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左背外侧前额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顽固性幻听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的诊断标准,选取122例伴顽固性幻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2∶1随机分为治疗组(n=88)和对照组(n=34)。治疗组共接受6周的rTMS治疗,对照组接受伪刺激治疗。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幻听量表(AHRS)、临床疗效总印象量表(CGI)评定临床症状,采用UKU副作用量表评估不良反应。对治疗组于治疗结束后在1、3、6个月进行随访。结果:共有108例(88.5%)患者完成治疗。两组间治疗6周末PANSS、AHRS、CGI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治疗组病程≤10年、病程10~20年的患者AHRS评分低于同病程的对照组(均P0.05),病程在20年以上的治疗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9,F=0.008)。治疗组除4例患者治疗时出现头痛外,余无不适主诉。结论:1Hz左背外侧前额叶低频rTMS治疗能减轻病程20年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顽固性幻听,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安全性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左、右利手精神分裂症幻听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5例精神分裂症幻听按左、右利手分为两组,右利手组(72例)和左利手组(23例),均在原来抗精神病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共4周。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末分别用幻听评定量表(AHRS)评定幻听治疗效果,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中左、右利手组各有1例脱落。4周末右利手组与左利手组AHRS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12,P0.05),右利手组减分高于左利手组。PANSS评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30,P0.05)。不良反应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右利手精神分裂症幻听好于左利手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搜索有关低频rTMS治疗PS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为建库到2017年10月。收集2005年1月~2017年10月间的相关文献,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资料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2005年1月~2017年10月间的相关文献符合标准的有21项RCTs,1 626例PSD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①与使用抗抑郁药组比较,0.5 Hz和1 Hz rTMS组治疗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数降低更明显[0.5 Hz:[SMD=-0.95,95%CI(-1.19,-0.70), P0.000 01];1 Hz:[SMD=-0.44,95%CI(-0.66,-0.23), P0.000 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5 Hz和1 Hz rTMS组治疗后的HAMD分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 Hz:[SMD=-1.35,95%CI(-1.70,-1.01),P0.000 01];1 Hz:[SMD=-1.03,95%CI(-1.39,-0.67), P0.000 01]]。②低频rTMS组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明显[Barthel指数:[SMD=1.38,95%CI(0.87, 1.89), P0.000 01];MMSE:[SMD=0.60, 95%CI(0.31, 0.90), P0.000 1]]。③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低频rTMS组会出现头痛等不良反应。结论:低频rTMS可以明显改善PSD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PSD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而对于NIHSS评分改善证据尚不充分,并且可能会出现症状比较轻微并发症如头痛等,故需要进行高质量的临床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双背侧前额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的疗效和安全性,并观察其副反应。方法:25例伴顽固性幻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rTMS治疗组(N=12)和对照组(N=13),分别给予10次1HzrTMS真刺激和伪刺激治疗,治疗期间维持原有抗精神病药种类及剂量不变。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临床症状,采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等检查评估副反应。结果:25例患者均完成治疗,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5%vs.31%,P0.05)。未观察到明显副反应。结论:1Hz双背侧前额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可能有效,且安全性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利培酮、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配合支持性家庭心理治疗在改善精神分裂症伴言语性幻听患者社会功能、心理健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伴言语性幻听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利培酮口服及rTMS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支持性家庭心理治疗,共治疗8周。治疗前、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幻听评定量表(AHRS)、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随访1年,统计复发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症状以及AHRS评分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SPI中日常生活能力、动性和交往情况、社会活动技能因子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内,观察组复发率6.67%,低于对照组的20.00%。结论:精神分裂症伴言语性幻听患者在利培酮和rTMS治疗基础上,配合支持性家庭心理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治疗强迫症(OCD)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所有关于rTMS治疗OCD患者的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使用CMA 2.0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6篇随机对照双盲临床研究,共有强迫症患者54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rTMS组相比,rTMS组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强迫症状,合并的Hedge's g值为0.65,(95%CI=0.34~0.96,Z=4.12,P0.001),总体有效率54.6%,合并的OR值为3.28(95%CI=1.79~6.00,Z=3.85,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rTMS组较安慰剂rTMS组显示在高频(Hedge's g=0.54,95%CI=0.23~0.84,Z=3.39,P=0.001)、低频(Hedge's g=0.80,95%CI=0.25~1.35,Z=2.86,P=0.004)、刺激部位为背外侧前额叶(DLPFC)(Hedge's g=0.60,95%CI=0.31~0.89,Z=3.99,P0.001)均更能改善患者的强迫症状。rTMS组与安慰剂rTMS组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数据提示高频、低频刺激部位为DLPFC区rTMS治疗强迫症有效。  相似文献   

7.
