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mifepristone,RU486)与中缝背核区域内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受体在调控抑郁样行为症状中的作用,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方法:将8周龄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32只分为对照组(n=8)、模型组 (n=8)、溶媒组(n=8)和RU486组(n=8)。首先采用单一刺激禁锢法建立应激小鼠模型,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悬尾实验检测小鼠行为学改变,然后选取中缝背核脑组织制备冰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小胶质细胞和GC受体的激活情况。结果: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处于闭臂的时间占比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悬尾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静止时间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应激后小鼠中缝背核区域内GC受体荧光占比增加(P<0.05),同时应激后中缝背核区域内小胶质细胞荧光占比上升(P<0.05),且激活荧光占比增多(P<0.05)。③腹腔注射RU486后,可见中缝背核区域内GC受体荧光占比减少(P<0.05),小胶质细胞荧光占比无明显改变(P>0.05)、激活荧光占比降低(P<0.05),抑郁样行为学表现减轻。结论:RU486通过激活中缝背核区域内小胶质细胞,缓解抑郁样行为,为治疗抑郁症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和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不孕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从中寻求一种便捷、有效且并发症少的促排卵方案。方法 选取195例PCOS不孕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克罗米芬组n=48)、B(来曲唑组n=50)、C(克罗米芬+来曲唑组n=47)、D(来曲唑+来曲唑组n=50)4组,观察4组之间的成熟卵泡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妊娠率以及早期流产率等。结果 A组成熟卵泡个数较B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排卵率、妊娠率而言,C组和D组分别较A组、B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及D组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早期流产率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结论 来曲唑+来曲唑方案也能够相对提高PCOS不孕症患者的妊娠率及排卵率,为促排卵方案提供了一个新选择。  相似文献   

3.
庞琴霞  姜伶俐  柳洲  彭垒  王鹰  吴建发 《安徽医学》2020,41(11):1294-1298
目的 比较米非司酮、孕三烯酮、醋酸亮丙瑞林治疗子宫肌瘤腹腔镜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6月在上海市周浦医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132例,根据药物治疗选择,分为对照组(未服用激素类药物,n=40)、孕三烯酮组(服用孕三烯酮,n=24)、米非司酮组(服用米非司酮,n=36)和醋酸亮丙瑞林组(注射醋酸亮丙瑞林,n=32),并于术后监测预后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访第12个月,米非司酮组和醋酸亮丙瑞林组分别出现肌瘤复发3例、1例,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治疗组3组患者子宫体积、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子宫体积、FSH、LH、E2随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P<0.05),血红蛋白呈上升趋势(P<0.05),随访第12个月,醋酸亮丙瑞林组患者子宫体积、FSH、LH、E2小于孕三烯酮组和米非司酮组(P<0.05),血红蛋白高于孕三烯酮组和米非司酮组(P<0.05)。结论 米非司酮、醋酸亮丙瑞林药物对预防子宫肌瘤腹腔镜切除术后患者的肿瘤复发均有显著的效果,醋酸亮丙瑞林的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李晓娟  周勤  魏楠 《安徽医学》2016,37(12):1509-1511
目的 研究血浆D-二聚体(D-dimer)与纤维蛋白原(FIB)的动态变化对早期预测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意义,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患者DVT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妇科择期行盆腔手术并具有DVT高危因素的23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所有患者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为阴性。根据患者术后72~120 h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36)和非血栓组(n=195)。所有患者于手术前、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晨检测D-dimer和FIB,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栓组与非血栓组比较,术后D-dimer和FIB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D-dimer和FIB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D-dimer、FIB检测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妇科盆腔术后患者并发下肢DVT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白三烯B4受体1(leukotriene B4 receptor 1,LTB4-BLT1)拮抗剂U75302对脓毒症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阻断白三烯B4受体1在脓毒症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致脓毒症小鼠模型,将18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 CLP组(n=6)、CLP+腹腔注射U75302组(n=6)。