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潜水员应对方式、应激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 296名潜水员完成了应对方式量表(CSQ),生活事件量表(LES)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潜水员在面临应激事件时倾向于采取成熟型应对方式,年龄较大(F=2.384,P<0.05)、文化程度较高(F=2.432,P<0.05)的潜水员更为显著。成熟型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呈负相关(r=-0.619,-0.298,P<0.01),不成熟型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r=0.309,0.269,0.243,P<0.01),应对方式与应激事件相关不显著;层级性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应对方式、应激事件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回归效应显著(F=25.486,23.008,22.663,P<0.01)。结论潜水员的心理健康受应对方式的影响,应对方式在应激与心理健康之间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兵值得信任观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对新兵值得信任观的影响模式,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运用人性哲学修订量表中的值得信任分量表、生活事件量表(LES)、症状自评量表(SCL-90)、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562名新兵进行心理测评。统计处理采用秩变换单因素方差分析、Spearm an相关分析及Am os路径分析。结果新兵值得信任与SCL-90因子及总分负相关(r=-0.114~-0.205,P<0.01);与16PF稳定性、自律性、有恒性等9因素正相关(r=0.085~0.257,P<0.05或<0.01),与16PF紧张性、忧虑性、怀疑性等7因素负相关(r=-0.084~-0.218,P<0.05或<0.01);与LES负性事件分及总分负相关(r=-0.090~-0.182,P<0.05或P<0.01);Am os路径分析显示,稳定性与紧张性对新兵人格的贡献最大(β=0.75,-0.70;P<0.001);抑郁与强迫症状对新兵心理健康贡献最大(β=0.91,0.87;P<0.001);生活事件、人格对新兵值得信任的直接效应(β=-0.08,0.20,P<0.001)及人格在心理健康与值得信任之间的间接效应显著(β=-0.098,P<0.001)。结论新兵值得信任观受负性生活事件、人格、心理健康因素的影响,且人格在心理健康对值得信任观的影响模式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比较孤独症患儿家庭与正常儿童家庭的父母心理健康状态和家庭功能,评估孤独症患儿对家庭造成的应激冲击,并在个体和家庭整体2个层面为孤独症患儿家庭的心理干预提出建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家庭功能量表(FAD)对76名孤独症患儿家长和125名正常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儿父母SCL-90的得分与正常父母相比,在强迫症状(t=2.106,P〈0.05)、抑郁(t=3.069,P〈0.01)、精神病性因子分(t=2.069,P〈0.05)以及阳性项目数上存在显著差异(t=2.439,P〈0.05)。两组家长的FAD得分,在情感介入(t=2.134,P〈0.05)、情感反应因子(t=3.453,P〈0.01)和总的功能(t=2.848,P〈0.01)上差异明显。结论孤独症患儿家庭的应激状况受到严重负面影响;患儿父母心理健康状况欠佳;家庭功能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缓解期社会支持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某部医院住院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36人及健康对照组32人进行测查。结果①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的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分、总分、总均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2.311~2.800,P均0.05)。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的人际关系敏感和敌对因子分显著低于全国成人常模(t=-2.493,-3.705;P均0.05);②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的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人支持及社会支持总分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3.819,-2.918,-3.547,-3.863;P均0.01);③全体研究对象的SCL-90总分和阳性项目数与PSSS的4个维度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均呈现为显著的负相关(r=-0.292~-0.458,P均0.05)。患者组的SCL-90总分和阳性项目数与PSSS的4个维度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除朋友支持与SCL-90总分未达到显著相关外,其它均呈显著的负相关(r=-0.330~-0.501,P均0.05)。结论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仍然较差,缺乏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级别医院精神科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应对方式,为维护与提高精神科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成都市两所三甲医院和3所县医院共210名精神科医务人员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精神科医务人员SCL-90除人际关系因子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3.80,6.64,3.02,5.81,3.69,4.69,5.46,7.57,2.06;P0.05);精神科医生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因子和总分显著低于护士(t=-4.17,-3.15,-2.38,-2.07,-5.95;P0.05);三甲医院组SCL-90中除恐怖因子分其余因子显著低于县级医院组(t=-3.15,-3.29,-3.20,-3.45,-2.75,-2.55,-2.40,-2.39,-6.04;P0.05);(2)医务人员在应对方式上评分显著高于健康成人(t=2.59,-3.18;P0.05);精神科医生积极应对分高于护士(t=2.21,P0.05)。三甲医院的积极应对分显著高于县级医院,消极应对显著低于县级医院(t=4.44,-2.20;P0.05);(3)医务人员SCL-90中的总分、躯体化因子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208,-0.294;P0.05),SCL-90中大部分因子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217,0.237,0.196,0.166,0.142,0.173,0.357;P0.05)。结论:成都地区精神科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普遍偏低,并较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三甲医院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高于县级医院,并较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少年依恋对家庭动力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使用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量表(SSFD)、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量表(IIPA)和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对393名中学生被试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回归分析显示,SSFD中家庭气氛和个性化维度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主效应(R。