陈功琦  梁道博 《医学信息》2018,(10):65-68,76
目的 系统评价利培酮联合舍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WanFang Data和CNKI数据库,搜集有关利培酮联合舍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从2007年1月~2017年9月。由两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摄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0个RCT,包括703个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用利培酮相比,利培酮联合舍曲林能明显提高有效率[RR=1.39,95%CI(1.26,1.54),P<0.00001],降低阳性与阴性统计量表(PANSS)总分[SMD=-0.46,95%CI(-0.69,-0.22),P=0.0001]及其阴性分[SMD=-0.73,95%CI(-0.98,-0.49),P<0.00001],降低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分[SMD=-0.67,95%CI(-0.91,-0.43),P<0.00001];对集中报道的不良反应(失眠、视物模糊,锥外体系反应、口干)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培酮联合舍曲林能提高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受纳入研究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阿加曲班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搜集从建库至2018-1-31所有阿加曲班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文献报道。应用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对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阿加曲班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运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6篇随机对照试验满足纳入标准,共计受试者508人。以总治疗有效率为效应指标进行Meta分析,其合并效应值RR=1.28(95%CI[1.17,1.39],P0.01)。与单用依达拉奉治疗组相比,阿加曲班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率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均数差MD=-3.82(95%CI[-5.21,-2.43]),治疗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评分变化均数差MD=-4.39(95%CI[-6.97,-1.81]),Baroho1量表(BI)改变均数差MD=7.35(95%CI[4.56,10.15]),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应用阿加曲班及依达拉奉使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依达拉奉治疗,患者短期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抗抑郁药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OVID、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所有关于rTMS联合抗抑郁药治疗PSD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用ReVMan 5.3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统计过程选择加权均数差(WMD)法,比较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疗效的改善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13个RCT研究,共计1033人,将所纳入的文献分为低频及高频分组分析,低频(WMD=-4.24,95%CI:-6.57~-1.92)、高频(WMD=-4.00,95%CI:-4.56~-3.65)干预组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WMD=-2.21,95%CI:-3.04~-1.38)、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WMD=-7.00,95%CI:-7.64~-6.36)及Barthel指数或改良的Barthel指数(BI或MBI)(WMD=-17.49,95%CI:-21.26~-13.72)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rTMS联合抗抑郁药较单纯使用抗抑郁药可能更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以及提高患者神经功能、认知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生长抑素类药物联合前列地尔治疗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HLAP)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VIP)(1989-2018)、万方数据库(1999-2018)、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1994-2018)、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1995-2018)、PubMed,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关于生长抑素类药物联合前列地尔治疗HLAP疗效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要求的RCT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篇RCT,共有932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生长抑素类药物联合前列地尔治疗HLAP的临床有效率[Z=5.51,OR=3.11,95%CI(2.08,4.65),P0.01]显著高于生长抑素类药物治疗;临床症状缓解时间[Z=6.69,MD=-3.46,95%CI(-4.48,-2.45),P0.01],血淀粉酶转阴时间[总效应Z=5.31,MD=-3.45,95%CI(-4.73,-2.18),P0.01],住院时间[Z=2.68,MD=-4.99,95%CI(-8.65,-1.34),P=0.007]较生长抑素类药物治疗显著缩短,但甘油三酯(TG)降低水平[Z=1.36,MD=-3.25,95%CI(-7.94,-3.27),P=0.17]与生长抑素类药物治疗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生长抑素类药物联合前列地尔治疗HLAP的疗效确切,且明显优于生长抑素类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精神分裂症幻听的治疗效果。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tDCS治疗精神分裂症幻听相关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1994年1月到2020年12月,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项随机对照研究,共43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tDCS刺激组对精神分裂症幻听症状的疗效优于对照组(MD:-2.24,95%CI:-3.59~-0.89,P<0.01),并且每天两次tDCS刺激疗效更显著(MD:-2.41,95%CI:-3.78~-1.03,P<0.001);随访分析中tDCS刺激与空白刺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项不良反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DCS刺激对改善精神分裂症的幻听症状有效,且安全性较高,但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的康复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2013),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9~2013)、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2013),全面收集有关脊髓损伤大鼠运动训练的相关文献。