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预注和补救性静脉注射甲氧明对择期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后低血压防治作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0例足月单胎妊娠拟行剖宫产产妇随机均分为:甲氧明静脉预注组(Ⅰ组),腰-硬联合麻醉,在腰麻药注入后,即刻静脉预注甲氧明2mg,如上述处理后仍出现低血压,再静注甲氧明1~2mg;无甲氧明预注组(Ⅱ组),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标准治疗基础上,在腰麻药注入后,即刻不给予甲氧明及其它升压药物预注,患者麻醉后出现血压下降(下降>20%或SBP<90mmHg)静脉注射甲氧明2mg,如上述处理后仍出现低血压,再静注甲氧明1~2mg。记录腰麻前(T0),腰麻后5min(T1),10min(T2),15min(T3)和手术结束(T4)时HR,BP,以及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和1minApgar评分。记录两组低血压发生率,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1~T3时Ⅰ组SBP、DBP明显高于Ⅱ组(P<0.05),T0、T4时两组SBP、DB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Ⅰ组低血压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P<0.05);两组新生儿1minApgar评分及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预注甲氧明能有效降低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发生率,相对于补救性静脉注射甲氧明,其升高血压的效果更明显、稳定;两种方式防治产妇低血压对胎儿都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2.
麻黄碱及甲氧明用于剖宫产腰麻低血压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麻黄碱与甲氧明用于剖宫产腰麻低血压的防治效果。方法 90例择期腰麻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三组,当腰麻后血压低于80%基础值时分别静注麻黄碱12 mg(E组)、甲氧明2 mg(M组)或麻黄碱6 mg+甲氧明1 mg(EM组)。观察各组产妇腰麻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测定胎儿取出后脐动脉血气值。结果三组SBP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HR<60次/分的产妇M组11例(23.3%),显著多于E组的0例和EM组的1例(3.3%)(P<0.05);HR>100次/分的产妇E组11例(36.7%),显著多于M组(0例)及EM组(0例)(P<0.05)。胎儿娩出后1、5 min的Apgar评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脐动脉pH值E组显著低于M组及EM组(P<0.05);脐动脉BE值E组显著高于M组及EM组(P<0.05)。结论麻黄碱与甲氧明单独或联合均可有效防治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发生,但麻黄碱与甲氧明联合使血流动力学更稳定,甲氧明单用与甲氧明与麻黄碱联合应用使胎儿酸碱平衡更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序贯分析法确定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后静脉推注去氧肾上腺素使90%产妇不发生低血压的剂量。方法根据Biased Coin up‑down序贯法依次对40例择期行剖宫产的产妇进行前瞻性双盲序贯研究。蛛网膜下腔注射0.75%罗哌卡因10.5 mg和芬太尼10µg复合硬膜外注射2%利多卡因5 ml后,观察产妇对不同去氧肾上腺素剂量的反应。主要观察指标为胎儿娩出前维持产妇SBP不低于基础值80%所使用去氧肾上腺素的剂量。次要观察指标包括头晕、胸闷、恶心、呕吐、心动过缓、补救性使用去氧肾上腺素、追加阿托品、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生情况、去氧肾上腺素总量、最高麻醉阻滞平面、脐带动脉和静脉血血气分析、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应用Isotonic回归分析估计90%有效剂量(90%effective dose,ED90)及其95%CI。结果腰硬联合麻醉后静脉预推注去氧肾上腺素预防产妇低血压的ED90剂量为116.5µg(95%CI 114.44~135.33µg)。产妇的低血压发生率为15%,其他低血压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很低。新生儿的脐静脉和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无明显异常,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均为10(10,10)分。结论静脉单次预推注去氧肾上腺素120µg能有效预防腰硬联合麻醉后产妇低血压的发生,新生儿结局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预注去氧肾上腺素与麻黄碱对腰麻下剖宫产术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单次腰麻下剖宫产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两组:去氧肾上腺素组(P组)和麻黄碱组(E组),每组30例。产妇腰麻改平卧位后即刻静脉推注去氧肾上腺素60μg或麻黄碱5mg,若产妇血压下降超过20%时使用去氧肾上腺素或麻黄碱升压。记录入室时(T0)及腰麻后1min(T1)、3min(T2)、5min(T3)、10min(T4)、胎儿娩出时(T5)的HR、SBP和DBP;记录产妇不良反应及新生儿1、5min的Apgar评分,同时检测胎儿娩出时脐静脉血气。结果 T1~T5时E组HR均明显快于P组和T0时(P0.05或P0.01)。