手术后24 h检测3组小鼠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水平,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小鼠腹腔灌洗液中Gr-1+细胞的计数以及胸腺T淋巴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与CLP组相比,CLP+腹腔注射U75302组小鼠外周血中的TNF-α水平降低约43%(P<0.05),IL-10水平升高约88%(P<0.05),腹腔Gr-1+细胞计数降低(P<0.05),胸腺T淋巴细胞凋亡比例减少(P<0.01)。结论 LTB4-BLT1拮抗剂U75302可降低外周血TNF-α水平、提高IL-10水平、改善细胞免疫,可能干预脓毒症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白三烯B4受体1(leukotriene B4 receptor 1,LTB4-BLT1)拮抗剂U75302对脓毒症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阻断白三烯B4受体1在脓毒症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致脓毒症小鼠模型,将18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 CLP组(n=6)、CLP+腹腔注射U75302组(n=6)。手术后24 h检测3组小鼠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水平,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小鼠腹腔灌洗液中Gr-1+细胞的计数以及胸腺T淋巴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与CLP组相比,CLP+腹腔注射U75302组小鼠外周血中的TNF-α水平降低约43%(P<0.05),IL-10水平升高约88%(P<0.05),腹腔Gr-1+细胞计数降低(P<0.05),胸腺T淋巴细胞凋亡比例减少(P<0.01)。结论 LTB4-BLT1拮抗剂U75302可降低外周血TNF-α水平、提高IL-10水平、改善细胞免疫,可能干预脓毒症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魏璐璐  吉文伟  黄维平 《安徽医学》2020,41(10):1198-1200
目的 探究分泌性中耳炎(SOM)患者血清与耳积液中白介素8(IL-8)、IL-10、IL-1β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南阳市中心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97例SOM患者(观察组)和同期9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依据病程、临床症状以及检查结果分为急性组(n=30)、亚急性组(n=33)以及慢性组(n=34)等亚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与耳积液、对照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观察组各亚组患者血清中、耳积液中炎症因子水平,分析血清及耳积液炎症因子水平与病程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8、IL-10、IL-1β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耳积液中IL-8、IL-10、IL-1β水平高于观察组血清中水平(P<0.05);急性组SOM患者血清与耳积液中IL-8、IL-10、IL-1β水平低于亚急性组和慢性组,亚急性组上述指标水平低于慢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M患者血清与耳积液中IL-8、IL-10、IL-1β等炎症因子水平与患者病程之间均呈正相关性(r血清=0.856,0.763,0.925;r耳积液=0.776,0.849,0.927;P均<0.05)。结论 SOM患者血清中IL-8、IL-10、IL-1β水平异常上升,而这种异常上升状态在患者耳积液中更显著,炎症因子水平与患者病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术后发生宫颈管粘连的危险因素,建立并验证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本研究前瞻性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cervical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且行LEEP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LEEP术后有无发生宫颈管粘连分为粘连组(n=45)和未粘连组(n=155),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EEP术后发生宫颈管粘连的影响因素,基于筛选得到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的精准度进行验证。结果 年龄(OR=1.152,95%CI=1.063~1.249)、创面出血(OR=6.602,95%CI=2.652~16.436)、创口感染(OR=6.288,95%CI=2.357~16.772)、切除深度(OR=3.383,95%CI=1.367~8.373)是宫颈管粘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验证结果: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CI)为0.904;Hosmer-Lemeshow提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LEEP术后发生宫颈管粘连的风险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比较,差异未显示统计学意义(χ2=1.810,P=0.840);列线图模型预测LEEP术后发生宫颈管粘连的校正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验证前后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33;列线图模型预测LEEP术后发生宫颈管粘连的校正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04(95%CI=0.858~0.950),灵敏度为0.933,特异度为0.768。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SIL行LEEP术后患者宫颈管粘连发生风险预测模型效果良好,可以有效预测宫颈管粘连的发生,可为早期对患者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白色念珠菌(C.albicans)经口感染ICR小鼠建立系统性感染模型,观察C.albicans经黏膜感染后在小鼠体内组织增殖及分布规律。方法 46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n=20)、模型组B(n=20)、对照组(n=6)。