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素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6,(33):4667-4669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共10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同时使用大剂量米非司酮(25 mg/次)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小剂量米非司酮(12.5 mg/次)治疗,每日1次。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情况、治疗前后促卵泡生成素( PSH)、黄体生成素( LH)、雌二醇( E2)、孕酮( P)变化情况、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及闭经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子宫大小及子宫肌瘤体积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明显缩小,且观察组患者缩小情况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前P SH 、L H 、E 2、P 水平差异不显著,治疗后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闭经及血红蛋白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中,使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较大剂量效果更好,在明显减少肌瘤体积的同时改善体内激素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虞城县人民医院妇产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剂量米非司酮25.0 mg,治疗组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12.5 mg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均明显小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常规剂量(25.0 mg)和小剂量(12.5 mg)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均能有效缩小子宫肌瘤体积,而小剂量米非司酮效果更为显著,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子宫肌瘤应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55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大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与对照组比较相对较小(P<0.05);两组血红蛋白水平与闭经发生率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各项激素指标良好,不良反应相对较少(P<0.05)。结论:子宫肌瘤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能够明显缩小子宫肌瘤的体积,调整激素水平,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应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对治疗子宫肌瘤的观察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子宫肌瘤患者96例,分为使用12.5mg/d的实验组和25mg/d的对照 组各48人,两者连续服药三个月,对其临床改善情况、血清中的血红蛋白含量、激素水平、有无闭经、子宫肌瘤体积及子宫内膜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三个月的 治疗,实验组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小于对照组;两组的血红蛋白量均有所提高,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实验组的激素水平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两组患者均发生 了闭经的情况,差异不明显;治疗后子宫的内膜增生情况均有发生,差异不明显.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应用小剂量的米非司酮能更有效的减小子宫肌瘤的体积、改 善激素的水平,所以应用12.5mg/d的剂量治疗更具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对比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剂量为20 mg/d的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服用剂量为10 mg/d的米非司酮,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用药后两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变小、血红蛋白水平下降,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更为显著,可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时,米非司酮的用药剂量的大小与治疗效果的关系,得出治疗子宫肌瘤采用的米非司酮的合适剂量。方法:在2012年1月-12月这一年中,总共有498例子宫肌瘤患者入院进行治疗,从中随机抽取160例,平均非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口服10.0mg的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口服20.0mg的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在这160例患者进行治疗3个月后,检查两组患者的子宫肌瘤缩小幅度和子宫体积的变化,并记录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记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子宫肌瘤和子宫体均有明显的缩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治疗效果相当,但就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来讲,对照组比观察组明显减少。结论: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合理剂量是10.0mg,治疗效果虽然没有很明显的不同,但是不良反应发生的现象很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2001年1月~2003年6月在本院妇科门诊经临床及B超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29例,所有对象均符合下列条件:①B超证实有一个和多个肌瘤,单个肌瘤UA>3cm。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月经过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出血、贫血、乏力、痛经及下腹坠痛,平均血红蛋白82g/L,其中8例<60g/L。③排除子宫、附件的其他肿瘤。④治疗前3mon内均未应用激素制剂,无使用米非司酮的禁忌症。⑤无肝肾疾患.检查肝肾功能正常。随机分成2组,A组:15例,年龄33岁~51岁,平均年龄43.05岁±5.2岁,平均孕次2.35±0.92次,平均产次1.13±0.31次。B组:14例。年龄31岁~53岁,平均年龄42.29岁±4.3岁.平均孕次3.05±0.74次,平均产次1.09±0.29次。2组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苏凌春 《广西医学》2004,26(2):220-221
我院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 6 8例 ,现总结其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内分泌和全身状况的影响。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9年 4月至 2 0 0 0年 6月在我院妇科就诊有症状的子宫肌瘤病人 6 8例 ,年龄 30~ 5 5岁 ,平均 (4 5 .32±3.81) ,其中经量增多 4 0例 ,贫血 11例 ,痛  相似文献   

9.
钟远妹 《基层医学论坛》2016,(32):4486-4487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12.5 mg/d 的剂量给药,观察组患者采用25 mg/d 的剂量给药,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子宫肌瘤的反跳生长情况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2组患者的治疗不良反应情况相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以每日25 mg 的剂量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给予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5年4月收治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服米非司酮片,25 mg/d;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片治疗,12.5 mg/d。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孕激素水平、子宫肌瘤体积及子宫体积,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黄体酮(P)、雌二醇(E_2)、黄体生成素(LH)及促卵泡激素(FSH)水平比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1);观察组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子宫体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00%(P0.05)。结论子宫肌瘤采用低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效果更明显,安全可靠,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一种激素依赖性良性肿瘤。可导致月经过多、痛经和压迫症状等 ,是妇女行全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手术可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副作用 ,特别是对生育功能的影响。所以采用药物治疗子宫肌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院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2年 6月采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 5 1例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的患者 5 1例 ,年龄 2 8~ 5 6岁 ,平均 35 .2岁 ,其中月经过多 35例 ,继发贫血 (Hb<10 0 g/ L) 18例 ,痛经 6例 ,不孕 4例。随机分为两组 ,A组 2 6例 ,…  相似文献   

