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特别是677C→T突变可导致MTHFR酶活性下降,进一步造成叶酸代谢障碍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增高,被认为是引起神经管缺陷(NTD)、Down综合征、唇腭裂等多种出生缺陷的高危遗传因素,妊娠前及妊娠期补充叶酸是预防上述出生缺陷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特别是677 C→T突变可导致MTHFR酶活性下降,进一步造成叶酸代谢障碍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增高,被认为是引起神经管缺陷(NTD)、Down综合征、唇腭裂等多种出生缺陷的高危遗传因素,妊娠前及妊娠期补充叶酸是预防上述出生缺陷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目前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之一,探究可能原因是存在遗传易感基因,引起血管平滑肌或血管内皮细胞改变及损伤等病理变化。对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山西省人群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宫颈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调查111例病理确诊的宫颈鳞状细胞癌和111例子宫肌瘤对照可能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聚合酶链限制性长度多态性的(PCR-RFLP)方法检测MTHFR基因多态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677TT基因携带者患宫颈癌的危险是677CC型个体的3.29倍(OR=3.29。95%CI=1.33~8.16),是C等位基因(CC+CT)携带者的2.74倍(OR=2.74,95%CI=1.31~5.74)。结论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可能是宫颈癌发生的易感因素,携带677TT基因型的个体患宫颈癌的危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和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编码叶酸代谢通路中关键酶的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神经管缺陷(NTDs)间的关联性,及在部分中国女性人群中的分布特征,从而指导孕期叶酸补充和风险监测。方法: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对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A1298C和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A66G与NTDs的关联性进行Meta分析,并在中国的北方(山东、河南)和南方(四川、海南)地区进行了1 017例样本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结果:MTHFR C677T位点TT基因型相对于CC型的比值比为3.35(95%CI:1.39~8.13),TT型在北方和南方女性人群中的频率分别为37.35%和1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THFR A1298C和MTRR A66G虽然从生物学机制上与NTDs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尚需进行大规模的人群研究。结论:基于MTHFR和MTRR多态性检测的孕期叶酸补充指导和监测将是进一步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2022,(1)
目的调查惠州地区人群中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位点多态性的分布特征,为个体化指导育龄妇女增补叶酸及有效地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产前诊断中心门诊就诊的育龄妇女、妊娠期夫妇的外周血样本765例。采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MTHFR基因C677T位点的多态性,并与其他地区或种族人群的数据相比较。结果检出MTHFR基因C677T位点分布特征为CC野生型占54.12% (414例)、CT杂合突变型占38.43% (294例)和TT纯合突变型占7.45% (57例),三种基因型分布比值约为7:5:1。根据年龄以30岁为分界点,将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为两组,两年龄组均以野生型为主,依次为杂合突变型和纯合突变型。结论惠州地区MTHFR基因C677T位点的分布特征与其他地区存在差异,具有该地区与种族的特异性。叶酸代谢能力与个体基因型相关,该基因多态性的检测能够科学有效地指导叶酸的补充和监测。 相似文献
7.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 6 77C→T突变是引起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活性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危妊娠和胎儿畸形的重要遗传学因素。该文就近年来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高危妊娠和胎儿畸形关系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677C→T突变是引起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活性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危妊娠和胎儿畸形的重要遗传学因素。该文就近年来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高危妊娠和胎儿畸形关系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妇幼保健》2017,(8)
目的探讨柳州地区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4月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就诊,曾有不良妊娠结局的260例育龄期女性为病例组,健康早孕的203例育龄期女性为对照组。对MTHFR C677T、A1298C的基因多态性进行分型,并运用统计软件对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与C677T的CC型相比,携带CT型、TT型和CT+TT型基因型的女性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增高(均P<0.05);与A1298C的AA型相比,携带CC型和AC+CC型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增高(均P<0.05)。结论 MTHFR基因多态性在不良妊娠结局的病理和生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携带突变基因会增加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9,(1):135-137
目的了解晋东南地区人群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为流行病学分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1200人MTHFR的C677T基因多态性应用χ~2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地区人群MTHFR的677CC、677CT、677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7.67%,47.00%和35.33%。其中男性人群分别为17.79%,51.21%和31.00%;女性人群分别为17.61%,45.11%和37.27%。男女人群间MTHFR的C677T基因型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89,P>0.05)。本地区人群C和T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41.17%,58.83%,其中男性分别为43.40%和56.60%,女性分别为40.17%和59.83%。男女人群间C和T位基因的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2,P>0.05)。结论晋东南人群中MTHFR的C677T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为该地区叶酸代谢相关疾病提供流行病学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儿童支气管哮喘与GPRA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并分析118例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和124例健康对照儿童GPRA基因多态性。