模型组采用棉签法口腔接种C.albicans(7×106cfu/mL),对照组同方法接种等容积生理盐水。模型组A小鼠用于临床、生存、剖检观察试验;模型组B接种后第3、5、7天随机解剖5只小鼠用于组织载菌量和病理检验(对照组每个时间点解剖2只),活菌平板计数法检测小鼠组织载菌量,光镜观察小鼠舌、胃、肝、肾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 模型组小鼠接种后第3天舌面出现明显白斑并随时间加重引起死亡,第5天小鼠死亡率超过50%,第7天死亡率达100%,并能从舌(87.5%)、胃(87.5%)及内脏组织肝(54.5%)、肾(50.5%)、肺(20%)和心脏(4%)中分离到C.albicans,显微镜观察在舌、食道、胃、肝、肾存在菌丝的增殖,对照组未见C.albicans生长,提示模型组小鼠因C.albicans黏膜感染引起小鼠播散性的系统性感染。结论 C.albicans可在一定条件下突破黏膜免疫屏障引起小鼠机会性系统性感染,从而加重感染死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在不同病因(脑梗死及呼吸衰竭)所致脑损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连续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于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急诊科就诊的脑梗死及呼吸衰竭患者,根据不同病因分为脑梗死组(n=63)和呼吸衰竭组(n=31),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包括NSE)的差异。再根据意识状态分为昏迷组(n=19)和无昏迷组(n=75),比较NSE水平的差异,并对NSE与相关有意义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总体NSE异常率为26.6%,呼吸衰竭组的NSE水平显著高于脑梗死组[12.54(12.95)ng/ml vs 11.05(5.80)ng/ml,P=0.046],而TBIL、ALB、PaO2显著降低(P均<0.05);昏迷组的NSE水平显著高于无昏迷组[16.35(10.77)ng/ml vs 11.05(4.32)ng/ml,P=0.018]。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NSE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246,P=0.019)。结论 NSE水平与意识障碍程度密切相关,NSE可能对不同病因所致的脑损伤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56例临床诊断较困难的盆腔肿块性质待查的病人,用双合诊配合超声探查法的物理性质正确诊断率为94.6%,病变部位正确诊断率为96.43%;以56例相应病种对照,用常规超声探查法,其物理性质正确诊断率为75%,两组差别非常显著(P<0.005)。另外,对双合诊配合超声探查法优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进行肌电检测评估,分析产后妇女的盆底肌电生理改变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 年1 月-2015 年12 月进行产后42 d 健康检查的3 600 例产妇的盆底健康档案和盆底 肌电检测结果。结果 3 600 例产妇盆底肌电检测异常3 086 例,发生率85.72%。高龄产妇、巨大胎儿、经产 妇及阴道分娩后的产妇其盆底肌电异常的发生率更高。结论 产后盆底肌电改变与产妇年龄、胎儿大小、孕 产次及分娩方式等有关,必须重视高危产妇产后的盆底功能保健与康复。产后主动进行盆底肌的自我锻炼有 利于盆底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自创的保留子宫的全盆底悬吊术在治疗多区域、复杂型的盆腔器官脱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6例有不同缺陷的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进行全盆底悬吊术,应用聚丙烯网片对子宫主韧带、骶韧带、阴道前后壁、膀胱宫颈韧带进行全盆底悬吊,并根据国际尿控协会制定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评价手术效果。合并有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同时进行改良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结果全盆底悬吊术的手术时间平均为95min,出血量平均为150mL,根据POP-Q分度法,36例患者的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等症状全部得到纠正,术后无院内感染发生。未观察到其他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在术后2~5d出院。术后随访平均9个月,患者的盆底结构基本正常,相关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该全盆底悬吊术是一种能治疗多区域、复杂型盆腔器官脱垂的微创手术。在保留子宫的同时能完成全盆底结构和功能的全部或部分重建。短期疗效稳定,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网片在女性盆底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40例接受女性盆底重建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格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聚丙烯网片盆底组织悬吊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阴式子宫切除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经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残余尿量、术后复发率以及术后性生活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两组手术均成功,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残余尿量等方面相比较,观察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显著(P<0.05)。手术后进行6~24个月的随访,观察组患者手术之后没有出现尿失禁、下腹坠胀及便秘等情况,未出现网片感染以及侵蚀情况。 结论 网片应用于女性盆底重建术简单安全,短期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盆丛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20具40侧成人男性盆腔标本上观察了盆丛的来源、组成、形态、分支和分布。盆丛由腹下神经、盆内脏神经和骶交感于支所组成。盆丛可分为主部和次级丛二部分,主部分为二型,Ⅰ型为集聚型占25%;Ⅱ型为散在型占75%。由主部后方发支到直肠,由前和前下方发支到膀胱前列腺等部,这些支在所支配的脏器附近相互吻合成次级丛,再发支到相应脏器。  相似文献   

16.
