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期静脉动脉化手术对广泛性下肢动脉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对有慢性缺血表现的11条下肢行Doppler超声与DSA和踝肱指数测定,确诊为广泛性下肢动脉闭塞症。然后用分期静脉动脉化手术对所有患肢进行治疗。结果术后近期1条截肢。10条患肢随访6~36个月,症状消失,疗效理想,术后Doppler超声与MRA复查可见动脉血向缺血肢体灌注。结论静脉动脉化治疗广泛性下肢动脉闭塞症疗效确切,已为治疗该病的一种较成熟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我科从2006年2月至2014年5月期间采用香丹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PAD)43例,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1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认识1.1概述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多见于髂总动脉、股浅动脉和胭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累及周围动脉并引起慢性闭塞的一种疾病。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中层变形和继发性血栓形成,逐渐产生管腔狭窄或闭塞,造成患肢缺血。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发病率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对于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行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该院2015年1月—2018年6月诊治的108例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溶栓治疗效果。结果导管直接溶栓治疗的66例患者保肢率为80.30%;导管溶栓前血管内球囊扩张治疗的16例患者保肢率为87.50%;行导管溶栓后血管内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治疗的18例患者保肢率为94.44%;于导管溶栓前后均行球囊扩张治疗的8例患者其保肢率为75.00%;4种治疗方案保肢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8例患者的保肢率为83.33%,死亡率为1.85%;脑梗死发生率为0.93%,截肢率为16.67%。结论对于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采取溶栓治疗方案安全有效,可作为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优选治疗方案加以应用并推广,在治疗中需结合病情综合拟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29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行人造血管旁路术或大隐静脉转流术25例(26条肢体),截肢4例。结果手术治疗25例患者中有24例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肢体溃疡愈合,1例术后死亡。结论早期积极手术治疗可提高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保肢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介入治疗科2010年5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5例急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患者,行动脉置管溶栓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术前患肢的护理,术后动脉导管的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康复指导。结果 65例急性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经过动脉导管溶栓治疗和精心护理后,1例因术后发生大面积脑梗死而死亡,1例因并发心梗放弃治疗,1例因并发脑出血放弃治疗,1例因骨筋膜室综合征及远端血管闭塞而行患肢切开减压及动脉切开取栓术;61例下肢缺血情况得到改善。结论对于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有效、精细的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以下肢大中动脉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肢体缺血综合征,以患肢末端发冷、麻木及间歇性跛行、静息性疼痛为主要表现,严重者伴有坏死感染。2004年8月-2006年7月,本院应用血栓通、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商品名:凯时)等药物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将该院2012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30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作为该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采用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对护理方法进行总结探讨。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疼痛评分、血管功能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术后1例患者发生出血,1例患者发生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6.7%(2/30)。结论在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进行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时,为其提供科学和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显著缓解,对其血管功能进行显著改善,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8.
综合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是发病急、进展快的血管外科常见急性病,当下肢动脉栓塞时,患肢出现疼痛、苍白、皮温降低、麻木、无脉和运动障碍,可引起肢体坏死,甚至危及生命。目前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最有效的方法,是以Fogarty导管取栓,结合术中术后溶栓抗凝的综合治疗。我院自1999年始采用此方法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25例,效果满意,现将其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对慢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对91例下肢动脉闭塞严重缺血患者应用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移植,采用缺血肢体局部移植及患肢股动脉腔内移植两种方法治疗,观察术前、术后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肢皮温及疼痛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踝肱比值较术前升高。结论: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对改善慢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症状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介入治疗外周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外周动脉缺血患者,通过血管介入方法插管至患肢造影并留置导管,连续7 d经过导管灌注中西药物:罂粟碱、尿激酶、香丹注射液、前列腺素。通过计分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 12例外周动脉缺血疾病患者中,临床治愈2例,显效6例,有效4例;11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治愈4例,显效6例,有效1例;急性下肢动脉闭塞症2例全部显效。结论中西药结合介入治疗外周动脉缺血性疾病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局部药物浓度高、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等优点,通过临床验证已取得了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主要是指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物质的不断扩大和继发性血栓形成,可引起动脉管腔狭窄、闭塞,使肢体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发生在下肢则被称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1]。本病属中医学"脱疽"范畴。