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目的:探讨亲子依恋在儿童期虐待经历与青少年抑郁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依恋问卷(IPPA)、儿童期虐待问卷(CTQ)和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完成了736名初中生的问卷调查。结果:男性青少年儿童期虐待分高于女性。儿童期虐待和青少年的抑郁呈正相关(r=0.408,P0.01),与父、母依恋呈负相关(分别r=-0.417,-0.544,P0.01);母亲依恋和父亲依恋之间呈正相关(r=0.604,P0.01),均与抑郁呈负相关(均r=-0.426,P0.01)。亲子依恋在男性和女性青少年儿童期虐待经历和抑郁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青少年男性受虐高于女性,亲子依恋在儿童期虐待经历和抑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生情绪稳定性现状及其与亲子依恋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情绪稳定性测验和简版父母与同伴依恋问卷对15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目前大学生情绪稳定性整体水平较差。性别在情绪稳定性不存在显著差异,是否独生子女在疑病症维度上有显著差异(t=2.144,P0.05),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自主性(F=2.933,P0.05)和负罪感(F=3.407,P0.05)两个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情绪稳定性各维度和亲子依恋相关显著,且亲子依恋对大学生情绪稳定性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亲子依恋对大学生情绪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工读生和普通生社会联接在亲子依恋与行为问题中的中介作用。方法:使用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问卷、青少年自评量表、学校依恋问卷、儿童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对248名工读生和678名普通生进行施测。结果:①方差分析表明,工读生和普通生亲子依恋和社会联接各因素得分存在显著差异,男女生同伴依恋得分差异显著;②中介模型与数据吻合很好,且在不同群组学生中,模型的中介路径不同。结论:亲子依恋对于行为问题有抑制效用,社会联接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赵金霞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240-243
目的:考察母亲对配偶的婚恋依恋、亲子依恋与儿童焦虑的关系。方法:以亲密关系经历量表、依恋安全性量表和儿童焦虑量表为研究工具,对352名小学四年级儿童及其母亲进行测查。结果:①母亲的依恋回避与母子依恋、父子依恋呈显著负相关,与儿童焦虑总分呈显著正相关;母亲的依恋焦虑与母子依恋、父子依恋相关不显著,与儿童焦虑总分呈显著正相关。②母子依恋、父子依恋与儿童焦虑总分呈显著负相关。③母子依恋、父子依恋在母亲对配偶的依恋回避与儿童焦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④母子依恋在母亲对配偶的依恋回避和儿童焦虑间起调节作用,安全型母子依恋可有效缓解母亲依恋回避对儿童焦虑的消极影响效应。结论:母亲对配偶的婚恋依恋、亲子依恋显著影响儿童焦虑,亲子依恋在母亲婚恋依恋和儿童焦虑间起中介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应对策略在大学生依恋与负性情绪中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考查应对策略在依恋与负性情绪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ECR依恋量表、应对方式量表、抑郁和焦虑量表,对8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①依恋的焦虑维度与焦虑、抑郁情绪和解决问题、自责、幻想、退避等应对策略呈显著相关;依恋的回避维度与焦虑、抑郁情绪和自责、求助、退避、合理化等应对策略呈显著相关。②应对策略中的求助维度在依恋的回避维度和抑郁的负性情绪间存在较弱的部分中介作用;应对策略中的自责、幻想和退避维度在依恋的焦虑维度和两种负性情绪间均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其中自责和幻想所起到的部分中介作用较为明显。结论:消极的自我模型会导致个体通过消极的应对策略(如自责、幻想和退避)来面对压力,从而产生更多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情绪安全感理论为依据,探索父母冲突、儿童情绪安全感与社交焦虑间的相关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儿童知觉父母冲突量表、情绪安全感量表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对两所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农村儿童和城市儿童在冲突频率和冲突强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2.24,-2.85;P0.05);经检验,在情绪安全感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t=-3.67,-2.94,-2.76;P0.01),农村儿童感知到更高的情绪不安全感;(2)父母冲突水平、儿童的情绪安全感和社交焦虑水平三者在调查样本范围内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情绪安全感在父母冲突和儿童社交焦虑水平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部分中介效应值为49.79%。结论:父母冲突不仅对儿童的社交焦虑产生直接影响,而且通过情绪安全感这个中介变量间接影响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父母婚姻质量、亲子依恋与幼儿焦虑的关系。方法:使用Olson婚姻质量问卷(ENRICH)、中文版的Waters-Deane儿童依恋行为分类卡片和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对197名幼儿及其母亲进行调查。