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瓣膜置换手术后早期死亡病例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092例瓣膜置换手术中21例死亡病例的术前心脏功能情况、手术方式、体外循环和阻断主动脉时间、死亡原因以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等相关资料.结果:手术早期死亡21例(1、93%,21/1092),其中,心脏停跳手术组死亡9例(2.03%,9/444),心脏不停跳手术组早期死亡12例(1.85%,12/648),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二尖瓣置换手术死亡率最低为0.85%(6/694),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手术死亡率最高为3、89%(12/308,P〈0.05);和存活病例相比较,死亡病例的体外循环和阻断主动脉时间更长,CK和CK-MB明显增加(P〈0.01);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在死亡病例和存活病例问无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原因中,低心排综合征死亡最高达12例(57.2%),心脏骤停、室颤、呼吸衰竭和多脏器功能衰竭也是死亡的重要原因.结论:双瓣膜置换术在瓣膜置换手术中死亡率较高,并多发生在体外循环转流时间过长、心肌损伤标志物增加非常明显的患者;死亡原因以低心排综合征最常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死亡原因和相关因素。方法对385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早期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后早期死亡18例,病死率4.68%。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8例,多脏器功能衰竭7例,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2例,左心室破裂1例。单变量分析提示,年龄、手术前心功能分级、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心胸比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死亡的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P〈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心功能与心胸比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死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是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死亡主要原因。手术前积极改善心功能,提高手术技巧,尽量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加强手术中心肌保护和手术后的监护及综合治疗措施,可望提高瓣膜置换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4.
摘要:目的 观察左西孟坦在瓣膜置换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二尖瓣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左西孟坦组,每组30例。术后常规治疗组给予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左西孟坦组在常规治疗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左西孟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左西孟坦组心肌损伤反应和呼吸机辅助时间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左西孟坦组心肌损伤反应和呼吸机辅助时间减少;左西孟坦组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停留时间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左西孟坦组ICU停留时间减少。结论 左西孟坦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反应,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5.
目的 探讨小剂量艾司洛尔(esmolol)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后心脏复苏的影响,并观察其对CPB前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24例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例.esmolol组(Esm组)于手术开始时静脉持续输注Esmolol 100μg/(kg·min)直至开放主动脉后1 min,并于CPB机内预充esmolol 1 mg/kg.对照组(Contr组)输入等容量的复方氯化钠液(Ringer's).记录用药后15 min内病人的血压、心率与中心静脉压;记录心脏复跳方式、停CPB后血压平稳时多巴胺的维持剂量,于术前、停CPB后血压平稳时抽中心静脉血测其血氧饱和度(ScvO2);于术前及复跳20 min测血浆香草扁桃酸(VMA)浓度;于术前及术后12 h测血浆磷酸肌酸激酶(CK)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浓度.结果 用esmolol 15 min内两组病人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无明显区别;两组病人复跳20min后血浆VMA高于术前,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病人术后12 h血浆CK、CK-MB均高于术前(P<0.01),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病人复跳方式差异无显著性;停CPB后血压平稳时Esm组多巴胺的维持剂量小于Contr组(P<0.01),Esm组ScvO2高于Contr组(P<0.01).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中持续输注艾司洛尔100μg/(kg·min)能改善心脏复苏的质量,且对CPB前循环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的治疗经验。方法:21例瓣周漏患者,主动脉瓣瓣周漏11例,二尖瓣瓣周漏10例。对其中4例无明显症状和体征者行内科保守治疗,17例有贫血和(或)心力衰竭者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直接修补瓣周漏漏口4例(术后2例复发);另13例及2例复发者手术时重新换瓣。结果:术后早期残废例(11.8%)。长期生存的19例随访3个月至15年,晚期死亡2例;余17例中,心功能Ⅰ、Ⅱ级者1 相似文献
7.
心外科手术的进步和产科技术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接受瓣膜置换术的女性可以成功妊娠分娩,但其妊娠风险远高于正常妇女。因此,本文就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妇女妊娠时机选择及孕期监护、妊娠期间抗凝方案的选择、分娩方式的选择、产褥期常见并发症处理及护理要点等内容作一综述,以进一步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妇女妊娠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8.
9.