补片在盆腔脏器重度脱垂行全盆底悬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补片在女性盆腔脏器重度脱垂行全盆底悬吊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我院妇科2006年6月至2007年5月因盆腔脏器重度脱垂应用补片行全盆底悬吊术33例。平均年龄61.5岁(45~81岁),其中24例Ⅲ度子宫脱垂,9例全子宫切除术后(阴式子宫切除术后7例、腹式子宫切除术后2例)阴道穹窿脱垂。33例患者中有8例伴有轻度压力性尿失禁。19例合并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结果33例重度脱垂患者手术治疗经过良好,总手术时间平均为112.6min(81~155min),补片放置时间平均16min。术中出血平均183ml(100~300ml)。阴道深度平均10.2cm(8-15cm)。术后恢复良好,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3d(5-9d)。33例患者平均随访15.4月(半年至2年),1例于术后5个月出现补片侵蚀现象,局部消炎处理,剪去多余补片,溃疡很快愈合。结论补片在盆腔脏器重度脱垂行全盆底悬吊中的应用中方法简单,操作容易,不延长手术时间,患者耐受性好。但补片放置方法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观察盆腔炎合剂的临床疗效,结果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痊愈和显效共93例,有效4例,无效3例,表明该药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慢性盆腔疼痛2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引起慢性盆腔疼痛的病因、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50例慢性盆腔疼痛病例,总结病因、症状、体征和处理。结果: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引起慢性盆腔疼痛的主要原因,其它疾病也占一定比例。以非周期性反复发作的盆腔疼痛为特点,不同疾病引起的疼痛体征不尽相同,治疗方法也不同。结论:熟悉各种疾病的发病机理,寻找引起疼痛的病因,正确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聚丙烯网片在全盆底重建术(保留子宫)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我院妇科2010年11月~2011年10月收治9例盆腔多个部位缺陷的脏器脱垂患者行全盆底重建术。8例患者存在三个部位的缺陷,1例患者存在两个部位的缺陷。结果 9例患者手术时间60~150 min,平均(85±4.3)min,术中出血量150~400 mL,平均(200±10.1)mL。9例患者术后恢复好,无感染发生。住院天数5~9 d,平均(6±0.7)d。所有病例穿刺顺利,未见血肿,血管及脏器损伤。术后随访1~12月,患者盆底结构基本正常,相关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1例患者术后5周复查时发现有网片侵蚀。结论经阴道全盆底悬吊术是一种能治疗多区域、复杂型盆腔器官脱垂的微创手术。在保留子宫的同时能完成全盆底结构和功能的全部或部分重建。短期疗效稳定,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治疗仪结合盆底肌肉锻炼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FD)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PFD病人124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联合组与单纯训练组,各62例,联合组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结合盆腔肌肉锻炼治疗,单纯训练组仅应用盆腔肌肉康复锻炼治疗,疗程为4周.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治疗后病人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训练组 (P<0.01).治疗前2组病人盆底肌电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联合组病人盆底肌电位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1),且联合组病人盆底肌电位升高程度显著高于单纯训练组 (P<0.01).治疗后联合组病人的躯体强迫、人际关系、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评分均较单纯训练组显著降低 (P<0.01).结论:盆底康复治疗仪结合盆腔肌肉锻炼治疗PFD能有效改善病人的预后及盆底电生理特性,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