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防己诸方是《金匮要略》中治疗水饮证的重要方剂。这几个方剂的配伍看似平淡无奇,但实际其中颇有值得推敲之处。文章从分析方证、病机及方剂配伍的角度入手,对病变部位提出质疑,同时在结合三焦腑的生理、病理特点上,对方证的发病机理进行探讨,提出防己诸方是治疗三焦腑水饮证的重要方剂,并以此对三焦腑水饮证方面的病变特点及治法,进行一个大致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少阳病腑证的存在,不论在中医理论的系统性上还是在三阳病原文的论述中都是肯定的,《伤寒论》以病位体征明示了少阳病腑证的特征。大柴胡汤证和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是《伤寒论》具体论述的少阳病腑证,由于胃气强弱的不同。二证之间有着偏虚偏实,偏热偏寒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是外感热病辨证的纲领,然而,在三阳经辨证中太阳、阳明均有经证腑证之分,唯少阳只有经证而无腑证。概观历代部分医著,亦无“少阳腑证”之说。现就这个问题试予讨论。临床辨证归类,目的  相似文献   

4.
张仲景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中均应用表里、阴阳、寒热、虚实八纲进行辨证论治。后者着重脏腑辨证;前者着重六经辨证,而腑病治经乃是其中重要内容。现以癃闭为例,谈谈腑病治经。 腑病本应治腑,如癃闭应以利水通下为治则,选以泽泻、车前、木通之辈,而临证中若因此未效,而以腑病治经出发,找出病变经络,从经入手,选以方药,往往可获效。 案例一:患者李某,男,14岁,淋雨后致畏寒头痛、呕吐清涎、下腹坠胀,小便不通。查: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卫,膀胱叩浊,余(-)。平素体质差,易感冒,加之对多种西药如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结合临床对《金匮要略》中风证治进行分析研究,其内容主要涉及中风病名、病因病机、证类、治法方药等。该书论述中风字数虽不多,却已构建起中风诊疗体系。《金匮要略》对中风研究主要有以下贡献:①创立中风病名,准确描述其临床特征,并确定为中风诊断条件;②明确邪伤营卫的中风病机;③强调中风病在络脉;④提出中风在络、在经、入腑、入藏的临床分证,成为中风定位标准;⑤创制中风方剂,发明风药通络治法,将扶正达邪、养血祛风、镇潜降逆、清热降火、辛润通络等治法用于中风临证,历久不衰;⑥创造性地建立起中风诊疗体系,特别是对中风分证的表述准确,切合临床,对中风治疗与判断病情及预后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腑泻浊法在中风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腑泻浊法是中风病治疗中的常用治法之一,临证可广泛应用于中风病的各期。急性期通腑以泻体内壅盛之邪;恢复期通腑使邪去正复;同时对防治中风病的并发症和复中,亦有明显作用。临床应用当以辨证为根本,把握时机力度。随证加减,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7.
临证点滴     
中风的辨证经常在临床上所诊治的中风病,往往被现代医学诊断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溢血、面神经麻痹等,认为这是较难治的风、痨、臌、膈四大病之一。从《金匮要略》提出邪在于络、邪在于经、邪入于腑、邪入于脏以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化痰通腑法对中风病中脏腑患者意识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分析在中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痰通腑法治疗后意识状况与腑气通畅的关系,比较腑气通畅前后火热、痰浊证的轻重程度与意识障碍的时间,以及对中脏腑患者意识状况的影响。结果运用化痰通腑法后,腑气通畅有助于意识改善,明显减轻了火热痰浊证的病情程度,意识障碍持续时间显著缩短.结论化痰通腑法可促进中风病患者意识障碍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化痰通腑汤灌肠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3月我院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9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4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化痰通腑汤灌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 I H S S)...  相似文献   

10.
化痰通腑法治疗意识障碍理论溯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 ,包括有神志障碍者 ,具有独到优势。本文拟对王永炎教授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神志障碍机理进行初步探讨。1 痰热腑实证的神志异常特点痰热腑实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腑气不通和痰热证两方面 ,其基本症状特点是便秘便干 ,舌苔黄厚腻。脉象以弦滑为多见 ,多是里有痰热之象。在中风病病人中无意识障碍者可见 ,有轻度意识障碍者亦可见。其意识障碍表现为烦燥不安 ,或思睡嗜睡 ,呼之能醒 ,可回答问题 ,但移时复睡。病人还可见腹胀满 ,口气臭秽 ,舌质红或暗红。证类划分当属中腑 ,治疗要点急当化痰通腑 ,痰热…  相似文献   