按照Jadad量表评价纳入研究文献质量,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国内外文献287篇,经过排查,纳入文献11篇。BBB评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动训练组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不训练组,BBB评分[加权均数差(WMD)=1.87,95%CI(1.50,2.33),Z=10.02,P0.00],2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对脊髓损伤的大鼠进行康复训练有助于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酶(COMTval158met)基因多态性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选取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285例,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阳性和阴性性症状量表(PANSS)、修改版外显攻击量表(MOAS)进行评估,依据MOAS得分≥4分,分为有攻击行为组、无攻击行为组。运用聚合酶链式-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COMTval158met基因位点多态性,用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COMT基因的关联性以及影响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两组COMT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05);有攻击行为、无攻击行为两组间Met/Met基因型(20%vs10%)及Met等位基因(35%vs25%)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无业(OR=1.701,95%CI=1.027~2.396)、住院次数(OR=1.280,95%CI=1.130~1.581)、既往有攻击行为(OR=10.914,95%CI=1.564~76.171)、非自愿住院(OR=2.006,95%CI=1.348~2.765)、PANSS阳性症状分值高(OR=2.588,95%CI=1.303~5.140)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与COMTval158met基因多态性相关,无业、有既往攻击史、住院次数多、非自愿住院和PANSS阳性症状评分高是攻击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明确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与疗效,并提供相关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以及英文数据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有关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卒中的临床对照试验,检索时间限定到2021-09-30,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运动功能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分、改良Rankin评分为结局指标,由2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研究质量评估,其中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估质量,并使用stata 15.0进行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以及森林图的制作等。结果:纳入20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12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文献总体质量较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时,间充质干细胞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分优于对照组[WMD=-2.12(95%CI:-2.66至-1.58,Z=7.70,P<0.001),WMD=14.34(95%CI:12.99-15.68,Z=20.90,P<0.001),WMD=20.94(95%CI:9.28-22.59,Z=5.88,P<0.001)]。而日常生活能力指数、改良Rankin评分两组效果接近[WMD=6.98(95%CI:-2.89-16.85,Z=1.39,P=0.166),WMD=-0.04(95%CI:-0.16-0.24,Z=0.44,P=0.663)]。其他各时点,除改良Rankin评分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运动功能评分、功能独立性情况评分均有显著改善。结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与精神分裂症及临床症状的遗传关联.方法:应用病例对照关联研究设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4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51例正常对照者DISC1基因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进一步分析PANSS因子分与DISC1多态性的关联.结果:DISC1基因的两个多态性位点rs821597(等位基因A>G,χ2=6.009,P=0.014;基因型:χ2=6.505,P=0.039)和rs821616(等位基因A>T,χ2=7.063,P=0.008;基因型:χ2=6.928,P=0.031)均与精神分裂症显著关联.由上述2个SNPs组成的多个单体型均与精神分裂症关联[如AT(χ2=7.065,P=0.008,OR=1.42,95%CI=1.10~1.83)和GA(χ2=6.009,P=0.014,OR=0.80,95%CI=0.68~0.96)].上述2个SNPs组成的风险单体型AT间PANSS量表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ISC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显著关联,但与精神分裂症症状无关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髓内钉和钢板两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差异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ENTRAL、EMbase、the ISI Web of Knowledge Databases、VIP、CNKI、CBM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髓内钉和钢板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及临床对照试验(C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5年12月31日。