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家庭环境模式、应对方式特征及家庭环境因素对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及应付方式问卷(CSQ)评估35例网络青少年(研究组)及35例正常青少年(对照组)的家庭环境及应对方式。结果:1研究组在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娱乐性、控制性等六项评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883,-3.682,-2.402,-2.514,-3.220,-2.414;P<0.01或0.05),矛盾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2.104,P<0.05);2研究组的解决问题、求助两项的因子评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t=-3.063,-3.801;P<0.01),自责、幻想及逃避3项的因子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2.839,3.092,3.354;P<0.01);3研究组亲密度评分与解决问题和求助两因子评分均呈正相关(r=0.461,P<0.01;r=0.394,P<0.05),与自责、幻想、逃避及合理化4项因子评分均呈负相关(r=-0.340,-0358,-0.406;P<0.05;r=-0.478,P<0.01);情感表达评分与解决问题、求助两项评分均呈正相关(r=0.335,0.405;P<0.05),与幻想、逃避评分均呈负相关(r=-0.450,P<0.01;r=-0.418,P<0.05);矛盾性评分与幻想、逃避两项评分均呈正相关(r=0.357,0.354;P<0.05),与解决问题和求助两项评分均呈负相关(r=-0.386,-0.361;P<0.05);娱乐性评分与解决问题和求助两项评分均呈正相关(r=0.490,P<0.01;r=0.381,P<0.05),与幻想、逃避、合理化评分均呈负相关(r=-0.436,P<0.01;r=-0.352,-0.378;P<0.05)。结论: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家庭环境模式与其采用不良的应对方式可能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与正常对照之间应对方式与人格特质的差异,抑郁症患者人格特质、应对方式与抑郁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格特质和应对方式是如何影响抑郁症患者抑郁严重程度的,人格特质对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山西某三级甲等医院的357例抑郁症患者及284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调查和评估,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非参数检验、分层回归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结果:①抑郁患者组在消极应对上高于正常对照组,在积极应对上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3.841,-15.491;P0.05);抑郁患者组在精神质和神经质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在内外向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8.442,2.454,-5.375;P0.05);②人格特质中的精神质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r=0.190,P0.01),应对方式总分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r=0.123,P0.05),与神经质、精神质、内外向均显著相关(r=0.197,0.556,-0.172;P0.01);③分层回归结果显示,人口学变量中的年龄能预测抑郁症状变化的5.2%,人格特质中的精神质因子能预测抑郁症状变化的6%(F=5.956,P0.001);精神质和神经质能预测应对方式变化的31.5%(F=55.685,P0.001)。结论:抑郁症患者与正常对照在应对方式和人格特质上均有显著差异,抑郁症患者人格特质中的精神质和应对方式与抑郁严重程度相关,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质与采取的应对方式密切相关,其中高精神质和神经质水平对患者采取消极应对方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家庭环境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家庭环境及是否留守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从铜梁县3个中学各随机抽取2个班,共6个班,有效问卷296份,其中男生129人,女生167人。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 SSMHS)同时施测。结果初中生心理问题比较突出,M SSMHS各因子与FES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知识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有着显著负相关。其中抑郁、焦虑、敌对与亲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277,-0.262,0.275;P0.01);强迫症状与情感表达(t=-0.143,P0.01),情绪不平衡(t=-0.211,P0.01);学习压力与情感表达(t=0.181,P0.01);抑郁与娱乐性(t=-0.275,P0.01);情绪不平衡与娱乐性(t=-0.299,P0.01)。M SSMHS各因子与FES的矛盾性有着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敌对、偏执、心理不平衡与矛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248,0.241,0.288,P0.01)。男女在抑郁(t=-2.75,P0.01)和焦虑(t=-3.36,P0.01)两项有极其显著的差异,而在学习压力(t=-2.51,P0.05)、适应不良(t=-2.26,P0.05)以及总分(t=-2.02,P0.05)上有显著差异。是否为"留守孩"在心理健康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环境对心理健康有影响,存在年级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大学生安全感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和安全感量表(SQ),对63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安全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理科大学生在安全感总分和人际安全感因子的得分低于文科大学生(t=2.07,2.34;P0.05);非单亲家庭的男大学生在安全感中的确定控制感因子得分低于单亲男大学生(t=2.15,P0.05)。