E组和P组的低血压及高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胎儿脐静脉血乳酸水平、血气分析及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P组(P0.05)。结论腰麻剖宫产术预注去氧肾上腺素能较好地防治产妇术中低血压,产妇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剖宫产术患者不同比重罗哌卡因腰麻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 择期脊椎-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单胎足月初产妇40例,年龄20~4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20):重比重罗哌卡因组(HR组)和轻比重罗哌卡因组(LR组).经L2.3间隙行蛛网膜下腔穿刺,2组第1例患者局麻药的初始剂量均为9mg,HR组和LR组分别给予0.5%重比重和0.5%轻比重罗哌卡因,根据腰麻是否有效按照序贯法确定下一例患者的剂量,剂量间隔为1mg.采用概率单位法计算不同比重罗哌卡因腰麻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 0.5%重比重和0.5%轻比重罗哌卡因腰麻的ED50分别为9.34 mg(95%CI 8.34~10.46 mg)和9.64 mg(95%CI 8.90~10.44 mg),二者ED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患者0.5%重比重和0.5%轻比重罗哌卡因腰麻的ED50分别为9.34和9.64 mg,比重因素对罗哌卡因腰麻效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盐酸甲氧明在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中治疗低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120例ASAⅠ级、年龄22Ⅱ级、年龄2235岁、体质量6035岁、体质量6090 kg、孕3790 kg、孕3742周单胎产妇,随机分为盐酸甲氧明组(Ⅰ组)和麻黄素组(Ⅱ组)2组。选取L_(342周单胎产妇,随机分为盐酸甲氧明组(Ⅰ组)和麻黄素组(Ⅱ组)2组。选取L_(34)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当SBP较基础值下降≥20%或SBP≤100 mm Hg时,Ⅰ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稀释到10 mL的盐酸甲氧明注射液3 mg,Ⅱ组注射生理盐水稀释至6 mL的麻黄素10 mg,观察给药后在14)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当SBP较基础值下降≥20%或SBP≤100 mm Hg时,Ⅰ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稀释到10 mL的盐酸甲氧明注射液3 mg,Ⅱ组注射生理盐水稀释至6 mL的麻黄素10 mg,观察给药后在115 min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值、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Ⅰ组比Ⅱ组升压效果确切升压持久而平稳,心率平稳,脐动脉血气值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甲氧明在择期剖宫产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中对低血压的治疗比麻黄素升压持久而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相似文献   

7.
剖宫产术患者蛛网膜下腔注射不同等比重局麻药的药效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患者蛛网膜下腔注射不同等比重局麻药的药效学.方法 拟在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下行剖宫产术患者96例,孕37~41周,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50~85kg,随机分为3组(n=32):布比卡因组、左旋布比卡因组和罗哌卡因组分别于蛛网膜下腔注射等比重0.5%布比卡因、等比重0.5%左旋布比卡因和等比重0.5%罗哌卡因.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初始剂量为9 mg,相邻剂量比为0.9,麻醉有效,则下一例患者采用低一级剂量;麻醉无效,则下一例患者采用高一级剂量.麻醉有效的标准:注射局麻药后15 min内感觉阻滞平面达到T7或以上、术中无牵拉痛、注射局麻药后45 min内硬膜外不需要追加局麻药.计算3种局麻药麻醉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95%有效剂量(ED95)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 布比卡因麻醉有效的ED50(95%CI)、ED95(95%CI)分别为6.15(5.48~6.68)mg、7.62(6.91~11.82)mg;左旋布比卡因麻醉有效的ED50(95%CI)、ED95(95%CI)分别为8.06(7.46~8.62)mg、9.59(8.86~13.42)mg;罗哌卡因麻醉有效的ED50(95%CI)、ED95(95%CI)分别为10.55(9.73~11.49)mg、12.80(11.66~21.42)mg.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的效价比为1.00:0.76:0.58.结论 剖宫产术患者蛛网膜下腔注射等比重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麻醉有效的效价比为1.00∶0.76∶0.58.