=0.063,P=0.000;R。=0.016,P=0.012),青少年的父母同伴依恋在家庭气氛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起部分中介的作用(P〈0.05,母亲、父亲及同伴依恋依次为P=0.056;P=0.040;P=0.001),青少年的父母同伴依恋在个性化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P〉0.05,母亲、父亲及同伴依恋依次为P=0.746;p=0.317;P=0.125)。结论青少年家庭动力中的家庭气氛和个性化是其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监狱男性服刑人员家庭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为犯罪预防与服刑人员心理矫治提供实证依据。方法:使用家庭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87名男性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1)男性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52.2%,中重度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2.7%。男性服刑人员的SCL-90中的所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13.048~22.961,P0.01);(2)男性服刑人员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与其SCL-90总分及各因子相关显著(P0.05)。回归分析显示,温暖理解(FSS1)、过分干涉(FSS3)、过度保护(FSS6)和惩罚严厉(MSS4)对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642,0.892,0.420,0.126;P0.01);惩罚严厉(FSS2)、偏爱被试(FSS4)和干涉保护(MSS2)对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103,-0.305,-0.072;P0.01)。结论 :男性服刑人员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状态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驻岛军人应激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取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部驻岛89名军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部驻岛军人应激程度高于常模(F=42.97,P0.05),SCL-90中躯体(F=5.24,P0.05)及敌对因子(F=4.42,P0.05)高于军队常模,消极应对分高于常模(F=3.91,P0.05)。应激程度与积极应对分成负相关(r=-0.27,P0.05),与消极应对分(r=0.48,P0.01)及SCL-90各因子分成正相关(r=0.57,0.56,0.56,0.51,0.55,0.43,0.55,0.53,0.52;P0.01);驻岛时间与应激程度成负相关(r=-0.26,P0.05)。结论驻岛军人应激程度高,心理问题多,驻岛时间及消极应对方式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西沙群岛驻岛礁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163名西沙群岛驻岛礁官兵进行测评,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除人际敏感和恐怖因子分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外(t=-2.05,P=0.04;t=-3.48,P=0.00),驻岛礁军人SCL-90各因子分与中国军人常模相比无显著差异(P均0.05);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4.36%,不同性别军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存在及其显著差异(χ2=34.77,P=0.00),女性(94.74%)远高于男性(26.39%);SCL-90总分与性别、年龄、婚恋状况、军龄、职别、驻地相关(P均0.05);进入SCL-90总分回归方程的变量只有驻地(β=-0.36,t=-3.48,P=0.00)。结论:驻岛礁军人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心理问题检出率仍然较高,驻地环境是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某部新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对环境的适应性及其与心理弹性、家庭教养方式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Q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部队392名新兵进行抽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对军营环境不适应组新兵的SCL-90总均分显著高于适应组和有点不适应组(P0.01);2生活在"民主型"家庭教养环境中的新兵更能适应新的环境(P0.01);3新兵军训期间SCL-90总分与心理弹性总分和积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P0.01);4新兵SCL-90阴性组的心理弹性总分及其因子得分、积极应对方式得分显著高于阳性组(P0.01);而消极应对方式得分要显著低于阳性组(P0.01,t=4.75);5生活在"民主型"家庭教养环境中的新兵具有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P0.01);6生活在"民主型"家庭教养环境中的新兵,新训期间SCL-90总均分要显著低于"强制型"、"放任型"、"溺爱型"家庭教养环境为主的新兵组(P0.05)。结论新兵新训期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对军营环境的适应与其家庭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及心理弹性密切相关,民主型的家庭环境、积极的应对方式和高的心理弹性有利于新兵新训期间的心理健康和对新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探讨灾难经历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新生适应、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选取某大学2010级全体新生4740名,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量。结果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7.3%,新生SCL-90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18.359,P<0.01),经历灾难与未经历灾难新生心理健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01,P<0.01),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亲人受伤状况主效应显著(F=3.436,P<0.05),财物主效应不显著(F=1.646,P>0.05),交互效应也不显著(F=1.839,P>0.05)。结论新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灾难经历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其中亲人受伤情况是影响经历灾难新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失眠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丰台区右安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就诊的60例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药物治疗和为期6周的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只接受药物治疗,使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干预前、后的测量。