12.
子宫肌瘤是多发症 ,多年来治疗方法多以手术为主。由于种种原因 ,一些患者不接受手术治疗或有手术禁忌证者 ,我们应用米非司酮药物治疗 ,取得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1年 12月 ,我院门诊经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证实为子宫肌瘤患者 18例 ,年龄 32~ 5 0岁。子宫按妊娠月份大小来确定 ,妊娠 4 0~ 6 0天大小者 14例 ,妊娠 6 0~ 90天大小者 4例 ,部分病例有明显经量增多 ,经期延长和贫血症状 ,肌瘤体为有一个或多个。1 2 治疗方法 米非司酮 2 5mg,患者均在月经第 1天开始 ,每日 1次睡前口…  相似文献   

13.
何月香  姜芳燕 《当代医学》2014,(30):124-125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该病的治疗积累经验,并为临床上有效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上饶市第五人民医院72例经妇科检查和阴道B超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20 mg/d,对照组给予安宫黄体酮,10 mg/d,通过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月经周期、月经量、下腹部坠胀等临床症状变化,检测子宫和子宫肌瘤体积以及血红蛋白,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以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子宫大小、肌瘤数目、体积和血红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子宫大小、肌瘤大小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数目、血红蛋白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子宫肌瘤患者,可以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具有较高临床疗效的同时,安全性也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63例子宫肌瘤患者口服米非司酮3个月后,通过对比服药前后B超检查结果,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结果:63例患者用药过程中均闭经,血红蛋白上升,贫血得以纠正,围绝经期提前过渡到自然绝经.结论: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子宫肌瘤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应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口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3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25mg米非司酮口服治疗,观察组应用12.5 mg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子宫肌瘤体积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LH、P、FSH、E2水平低,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应用12.5 mg的米非司酮口服治疗能够有效缩小子宫肌瘤体积,降低激素水平,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刘瑞莲 《中外医疗》2016,(7):123-124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该院住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两组,每组50例研究对象.小剂量组患者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大剂量组患者给予大剂量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结果 小剂量组患者治疗后子宫体积和子宫肌瘤体积显著小于大剂量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与应用大剂量米非司酮相比,能够显著促使患者子宫体积和子宫肌瘤体积缩小,并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激素水平,且由于用药量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将有症状的46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口服米非司酮10mg/d,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用B超监测子宫肌瘤的大小,查肝、肾功能,血常规,观察服药后的副反应。结果46例患者子宫及肌瘤的平均体积均明显缩小,治疗后有39例肌瘤缩小20%以上,有效率达84.78%。46例患者在服药期间均出现闭经,血红蛋白上升,伴痛经者痛经消失,副作用轻微且停药后很快消失。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好,副作用小,是一种较理想的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例52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对有症状的52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口服米非司酮12.5mg/d,睡前口服,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用彩色超声监测子宫肌瘤的大小,查肝、肾功能,血常规,观察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52例患者子宫及肌瘤的平均体积均明显缩小,治疗后有44例肌瘤缩小20%以上,有效率达84.61%。52例患者在服药期间均出现闭经,血红蛋白上升,伴痛经者痛经消失等。不良作用轻微,停药后很快消失。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好,不良反应小,是一种理想的用药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对两组不同剂量(25mg/d与12.5mg/d)的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对停止用药之后肌瘤的反跳生长状况进行观察评估。方法:选择被诊断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53例,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只是所用剂量不同,A组(27例)用药剂量为25mg/d;B组(26例)用药剂量为12.5mg/d。此药物需不间断用药三个月。在服用此药物之前与之后,需用B超检测患者子宫肌瘤的三维径线,还需要对患者血清中血红蛋白的浓度、子宫内膜、临床表现等情况进行总体评估。此外,要对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治后随访,目的是观察患者的子宫肌瘤生长及反跳的发展。结果:两种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其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有较为明显的改善。停止用药之后,比较观察A、B两组患者在3、6、9个月的肌瘤反跳率。A组(27例)患者用25mg/d米非司酮,发现患者子宫内膜的不规则增生率,明显比B组(26例)用药剂量为12.5mg/d的患者高(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子宫肌瘤,临床表现都能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但药剂剂量采用12.5mg/d更加稳妥、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