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柳丽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6):111-111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化酶1(GLUT1)在子宫内膜良性、增生性、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120例子宫内膜不同病变的常规石蜡标本,HE染色,光镜下按WHO标准分类,包括简单型、复杂型和不典型增生过长各20例,子宫内膜腺癌60例。GLUT1免疫组化染色采用二步法。结果:简单型增生过长、复杂型增生过长的GLUT1均为(-);所有不典型增生过长的GLUT1局灶(+);子宫内膜腺癌的GLUT1均为(+),呈局灶阳性到广泛阳性不等;增生期、分泌期及萎缩子宫内膜,GLUT1均为(-)。结论:GLUT1的过表达是子宫内膜腺癌的一个特征;GLUT1的免疫组化染色在鉴别子宫内膜良性增生及与恶性肿瘤有关的不典型增生时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和内膜腺癌雌激素,孕酮受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酶联亲和组化法检测97例增生期、分泌期、腺瘤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及内膜腺癌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酮受体(PR),并应用微波技术与常规组化染色相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子宫内膜腺癌的ER、PR阳性率高于非肿瘤性子宫内膜(P〈0.05),其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但与肌层浸润深浅及绝经情况无关;增生期与分泌期宫内膜受体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与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  相似文献   

3.
联合应用光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和比较了24例正常子宫内膜、内膜增生及内膜腺癌的微观结构。正常子宫内膜与异常子宫内膜各有特点,子宫内膜增生时细胞表面的纤毛、微绒毛及细胞质内的初级溶酶体、核糖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增多,子宫内膜癌则细胞表面的纤毛、微绒毛减少,细胞质内自噬小体增加,核旁微丝不规则排列,细胞器形态及排列异常,伴有核异型性及出现核小体、核包涵体。  相似文献   

4.
黄利娟  陈勍 《广州医药》2012,43(3):27-29
目的 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和内膜腺癌中COX-2的表达,了解其在子宫内膜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四组标本中COX-2表达情况,其中子宫内膜腺癌27例,复杂型增生过长6例,简单型增生过长7例,正常10例,并比较同组不同期别的内膜腺癌中及不同组别中COX-2表达的差异.结果 在内膜腺癌、增生过长、正常子宫内膜中COX-2表达的阳性率为96.3% (25/27)、92.3% (12/13)、30% (3/10).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IGO分期Ⅲ期的COX-2表达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P<0.05).COX-2的表达复杂型增生高于简单型(P<0.05).结论 COX-2在子宫内膜病变发生发展中存在表达增高趋势,因此其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鲁挥  曲海燕 《右江医学》2005,33(4):339-340
目的探讨P73和PTEN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73和PTEN在正常增生、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结果P73在正常增生和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中阳性表达率低于子宫内膜样腺癌(P<0.01)。PTEN在正常增生及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中的阳性表达则高于子宫内膜样腺癌(P<0.01)。结论P73和PTE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且两种抗体的联合检测对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定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p5 3基因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3 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和 2 3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单纯型增生 5例 ,复杂型增生 8例 ,不典型增生 1 0例 )及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 1 0例中p5 3蛋白的表达。结果p5 3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3 1 .6% (1 2 / 3 8)、4.3 % (1 / 2 3 )和 0 ,其中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率为 1 0 %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和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与不典型增生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p5 3在子宫内膜样腺癌高分化组阳性表达率为 1 9.0 % ,低、中分化组中阳性表达率 47.1 % ,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p5 3在子宫内膜样腺癌手术病理分期Ⅰ期组阳性表达率为 1 1 .5 % ,Ⅱ期 +Ⅲ期 +Ⅳ期组中阳性表达率 75 %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在子宫肌层浸润深度 >1 / 2组中阳性表达率为 90 .9% ,≤ 1 / 2组中阳性表达率 7.4%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p5 3参与了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 ,并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浸润性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金海燕  周龙书 《海南医学》2011,22(13):23-25
目的对正常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的超微结构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方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6例以及正常育龄妇女的子宫内膜3例进行超微结构对比研究。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的超微结构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前者分泌细胞的微绒毛和纤毛细胞的纤毛异常增多、变长;上皮细胞胞浆内线粒体明显增多;粗面内质网明显增多、扩张;脂滴及电子致密颗粒常见;基底膜弯曲。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在位内膜与正常内膜有异,其随经血倒流入腹腔后,更易于在异位种植生长。  相似文献   

8.