家庭环境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知识性与大学生安全感呈正相关(P0.05),家庭环境矛盾性、控制性与安全感呈负相关(P0.01);家庭环境亲密度、娱乐性、情感表达、矛盾性依次进入安全感回归方程。结论大学生家庭环境对其安全感有重要影响。大学生的安全感也因性别、家庭类型、文理科而有差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康复期抑郁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测评84例康复期抑郁症患者及79例正常人,并对两组被试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的评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康复期抑郁症患者在父、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这两个分量表上得分较低(t=-5.81,-5.26;P0.01),在父亲惩罚严厉这个分量表得分上较高(t=2.41,P0.05),在积极应对方式上得分较低(t=-8.68,P0.01);积极应对方式受父亲偏爱被试影响,与其负相关(r=-0.23,P0.05),消极应对方式与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负相关(r=-0.37,P0.01)。父亲惩罚严厉为抑郁症发病的危险因素(OR=1.07,P=0.02)。结论康复期抑郁症患者的早期教养方式特点为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较少,父亲惩罚严厉较多,较少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其不良的教养方式会影响不良应对方式的形成,且影响疾病的发生和转归。  相似文献   

6.
强迫症患者家庭环境及父母教育方式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家庭环境及父母教育方式的特点。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及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中文版,对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31例强迫症患者进行了评定,并与35例正常者对照比较。结果①强迫症患者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及娱乐性3个分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矛盾性及控制性两个分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除控制性P<0.05外,余P<0.01);②强迫症患者在父母惩罚及过分拒绝因子上评分较高,另外父亲的情感温暖因子评分较低,而过度保护因子评分较高,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除父母惩罚及父系过度保护P<0.05外,余P<0.01)。结论 不良的家庭环境及不当的父母教养方式在强迫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学生抑郁症与认知倾向、D型人格及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认知倾向问卷(CAOT),D型人格量表(DS),家庭环境量表(FE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86例中学生抑郁症患者和108名健康对照者进行评定。结果:①抑郁症组乐观因子分(7.62±3.20)显著低于对照组(t=-11.59,P<0.01),且抑郁程度与乐观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75,P<0.01);D型人格消极情感(14.83±6.18)、社会抑制(14.90±6.0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11.60,t=7.92,P<0.01),且抑郁程度与消极情感、社会抑制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72,r=0.59,P<0.01);家庭亲密度(5.56±2.66)、知识性(3.23±1.96)等因子分低于对照组,矛盾性(4.48±2.78)因子分高于对照组(t=-5.83,t=-4.08,t=3.84,P<0.01),且抑郁程度与亲密度、知识性因子呈负相关(r=-0.49,r=-0.38,P<0.01),与矛盾性因子呈正相关(r=0.37,P<0.01)。②回归和路经分析发现,乐观因子、消极情感、亲密度和知识性是抑郁症的预测变量,其中乐观因子的预测作用较强,对抑郁症产生直接影响效果。结论:中学生抑郁症可能是认知倾向、D型人格及家庭环境等多因素影响的结果,认知倾向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抑郁症患者和正常人群之间应对方式倾向与人际不信任的差异,构建并验证人际不信任在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与应对方式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使用抑郁自评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进食障碍问卷人际不信任分量表对130名抑郁症患者和76名正常对照组进行测试。结果:(1)抑郁症患者人际不信任明显强于对照组(t=6.648,P0.01);(2)抑郁症患者在采用积极应对方式上明显少于对照组(t=-10.639~-5.097,P0.01),在采用消极应对方式上明显多于对照组(t=3.803~6.679,P0.01);(3)中介模型拟合良好,适配度高,模型成立。结论:抑郁症患者消极应对方式较正常人群更多,而积极应对方式更少;人际不信任能够中介消极应对方式和抑郁症状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违法青少年的家庭环境、教养方式和人格特征。