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不同比例甲氧明和麻黄碱联合用于预防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and epidural anesthesia,CSEA)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作用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评价联合用药不同药物比例的作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0例拟在CSEA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分成5组(1组~5组,每组30例),分别接受5种不同剂量浓度的甲氧明和麻黄碱混合静脉给药.假设2 mg甲氧明约等效于8 mg麻黄碱,各组比例分别相当于100%、75%、50%、25%、0的甲氧明和0、25%、50%、75%、100%的麻黄碱,调节输注速率以恒速泵注.测定产妇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脐带血血气,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恶心、呕吐及低血压情况.结果 随1组~5组甲氧明的比例下降和麻黄碱比例的上升,低血压发生率有升高的趋势(1组3%、2组10%、3组7%、4组13%、5组30%)(P<0.05).2组、3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其他3组(1组7%、2组3%、3组0、4组10、5组23%)(P<0.05).1组~5组脐动脉胎儿血红蛋白值含量有下降的趋势[1组93(91~98)%、2组89(86~91)%、3组88(85~91)%、4组85(83~89)%、5组81(78~84)%](P<0.05),二氧化碳分压有逐渐升高的趋势[1组49 (46~54) mmHg、2组51(45~56) mmHg、3组53(47~57)mmHg、4组55(50~59) mmHg、5组56(51~59) mmHg(1 mmHg=0.133 kPa)] (P<0.05).结论 CSEA下剖宫产术不同剂量甲氧明和麻黄碱复合输注以维持血压时,随着甲氧明比例增大和麻黄碱比例减小,产妇血流动力学能得到更好的控制.0.375g/L甲氧明:0.5 g/L麻黄碱至0.25 g/L甲氧明:1 g/L麻黄碱效果较好,能产生更为有利于胎儿的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硬膜外注生理盐水10 ml进行硬膜外容量扩张(EVE)对剖宫产产妇0.75%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简称腰麻)半数有效剂量(ED_(50))的影响。方法足月单胎初产妇60例,体重50~80 kg, ASAⅡ级,孕期37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两组:EVE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两组均在超声引导下行L_(3-4)间隙腰麻,蛛网膜下腔给予0.75%罗哌卡因后,E组硬膜外推注生理盐水10 ml, C组不给予任何液体。序贯法0.75%罗哌卡因初始剂量为10 mg,根据上一例产妇的镇痛效果,上调或下调下一例产妇所需罗哌卡因剂量,上调或下调的浓度梯度为1 mg。观察腰麻效果,采用Probit回归分析计算罗哌卡因的ED_(50)及ED_(95)。结果 C组0.75%罗哌卡因腰麻的ED_(50)为12.050 mg(95%CI 11.215~12.953 mg),ED_(95)为13.683 mg(95%CI 12.816~15.692 mg);E组0.75%罗哌卡因腰麻的ED_(50)为9.915 mg(95%CI 9.321~10.471 mg),ED_(95)为11.548 mg(95%CI 10.878~13.255 mg)。结论剖宫产产妇0.75%罗哌卡因腰麻的ED_(50)为12.050 mg(95%CI 11.215~12.953 mg),硬膜外生理盐水10 ml容量扩张能使其用量减少约17.7%。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手术椎管内麻醉产妇易发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对产妇和新生儿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腰麻剖宫产是目前临床上常选用的麻醉方法,而腰麻后随着腹肌松弛,子宫失去支撑作用可诱发或加重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临床上预防腰麻下产妇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方法有改变产妇体位、预先扩容等,本研究就自制托架(专利号为ZL 2007 20092454.1)预防腰麻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硫酸镁对妇科手术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中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运动阻滞半数有效剂量(ED50)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手术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分别在蛛网膜下腔阻滞后静脉注射硫酸镁25mg/kg(M组)或等量生理盐水20ml(C组)。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布比卡因剂量从6mg开始,运动阻滞达到Bromage 3分则下一例的剂量减少1mg,反之则增加1mg,Dixon-Mood法计算布比卡因ED50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 C组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运动阻滞ED50为7.827(95%CI 7.341~8.345)mg,M组ED50为7.014(95%CI 6.618~7.434)mg,M组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单次静脉注射硫酸镁25mg/kg可以明显降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运动阻滞的ED50。  相似文献   

12.
