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泌乳素和血糖的影响。方法对6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给予阿立哌唑10~30mg/日口服,入组时和治疗4、8周后分别检测泌乳素和空腹血糖,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疗效。结果疗程结束时,阿立哌唑对空腹血糖、血清泌乳素水平无明显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更适用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治疗及利培酮合并阿立哌唑治疗对其空腹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随机将符合入组标准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治疗组(试验组),另一组为单用利培酮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各入组35例,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在基线及治疗4周末、治疗8周末进行评定疗效,并对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分别在基线(治疗前)及治疗4周末、治疗8周末进行测定。结果:共完成65例,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治疗组31例,单一利培酮治疗组34例。治疗4周末及8周末,两组PAN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周末及8周末,两组在利培酮剂量使用情况对比,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治疗组的利培酮使用剂量小于利培酮单一用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t=-3.22,-2.72;P0.01);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治疗组及单一利培酮治疗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数值在基线(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后相比较,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甘油三酯的变化,在治疗8周末时,利培酮治疗组较基线时水平上升明显,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25,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治疗对患者糖脂代谢无明显的影响,单用利培酮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甘油三酯有较明显的影响。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治疗中利培酮使用剂量低于单用利培酮治疗,可能一定程度上减轻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产生的糖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利培酮和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和体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34例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阿立哌唑组75例(15~25 mg/d)、利培酮组78例(3~5 mg/d)、氯氮平组81例(100~400 mg/d).3组均单一用药,可以适当合并苯二氮艹卓类改善睡眠.分别于治疗开始前,治疗第1、3、6个月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病情,并进行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及体质量指数(BMI)和瘦素(Leptin)测定.结果:(1)3种药物改善精神症状的整体疗效相当,PANSS评定显效率阿立哌唑组57.1%、利培酮组57.9%、氯氮平组58.1%;(2)阿立哌唑组在治疗前后BMI、糖脂代谢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利培酮组在治疗的6个月时BMI和Leptin增高[如BMI(21.78±3.41)kg/m2 vs.(22.72±3.58)kg/m2,P<0.05];氯氮平组在治疗的第1、3、6个月,Leptin、BMI、FBG及血脂明显升高[如2 h PBG血糖在第1、3、6个月分别增加到(8.67±2.53)mmol/L,(9.39±2.37)mmol/L,(10.16±2.87)mmol/L];(3)阿立哌唑组的BMI、 2HPBG 、TCH 和Leptin得分均低于氯氮平组 [BMI:(22.43±4.39)kg/m2 vs.(24.24±6.06)kg/m2,2HPB:(7.02±1.34)mmol/L vs.(10.16±2.87)mmol/L,TCH:(4.12±1.04)mmol/L vs.(5.40±1.38)mmol/L,Leptin:(3.65±0.62)ng/mL vs.(5.53±0.71)ng/mL;均P<0.05].结论: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及体质量的不良影响最大,其次是利培酮,阿立哌唑最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氨磺必利与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血清C-肽水平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氨磺必利与阿立哌唑治疗,于入组时及治疗4周末、8周末分别检测空腹血糖浓度、血清C-肽水平,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水平,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血糖、血清C-肽、TC、TG在治疗前、治疗4周末及治疗8周末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t=0.333~1.877,P>0.05)。两组组内比较血糖、血清C-肽与TC、TG在治疗前后变化无显著差异(t=0.104~1.428,P>0.05)。结论氨磺必利、阿立哌唑不升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糖、血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合并阿立哌唑对接受奥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的(IGF-1)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接受奥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合并阿立哌唑10mg/d,n=30)和对照组(单一奥氮平治疗(n=30),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时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IGF-1水平。结果①阿立哌唑组治疗4,8周时的IGF-1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t=2.114,2.641;P均0.05);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②阿立哌唑组治疗8周时BMI、TG显著下降(t=3.262,2.315;P0.01,0.05);对照组治疗4周、8周末时BMI(t=2.267,2.160;P均0.05)、TG(t=2.077,2.410;P均0.05)均较治疗前升高,TC则于8周时升高(t=2.632,P0.05);③阿立哌唑组治疗8周时的IGF-1变化值与BMI、TG变化值负相关(r=-0.474,-0.364;P均0.05)。