结果GPRA基因rs324396位点3种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χ2=8.68,P<0.05);CT基因型与CC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χ2=7.08,P<0.05),其OR为2.26(95%CI为1.23~4.15);TT基因型与CC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χ2=6.06,P<0.05),其OR为2.41(95%CI为1.19~4.89);TT基因型与CT基因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分布差异无显著性(χ2=0.039,P>0.05)。病例组T等位基因的频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其患哮喘的危险度是对照组的1.62倍(χ2=6.97,P<0.05,OR95%CI为1.13~2.33)。结论GPRA基因rs324396位点的等位基因突变增加了中国北方汉族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危险,此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的体内和体外功能学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遗传因素在儿童哮喘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确定了186 例哮喘患儿为先证者,收集了186 对核心家系的资料进行了遗传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儿童哮喘病具有明显家族聚集性(χ2 = 24 .80 ,P< 0 .01) ,先证者Ⅰ、Ⅱ级亲属哮喘病患病率( 分别为13 .68 % 和5 .30 % ) 明显高于对照组(1 .96 % ) 。哮喘病分离比为0 .14 ,95 % 可信限为0 .097 ~0 .18 ,哮喘病Ⅰ、Ⅱ级亲属遗传度分别为78 .18 % 和55 .02 % ,且女性亲属遗传度(83 .64 % ) 明显高于男性(73 .48 % ) 。结论 哮喘病属多基因遗传方式,遗传因素是儿童哮喘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且对女性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关系及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山东铝业公司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106例为观察组,106例同期就诊、年龄相仿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应用胶体金法测定2组患儿MP-IgM。观察组MP-IgM阳性者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MP-IgM阳性46例,阳性率为43.4%;对照组MP-IgM阳性16例,阳性率为15.1%。MP-IgM阳性阿奇霉素治疗组30例,有效率86.7%;常规治疗组16例,有效率4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P感染与小儿哮喘关系密切,对哮喘发作期患儿要考虑MP感染可能。哮喘并MP感染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Akçakaya N Kulak K Hassanzadeh A Camcioğlu Y Cokuğraş H 《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00,16(8):693-699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of asthma, allergic rhinitis and their related symptoms in Istanbul an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ocioeconomic status on the prevalence of asthma and allergic rhinitis and whether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revalence of childhood asthma in the same and different regions as found in previous studies and our own. The study period was the 1996–1997 school year in three primary schools in Istanbul. For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 of high, middle, and low socioeconomic levels, the schools were selected from three different regions of Istanbul. A translated ver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tudy of Asthma and Allergies in Childhood (ISAAC) was used. The questionnaire was distributed to the parents of 2600 students aged 6–15 years. All of the 2276 children whose parents responded were included in the survey. The overall cumulative and current prevalences of wheezing were 13.7 and 7.2% respectively and the overall cumulative prevalence of allergic rhinitis was 17.6%.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asthmatics and non-asthmatics by sex,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passive smoking. Family history of atopy wa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asthmatics. Although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results of studies concerning the prevalence of asthma and allergic rhinitis not only between different countries but also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same city, by using a standardized international method, the actual values may be obtained. 相似文献
15.
IL-23与支气管哮喘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3(IL-23)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健康雌性BALB/C小鼠按完全随机设计原则分为3组,每组10只,分为哮喘模型组(A组)、激素干预组(B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ELISA法检测血清IL-23的水平。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做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HE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半定量评定支气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IL-23的表达。结果:①哮喘组小鼠的行为学改变,BALF中的EOS显著增高,肺部组织病理学见到明显的EOS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均证明哮喘模型制备成功。②哮喘组小鼠血清中IL-23的水平(155.56±12.5)pg/ml高于对照组(51.49±6.3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激素干预组小鼠血清IL-23的水平(88.00±6.43)pg/ml低于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哮喘组小鼠肺组织中IL-23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而激素干预组小鼠肺组织中IL-23的含量低于哮喘组(P<0.01)。④哮喘组血清中及肺组织中IL-23含量均与EOS无相关性。结论:IL-23参与哮喘的发病,糖皮质激素对其有抑制作用。