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剖宫产的量效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剖宫产的量效关系.方法 择期剖宫产患者100例,随机、双盲分为四组.于L2-3间隙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分别注射罗哌卡因15 mg(A组)、17.5 mg(B组)、20 mg(C组)、22.5 mg(D组).采用针刺法测定感觉阻滞平面,改良Bromage评分法测定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VAS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术者评定腹壁松弛度,记录麻醉后不良反应.采用Probit法计算50%和95%患者镇痛有效的罗哌卡因剂量(ED50和ED95)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 随着剂量加大,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逐渐缩短,Bromage评分逐渐增高,感觉和运动恢复时间逐渐延长.四组镇痛有效率分别为36%、64%、96%、100%,腹壁松弛度"很松"的分别为24%、48%、92%、100%.麻醉后不良反应少.罗哌卡因的ED50为15.95 mg(95%CI 15.31~16.62 mg),ED95为18.76 mg(95%CI 17.67~19.54 mg).结论 国大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阻滞的ED50为15.95 mg,ED95为18.76 mg.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芬太尼复合环泊酚用于无痛取卵术的ED50及95%有效剂量(95% effective dose, ED95)。方法纳入拟行无痛取卵术的患者, 年龄21~40岁, BMI 18.5~28.3 kg/m2, ASA分级Ⅰ、Ⅱ级。设置阿芬太尼初始剂量4 μg/kg, 环泊酚0.4 mg/kg, 采用改良序贯法确定下一例患者阿芬太尼给药剂量。记录患者术中不良反应(低血压、低氧血症、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头晕)发生情况, 采用概率单位Probit回归分析法计算阿芬太尼的ED50、ED95及其95%CI。结果阿芬太尼复合环泊酚用于无痛取卵术的ED50、ED95及其95%CI分别为3.8(3.2~4.2)μg/kg、4.6(4.2~9.7)μg/kg。术中有4例患者出现低血压, 3例患者发生低氧血症, 1例患者出现头晕, 无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和心动过缓。结论阿芬太尼复合环泊酚(0.4 mg/kg)用于无痛取卵术的ED50、ED95分别为3.8 μg/kg和4.6 μg/kg。  相似文献   

14.
麻黄碱与去氧肾上腺素对腰麻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比较麻黄碱与去氧肾上腺素用于腰麻剖宫产术中血压维持接近基础值时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腰麻下剖宫产术单胎足月产妇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Ⅰ组泵注麻黄碱4 mg/ml,Ⅱ组泵注去氧肾上腺素50μg/ml.术中调整药物输注速度以维持血压接近基础值.监测用药1、3、5、10 min、切皮时及子宫切开时MAP和HR.胎儿娩出即刻取产妇动脉血、脐动脉及脐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和乳酸及血糖浓度检测.结果 Ⅰ组脐动脉及脐静脉血pH值和碱剩余低于Ⅱ组(P<0.05),PCO<,2>、乳酸和血糖浓度高于Ⅱ组(P<0.05).结论 去氧肾上腺素对腰麻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影响小于麻黄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比重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注射用于剖宫产的最佳剂量。方法 31例ASAⅠ或Ⅱ级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的产妇,首先选择L1~2间隙进行硬膜外置管,然后在L3~4间隙进行蛛网膜下腔穿刺,在30 s内注入混合的重比重甲磺酸罗哌卡因溶液。注药后立即头低脚高位调节平面,到达T7平面时,将床摇平,并略向左侧倾斜。罗哌卡因起始剂量为13.410 mg,腰麻成功的定义为10 min内到达T7平面和术中手术条件满意,硬膜外不需要追加利多卡因完成手术。根据罗哌卡因腰麻成功或不成功的反应,采用改良Dixon序贯法,减少或者增加0.894 mg来确定下一个产妇的腰麻剂量。结果 Probit分析表明,复合5μg舒芬太尼时,重比重甲磺酸罗哌卡因半数有效剂量(ED50)为10.713 mg(95%的可信区间为10.126~11.236 mg),95%有效剂量(ED95)为12.002 mg(95%的可信区间11.405~14.547 mg)。结论复合5μg舒芬太尼时,重比重甲磺酸罗哌卡因使50%产妇行剖宫产时获得满意麻醉的最佳剂量为10.713mg。甲磺酸罗哌卡因适合用于剖宫产腰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注甲氧明对产妇腰-硬联合麻醉(CSEA)下低血压的防治作用及最佳剂量。方法 80例产妇随机分为四组,Ⅰ、Ⅱ、Ⅲ组在腰麻完成后,产妇转为平卧位时从静脉分别给予甲氧明2、3、4mg,Ⅳ组给予生理盐水2ml。记录腰麻前(T0)、腰麻后(预注后)5min(T1)、10min(T2)、15min(T3)、30min(T4)及手术结束后(T5)的BP、HR。