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SCL总分(t=-2.494,P0.05)、躯体化(t=-2.705,P0.01)、人际敏感(t=-2.119,P0.05)、抑郁(t=-3.469,P0.01)、焦虑(t=-2.552,P0.05)、附加因子(t=-2.749,P0.01)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失眠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特质焦虑、应激、应对及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以《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中国青少年应对风格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为研究工具,对51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SCL-90总均分与应激总量(r=0.306,P<0.01)和特质焦虑(r=0.613,P<0.01)正相关,特质焦虑与注重问题的应对策略负相关(r=-0.273,P<0.01),与注重情绪的应对策略正相关(r=0.213,P<0.01);②调节效应分析表明,特质焦虑在生活事件应激与躯体化之间起调节作用,在日常生活琐事应激与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及精神病性症状之间分别起调节作用;③SEM检验结果表明,注重问题的应对策略(χ2/d f<5,GF I=0.929,RM SEA=0.068;NNF I=0.954,CF I=0.962)与注重情绪的应对策略(χ2/d f<5,GF I=0.918,RM SEA=0.067;NNF I=0.943,CF I=0.951)分别在特质焦虑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特质焦虑通过调节效应影响了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而特质焦虑对心理健康的预测效应则是通过应对这一中介变量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主要居家照顾者社会支持、照顾评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利用社会支持量表、照顾评价量表和症状自评量(SCL-90)表对133名主要居家照顾者施测。结果①感情关系、每天照顾时间、自觉身体状况、医疗保险情况不同的主要居家照顾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t=-3.132、3.272-、4.430-、3.907,P<0.05或P<0.01),社会支持的需要程度、足够程度、照顾评价与心理健康水平相关显著(r=0.573-、0.688-、0.758,P<0.01);②自觉身体状况、社会支持的足够程度、照顾评价对心理健康水平具有良好预测能力(B eta=-0.266-、0.281-、0.507,P<0.05或P<0.01);③照顾评价在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上起到了中介作用(△R2=0.132,P<0.01)。结论主要居家照顾者自觉身体状况、社会支持通过照顾评价影响心理健康,照顾评价对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心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对入组76例陪护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8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心理干预前后对两组家属进行测评和对照研究,并与国内常模对比分析。结果①干预前两组家属SCL-90、SA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t=2.43,2.56,2.60,2.58;P均0.01),干预后干预组SCL-90、SAS评分均显著下降(t=2.51,2.63;P均0.01),均低于对照组(t=1.98,1.83;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干预后两组家属TCSQ的PC评分比较有差异(t=1.95,P0.05)和NC评分比较(t=2.42,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学会了较为积极、正确的心理应对模式,纠正消极应对方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对新兵愤世嫉俗的影响,为新兵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人性的哲学修订量表中的愤世嫉俗分量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生活事件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对562名新兵进行心理测评.统计处理采用秩变换单因素方差分析、Person相关分析及Amos路径分析.结果 新兵愤世嫉俗与个性因素(r=0.09...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家庭功能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1094名护理本科生进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数据采用Epi Data3.0软件建库,SPSS16.0软件做统计分析。结果家庭功能良好组较家庭功能较差组心理健康水平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1,P<0.01);有心理问题的人数71例(6.49%)。经排序发现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前4位分别为强迫(4.57%);抑郁28例(2.56%);焦虑21例(1.92%);敌对19例(1.74%);心理状态良好其家庭功能亦好,两者呈正相关关系(P<0.01)。家庭功能7个分量表与SCL-90各因子分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护理本科生家庭功能良好,其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其家庭功能亦好。  相似文献   

18.
唐山大地震孤儿性格特征与心身健康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经历唐山地震的孤儿在地震灾难发生30年后的人格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共有260例唐山地震的孤儿幸存者和241例经历唐山地震的非孤儿幸存者作为对照参加调查。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对被试进行评估。结果在全部被试中,EPQ-N分与SCL-90总分(r=0.51)、SCL-90总均分(r=0.51)、SCL-90阳性项目数(r=0.52)、SCL-90阳性症状均分(r=0.32)、自评抑郁问卷(r=0.53)、自评焦虑问卷(r=0.51)显著相关,P均〈0.01;地震孤儿组(260例)EPQ-N分高于非孤儿对照组(241例)(47.65±11.41,44.92±9.46,t=2.91,P〈0.01)和EPQ-E分低于对照组(55.7±10.14,58.86±10.13,t=3.41,P〈0.01);患PTSD的孤儿组(n=32)EPQ-E分低于未患PTSD的孤儿组(n=228)(51.88±11.34,56.32±9.87,t=2.34,P〈0.05),患PTSD的孤儿组EPQ-N分高于未患PTSD的孤儿组(54.84±10.89,46.64±11.14,t=3.910,P〈0.01)。结论唐山地震发生30年后,经历唐山大地震的孤儿幸存者人格特质有明显倾向性,这种人格特征的倾向性与孤儿幸存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军校新生军训前后心理健康状况与自我效能感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于入学1周内、军训结束后、临近第一学期末进行3次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①对3次调查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进行方差分析,除抑郁、偏执2个因子外,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各因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②对3次调查自我效能感进行方差分析,第二次调查自我效能感显著低于第三次调查;③3次调查新生SCL-90总分及自我效能感均呈显著负相关[r1=-0.296(P<0.01,n=441),r2=-0.340(P<0.01,n=410),r3=-0.353(P<0.01,n=437)]。结论新生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基本呈现第二次调查最低,第一、三次调查较高的趋势。军校新生在刚入校和第一学期结束前自我效能较高,军训刚结束时自我效能最低,总体呈现"U"型变化趋势。在新生入伍后,学员对干部要了解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自我效能的动态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