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旅游这一话题也屡见不鲜,而大学生由于时间等特定因素逐渐成为旅游消费的重要消费群体。然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所受的教育、大学生所处的校园环境、大学生的年龄特征等因素都很特殊。所以,大学生与其他的社会人,有着截然不同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心理,本文对大学生的旅游消费心理特征和应对策略进行了研究,希望对大学生旅游产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当代大学生对幸福的看法。方法用自编问卷调查了196名大学生的幸福认知。结果男女大学生在幸福认知的自身和家庭条件(t=-3.002,P0.01)及人际关系维度上得分有显著差异(t=-2.928,P0.01);专本科生在得到或付出的关爱与温暖维度上的得分有显著差异(t=2.081,P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人际关系维度上的得分有显著差异(t=2.795,P0.05);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在幸福认知各维度上得分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对幸福的认识上女大学生更看重自身和家庭条件及人际关系;专科生更看重得到或付出的关爱与温暖;独生子女更看重人际关系。在对其进行幸福教育时,应充分考虑不同群体大学生对幸福的不同认知,实施有针对性地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抑郁情绪与归因方式和自尊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抑郁的无望感/自尊理论在中国大学生被试中的应用。方法:对大学生进行Beck抑郁量表(BDI)、归因方式问卷(ASQ)和白尊量表(SES)的测定。结果:不同抑郁水平大学生之间归因方式有显著差异,但在正性事件和内外维度上关系不稳定。抑郁与自尊有显著相关,不同自尊水平大学生之间的抑郁有显著差异,低自尊大学生的抑郁和归因方式的关系明显,高自尊大学生不明显。结论:本研究总体上验证了抑郁的无望感/自尊理论,中国大学生抑郁者具有对负性事件宿命性、普遍性和持续性归因、无望感和低自尊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的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49,自引:2,他引:47  
使用防御方式问卷(DSQ)中译本和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对458名大学生进行筛选并对其防御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高症状组与低症状组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上存在显著或极为显著的差异(P<0.0001,P<0.05),均值最大值落在高症状组;部分成熟防御机制差异极为显著(P<0.01),均值最大值落在低症状组。提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其防御机制的成熟程度也越低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探讨大学生生命态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工作提供参考。采用《大学生生命观调查问卷》《自杀态度问卷》对延安大学353名学生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对大学生生命观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在生命观现状的研究中,大多数大学生对生命观持有积极的认识。②生命态度的研究中,来自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对自杀行为的态度、对自杀者的态度、对安乐死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亲密好友数量在对自杀行为的态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认为大学生对生命观持有积极的认识,不同群体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人格诊断问卷(PDQ-4+)在研究生群体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用人格诊断问卷(PDQ-4+)对研究生群体进行筛查,探讨PDQ-4+在该群体中的适用性,以及探索研究生人格障碍的特点。方法:以PDQ-4+为工具,按照整群抽样的原则调查某师范大学研究牛661人。结果:研究生样本PDQ-4+十二项人格障碍分量表得分与普通人群样本比较存在显著差异(除偏执型和回避型以外),与大学生样本也存在显著差异(除回避型以外);在两个年龄组的差异上,低年龄组存表演型和依赖型得分上显著高于高年龄组;在性别差异上,男性在偏执型、分裂型、自恋型、反社会型.强迫型得分和总分是显著高于女性;在文理差异上,文科生在表演型和抑郁型得分上显著高于理科生。结论:以PDQ+4筛查研究生人格障碍。所得阳性率远远高于普通人群样本:研究生样本的八项分量表分显著低于大学生样本;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格的某些特质有趋于缓和、稳定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中国"90后"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调查问卷和Rosenberg自尊量表对石河子大学大一至大四年级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炫耀性消费与自尊水平呈负相关;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在性别、年级、生源地、独生子女(是否)等人口学变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贵州省新升本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使用《大学生网络成瘾量表》对贵州省某地方院校1 28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调查样本的网络成瘾率为17.49%,不同群体之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个别因素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量表总分和大部分因素得分群体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贵州省新升本院校大学生不分性别、年级、专业、生源等,都存在网络成瘾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严峻性,需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亚临床抑郁大学生的快感缺失特征,以及共情能力对快感缺失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分层便利取样,选取北京市大学生(N=646)进行问卷调查,所有被试需填写愉快情绪体验量表、人际反应指标问卷、贝克抑郁自评量表第二版、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和认知灵活性问卷,采用分层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亚临床抑郁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发生率为23.1%;②与对照组相比,亚临床抑郁大学生期待性快感体验维度得分显著偏低,而消费性快感体验维度得分无显著差异;③共情能力中的想象力能显著正向预测期待性和消费性快感体验;观点采择能显著正向预测消费性快感体验。结论:亚临床抑郁在大学生群体中有较高的发生率。亚临床抑郁个体表现出期待性快感缺失,而消费性快感体验无显著损伤。共情能力可能是亚临床抑郁个体快感缺失症状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师范生人格特征状况调查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本研究采用16PF量表,对师范生的人格特征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显示,男女生在恃强性、有恒性、独立性上均低于普通大学生,在忧虑性上均高于普通大学生;男师范生在聪慧性和稳定性上低男大学生,在幼想性上高于男大学生;女师范生在乐群性上高于女大学生,在怀疑性和实验上低于女大学生;男女师范生、文理科师范生、城乡师范生、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师范生,在16PF、二元个性因素心理预测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男大学生、焦虑障碍患者和社会人群吸烟行为的不安全感心理特点,提出控制吸烟行为的心理学建议。