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暴发流行,大量疑似患者被收治入医院隔离病区,对医务体系是重大挑战,科学的管理策略是其应对关键.因此,特殊医疗条件下高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管理策略显得尤为重要.疫情期间,我院通过优化医护诊疗流程、提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速率,严格执行疑似病例纳入标准,设置发热门诊、隔离点、住院部3个就诊通道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普通病区1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患者救治的护理体会,以提高临床护理能力,为医护人员提供护理经验.方法:收集2020年2月1日-2020年3月16日我科所在新洲区中医院普通病房收治的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12例为观察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及特点,总结护理措施.结果:12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患者经过医...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武汉火神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区感染控制工作实践进行了总结与讨论。通过密切围绕传染病流行的3个核心环节,严格遵循普遍预防原则,对包括病区设置、人员管理、消毒管理、防护管理、诊疗路径、标本、物品复消及垃圾清运等进行系统管理;对重点患者及其周边环境、诊疗环境进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采样监测,摸排沾染路径,指导防控。任务期间,系统化、精细化病区感染控制管理有效地控制了各种交叉感染,在保障COVID-19患者有效、安全救治的同时,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也为今后应对类似疫情时的病区感染控制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发热隔离病区的管理方法.方法 通过改造病区、制定各项规范流程、多维度人员培训、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加强个性化服务5个方面科学管控,落实发热隔离病区的管理.结果 截至2020年5月25日共收治患者89例,均顺利确诊或排查,并转送至定点医院或分流至相关专科.患者无一例出现交叉感染,医护人员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分阶段护理排班模式在火神山医院某病区的实践应用.方法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病防控及治疗特点,在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不同时期,根据临床工作量、阶段任务特点及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搭配,实践应用科学合理的分阶段排班模式.结果 采用分阶段排班方式,圆满完成疫情救治任务,保证了护理质量和安全,确保了护士的身心健康和"零感染",护士和患者满意率均达100%.结论 在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不同任务阶段和收治形势下,采取不同的护理排班模式,能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应对不同时期挑战,保证救治任务优质高效完成和护理人员防护安全.  相似文献   

6.
黄刚 《西部医学》2020,32(3):316-318
【摘要】随着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疫情进入关键阶段,医护人员和医疗物资短缺的问题也日渐突出。本研究通过设计方案改变隔离病区工作模式,平面化分区管理隔离病区,减少进入隔离区的医护人员,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减少他们的感染机会,同时减少医疗用防护物资的消耗,对提高抗疫效能,早日打赢这场疫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普通病区安全管理方法及对策。方法 制定病区人员、环境、制度流程等安全管理办法并扎实落实, 确保病区安全。结果通过各项制度、流程的严格落实, 确保了病区安全, 无疫情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制定规范化病区安全防范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 能有效避免疫情出现时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普通病区应对新冠肺炎的防控措施.方法 通过规范工作制度流程、专项质量控制考核、门诊病区双筛查、各类人员管理及培训、环境物品消毒措施的落实,有效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发生.结果 选取全院普通病区累计入院患者4249例,陪护家属3443例,工作人员3056例,共筛查出发热患者193例,发热陪护家属73例,发热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分阶段护理排班模式在火神山医院某病区的实践应用.方法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病防控及治疗特点,在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不同时期,根据临床工作量、阶段任务特点及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搭配,实践应用科学合理的分阶段排班模式.结果 采用分阶段排班方式,圆满完成疫情救治任务,保证了护理质量和安全,确保了护士的身心健康和"零感染",护士和患者满意率均达100%.结论 在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不同任务阶段和收治形势下,采取不同的护理排班模式,能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应对不同时期挑战,保证救治任务优质高效完成和护理人员防护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疫情下组建隔离病区院感防控机制的构建及防控经验,为类似事件中院感防控应对提供借鉴方法.方法:以相关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为基础,在当前疫情下疫区二级医院建立特殊的医院感染管理模式.结果:通过一系列感染管理的实施,医护人员对防控技能逐渐熟练掌握,新组建病区各项感控流程及防控措施有效落实.结论:针对实际情况建立科学、规...  相似文献   

11.