记录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及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Ⅰ、Ⅳ组T1~T4时SBP明显降低(P〈0.05),Ⅱ、Ⅲ组BP无明显变化。T1、T2时Ⅲ组HR较Ⅰ、Ⅱ、Ⅲ组显著减慢(P〈0.05)。Ⅰ、Ⅳ组分别有9、12例低血压,7、11例恶心呕吐。结论甲氧明能有效地预防CSEA下产妇低血压的发生,尤以甲氧明3mg最为理想,大剂量可引起反射性一过性心动过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行蛛网膜下腔注射0.375%布比卡因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及95%有效剂量(ED95)。方法拟在腰-硬联合阻滞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海拔高龄患者23例,年龄73~99岁,ASAⅡ或Ⅲ级,采用序贯法进行研究,蛛网膜下腔注射等比重0.375%布比卡因,初始剂量为3.0mg,相邻剂量比值为0.8,计算0.375%等比重布比卡因的ED50、ED95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其中20例成功完成测试,得到布比卡因的ED50(95%CI)、ED95(95%CI)分别为4.81(3.98~5.81)mg、7.29(6.03~8.81)mg。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0.375%等比重布比卡因7.5mg能满足高海拔绝大多数高龄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需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超声测量产妇不同体位肱动脉峰流速的变化,探讨其预测腰麻后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upine hypotension syndrome,SHS)的有效性。方法拟在腰麻下行择期剖宫产的单胎产妇,ASAⅠ或Ⅱ级,根据腰麻后是否发生SHS(上肢SBP下降30 mm Hg或下降至80 mm Hg以下)分为SHS组和非SHS组。记录麻醉前仰卧位与左侧卧位的HR、SBP、DBP,同时超声测量肱动脉峰流速。并计算变换体位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值(Δ),对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腰麻后发生SHS的预测作用。结果纳入196例产妇,有89例(45.4%)腰麻后发生了SHS。SHS组ΔSBP、ΔDBP、肱动脉峰流速最小值差值(ΔVpmin)、肱动脉峰流速变异度差值(ΔΔVp)明显高于非SHS组(P0.05),ΔSBP、ΔDBP、ΔVpmin、ΔΔV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1(95%CI 0.575~0.846)、0.573(95%CI 0.419~0.727)、0.948(95%CI0.895~0.987)、0.864(95%CI 0.770~0.958),诊断界值分别为17.5 mm Hg、7.6 mm Hg、17.8 cm/s、13.1%。结论产妇不同体位下超声测量肱动脉峰流速差值可有效预测腰麻后SHS的发生,其中ΔVpmin≥17.8 cm/s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分娩或剖宫产后往往因疼痛而使乳量分泌减少从而影响新生儿的体重,作者将择期在腰麻下行剖宫产的30例健康足月产妇,随机等分成两组,腰麻对照组(S组)和腰麻下剖宫产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组(S-E组)。两组术前1h均静注甲氧普胺(灭吐灵)10mg,静滴乳酸盐林格氏液(1~1.5L)。均用26号腰麻针经L_(4~5)穿刺注入0.3%辛可卡因(地布卡因;沙夫卡因)  相似文献   

20.
剖宫产术患者左旋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量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确定剖宫产术患者左旋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量效关系.方法 择期剖宫产术患者印例,年龄25~35岁,体重60~90 kg,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4组(n=15),于L3,4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分别注射左旋布比卡因7.5 mg(L1组)、10 mg(L2组)、12.5 mg(L3组)和15 mg(L4组),均用5%葡萄糖稀释至3 ml,注药时间30 s.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切皮即刻患者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VAS评分=0分为镇痛有效;VAS评分≥1分为镇痛无效,硬膜外追加1%利多卡因5~10 ml.采用Probit法计算50%和95%患者镇痛有效的左旋布比卡因剂量(ED50和ED95)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左旋布比卡因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为9.0(7.8~9.9)mg,ED95及其95%可信区间为13.2(11.6~17.6)mg.结论 剖宫产术患者左旋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ED50和ED95分别为9.0、13.2 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