11.
痰热腑实证是中风病急性期的常见证候,化痰通腑法是其的主要治法,通过解析痰热腑实证的病机特点与临床表现及转归,探讨治疗时机的把握与内在机理、临床的常规应用及注意事项,叙述目前机理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2.
216例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症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的证候特点,确定其主要的症状表现,指导通腑法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的症状表现,对症状进行频次、因子、聚类分析。结果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前46位高频症状经因子分析后提取出19个关键症状。特异性症状聚类分析结果为:鼻鼾、痰鸣、气促、声高气粗、口臭、头痛、腹胀、胸闷、心烦易怒、躁扰不宁、虚烦不眠聚为第一类,咽干、口渴、口苦、口干聚为第二类,倦怠乏力、气短聚为一类,咳嗽、大便秘结各单列一类;舌苔脉象聚类分析结果为:沉脉、舌生瘀斑、厚苔、白苔、红舌、数脉、紫舌、少苔、细脉聚为第一类,腻苔、滑脉、弦脉、黄苔聚为第二类,淡红舌单列一类;黄腻苔、弦滑脉是临床中常见的组合。结论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属本虚标实,实性证候要素以痰、热、瘀、腑实为主,虚性证候要素以气阴两虚为主。通腑法在中风病急性期要动态地辨证应用,同时注意与扶正法的联用。  相似文献   

13.
通腑降浊法在中风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腑降浊法在中风病中的应用曹志群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50011关键词卢尚岭中风病通腑降浊法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255.2R242我院内科卢尚岭教授精于中风病的辨证治疗,本文仅就其在治疗中风病的过程中应用通腑降浊法的经验,简介如下。1病机责于...  相似文献   

14.
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用药规律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历代医家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中风专辑》中以通腑法为主治疗中风病方剂的初步分析,并与现代医家的用药规律相比较,从而指出了两者的异同。结果:通腑泄热是二者的共同点,但历代医家多配合扶正解表法,而现代医家多配合化痰活血法。结论: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入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五苓散证病机及主药新解向国友成都中医学校五苓散源于《伤寒论》,主治太阳经腑同病的膀胱蓄水证。《金匮要略》用本方治痰饮咳嗽病。尽管二者病证不同,但病机相同,故用五苓散异病同治。1传统病机及主药的学术观点1.1五苓散证病机观点五苓散证病机历代多数医家均认...  相似文献   

16.
通腑法治疗中风病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中风病急性期应用通腑法通利中焦、调理升降,能迅速改善病况,有利于疾病的康复。现从三方面综述如下。一、应用依据最先把通腑法运用于中风病的首推金元时代张元素所创立的三化汤,其后刘河间也  相似文献   

17.
太阳病,在表证发生的同时,可引起所络之腑气化功能的失常并伤及血分导致出血、瘀血的证候,称为太阳腑证。太阳经脉络属膀胱,经病传播时最早就传向膀胱之腑。又因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相表里,故病情进一步发展也要涉及肾。太阳经的经气作用有二:一是在体表的卫外功能,即通过开阖来抗御外邪入侵;二是气化津液,通过膀胱的开阖作用来调节水液代谢。太阳腑证之一是在太阳病时,因气化功能障碍而导致水液代谢失常,现代临床病理学认为,这是肾和泌尿功能受累的表现。太阳腑证之二是伤及血分,见有以出血、瘀血为特征的“血  相似文献   

18.
中风(脑血管意外)是内科常见病之一,属中医四大症(风、劳、鼓、膈)之首。自1983年以来,我们以中医学术思想作为指导,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应用“通腑泻下法”治疗中风病者,取得良好的效果。在临床施治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用“通腑泻下法”治疗中风病,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我们还摸索出一套中风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常规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自拟通腑消积汤治疗肺部感染并发呼吸衰竭应用机械通气患者腑气不通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5月厦门市海沧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4例应用有创机械通气的肺部感染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化痰、平喘、抑酸、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营养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服通腑消积汤3 d,对照组则加服乳果糖口服溶液3 d。除外4例自动出院患者,比较两组患者进入ICU和转出ICU时的血气分析、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结果:两组转出ICU时的PO2均较进入ICU时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转出ICU时的PO2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出ICU时,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进入ICU时,且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腑消积汤治疗肺部感染并发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患者腑气不通证的效果优于乳果糖口服溶液,不仅能改善动脉血氧分压,还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腑实证为中风病常见证候,腑气通畅与否对中风病的发展转归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王永炎教授带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科团队,在总结历代名家思想的基础上,历经30余年的临床观察。创新性地提出了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痰热腑实证.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王教授在临床上治疗中风病腑实证并不拘泥于化痰通腑法,而是针对不同病因病机,灵活应用各种通腑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