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冰冻机采血小板复融情况。方法:分析了482 U冰冻机采血小板复融过程中出现絮状物凝块的原因。结果:冰冻机采血小板的复融过程出现絮状物凝块的原因比较复杂,必须控制好制备流程的每一个环节。结论:制备高质量的冰冻机采血小板,血源的筛选是基础,注射DMSO的技巧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冰冻机采血小板解冻情况.方法 分析683U冰冻机采血小板解冻过程中出现絮状物凝块的原因.结果 血小板收集浓度不同,析出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融化温度、DMSO加入速度对血小板质量有显著影响;血小板采后震荡可明显降低冰冻机采血小板融化析出率.结论 冰冻血小板采集、制备、冻融等各个环节必须严格质量控制,规范操作规程以确保血小板质量.  相似文献   

3.
冰冻血小板技术自开展以来,在业内颇受争议,但因其具有可以批量制备、长期保存、应用便捷、即刻止血等特点,在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紧急供血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在中小血站开展仍较普遍。我站开展冰冻机采血小板技术已有多年,在冰冻血小板融化后,我们发现絮状物析出时有发生,有时还会集中出现。笔者通过多年实践,仔细观察和技术调整,对冰冻机采血小板絮状物析出的原因有了一定的认识,采取相应措施后,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成分输血的普及和推广,新鲜血小板的采集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为此,我站开展了血小板低温保存技术业务低温保存血小板,即刻止血效果显著,保存期长,解决了临床对血小板的需求问题,但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了冰冻血小板融化后出现絮状物的现象,造成血液报废。笔者就冰冻血小板制备及冻融过程的相关原因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仪器血细胞分离机(CS3000Plus,美国百特公司),血小板震荡仪(苏州医用器械厂),血细胞分析仪(BC-2000,开曼迈瑞公司),水浴箱(姜堰市新康公司),-80℃低温冰箱(日本三洋)。1.2方法1.2.1冰冻血小板的制备选择C…  相似文献   

5.
邱玉霞  赵彦燕  李渝 《现代医学》2010,38(4):397-399
目的:提高冰冻机采血小板在制备、冰冻储存、解冻复苏、运输过程中的质量,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报废。方法:分析探讨我站2082袋冰冻血小板在制备、冰冻、储存、解冻和运输过程中各个环节与融化后出现絮状物的关系。结果:冰冻储存温度控制在(-80±4)℃,絮状物发生率为0.3%;融化温度在42℃,融化时间不超过5min,絮状物发生率为0.11%,与冰冻储存温度〉-75℃、融化时间〉5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制订有效措施,加强制备、冰冻、储存、解冻复苏、运输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使解冻复苏后的冰冻血小板符合质量标准,在融化中或融化后不会出现大批絮状物析出,减少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临床抢救危重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不同保存时间凝血因子的变化情况,为指导临床输血,确保疗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日本东亚CA530型自动血凝分析仪,对30份新鲜冰冻血浆样品分别于融化后0、6、12、24h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因子Ⅶ、Ⅷ、Ⅸ(FⅦ、FⅧ、FⅨ)活性水平。结果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24h之内无明显改变的有PT、FIB、TT;其他指标在不同时间段各有明显的改变。结论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放置会有凝血因子活性衰减。为保证输血质量,应尽可能融化后立即输注。  相似文献   

7.
随着成分输血的不断推广,各种血液成分仪器设备的研发与应用,临床对成分血的认识及输注效果的显著,成分血的用量逐年上升,特别是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冷沉淀(cryopre-cipitate)、冰冻血小板等冰冻血浆制品逐年快速上升。FFP因含有各种凝血因子,适用于大量输血伴凝血功能障碍、血浆置换、体外循环、严重创伤、大手术出血等同时需要补充血容量或血浆蛋白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冰冻机采血小板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冰冻机采血小板的疗效。方法:研究龙岗区各医院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的患者,计输血小板前、后1h和24h血小板值,算出血小板增值(CCI);对治疗性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的患者,检测其输血小板前和后1h的出血时间。以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的患者作对照。结果:预防性输注血小板的患者,1hCCI>7.5×109/L的例数,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组92.3%(36/39),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组95.2%(40/42),两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χ2=0.297,P>0.05);24hCCI>4.5×109/L的例数,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组46.2%(18/39),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组90.5%(38/42),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χ2=18.60,P<0.01);用于治疗性输注时,在输注血小板前,两组出血时间差别无显著性(t=0,P>0.05),输注后1h两组出血时间差别有显著性(t=2.447,P<0.01)。结论:冰冻机采血小板预防性输注效果不佳,而用于治疗性输注时效果优于新鲜机采血小板。  相似文献   

9.
35例机采冰冻血小板临床应用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机采冰冻血小板的疗效,对进行输注机采冰冻血小板35例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35例患者中输注有效19例,输注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54.29%.其中血液病输注有效率为46.15%,恶性肿瘤输注有效率为50%,血小板减少症有效率为66.67%,感染性休克有效率为66.67%,创伤性大出血有效率为55.55%.认为输注机采冰冻血小板综合判断治疗效果明显,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冰冻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80例血液病患者,分成两组分别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冰冻保存机采血小板,非血液病患者40例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对1hCCI、24hCCI值进行统计分析,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血液病患者输注冰冻保存血小板组与血液病患者输注新鲜血小板组相比1hCCI值无显著差异(P>0.05),24hCCI值显著降低(P<0.05)。血小板输注后均无严重输血反应,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总体相当,冰冻血小板临床疗效良好。结论:冰冻血小板和新鲜血小板对因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均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对血液病患者,新鲜机采血小板长期疗效优于冰冻保存血小板。  相似文献   