结论合并阿立哌唑可增高接受奥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IGF-1水平,并可能与其降低患者体质量、血脂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合并阿立哌唑对奥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n=40)在使用奥氮平治疗的同时合并阿立哌唑(10mg/d),对照组(n=40)单一使用奥氮平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周测定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胰岛素(INS),以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IR。结果①治疗后研究组、对照组BMI、FPG、INS、HOMA-IR均较治疗前增高(t=2.234~5.152,P0.05或0.001);②研究组治疗前后BMI、INS、HOMA-IR的变化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t=2.329、2.667、3.076,P0.05或0.01);③两组BMI变化值与HOMA-IR的变化值均有显著相关性(分别r=0.339、0.423,P0.05、0.01)。结论阿立哌唑可改善奥氮平所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并可能与其对体重增加的改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进行3个月的临床研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分别评定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结果两组药物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阿立哌唑组躯体健康、社会功能因子分的改善均优于利培酮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阿立哌唑组在肌强直、静坐不能、体重增加、闭经方面少于利培酮组(χ2=3.89,P<0.05)。结论阿立哌唑对改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阿立哌唑治疗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的用药特点、疗效及锥体外系副反应.方法 调查58例以阿立哌唑治疗4周以上、年龄≥60岁的住院老年病人.结果 老年病人的平均起始剂量为4.4±1.5mg/d,平均治疗剂量17.5±5.5mg/d,总有效率86.2%,不良反应轻,无明显锥体外系副反应.结论 阿立哌唑治疗老年期精神障碍疗效好、剂量低,依从性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培酮、阿立哌唑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BPR4)的影响及其与腹部脂肪含量及分布的关系。方法首次治疗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组,分别接受利培酮(n=26)、阿立哌唑(n=23)治疗,疗程8周。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测定血清BPR4水平,同时测定腹部内脏脂肪(VA)、皮下脂肪(SA)面积、内脏脂肪/皮下脂肪比值(VA/SA)。结果①利培酮组治疗4,8周时的BPR4较治疗前显著增高(t=2.104,2.967;P0.05,0.01);阿立哌唑治疗组无显著变化;②利培酮组治疗4,8周时VA(t=2.704,7.130;P0.05,0.001)、VA/SA(t=2.244,6.034;P0.05,0.001)均较治疗前增高,8周时SA较治疗前增高(t=3.132,P0.01);阿立哌唑组VA、SA、VA/SA在治疗4周、8周时改变均不显著;③利培酮组治疗8周时的BPR4水平与VA/SA正相关(r=0.383,P0.05)。结论利培酮可升高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BPR4水平,并可能与腹部脂肪的异常分布有关,而阿立哌唑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疗程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 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组显效率46.7%,有效率83.3%,利培酮组显效率50.0%,有效率86.7%,两组疗效相仿,阿立哌唑组锥体外系反应小于利培酮组,但起效较利培酮组慢。结论阿立哌唑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利培酮相仿,不良反应较轻,依从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开放性对照研究,随机将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患者58例分为两组,28例给予阿立哌唑治疗,10~30mg/d。30例给予利培酮治疗,2~4mg/d。观察6周后经PANSS,BPRS及TESS量表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结束时,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病人临床疗效无明显着差异(P〉0.05)。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阿立哌唑在静坐不能、内分泌和体重增加方面优于利培酮。结论 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与利培酮一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且较少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2a(派罗欣)±核苷(酸)类似物(NUC)治疗前和治疗早期转氨酶明显升高者,联合双环醇(百赛诺)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HBeAg阳性/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派罗欣180 μg,每周一次,皮下注射,疗程48周以上,治疗结束后随访26周.HBV DNA≥1×108拷贝/ml者联合NUC(阿德福韦或恩替卡韦).治疗前ALT> 500 U/L或派罗欣治疗第一针后ALT> 300 U/L者联用双环醇25 mg,每日3次,治疗1~2个月.治疗前2 × ULN< ALT <300 U/L或治疗后ALT< 300 U/L者单用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应答和不良反应状况.结果总计54例患者(HBeAg阳性44例,HBeAg阴性10例)完成治疗及随访,其中20例联用双环醇(联合治疗组),34例未联用双环醇(对照组).结果 显示双环醇联合治疗组于治疗后ALT水平逐周下降,4周后有90%( 18/20)患者ALT< 200 U/L,对照组为85.3% (29/34例).随访26周时两组ALT复常率分别为80%(16/20)和85.3% (29/34);病毒学应答率相仿,联合治疗组较对照组HBsAg血清学转换率有明显增高(P =0.044),分别为30% (6/20)和11.8%(4/34).结论 双环醇可明显缓解干扰素治疗诱导的转氨酶升高反应,确保干扰素治疗顺利进行,且不影响其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利培酮所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催乳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利培酮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维持原利培酮治疗不变的同时,分别加用阿立哌唑(30例)及安慰剂(30例)治疗,疗程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3月末检测血清催乳素(PRL)水平,同时观察高催乳素血症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经阿立哌唑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明显下降(t=14.76,P<0.01),对照组血清催乳素水平无明显变化。两组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均低,对原利培酮治疗的疗效均无不良影响。结论阿立哌唑可安全、有效治疗利培酮所致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催乳素血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观察紫杉醇联合希罗达对比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转移性宫颈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06年12月本院确诊晚期转移性宫颈鳞癌患者52人双盲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n=26)121服希罗达每日1650mg/m^2,连服1~14d,紫杉醇80mg/m^2静脉滴注,第1天应用,每3周为1周期,连用2-4周期;对照组(n=26)顺铂20mg/m^2静脉注射,第1~5天,紫杉醇80mg/m^2静脉滴注,第1天应用,每3周为1周期,连用2-4周期,治疗结束2周后评价疗效。