近年来,我们用温阳通里法治疗本病数例,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现介绍验案1则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Fogarty导管取栓在围手术期适时运用药物辅助治疗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52条下肢动脉栓塞急诊行手术取栓后以药物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除去截肢5例,死亡4例外,术后34例患者感患肢变暖,股/动脉搏动恢复,29例患者术后患肢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可扪及。术后1个月应用Duplex彩超对术肢进行复查,显示取栓后动脉腔内血流通畅,无继发血栓形成。术后0.5~10 a,用Duplex彩超对患者做远期随访,其中30例通畅,3例出现再阻塞,1例失访,通畅率89%。结论及时的Fogarty导管手术取栓并适时配合药物辅助治疗下肢动脉栓塞能达到理想的中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指由于体内大、中型血管管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断扩大和继发血栓引起的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患者患肢远端出现慢性或急性的缺血症状。多数患者在发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可引起患肢坏疽截肢,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动脉硬化闭塞症作为一种全身性的危险疾病,好发于腹主-髂动脉、股-腘动脉等多处大、中型动脉。近年来,中医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文章探讨了中医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 1999年以来 ,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症 32例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6 4例均为住院患者 ,糖尿病诊断符合 1996年 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标准 ,下肢动脉闭塞症参照 1990年中国中医药学会脉管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诊断标准。即 :12型糖尿病。 2下肢缺血性表现麻木、疼痛、跛行。 3下肢动脉彩超示内膜增厚、斑块 ,部分有血栓形成。 4踝 /臂收缩压 <0 .9。 6 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男 18例 ,女 14例 ;年龄 4 6~ 75岁 ,平均 6 2 .3岁 ;糖尿病病程 4 .2~ 2 2…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彩超在诊断下肢动脉闭塞部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2017年在该院治疗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2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总结彩超特点。结果 230例患者中彩超诊断有125例动脉硬化闭塞症,45例动脉栓塞症,4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造影确诊动脉硬化闭塞症135例、动脉栓塞症5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5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59%、90.00%、88.89%。结论彩超能精确的确定下肢动脉闭塞病变部位,同时能有效评估闭塞部位长度、程度的重要检查方法,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经动脉介入溶栓治疗后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6年5—2018年6月期间接收的6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进行经动脉介入溶栓治疗,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34例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研究组肿胀肢体弹力恢复时间(24.3±4.8)h、患肢腿围缩小时间(35.3±5.1)h及肿胀消失时间(8.1±2.2)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4.12%显著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经动脉介入溶栓治疗后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满意,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李昌学  梁利华 《四川中医》2002,20(12):58-59
目的: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提高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治疗水平。方法:对30例下肢动脉闭塞症病人在行静脉动脉化手术基础上,加服龙蛭玄胡散。结果:所有病人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肢体溃疡愈合。结论:龙蛭玄胡散具有抗凝溶栓、扩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功能,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正>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物质的不断扩大和继发性血栓形成,可引起动脉管腔狭窄、闭塞,肢体出现慢性炎症或急性缺血症状,称为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硬化闭塞症好发于腹主动脉下端、髂动脉及腘动脉。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及组织坏疽、单侧肢体缺血性神经病变。我科2012~2014年共收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74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配合精心护理,减少了合并症的发生,缩短了病程,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现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股动脉加压灌注对Ⅱ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Ⅱ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疏血通注射液股动脉加压灌注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2组均2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纤维蛋白原定量变化情况,检测患肢治疗前后血流束宽度及血流频谱峰值,统计临床疗效,评价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8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定量、血流束宽度及血流频谱峰值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P<0.01),且治疗组全血黏度(低切)及血浆黏度,股浅动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的血流束宽度及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的血流频谱峰值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股动脉加压灌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Ⅱ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河北中医》2012,34(4)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股动脉加压灌注对Ⅱ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Ⅱ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疏血通注射液股动脉加压灌注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2组均20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纤维蛋白原定量变化情况,检测患肢治疗前后血流束宽度及血流频谱峰值,统计临床疗效,评价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8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定量、血流束宽度及血流频谱峰值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P<0.01),且治疗组全血黏度(低切)及血浆黏度,股浅动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的血流束宽度及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的血流频谱峰值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股动脉加压灌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Ⅱ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