11.
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输注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的输注效果。方法将160例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输注新鲜血小板,n=82)和对照组(输注冰冻血小板,n=78)。比较输注后两组患者的出血时间,输注后1h,24h外周血血小板增高校正指数(CCI)和血小板回收率(PPR)。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输注血小板后1h的出血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输注血小板后1h和24h的CCI值和PPR值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鲜血小板提高外周血血小板计数的作用优于冰冻血小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初步探讨-80℃冰冻保存血小板1个月对血小板CD62P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2例健康献血者-80℃冰冻1个月前后血小板CD62P的表达率.结果 血小板CD62p表达率冰冻前后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加终浓度为5%DMSO,在-80℃条件下冰冻保存1个月,对血小板的活化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输注机采血小板与冰冻机采血小板在血小板数目增加上的差异及对活动性出血的止血情况。方法 随机观察输注机采血小板42例,冰冻机采血小板50例。结果 输注机采血小板与冰冻机采血小板在血小板数目增加上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止血效果同等有效(P>0.05)。结论 平常及节假日、夜间抢救危重病人时,冰冻机采血小板可以代替机采血小板以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4.
滕本秀  段惠玲  段前碧  赵敏  李忠俊 《重庆医学》2007,36(24):2479-2480
目的探讨机采新鲜冰冻血小板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弥补抢救患者时新鲜血小板难以供应。方法采用机采新鲜血小板与机采新鲜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疗效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对照,观察血小板输注前后的临床体征及血小板计数。结果两组疗效分析,机采新鲜血小板组疗效优于新鲜冰冻血小板组疗效。结论机采新鲜冰冻血小板可以用于抢救由于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出血性疾病。  相似文献   

15.
机采冰冻血小板与新鲜血小板的临床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机采冰冻血小板输注在因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患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 0例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脾功能亢进伴有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患者 ,随机分为冰冻血小板输注和新鲜血小板输注两组 ,观察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变化和出血情况的改善。结果 两组输注血小板后均有效 ,临床症状缓解 ,出血停止或减少 ,输注后 1,2 4h较输注前血小板计数均有明显提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输冰冻血小板组和输新鲜血小板组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两组各有 1例低热和轻度皮疹 ,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输注机采冰冻血小板具有明显的止血和提高血小板计数的效果 ,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冰冻血小板制备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通过认真筛选献血员,进行单采血小板,并对30袋新鲜血小板进行计数等质控,用二甲基亚砜(DMSO)为冰冻保护剂,-80℃保存1年内,于30、90、180、270、360d分别进行外观、计数、pH值、聚集率检测及无菌试验,并且与新鲜血小板进行比较。结果:-80℃保存冰冻血小板1年内各时期外观、计数、回收率、pH值、聚集率、无菌试验均达质量标准,其中冻后pH值、聚集率与新鲜血小板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冻后计数与新鲜血小板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保存1年的各时期回收率平均为82.9%,均大于70%。结论:-80℃保存冰冻血小板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可以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机采冰冻血小板的临床应用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冰冻血小板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318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204例患者给予冰冻血小板输注,114例患者给予新鲜血小板输注,输注前及输注后18 h~24 h分别测定血小板计数,比较血小板回收率及临床出血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冰冻血小板止血有效率达89%,与新鲜血小板相近,但输注后24 h血小板的回收率与新鲜血小板相比有差异。结论:冰冻血小板有一定的止血效果;可用于急诊血小板输注,但不宜作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机采冰冻血小板的临床应用效果,缓解抢救患者时新鲜血小板供不应求的现象。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机采新鲜血小板与机采冰冻血小板进行临床输注,观察输液前后患者的临床体征及血小板计数。结果:机采新鲜血小板组疗效显著优于新鲜血小板组。结论:机采新鲜冰冻血小板可用于抢救因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出血性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冰冻机采血小板临床输注的效果。方法:将有血小板输血指征的病人分血液病组(实验组)和非血液病组(对照组),分别观察输注冰冻血小板前后血小板数(PLT)、校正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及出血症状的控制。结果:两组患者在输注冰冻血小板后PLT均明显增高,输注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CCI>10的比率非血液病组显著高于血液病组;输注冰冻血小板后有效控制出血症状的比率为93.8%。结论:冰冻血小板具有新鲜血小板同样效果的良好的止血功能。  相似文献   

20.
血小板减少是临床常见的以凝血功能障碍、出血为特点的疾病。机采血小板具有高浓度、高纯度、止血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小等优点,目前已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血液病、恶性肿瘤、妊娠、大出血等急、危、重患者[1-2]。输注血小板是临床抢救出血病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现代临床输注机采血小板已经代替传统的手工分离血小板[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