Left ventricular contractility was measured using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 in 37 pa-tients with rheumatic mitral valve disease.Myocardial pathological lesions were studied quanti-tatively by means of the image analysis system and light microscopic examination.The resultsshowed that attenuated cardiac function is due to pathological change of the mitral valve andpathological lesions of the left ventrieular myocardium including increased interstitial fibrosis,thickened intramyocardial arterial wall leading to concentric narrowing of the lumen,hyper-trophic myocardial fiber and endocardial proliferation.Since mitral valve replacement can notcorrect the irreversible myocardial pathological lesions,perioperative protection of the my-ocardium should be emphasized,and intraoperative injury to the myocardium should be mini-mized as far as possible.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危重心脏瓣膜病手术早期死亡因素及对策。方法总结420例危重心脏瓣膜病施行瓣膜置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02例,女218例,年龄(40.0±8.7)岁。术前心功能Ⅲ级92例,Ⅳ级328例。二尖瓣置换237例,主动脉瓣置换20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142例;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置换+三尖瓣置换15例;三尖瓣置换6例。采用机械瓣569枚,生物瓣23枚。同时施行三尖瓣成形术242例,左房血栓清除术62例,左房成形术4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52例,动脉导管未闭腔内缝合术14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6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12例,无顶冠状窦修补及异常传导束切割术各2例。结果早期死亡13例(3.09%)。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呼吸衰竭、心室颤动及多脏器功能衰竭为常见原因。结论注重术前准备,适当选择手术时机,合理纠正病变,避免手术不当并发症及加强术后并发症处理可进一步提高外科疗效。 相似文献
11.
《北京医学》2012,(7)
目的 探讨危重心脏瓣膜病手术早期死亡因素及对策.方法 总结420例危重心脏瓣膜病施行瓣膜置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02例,女218例,年龄(40.0±8.7)岁.术前心功能Ⅲ级92例,Ⅳ级328例.二尖瓣置换237例,主动脉瓣置换20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142例;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置换+三尖瓣置换15例;三尖瓣置换6例.采用机械瓣569枚,生物瓣23枚.同时施行三尖瓣成形术242例,左房血栓清除术62例,左房成形术4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52例,动脉导管未闭腔内缝合术14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6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12例,无顶冠状窦修补及异常传导束切割术各2例.结果 早期死亡13例(3.09%).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呼吸衰竭、心室颤动及多脏器功能衰竭为常见原因.结论 注重术前准备,适当选择手术时机,合理纠正病变,避免手术不当并发症及加强术后并发症处理可进一步提高外科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左心系统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1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20例左心系统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资料。其中二尖瓣置换术后8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后12例。手术均在浅低温跳动下完成,以三尖瓣生物瓣膜置换。结果全组1例死亡(死于严重低心排引起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手术死亡率5%;6例有不同程度的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术后胸腔积液;2例术后出现肾功能不全,行腹膜透析治疗后恢复;1例术后出现心包积液;1例术后频发室速、室颤,经56次体外自动除颤仪除颤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恢复。除死亡病例外,全组病人顺利康复,复查心脏超声提示右房右室明显缩小。结论左心系统瓣膜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经外科矫治后疗效满意,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方法可起到满意的心肌保护效果;生物瓣可能是较好的选择。合理掌握手术指征和良好的围术期治疗是手术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行妇科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2009年4月同济医院收治的1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因妇科疾病行妇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心功能Ⅰ~Ⅱ级。其中,9例择期手术,1例急诊手术,均口服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择期手术者术前停用华法林2~5d,急诊手术者术前2~4h静脉点滴维生素K110~20mg,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平均值为13.2s,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平均值为1.19。结果10例患者手术时间8min~210min,术中出血量10~1000ml,其中1例术中出血1000ml,行输血治疗。术后未发生大出血、血栓、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术前停用华法林或应用维生素K1并将PT、INR分别控制在15s和1.20左右,结合术中细致操作,加强围手术期管理,进行妇科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肺部并发症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肺部并发症在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及其影响。