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家庭教养方式问卷(FUSQ)、大五人格问卷简版(FFI-R)和巴瑞特冲动人格问卷(BIS-11)对290名12-25岁违法青少年进行调查,并与188名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违法青少年FES-CV矛盾性、成功性和控制性等维度分高于对照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和娱乐性等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违法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各维度均低于对照组(P0.001);违法青少年FFI-R友善性和开放性得分低于对照组,冲动性得分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违法青少年生活于低亲密度、低情感表达、高矛盾性的家庭氛围中,感受到更多的负性家庭教养方式,表现出低友善性、低开放性和高冲动性等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患者家庭环境量表测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家庭环境量表(FES-CV)各因子的变化。方法:应用FES-CV对39名抑郁症患者进行测试。结果:抑郁症患者所报告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比常模明显为低,且病人家庭的矛盾性比常模明显为高。结论:为了有利于抑郁症病人的社会心理康复,有必要改变抑郁症病人的家庭环境,提高亲密度,减少矛盾性,增加家庭的文化娱乐活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大学生自伤行为的现状,初步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及个体应付方式对自伤行为的影响。方法横断面调查某城市3所高校中不同年级学生共587人,采用自编人口学问卷和自杀自伤行为问卷,同时调查家庭环境和应付方式。结果该大学生群体中总体自伤发生率为11.6%,第一次出现自伤行为的平均年龄为(14.34±3.692)岁;单因素分析发现自伤行为组的消极应对分值明显高于正常组(t=3.172,P=0.002),家庭亲密度和情感表达与自伤行为显著负相关(P<0.000),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童年时父母的关系、从小由谁抚养以及因情绪低落而想到自杀(OR=0.303)可能是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发生与童年的家庭环境以及消极应对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个体化家属教育对社区康复精神分裂症家属病耻感、自我隐瞒、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选取参加个体化家属教育的社区康复精神分裂症家属100例为研究组,选取未参加个体化家属教育的社区康复精神分裂症家属100例为对照组,采用病耻感感受问卷、自我隐瞒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及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收集两组共200例的调查资料,建立数据库,以SPSS19.0进行统计检验分析。结果参加个体化家属教育的社区精神分裂症家属与未参加的家属在病耻感(研究组1.914±0.254,对照组2.304±0.367;t=-8.73,P0.01)、自我隐瞒(研究组17.25±5.200,对照组31.44±7.452;t=-15.61,P0.01)、应对方式(研究组0.790±0.177,对照组0.633±0.226;t=5.50,P0.01)、社会支持(研究组40.41±7.28,对照组33.34±7.24;t=6.89,P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个体化家属教育有利于降低家属病耻感,提高家属的应对方式,降低患者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抑郁症缓解期患者自我和谐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选取50名符合国际疾病诊断与分类第10版诊断标准的缓解期抑郁症患者,选取40名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者。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患者组和对照组进行评定。结果与健康对照者比较,缓解期患者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自我的灵活性及总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t=2.435,2.502,-2.051;P0.05;t=3.262,P0.01);与健康对照者对比,缓解期患者的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t=-2.485,P0.05;t=3.372,P0.01);患者组积极应对方式与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及自我和谐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消极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抑郁症缓解期患者自我和谐程度较低,患者较多的采用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海军某部航空兵心理承受力与情景特质应对方式的现况及关系。方法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海军某部210名航空兵,采用《军人心理承受力量表》《中国军人情境应对量表》对其进行调查,数据分别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等方法处理。结果①心理承受力中独生子女组在总分及各因子分上均高于非独生子女组(t=3.55、4.51、3.39、3.29、3.12、3.87,P0.01);来自城市的官兵在问题解决因子得分显著较高(t=-2.50,P0.01);未婚官兵在意志力方面得分显著较高(t=2.57,P0.01)。已婚官兵在消极应对总分明显高于未婚官兵(t=-4.21,P0.01),积极应对总分低于未婚官兵(t=2.93,P0.01);②相关分析显示海军航空兵心理承受力及各因子(问题解决、意志力、家庭支持、人际交往、自信心)与积极应对及各因子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及各因子显著负相关(r=-0.15~0.51,P0.01);③回归分析表明,情感积极、军事任务消极、独生子女和军事任务积极进入官兵心理承受力总分的回归方程,可解释变异率为33.4%(F=102.93,P0.05)结论情景特质应对方式与心理承受力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家庭环境、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大学生的家庭环境、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223名大学生为被试施测家庭环境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结果 ①家庭环境和应对方式均不存在性别差异,但是男生的自我效能感高于女生(t=2.186,P=0.3);②高自我效能感、良好家庭环境的大学生更容易选择适应性应对方式(F=13...