多种通讯手段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传染性强,一线医务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较高。我科在COVID-19疑似和确诊患者隔离病房中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如病床呼叫对讲系统、病房监控系统等,并尝试利用移动通讯、对讲机等通讯设备,极大地减少了职业暴露时间,缩短了医务人员与患者密切接触的时间,降低了院内感染风险,同时也减少了医疗防护用品的使用量,有效提高了诊疗效率。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已被证实可通过接触和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口腔颌面外科医务人员在诊疗操作时需与患者头面部近距离接触,并且操作中可能产生气溶胶,感染暴露风险较大,病房管理面临着严峻考验。COVID-19疫情流行期间,应在全面评估患者病情的前提下合理开展各项口腔颌面外科病房诊疗工作。我们从患者收治、病房感染防控、物资管理、应急预案、医护人员培训等方面提出疫情期间相关防控措施,为做好口腔颌面外科病房管理、防控疫情进一步扩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he differences in clinical outcomes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al disorders (HD) who developed eithe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or seasonal influenza (SI) are not fully understood. To examine these differences,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HD admitted from 2016 to 2021.Patients and Methods: Patients with HD who developed COVID-19 (in the past 1 year) (n=21) or SI (in the past 5 years) (n=23) in the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Oncology, Asahikawa Kosei General Hospital were evaluated.Results: The median ages of the patients with HD with either COVID-19 or SI were 80 and 68 years, respectively (P=0.03). The group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x ratio, body mass index, or 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performance status. In the COVID-19 and SI groups, the most common primary diseases were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43%) and multiple myeloma (39%), respectively. The median numbers of days of oxygen administration (8 vs. 0 days), quarantine (25 vs. 6 days), and hospitalization (72 vs. 21 day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HD patients with COVID-19 than those in HD patients with SI (all P<0.001). The overall 90-day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HD and COVID-19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ith HD and SI (P=0.019). Moreover, patients with HD and COVID-19 had a higher risk of in-hospital mortality (43% vs. 9%; odds ratio, 7.50;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26–82.4; P=0.01) compared to patients with HD and SI.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HD and COVID-19 required longer periods of in-hospital medical and showed poorer survival than those with SI.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hematologists should closely monitor the condition of patients with COVID-19 to closely monitor their condition to prevent deaths.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院感染防控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于2019年12月被报道,2020年3月11日(当地时间),WHO宣布COVID-19疫情已具有全球大流行的特征。阻止COVID-19在医疗机构内发生院内感染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从而消灭疫情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当前COVID-19院内感染防控的挑战和问题,分别从人员、硬件和流程管理3个方面入手,提出相应有针对性的感染防控对策,以期更好地应对COVID-19大流行的挑战,保护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免遭职业伤害,尽早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已发展成全球大流行,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由于其病原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可通过飞沫、接触等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疑似或确诊COVID-19患者在手术室或ICU接受治疗时,如何在实施全面有效治疗的过程中避免病毒进一步播散成为医务人员关注的重点与难点。本文针对SARS-CoV-2的传播特征、围手术期特殊环境及特定操作下的疾病处理和感染控制措施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独立单元运行的模式及其作用。方法 自2020年1月31日(春节假期结束后)开始,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采取独立单元运行模式。分别选择2020年1月13日至23日(春节假期前10个工作日)及2020年1月31日至2月12日(春节假期后10个工作日)于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就诊的患者5 377例和702例,同时选择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独立单元运行前和运行后均工作在该门诊的医护人员10名。比较门诊独立单位运行前和运行后的就诊人数、接诊具有COVID-19流行病学史的患者人数等医疗指标,患者空间密度和医护人员防护情况等感染控制指标,以及医护人员的焦虑倾向等心理状态指标。