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目的分析唑来膦酸注射液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的710例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唑来膦酸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以发热最常见,发生率为95.07%,其次是低血钙、低血磷。全部不良反应均为一过性反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唑来膦酸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应积极给予退热治疗,并及时给予血钙、磷、钾、镁、铁、肌酐及血常规监测,以确保不良反应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2.
1例74a女性患者,因严重骨质疏松首次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5mg静脉滴注。用药第2天,患者出现头晕、头痛、胸痛、全身关节疼痛加重,BP160/80mmHg,T38.4℃。给予硝酸甘油、吸氧、吲哚美辛、塞来昔布、眩晕宁等对症治疗,14d后患者症状好转。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收集唑来膦酸注射液在临床上常见的不良反应,并对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分析,提出预防不良反应发生的有效措施,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对2011年1月1日~2016年9月30日淄博市药品不良反应中心收集到的94例唑来膦酸注射液不良反应,按照人群年龄与性别、累计系统—器官、发生时间、新的或严重的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94例不良反应女性所占构成比明显高于男性,46岁以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临床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包括全身性、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皮肤及其附件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多为在用药后24小时内,属速发型不良反应。结论 生产企业应加强女性患者和中老年患者用药方面的研究工作,临床上应密切监护,规范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5.
1例老年女性患者应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骨质疏松症,出现了恶心、呕吐、心悸等流感样症状及白细胞的异常升高,未见其他感染,4 d后体温逐步恢复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6.
1病例资料患者,女,63岁,因"严重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于2019年9月25日入院.患者既往于2017年在本院诊断为"严重骨质疏松症伴病理性骨折、右侧桡骨骨折、隐性脊柱裂",分别于2017年1月25日、2018年2月21日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同时长期服用碳酸钙D3片600 mg,po,qd补钙.15年前外院诊断为...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评价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用唑来膦酸注射液4mg加入生理氯化钠溶液50mL中,静脉滴注15min;对照组用帕米膦酸二钠注射液90mg加入生理氯化钠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6h。两组均一次性给药后观察28d。结果:治疗骨转移疼痛试验组有效率为66.6%,对照组为62.3%,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6.0%和44.0%,差异无显著性。两组不良反应均为Ⅰ和Ⅱ度,无需特殊处理。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所引起的疼痛安全有较。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观察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OP)患者静滴唑来膦酸后急性期反应(APR)的发生情况。方法:47例老年女性OP患者静滴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后,记录她们在72 h内发热、肌痛、流感样症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APR的发生情况。结果:35例(74.47%)患者出现1个或1个以上的APR,其中发热19例(40.43%),肌痛18例(38.30%),流感样症状14例(29.79%),头痛头晕13例(27.66%),恶心呕吐12例(25.53%)。发热患者伴随其他APR的平均个数(3.35±1.41)个明显高于不发热的患者的平均个数(1.40±0.6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发热患者中,最高体温与其他APR间具有相关性(r=0.577,P<0.05)。 结论:老年女性OP患者静脉输注唑来膦酸后,易出现发热等APR,应重视静脉输注后的观察和处理。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建立唑来膦酸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以及唑来膦酸注射液的无菌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要求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结果:唑来膦酸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采用薄膜过滤法,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5种试验菌回收率比值均在0.5~2之间;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试验组可检出大肠埃希菌。唑来膦酸注射液无菌检查方法采用薄膜过滤法,6种试验菌均能检出。结论:唑来膦酸及唑来膦酸注射液的《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均采用薄膜过滤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O)的疗效。方法选取68例接受4 mg 唑来膦酸治疗的 DO 患者,观察其不良反应,对比治疗前后骨密度、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钙(Ca)、降钙素(CT)、1,25-二羟维生素 D(VD)、骨钙素(BGP)、1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SA)变化。结果68例患者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发热4例,流感样症状12例,胃肠道症状6例,血液系统症状5例,神经系统症状3例,注射部位局部症状4例。治疗后各点骨密度值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 P ﹤0.05),且 VAS 评分治疗后显著降低( P ﹤0.01)。血清 ALP 及 Ca 在治疗后无显著变化,而 CT,VD,BGP,PICP 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 ﹤0.05)。结论唑来膦酸能增加 DO 患者的骨吸收,提高骨密度,缓解患者疼痛,是治疗 DO 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14.
第3代双膦酸盐类药物--唑来膦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唑来膦酸在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唑来膦酸可抑制破骨细胞调节的骨吸收,降低血清钙水平,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能有效治疗恶性肿瘤所致高钙血症、晚期肿瘤骨转移和变形性骨炎,还有望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癌骨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6月—2010年12月,入组64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其中35例接受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治疗组),29例接受唑来膦酸单药治疗(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3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d1~14,唑来膦酸4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5 min,每4周重复1次;对照组单用唑来膦酸,方法同治疗组。观察8周内骨痛及体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35例患者中有31例骨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14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无效,有效率为82.9%;对照组29例患者中10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有效率为82.4%;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治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癌引起的骨痛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较轻微。 相似文献
16.
17.
30例舒血宁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30例舒血宁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文献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其引起不良反应的规律和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95~20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对其中涉及舒血宁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19篇文献中报道的30例病例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舒血宁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以皮肤损害及全身性损害为主,有迟发反应的特性,其不良反应机制与药物因素和药理作用有关。结论舒血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与年龄有关,与剂量无关,其不良反应迟发性的特点值得关注。临床应重视舒血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30例骨肽注射液致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骨肽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情况,引起临床对骨肽注射液出现的不良反应的重视.方法 对2005~2009年间国内公开发表的骨肽注射液30例不良反应报道进行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结果 在骨肽注射液不良反应案例中,过敏反应情况最常见,占70%,其他不良反应还有白细胞升高、血钙水平升高等.结论 临床在使用骨肽注射液时应加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唑来膦酸中有机溶剂残留量。方法用DB-624毛细管柱(30m×0.32mm,1.8μm),柱温为起始温度40℃,维持10min,再以每分钟35℃的速率升温至220℃,维持5min;进样口温度为250℃;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器温度为280℃。结果6种溶剂的分离度良好,在所考察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6.9%-102.3%,检出限为7.86pg/mL-75.0ng/mL。结论所用方法简单、灵敏度高,可用于唑来膦酸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20.
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微量唑来膦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微量唑来膦酸。在酸性条件下,唑来膦酸被破坏后产生的无机磷进一步与钼酸铵结合形成磷钼杂多酸,再与罗丹明B形成磷钼杂多酸-罗丹明B三元离子缔合物后共振瑞利散射急剧增加,并于370nm处有最大散射峰,唑来膦酸在6.25~100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为1.55ng/m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