应用酶联亲和组化法检测97例增生期、分泌期、腺瘤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及内膜腺癌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酮受体(PR),并应用微波技术与常规组化染色相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子宫内膜腺癌的ER、PR阳性率高于非肿瘤性子宫内膜(P<0.05),其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但与肌层浸润深浅及绝经情况无关;增生期与分泌期宫内膜受体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与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①ER、PR的检测为研究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及临床内分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②微波技术是一项快速、灵敏的新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用体视学方法对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囊腺型和腺瘤型增生过长及高分化内膜腺癌各5例腺上皮细胞核的超微结构进行形态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子宫内膜细胞癌变过程中最主要的变化为核浆比、核仁体积及常染色质体密度的增大,这些改变可以作为病理学诊断较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脯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富集蛋白1/雌激素受体非基因组活性辅助调节因子(PELP1/MNAR)和雌激素受体(ER)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二步染色法,对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60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织和6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ELP1/MNAR、ER进行测定。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及不典型增生组织腺上皮细胞核中PELP1/MNAR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及单纯性、复杂性增生组织(χ2=6.25~16.90,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绝经后组织间质中PELP1/MNAR阳性表达率低于未绝经组织(χ2=7.17,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及增生期内膜腺上皮细胞核中ER阳性表达率高于分泌期及增生过长组织(χ2=5.208~12.907,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ER与PELP1/MNAR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r=0.315,P<0.01)。结论 PELP1/MNAR在子宫内膜各个时期的表达异常可能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组织病理学和电镜检查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放置前后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局部病理变化,以评估LNG-IUS对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在光镜和电镜观察25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患者LNG-IUS放置前后子宫内膜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放置前子宫内膜超微结构表现为细胞增殖活跃,纤毛细胞增多,上皮细胞微绒毛丰富,细胞突起增多,细胞核大,细胞浆内细胞器丰富。LNG-IUS放置后6个月,光镜下观察子宫内膜明显变薄,子宫内膜腺体数目明显减少,腺腔变小,腺体发育不良,腺上皮呈立方状或低柱状,间质细胞明显蜕膜样变。子宫内膜超微结构表现为细胞变性,增殖明显受到抑制,上皮细胞固缩,纤毛细胞很少,细胞微绒毛明显减少,细胞间隙增宽,细胞核不规则,染色质边聚,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糖原减少。结论 LNG-IUS对于治疗简单型和复杂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患者是有效的,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研究均提示子宫内膜增殖受到明显抑制,逆转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热休克蛋白(HSP)27及ER在正常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及其与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6例正常子宫内膜、8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8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45例子宫内膜腺癌中HSP27和ER的分布及表达。结果:HSP27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前三种状态的子宫内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也低于前三种状态的子宫内膜,与增生过长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27在子宫内膜腺癌的不同病理学分级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年龄组、手术一病理分期、肌层浸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中HSP27表达与ER表达呈正相关(rsE0.956.P〈0.01)。结论:HSP27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雌孕激素水平、孕激素受体(PR)及B亚型(PR-B)的表达,为临床内 分泌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1例增生过长患者子宫内膜(单纯增生20 例,复合增生16例,非典型增生15例)的PR、PR-B表达,并对其中36例行外周血雌二醇(E2)、孕酮(P)放射免疫分析测定,同时选取20例正常月经增生期妇女作对照组。结果:①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外周血E2、P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正常增生期与不同类型增生过长患者的子宫内膜P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单纯增生、复合增生到非典型增生内膜组织中PR-B表达逐渐下降,其中非典型增生组PR-B表达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内膜增生过长患者PR、PR-B阳性表达组外周血E2、P与非表达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单次检测外周血E2、P对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无临床意义。②不同类型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PR表达无差异;PR-B下调可能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发生发展癌变有关。③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外周血E2、P与内膜腺体细胞PR、PR-B表达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何勉  梅卓肾  杨国奋 《广东医学》1999,20(11):843-845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与宫内膜腺癌细胞放DNA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正常增生晚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过纯型、囊腺型、腺瘤型、不黄型一和子宫内膜腺癌的细胞核形态和DNA含量参数,共121例。