结果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独立单元运行前即春节假期前10 d门诊量为5 377例,同比增长15.31%(2019年同时期为4 663例);春节假期后10 d的门诊量为702例,较春节假期前10 d减少86.94%,同比下降83.43%(2019年同时期为4 236例)。独立单元运行前和运行后分别接诊具有COVID-19流行病学史的患者25例和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6,P>0.05)。门诊患者候诊时间由独立单元运行前的(178.33±36.24)min缩短至运行后的(8.50±3.5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8,P<0.01)。独立单元运行前和运行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的总比例分别为46.61%(2 506/5 377)和34.90%(245/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9,P<0.01);独立单元运行后咳嗽原因待查患者比例[2.42%(17/702)]较运行前[5.41%(291/5 377)]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4,P<0.01);独立单元运行前和运行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所占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独立单元运行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配药、支气管哮喘配药总比例为29.34%(206/702),较运行前[15.23%(819/5 377)]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23,P<0.01)。诊疗区患者人数密度由独立单元运行前的(1.85±0.35)/m2下降至运行后的(0.31±0.08)/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2,P<0.01)。独立单元运行前、运行后医护人员手部卫生规范、戴口罩规范、戴工作帽者分别为7、7、5人和10、10、10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医护人员焦虑评分由独立单元运行前的(38.33±2.79)分下降为运行后的(33.61±2.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7,P<0.01)。独立单元运行后医护人员对防护措施的满意度较运行前提高(9人vs 4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0,P=0.03)。结论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独立单元运行模式是COVID-19疫情暴发期间门诊工作的一种可行的优化模式,具有满足门诊患者需求、缩短就诊流程、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的优势,有助于降低交叉感染、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人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和影响。护士在这场抗“疫”战争中体现了护理的重要性和专业性。对新冠肺炎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对病情的恢复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对新冠肺炎应急护理管理、患者护理和护理研究最新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后续护理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高压氧治疗(HBOT)的疗效及潜在机制。方法 选择长江航运总医院收治的5例重型COVID-19患者,年龄为24~69岁,因常规治疗不能控制病情且存在进行性低氧血症而接受HBOT。HBOT方法:每天1次,15 min匀速加压至2.0 ATA(表压0.1 MPa,患者1)或1.6 ATA(表压0.06 MPa,患者2~5),持续停留90 min(首次治疗)或60 min(随后治疗),然后20 min减压至常压;HBOT全程无间歇面罩吸氧;病房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日均值连续2 d超过95%结束HBOT。收集患者症状、呼吸频率、SpO2、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血常规、凝血功能、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胸部CT检查结果等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首次HBOT治疗后所有患者症状、体征均开始好转。开始HBOT 4次后平卧位呼吸急促消失,5次后消化道症状完全消失,仅残存轻微胸痛、静息和活动状态下呼吸急促症状。结束HBOT疗程后,患者呼吸频率较HBOT前下降[(20.80±2.28)min-1 vs (27.20±5.40)min-1,P<0.05]。病房监测SpO2均在引入HBOT后逐日回升,5例患者日平均SpO2分别在第1、2、3、3、6次HBOT后恢复至95%以上。首次HBOT减压后SpO2为(93.60±0.07)%,高于加压前的(73.20±6.42)%(P<0.05),第2、3次HBOT加压前SpO2与首次加压前相比均升高(P均<0.05),第3次HBOT前后即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OT前,患者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31.48±3.40)mmHg(1 mmHg=0.133 kPa),低于正常参考值(35~ 45 mmHg)。HBOT疗程结束后动脉血氧分压[(130.20±18.58)mmHg]、动脉血氧饱和度[(98.40±0.55)%]、淋巴细胞比例[(0.207 8±0.074 2)]和淋巴细胞绝对值[(1.09±0.24)×109/L]均较HBOT前[(61.60±15.24)mmHg、(73.20±6.43)%、0.094 6±0.062 1、(0.61±0.35)×109/L]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2.97±0.27)g/L]和hs-CRP水平[(7.76±6.95)mg/L]均较HBOT前[(4.45±0.94)g/L、(30.36±1.27)mg/L]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乳酸和D-二聚体水平均回降[(1.13±0.10)mmol/L vs (2.17±1.71)mmol/L、(0.42±0.13)mg/L vs(1.84±1.29)mg/L],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HBOT前均有重型COVID-19典型肺部CT影像学改变,HBOT后均有所改善。结论 持续性低氧血症诱发的全身性系统性缺氧或许是重型COVID-19患者病情恶化的主要原因。COVID-19患者呼吸功能障碍以肺泡换气功能障碍为主,HBOT可能是纠治重型COVID-19患者常压给氧无法控制的进行性低氧血症的最佳手段。HBOT为处于持续缺氧的机体组织提供了充足氧供的有氧代谢间歇,有利于机体免疫功能、循环功能、应激水平的恢复,从而促进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传播速度快,感染率高,疫情已构成全球大流行。超声设备具有便携、方便消毒、检查模式多样等优点,可应用于COVID-19的辅助诊断、病情监测及治疗评估,为诊治决策的调整提供指导。超声专家还可通过智能化超声装备在4G/5G网络支持下进行超声远程会诊,通过异地操作超声机器人机械臂完成实时扫查,有效缓解隔离区超声医师不足的问题,降低感染风险。目前,超声是唯一能进入隔离区对COVID-19患者进行床旁检查的可视化影像设备。本文分析了超声技术在COVID-19所致肺部损伤及全身多脏器病变检查诊断、病情监测、治疗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并就远程超声、超声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