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由两人独立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研究,101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钢板相比,髓内钉治疗手术时间更短[MD=-23.04,95%CI(-28.47,-17.60),P0.1]、术中出血量较少[SMD=-3.14,95%CI(-4.21,-2.08),P0.1]、骨折愈合时间更短[SMD=-3.03,95%CI(-3.77,-2.28),P0.1],总的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RR=0.38,95%CI(0.25,0.57),P=0.24];然而,ASES评分显示钢板组优于髓内钉组[SMD=-0.63,95%CI(-0.98,-0.28),P0.1],Costant-Murl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05,95%CI(-0.21,0.11),P0.1],末次随访时颈干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09,95%CI(-0.22,0.40),P0.1],末次随访时Neer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51,95%CI(0.25,1.03),P0.1]。结论本系统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髓内钉优于钢板。但这一结论仍然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及采用关键性指标,进行进一步的论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阿立哌唑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对临床症状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1 年1月至 2022 年12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96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48 人.对照组给予患者服用阿立哌唑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rTMS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以及社会功能.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7.08%(P<0.05).治疗后,两组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PANSS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社会功能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PSP)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上升,且研究组PSP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31例幻听症状突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21例接受真刺激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10例接受伪刺激联合药物治疗。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可反复测查的成套神经心理状态评估工具(RBANS)、持续操作测验(CPT)、Stroop字色干扰测验评价认知功能。治疗前后进行脑电图、心电图、血常规及生化检查,记录不良反应。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各量表得分在6周内变化趋势的差异。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10次后WCST的正确应答数显著提高(F=8.06,P0.01);RBANS的视觉广度分值显著改善(F=6.46,P0.05),言语功能分值也显著改善(F=6.24,P0.05)。治疗20次后WCST的正确应答数显著提高(F=3.36,P0.05),完成分类数(F=3.57,P0.05)也显著提高;RBANS的即刻记忆分值显著改善(F=4.50,P0.05),言语功能分值亦显著改善(F=6.67,P0.01)。rTMS治疗后脑电图无异常变化,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频rTMS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执行、记忆和言语功能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背景:单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Kummell病存在骨水泥弥散不均匀和骨水泥移位,目前有研究推荐使用后路脊柱短节段固定结合椎体骨水泥强化治疗Kummell病。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及后路脊柱短节段固定结合椎体骨水泥强化治疗Kummell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检索经皮椎体后凸成形(PKP组)及后路脊柱短节段固定结合椎体骨水泥强化(PSF+BC组)治疗Kummell病的随机对照试验、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检索年限为建库至2020-02-01,检索语种为中文和英文。由2名评价员对所有检索的文献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用NOS量表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最终纳入4篇文献,共200例患者,其中PKP组108例,PSF+BC组92例;②Meta分析显示,PKP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PSF+BC组[MD=-82.83,95%CI(-144.43,-21.24),Z=2.64,P=0.008;MD=-204.44,95%CI(-210.97,-197.92),Z=61.43,P<0.000 01],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SF+CV组[OR=0.15,95%CI(0.03,0.91),Z=2.07,P=0.04],骨水泥渗漏率高于PSF+BC组[RR=1.99,95%CI(1.03,3.88),Z=2.03,P=0.04];两组间术后末次随访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局部后凸角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结果表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与后路脊柱短节段固定结合椎体骨水泥强化治疗Kummell病有效且安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可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围术期并发症,两组术式各有其优缺点,需临床医师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低频经颅磁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Google Scholar,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CBM,EBSCO,SinoMed,CNKI,VIP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查找有关经颅磁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对照实验,检索时限为建库到2017年1月。由两名研究者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项研究,包括141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治疗1周[OR=4.36,95%CI(6.31,2.41),P0.0001],2周[OR=4.36,95%CI(6.31,2.41),P0.0001],4周[OR=0.64,95%CI(0.77,0.51),P0.00001]后,低频经颅磁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HAMD评分都能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证据显示,低频经颅磁治疗抑郁症有一定的优势。受纳入研究的质量限制,上述结论仍需大样本和更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