲、整株叶片萎蔫。同工酶电泳分析表明,SOD同工酶在第1、3天时分别出现了新谱带,与对照共有的谱带,强度先增后减;CAT同工酶在第3、5天时分别出现新谱带,第6天时强度达到最大;POD同工酶在第1、4天时分别出现了新谱带,强度先增后减,第7天时所有谱带消失。结论 青枯病的发生呈现渐进的过程。青枯菌诱导1~7 d,广藿香SOD、CAT和POD同工酶谱带在数目和强度上均有所不同,呈动态变化,表明SOD、CAT和POD在广藿香抵抗青枯菌入侵时可能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