IL-23不直接影响EOS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泸州市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以及该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2018年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MTHFR基因检测的泸州汉族人群691例为研究对象,利用PCR-微阵列基因芯片法检测其C677T单核苷酸多态性,统计得出3种基因型的频率以及等位基因频率,并与全国其他地区已报道的多态性分布特征进行比较。结果泸州汉族人群CC、CT与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9.2%、46.7%、14.0%,T等位基因频率为37.4%。其中女性T等位基因频率为38.1%,基因分布与纬度相近地区(N25°~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南方的海南、惠州及北方的西安、银川、赤峰、烟台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泸州育龄妇女中,复发性流产与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暂未发现存在直接关联。结论泸州地区汉族人群的MTHFR基因分布具有西南地区的分布特征,T等位基因频率整体呈现出随着纬度升高而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上海市孕妇MTHFR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分析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关联性,为高危孕妇的遗传筛查及围产期叶酸摄入的个性化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上海市五所社区医院2015年1月~2015年6月门诊建卡孕妇1000例,随访了解基本信息、孕期危险因素暴露及叶酸摄入情况,以基因芯片法检测MTHFR基因型,循环酶法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结果 上海地区孕妇MTHFR C677T基因CC型、CT型、TT型的检出频率分别为33.0%、49.2%、17.8%,等位基因C、T的频率为57.6%、42.4%,样本人群处于H-W平衡状态。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为11.22(9.15,13.52)μmol/L,其中911例(91.6%)正常,84例(8.4%)属轻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T型与TT型发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OR值分别为2.18(95%CI:1.11~4.25)和6.26(95%CI:3.13~12.53)。结论 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孕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存在关联,携带等位基因T者可视为高危孕妇,孕期叶酸补充可适量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国人脑卒中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收集脑卒中患者300例为病例组,选择300名性别、年龄和种族等与病例组相匹配的无脑卒中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检测两组的血浆Hcy水平,并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酶切的方法对其MTHFR C677T基因型进行鉴定,统计分析血浆Hcy水平与脑卒中的关系,以及MTHFR C677T基因突变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及其对血浆Hcy水平的影响。结果 脑卒中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6`92±3.43)μmol/L vs.(14.57±2.59)μmol/L,P<0.05];MTHFR C677T基因突变率在脑卒中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溢血和脑梗死组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MTHFR C677T基因变异对血浆Hcy水平无明显影响[(15.28±2.17)μmol/L vs.(15.11±3.81)μmol/L,P>0.05]。结论 血浆Hcy水平升高在中国人脑卒中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Hcy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MTHFR基因的C677T突变与血浆Hcy水平无明显关系,而且与脑卒中的发生无相关性,因此控制血浆Hcy水平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25-羟维生素D3[25-(OH)D3]及总IgE (TIgE)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支气管哮喘组)及2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测定比较两组血清25-(OH)D3及TIgE水平.结果 支气管哮喘组血清25-(OH)D3为(23.64±3.89)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82±4.3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组血清TIgE为(208.62±32.59) kU/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4±18.86) k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组血清25-(OH)D3与血清TIgE呈负相关(r=-0.832,P< 0.01),对照组血清25-(OH)D3与血清TIgE无相关性(r=-0.038,P>0.05).结论 25-(OH)D3的缺乏与变态反应密切相关,可能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有重要作用,监测其水平变化有助于评估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病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上海松江地区支气管哮喘患儿变态反应原情况,为预防和治疗支气管哮喘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院儿童哮喘专科门诊就诊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其户籍均隶属于上海松江地区。采用国际标准化变态反应原注射液对其进行变态反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包括粉尘螨、屋尘螨、猫上皮、狗上皮、虾、蟹、牛奶、鸡蛋、花生、艾蒿、悬铃木共计11种变态反应原。采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问卷调查表》对4~11岁哮喘患儿同时进行C-ACT问卷调查,对其哮喘控制情况进行判断。此外,同时进行血清变态反应原检测。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变态反应原情况进行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 结果①1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中,72例(72.0%,72/100)患儿对1种或多种变态反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呈阳性,粉尘螨变态反应原呈阳性者为64例(64.0%,64/100),屋尘螨变态反应原呈阳性者为56例(56.0%,56/100)。② 49例行血清变态反应原检测结果显示,血清变态反应原检测结果呈阳性者为39例(79.6%,39/49)。③ 49例抽血患儿中,两种检测方法对屋尘螨过敏原检出率比较(53.1% vs 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2,P=0.312),而对粉尘螨变态反应原检出率比较(63.3% vs 4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7,P=0.026)。④《C-ACT问卷调查表》评分≤19分的患儿为32例(45.1%,32/71),其中,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呈阳性者为22例,阳性率为68.8%;≥20分患儿为39例(54.9%,39/71),其中,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呈阳性者为33例,阳性率为84.6%。二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35,P=0.111)。 结论上海松江地区支气管哮喘患儿最常见的变态反应原为尘螨;变态反应原阳性率与患儿年龄有关。支气管哮喘患儿可同时对多种变态反应原呈阳性反应;支气管哮喘患儿控制情况与变态反应原无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