结果试验组可评价26例,有效率46.15%(12/26),中位生存时间11.6月,1年生存率43.33%(13/26);安全性方面Ⅲ反应占38.4%(9/26),Ⅳ反应占15.4%(4/26).主要为手足综合征、骨髓抑制和消化道毒性。对照组疗效可评价26例,有效率42.31%(11/26),中位生存时间11.9月,1年生存率43.33%(13/26);安全性方面Ⅲ反应占34.4%(10/26),Ⅳ反应占17.2%(5/26),主要为脱发、消化道毒性、骨髓抑制。结论希罗达联合紫杉醇对晚期转移性宫颈癌的疗效与紫杉醇联合顺铂疗效相当.但是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低水平(HBeAg阳性患者HBV DNA〈20 000Iu/ml,HBeAg阴性患者HBV DNA〈2 000 Iu/ml)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低水平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联苯双酯滴丸7.5 mg,每日3次口服降转氨酶,疗程1个月;同时服用熊去氧胆酸片150 mg,每日2次消退黄疸,疗程1个月。1个月后继续服用维生素C片0.2 g,每日3次,疗程5个月作为对照。治疗组给予苦参素片0.2 g,每日3次,疗程6个月。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肝功能、HBV DNA,观察其临床疗效并对临床有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治疗1个月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ALT及TB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在治疗1个月时,ALT及TB复常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病例在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时,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为11.9%、35.7%、57.1%,而对照组的阴转率为10.0%、13.3%、16.7%,两组间HBVDNA阴转率在治疗1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3个月、6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内比较:治疗组1个月、3个月、6个月时HBV DNA阴转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1个月、3个月、6个月时HBV DNA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时,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恢复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素具有抗病毒、抗炎、降酶、退黄作用,且疗效与时间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FoxB1在乙型肝炎发生、发展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①收集临床确诊为乙型肝炎并排除甲、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的乙肝住院病人血清278例,其中进展为肝硬化阶段者14例,肝癌阶段者12例,并随机抽取60名健康者血清,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FoxB1浓度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②分析乙型肝炎病人血清中FoxB1浓度与HBV—DNA载量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的相关性,并依据乙型肝炎患者不同病情进展程度,分别比较肝癌组、肝硬化组、乙型肝炎组与健康组之间FoxB1因子浓度的差异。结果@278例肝炎病人血清中,HBV—DNA载量≥10^5拷贝/ml组FoxB1因子浓度为(12.5±6.9)pg/ml,HBV—DNA载量〈10^5拷贝/ml组为(12.7±9.3)pg/ml,健康人群组为(12.2±9.7)pg/ml,三组间FoxB1浓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78例ALT异常组血清中FoxB1浓度为(17.4±20.5)pg/ml,健康对照组血清中FoxB1浓度为(12.2±9.7)pg/ml,ALT异常组FoxB1浓度略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FoxB1水平与ALT呈正相关(r=0.701)。③乙型肝炎组FoxB1浓度为(12.6±8.7)pg/ml,肝硬化组为(60.1±38.1)pg/ml、肝癌组为(68.5±37.3)pg/ml,肝癌组、肝硬化组中FoxB1浓度显著高于乙型肝炎组(P〈0.05),而肝癌组与肝硬化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xB1水平与肝细胞损伤ALT释放有关,可能参与肝癌病变,对乙型肝炎演化为肝硬化、肝癌有一定的预示作用,可作为病情进展的风险因子,并且可能成为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所致肝硬化、肝癌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32例,按前次铂类化疗至本次化疗时间间隔分为铂类耐药组(≤6个月,14例)和铂类敏感组(〉6个月,18例)。采用吉西他滨1000mg/m。,静脉滴注30rain,d1、d8;奈达铂80mg/m2,静脉滴注2h,d1;21d为一个周期,每2个化疗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32例患者共接受153个化疗周期,总有效率59.38%(19/32);铂类敏感组有效率61.11%(11/18),铂类耐药组有效率57.14%(8/14),两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程度均较轻,主要为骨髓抑制。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是有效的二线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治疗乙肝病毒(HBV)所致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sub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SCLF)的疗效。方法93例HBV所致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组(46例)和拉米夫定组(47例)两组。两组患者均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疗程48周。观察用药后两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HBVDNA转阴率、存活率及病毒反跳情况。结果治疗4周和12周时恩替卡韦组的A¨值分别为(49.9±31.4)U/L和(33.2±20.5)U/L,明显低于拉米夫定组的(88.6±58.2)U/L和(55.4±31.7)U/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生化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恩替卡韦治疗后4周及48周时HBVDNA转阴率分别为71.7%及97.8%,显著高于拉米夫定组的51.1%和7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内恩替卡韦组的存活率为80.4%,高于拉米夫定组的61.7%。恩替卡韦组46例患者无1例发生病毒反跳,而拉米夫定组47例患者中有5例发生病毒反跳。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抗病毒效果及患者存活率均高于拉米夫定.且不容易发生病毒反跳,因此适合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