结果:①父母婚姻质量总分及各分量表分(除角色平等性外)与幼儿焦虑总分及大多数焦虑症状均呈显著负相关;②父母婚姻质量总分及夫妻交流、解决冲突的方式、子女和婚姻等分量表得分与亲子依恋均呈显著正相关;③除强迫-冲动障碍外,亲子依恋与幼儿焦虑总分及其它各焦虑症状均呈显著负相关;④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亲子依恋在父母婚姻质量与幼儿焦虑的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父母婚姻质量、亲子依恋对幼儿焦虑存在影响,并且亲子依恋在父母婚姻质量与幼儿焦虑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母子依恋、父子依恋与儿童焦虑的关系。方法:以Kerns依恋安全性量表、Spence儿童焦虑量表为研究工具,对584名8-15岁儿童进行测查。结果:①儿童焦虑存在显著的年龄、性别差异;②等级回归分析表明,控制了年龄、性别对儿童焦虑的影响后,母子依恋、父子依恋均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儿童焦虑;③与父、母形成双重安全依恋的儿童焦虑得分最低,双重非安全依恋的儿童焦虑得分最高,只与一方父母形成安全依恋的儿童焦虑得分居中。结论:母子依恋、父子依恋显著影响儿童焦虑,父子依恋对儿童分离焦虑、躯体伤害恐惧的影响超过母子依恋。 相似文献
9.
领悟社会支持与成人依恋对焦虑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领悟社会支持与成人依恋对焦虑的作用机制.方法:以568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心境和焦虑症状同卷(MASQ),依恋方式问卷(ASQ)及社会支持问卷(SSS)进行测量.结果:焦虑分与领悟社会支持得分显著负相关(J=-0.121),并与焦虑型依恋和回避型依恋得分显著正相关(r=-0.280和r=-0.218),领悟社会支持水平与焦虑型依恋和回避型依恋显著负相关(r=-0.108和r=-0.212);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领悟社会支持通过不安全型依恋(焦虑型依恋和回避型依恋)间接作用于焦虑,不安全型依恋是领悟社会支持对焦虑作用的中介变量.结论:不安全型依恋直接作用于焦虑,不安全型依恋是领悟社会支持对焦虑作用的完全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友谊质量在亲子依恋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亲子依恋问卷、友谊质量问卷、青少年抑郁量表对454名初中生进行测量。结果:1亲子依恋与友谊质量显著正相关,且二者与抑郁均显著负相关。2友谊质量在父子依恋、母子依恋与抑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亲子依恋不仅可以直接影响抑郁,也可以通过友谊质量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抑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成人负性情绪与依恋的关系及正念水平对其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招募>18岁的成人514名,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依恋经历量表(ECR)、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进行测量。采用一般模型分析、回归分析及简单斜率分析探讨调节作用。结果:DASS-21总分与依恋焦虑、依恋回避得分正相关(r=0.52、0.32,均P<0.01),DASS-21总分及依恋焦虑、依恋回避得分均与MAAS得分负相关(r=-0.51、-0.49、-0.32,均P<0.01)。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依恋焦虑得分、MAAS得分以及二者交互项均与DASS-21总分相关联(β=0.35、-0.32、-0.11);依恋回避得分、MAAS得分以及二者交互项均均与DASS-21总分相关联(β=0.18、-0.43、-0.08)。结论:成人的负性情绪与依恋的关系密切,正念水平在负性情绪与依恋之间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反刍思维各维度对睡眠质量的直接作用,以及负性情绪(抑郁和焦虑)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391名大学生,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反刍思维量表(RRS)、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以及状态焦虑量表(SAI)分别考察其睡眠质量、反刍思维、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结果:PSQI得分与RR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CES-D得分和SAI得分均呈正相关(r=0.13~0.44,P均0.01)。回归分析显示,RRS的抑郁相关维度正向预测睡眠质量(标准化回归系数=0.49);抑郁和焦虑能够解释反刍思维与睡眠质量间关系40.74%的变异。结论:抑郁相关维度正向作用于睡眠质量;负性情绪在反刍思维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妊娠对女性成人依恋、抑郁、焦虑水平的影响以及妊娠女性成人依恋和抑郁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40名妊娠女性和236名未孕女性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妊娠与未孕女性依恋类型分布存在差异(i~2=13.379,P0.01),未孕组安全性依恋的比例高于妊娠组;妊娠组在依恋焦虑、抑郁和焦虑得分上高于未孕组,差异非常显著(t=2.606,3.628,3.788;P0.01);②焦虑、抑郁与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呈显著正相关(r=0.306,0.337,0.245,0.287;P0.01),抑郁、焦虑水平在依恋类型上有显著差异(F=25.312,17.693;P0.01)。结论:妊娠对女性成人依恋、抑郁、焦虑均有影响;妊娠女性的依恋和抑郁、焦虑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社会支持在高中生物欲动机与焦虑间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社会支持在高中生物欲动机与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运用问卷法,对北京市494名高中生的物欲动机、社会支持和焦虑水平进行测查。