方法采用自编吸烟行为问卷,筛查出男性大学生(37例)、焦虑障碍患者(56例)、社会人群中的规律吸烟者(43例),并对选择的所有样本以不安全感自评量表(SRF IS)进行测试和比较分析。结果①男大学生规律吸烟率为14.68%、焦虑障碍组规律吸烟率34.78%、社会人群组的吸烟率44.33%;②非吸烟组在生存安全(因子I)、人际安全(因子II)得分有显著差异(F值分别为12.54、20.62;P=0.000),吸烟组则仅在总分上有差异(F值为66.13,P=0.000);③配对t检验显示:大学生组中,吸烟组和非吸烟组在与他人有关系的人际安全(因子II)(t=-3.42,P〈0.01)和爱与被爱(因子III)(t=-3.25,P〈0.01)2个因子比较有差异,其他2个因子无明显差异;焦虑障碍组在生存安全(因子I)(t=-3.43,P〈0.01)、因子II人际安全(t=-3.39,P〈0.01)有明显差异,社会人群组在生存安全(因子I)和个人成就安全(因子IV)有明显差异(P〈0.01);④在三吸烟组总分两两比较时,焦虑障碍组较大学生组(t=-4.14,P〈0.01)和社会人群组(t=-4.11,P〈0.01)比较有明显差异,而大学生与社会人群则没有明显差异。结论男大学生、焦虑障碍患者与社会人群存在不同的不安全感心理特点,大学生的控制烟草行为应注意提高其自身的群体认同感,焦虑障碍患者则要强调学习和通过其他方式来缓解其内心的焦虑,而对社会人群的教育除了强调吸烟的危害性之外,更要注意提高对于个人成就感的认识、增强和提高自身成就安全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社交焦虑大学生对社交焦虑的元情绪评价、情绪调节方式的特点,探索元情绪评价指导对改善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效果.方法:选择高、低社交焦虑大学生参加研究,以"准备演讲"为实验任务,并在任务前对高社交焦虑实验组进行元情绪评价指导;任务结束后要求被试报告在实验任务进行中的元情绪评价和情绪调节方式.结果:在准备演讲过程中,高社交焦虑大学生对自身情绪的清晰度显著低于低社交焦虑者,且主要采用重视调节;元情绪评价指导能降低高社交焦虑大学生的重视调节.结论:高、低社交焦虑大学生的元情绪评价、情绪调节方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元情绪评价指导可以帮助高社交焦虑大学生改善其情绪调节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决策风格的特点,并分析这种消费决策风格与控制点的关系.方法 采用Sproles和Kendall所编制的消费者决策风格问卷(CSI)和内拉,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对温州地区490名在校大学生施测.结果 男女大学生在消费决策风格因子(体闲娱乐、品质-金钱和决策困惑导向)上...  相似文献   

14.
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亲子亲密感的影响。采用大学生与父母的沟通状况调查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20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大学生在与父母的沟通时间、沟通内容、沟通方式、沟通态度、沟通障碍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父母教养方式在学生性别、独生与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父母情感温暖和理解高分组大学生亲子亲密感水平均高于低分组,而父母拒绝否认高分组大学生亲子亲密感水平均显著低于低分组;(4)大学生亲子亲密感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大多数因素显著相关;(5)将家庭教养方式对性别、是否独生子女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亲子亲密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父母温暖理解、母亲偏爱被试和父亲过分干涉对大学生亲子亲密感有积极影响;父母拒绝否认对大学生亲子亲密感有消极影响。因此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大学生与父母的沟通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社会地位感知与地位消费倾向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考察自尊的恐惧管理.方法:首先,采用Rosenberg编制的自尊量表选取不同自尊水平被试,然后,通过回忆任务实验范式操纵被试的社会地位感知,最后,使用Eastman等编制的地位消费倾向量表对113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相对于高社会地位感知,低社会地位感知会激发个体更强的地位消费倾向.②在高社会地位感知水平上,高自尊与低自尊之间的地位消费倾向差异不显著;③在低社会地位感知水平上,相对于低自尊,高自尊地位消费倾向更强烈.结论:地位消费是一种恐惧管理策略,高自尊个体相对于低自尊个体具有更强的恐惧管理诉求.  相似文献   

16.
<正>个体进入新环境时,身体和心理系统中原有的平衡都面临着挑战,新适应的建立需要一个调节过程,特别是来到与自身的生活习惯、习俗、文化有很大差异的环境。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以汉族群体为主体的高等院校,环境的差异对其心理产生冲击是不可避免的。近些年来,普通高等院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相关调查分析研究和干预研究也不断增加,比如,阿不力孜·热扎克[1]做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杨玲等[2]探讨了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17.
艺术大学生自我效能、主观幸福感及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艺术大学生自我产能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用幸福感指数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494艺术大学生进行了测量。结果①艺术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有显着的独生和性别差异。②艺术大学生的高、低自我效能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着的差异和相关。结论自我效能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生活满意度指数Z量表、情感平衡量表和大五人格问卷对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度和情感平衡上得分比较低,两者在性别和生源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活满意度和情感平衡与人格五因素有显著正相关。并结合相关理论对如何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大学生的受教育经历和身处的特殊校园环境,使得他们成为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产生了与其他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20.
高校教学质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忽视大学生个性心理差异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进行教学法研究,因材施教,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1研究方法笔者对本院95级临床医学专业和预防医学专业的267名男、女大学生进行座谈和问卷调直,以期揭示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和教学方法的内在联系,为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心理学方面的依据。2讨论2.1优化教学环节,激发求知欲望兴趣是川n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而需要则是兴趣产生的基础。只有对某种事物(活动)产生需要,才会5:起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