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海军新兵心理弹性、应对方式的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其相关性,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新兵心理健康教育和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量表》和《成人心理弹性量表》对204名海军新兵开展调查。结果①海军新兵采用不同应对方式的顺序依次是:解决问题、求助、退避、合理化、幻想和自责;②独生与非独生新兵在成熟型及不成熟型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t=-2.71,2.63;P0.01),不同文化程度海军新兵在成熟型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t=-2.16,P0.05);③不同文化程度海军新兵心理弹性总均分存在显著差异(t=-2.10,P0.05);④海军新兵的心理弹性水平与成熟型应对方式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48,P0.01),而与不成熟型应对方式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47,P0.01);⑤回归分析显示,心理弹性对成熟型应对方式的变异解释率为23%,对不成熟型应对方式的变异解释率为22%,结论海军新兵的心理弹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海军新兵更多地采取成熟型的应对方式;心理弹性对应对方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生活质量和应对方式。方法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46例孤独症儿童的父母及46例健康儿童的父母进行对照研究。结果①孤独症儿童父母的GQOLI-74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以物质生活状态(t=1.98,P<0.05)和心理健康(t=2.56,P<0.01)尤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积极应对得分低于对照组(t=1.91,P<0.05),消极应对得分高于对照组(t=-2.59,P<0.01),消极应对表现突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生活质量较健康对照者差,他们应对生活应激事件时易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职业中专学生的人际信任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方法采用人际信任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179名职中生(研究组)及58名普通高中生(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和相关研究。结果 1研究组的人际信任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690,P0.01);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消极应对"得分略高,"积极应对"得分略低,且均无显著差异(P0.05);2职中生的人际信任和应对方式状况,在性别和生源地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3职中生的人际信任程度与应对方式中的"消极应对"呈显著的负相关(r=-0.214,P0.01),与"积极应对"呈不显著的正相关(r=0.039,P0.05)。结论职中生的人际信任程度低于普通高中生且相对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越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学生,其人际信任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觉知与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觉知与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关系。方法采用五因素觉知量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对150名大学生被试进行测量。结果①觉知与生理自我、道德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满意、自我行动及自我概念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r=0.330,0.219,0.228,0.256,0.423,0.332和0.331;P〈0.01或〈0.05);②觉知与问题解决、求助两种成熟型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正相关(r=0.362和0.208;P〈0.01),与自责、幻想、退避3种不熟型应对方式存在显著负相关(r=-0.411,-0.315和-0.294;P〈0.01);③自我概念在觉知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χ2/d f=2.24,CF I=0.98,RM SEA=0.10)。结论大学生的觉知与自我概念、应对方式有关联,觉知既可以通过自我概念间接影响应对方式,也可以直接影响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自编医护辅导调查表进行测评。测评86例乳腺癌患者的抑郁情绪、人格、应对方式、医护辅导并作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SDS平均分为47.76±7.38,且抑郁情绪与神经质、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47,0.27,P〈0.01),与内外向、积极应对、医护辅导呈负相关(r=-0.41,-0.25,-0.24,P〈0.01),进入抑郁评分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的因素依次有神经质、内外向、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医护辅导(R=0.57,R2=0.32,P〈0.01)。结论神经质、内外向、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医护辅导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抑郁情绪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