结果:①高物欲动机与焦虑存在显著正相关(r=0.166);低社会支持与焦虑存在显著正相关(r=0.232);高物欲动机与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正相关(r=0.233);②社会支持是物欲动机影响焦虑的中介变量,其中介效应为0.04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41.1%。结论:高物欲动机的高中生的社会支持水平较低,而社会支持是焦虑的保护因素,过度注重物欲的个体更易发生焦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儿童期虐待经历的关系,以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虐待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从哈尔滨市4所高校选取475名大学生,采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S)的中文版、儿童期虐待问卷(CTQ)、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进行测查,其中CTQ采用回顾性调查。结果:躯体忽视和躯体虐待负向预测调节积极情绪效能感(POS)(β=-0.38、-0.52);情感忽视和性虐待负向预测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DES)(β=-0.35、-0.31);躯体忽视负向预测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ANG)(β=-0.23);躯体忽视和躯体虐待正向预测抑郁(β=0.78、3.20)。POS在情感忽视、躯体忽视、性虐待与抑郁之间具有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介于0.021~0.029);DES在情感忽视、躯体忽视、躯体虐待、性虐待与抑郁之间起着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介于0.017~0.040);ANG在情感忽视、躯体忽视与抑郁之间存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介于0.016~0.019)。结论: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可能与儿童期虐待经历有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虐待与抑郁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成人依恋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情绪表达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上海某大学60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情绪表达量表(EES)、亲密关系经验量表(ECR-R)、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简式中文修订版(sEMBU-c)为工具进行测评。结果:(1)情绪表达、父母教养方式、成人依恋三者相关显著,情绪表达与依恋亲近呈显著性相关(r=-0.25,P0.001),与依恋焦虑呈显著性负相关(r=-0.11,P0.01),与父亲过度保护和母亲过度保护呈显著性负相关(r=-0.09,P0.05;r=-0.12,P0.01);(2)父母过度保护对情绪表达具有负向的直接作用(β=-0.16,P0.01);(3)结构方程模型拟合优度检验证明模型拟合良好(χ~2=561.65,dF=165,RMSEA=0.06,CFI=0.90,TLI=0.91,AGFI=0.87)。结论:父母教养方式通过成人依恋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大学生情绪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父母教养方式、亲子依恋的关系.方法:采用近乎完美量表修订版的中文修订版(APS-R-CR),父母权威问卷(PAQ)和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对538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完美主义高标准维度在父母婚姻状况上差异显著,父母婚姻关系正常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得分.②母亲专制和母亲权威的教养类型,与母亲信任的亲子依恋能显著地正向预测完美主义的高标准;母亲专制和母亲放任的教养类型,与父亲疏离的亲子依恋对完美主义的差异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的完美主义与不同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亲子依恋有关.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考察中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与家庭应激源、亲子依恋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家庭压力量表和青少年父母与同伴依恋问卷中的父母分问卷,对江苏某高中1344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家庭应激源显著正向预测中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水平,亲子依恋显著负向预测中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水平;中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考虑亲子依恋的影响时,家庭应激源对中学生物质主义价值水平的预测作用虽仍显著但已减弱。亲子依恋在家庭应激源与物质主义价值观之间的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13.30%,其90%置信区间为[0.003,0.024],P0.05。结论:亲子依恋在中学生家庭应激源和物质主义价值观水平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