方法以2009年2月至2011年8月356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瓣膜置换术后相关因素,观察它们在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中的作用。结果共有23例肺部并发症(6.5%),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包括:需要血管活性药物支持(OR=2.10),二次开胸(OR=2.12),主动脉内球囊反搏(OR=2.21),胸腔积液(OR=2.67),术后脑血管意外(OR=5.51)及术后肾功能衰竭需用肾透析(OR=9.89)。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多种危险因素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脑血管意外、膈神经损伤及术后肾功能衰竭需用肾透析最为明显。对此类患者需特别注意保护肺功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报告左心瓣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TR)的治疗体会。方法21例左心瓣置换术后中重度TR病人,有9例行内科保守治疗,12例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类型:二尖瓣再次置换加三尖瓣置换术1例,主动脉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1例,单纯三尖瓣置换1例,单纯三尖瓣成形术9例。三尖瓣成形术包括5例改良Devega成形术,行改良Key氏法4例。结果12例手术治疗者术后早期1例,病死率8.3%。长期生存11例,术后随访5个月-9.6年,平均6.1年,1例术后三年死于抗凝过度出血。9例内科治疗者,3个月-5年,6例死亡。病死率66.7%。结论左心瓣置换术后远期TR的产生与不可逆的右心损害、严重肺动脉高压、持续的心房纤颤及左心功能的恢复情况有关;对重度TR行三尖瓣成形或三尖瓣置换术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盐酸戊乙奎醚复合谷胱甘肽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肺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行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80例,年龄35~66岁,体质量51~78 kg,性别不限,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0):对照组(C组)、盐酸戊乙奎醚组(P组)、谷胱甘肽组(G组)和盐酸戊乙奎醚复合谷胱甘肽组(PG组)。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采用静吸复合麻醉。于气管插管后P组、G组和PG组分别经颈内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5 mg/kg、谷胱甘肽100 mg/kg、盐酸戊乙奎醚0.05 mg/kg和谷胱甘肽100 mg/kg。与麻醉诱导后30 min(T1)、CPB即刻(T2)、CPB结束后30 min(T3)、3 h(T4)、6 h(T5)和12 h(T6)时,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和IL-8的质量浓度。与上述各时点取桡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edx,OI)、呼吸指数(respiratory index,RI)和记录动态肺顺应性(dynamic lung compliance,Cdyn)。结果:与C组比较,P组、G组和PG组血清TNF-α、IL-6和IL-8的质量浓度降低(P<0.05);与P组和G组比较,PG组TNF-α、IL-6和IL-8的质量浓度降低(P<0.05);与C组比较,P组、G组和PG组OI、Cdyn升高,RI降低(P<0.05);与P组和G组比较,PG组OI、Cdyn升高,RI降低(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复合谷胱甘肽可减轻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肺损伤,其机制与减轻肺组织炎症反应及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PT INR测定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需要终身服用抗凝剂华法林,以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华法林使用原则是要在实验室监测下服用.监测指标是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经验认为,华法林的合适用量应当是病人PT为正常对照的1.5~2.5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危重心脏瓣膜病的外科诊断标准,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对1980年1月~2004年2月施行的危重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254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中男性120例,女性134例;年龄12~73岁;术前心功能III级82例,IV级172例;二尖瓣置换158例(57例为再次手术),主动脉瓣置换14例,二尖瓣 主动脉瓣置换82例。全部病人置入瓣膜均为机械瓣。同时施行三尖瓣成形82例,左房血栓清除30例,左房成形20例,冠状动脉搭桥3例,经主肺动脉内关闭未闭动脉导管6例,室间隔缺损修补4例,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室间隔缺损修补及异常传导束切割各2例。结果早期死亡13例(5.1%),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呼吸衰竭及心室纤颤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结论注重术前准备,选择适当手术时机,合理纠正病变,避免手术不当并发症及加强术后并发症处理可进一步提高外科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近几年瓣膜置换术后失功再手术治疗的47例进行讨论。方法 本组男22例,女25例,年龄29~60(382±43)岁。第一次替换生物瓣37例,其中二尖瓣30例,主动脉瓣6例,双瓣置换1例;替换机械瓣10例,其中二尖瓣4例,主动脉瓣6例,StJude瓣1枚,MedtronicHall瓣9枚。再手术与初次手术的时间跨度为71~110(964±79)个月,再手术全部替换机械瓣。结果 本组病例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手术顺利41例,发生严重低心排综合征而安装主动脉气囊内反搏(IABP)6例;术后住院死亡3例,病死率为64%,与同期433例初次瓣膜置换的病死率(23%)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中出血和胸腔引流量(5602±475)ml明显高于同期初次手术的引流量(2703±129)ml(P<005)。结论 再次瓣膜置换手术是安全的,与初次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一样是可以接受的,并不增加手术的风险。积极而稳妥地掌握手术时机,可有效地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且机械瓣与生物瓣一样存在失功的问题,因此在不增加手术风险的前提下,倡导生物瓣的重新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