结果 不典型增生组的细胞核面积(AREA)、核长径(DMAX)、核短径(DMIX)、核周长(PERIM)的测量值均小于内膜腺癌组(P〈0.001);核形态因子(FSHAPE)与腺瘤型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 Bcl- 2和细胞凋亡与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对61例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 Bcl- 2检测。同时用 TUNEL法对其中 34例标本进行凋亡检测。结果 :正常位置的子宫内膜分泌期及月经期凋亡细胞较多 ,增生期内膜及异位内膜无凋亡。 Bcl- 2蛋白在增生期含量高 ,分泌期低落 ,月经期消失 ,异位内膜中高于增生期( P<0 .0 5 )。结论 :细胞凋亡与子宫内膜脱落有关 ;异位子宫内膜细胞通过抗凋亡基因 Bcl- 2的高表达而抑制细胞的凋亡过程 ,延长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同源框基因HOXA11表达水平的检测,探讨它们在子宫内膜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为从分子水平研究子宫内膜腺癌发病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30例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5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HOXA11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HOXA11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及腺癌细胞。HOXA11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中表达最高,在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和子宫内膜腺癌中表达呈下降趋势。HOXA11在子宫内膜腺癌的表达明显低于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及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的表达(P<0.05)。结论 HOXA11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下降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eIF4E、CyclinD1在子宫内膜增生症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8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和65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eIF4E、CyclinD1的表达情况,并选取15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作对照,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eIF4E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3%、72.50%、80.00%、84.00%和90.77%,eIF4E蛋白阳性表达仅子宫内膜样腺癌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yclin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52.50%、73.33%、80.00%和81.54%,表达率呈上升趋势,CyclinD1仅子宫内膜样腺癌、不典型增生、复杂性增生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样腺癌中eIF4E、CyclinD1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eIF4E、CyclinD1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eIF4E、CyclinD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均高表达,两者的异常表达共同作用促进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展,两者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辛颖 《当代医学》2014,(35):68-69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热休克蛋白70、90的表达和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和图像分析仪,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以及子宫内膜腺癌中的热休克蛋白70、90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腺癌中的热休克蛋白70表达灰度值为(209.05±5.35),比正常内膜(145.20±4.08)明显更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其与增生过长内膜(148.58±4.22)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子宫内膜腺癌中热休克蛋白90其表达灰度值为(166.87±5.70),与正常子宫内膜(208.56±3.13)和增生过长子宫内膜(249.72±4.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休克蛋白70、90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并对子宫内膜腺癌的诊断及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以及治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Ⅱ型受体(GnRHR-Ⅱ)在子宫内膜的分布及表达变化规律,分析GnRHR-Ⅱ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关系。方法通过诊断性刮宫技术,获取106名因"输卵管因素不孕"入院行宫腹腔镜手术的正常月经周期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其中增生期形态子宫内膜54例,分泌期形态子宫内膜52例。采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分别检测增生期、分泌期内膜基质细胞及腺上皮中GnRHR-Ⅱ的表达。根据表达强度及阳性率进行量化评分(HSCORE),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对各组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无论增生期还是分泌期,子宫内膜上均可见GnRHR-Ⅱ表达。增生期内膜基质细胞GnRHR-Ⅱ表达量明显高于腺上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泌期腺上皮GnRHR-Ⅱ表达量明显高于基质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生期内膜基质细胞GnRHR-Ⅱ表达量明显高于分泌期内膜基质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泌期腺上皮GnRHR-Ⅱ表达量明显高于增生期腺上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nRHR-Ⅱ的分布及表达变化规律与子宫内膜为适应胚胎着床发生的形态、生理生化改变相一致,证实在一定范围内GnRHR-Ⅱ与子宫内膜对胚胎的容受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超声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56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的临床及超声表现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子宫肌层回声均质。26例子宫大小正常。8例年龄<40岁者,病理诊断单纯增生过长6例,腺囊样增生过长2例。40~49岁者29例中,子宫形态饱满者9例,子宫增大者8例,病理诊断单纯增生过长25例,不典型增生1例,子宫内膜腺癌3例。50~59岁者17例中,子宫形态饱满者5例,子宫增大者6例;内膜均匀增厚者11例,增厚子宫内膜回声不均质者6例;病理诊断单纯增生过长13例,腺瘤样增生过长2例,子宫内膜腺癌2例。>60岁者2例中,子宫形态饱满者1例,子宫增大者1例,2例均表现为内膜增厚,回声不均;病理诊断单纯增生过长1例,腺囊样增生过长1例。56例患者中,一侧卵巢探及囊样暗区者31例(占55.36%),暗区直径<3.5 cm,双侧卵巢探及囊性暗区者8例(占14.29%),暗区直径<2.9 cm。结论B超能准确反映子宫肌层及内膜的变化,是诊断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