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理信息系统在江苏省疟疾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建立江苏省疟疾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对江苏省疟疾流行区分布态势进行预测。方法收集1997~2006年江苏省各市(县)疟疾发病率资料,在ArcGIS8.3软件支持下建立各县(市、区)疟疾病情数据库,疟疾分布图重叠获完整的各年度全省疟疾流行图。结果江苏省疟疾空间分布图显示,单一中华按蚊区发病数占全省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2001年0.15/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1997年的0.02/万(P〈0.01);2006年苏南的苏州、无锡和常州3市外来流动人口输入性疟疾病例为141例,占总数的84.94%,是本地病例的5.64倍。结论在北纬32。以北的单一中华按蚊地区陆续出现小暴发点或局部暴发流行,并有继续向北扩散蔓延的趋势。苏南流动人口输入性疟疾病例发病上升趋势较明显,应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2007年疟疾疫情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江苏省2007年的疟疾流行态势,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收集江苏省2007年疟疾病例的发病季节、性别和职业、发热病人血检和复发情况,对重点地区进行按蚊密度调查。结果2007年江苏省报告疟疾940例,发病率为0.130/万,比2006年上升了22.56%;本地人口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0.08%,外地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1.18%,二者之间有极其显著差别(P〈0.01);全省复发病例占发病总数的9.36%。结论部分地区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偏低,复发病人较多,以及中华按蚊数量明显增加,是江苏省淮北地区出现疟疾疫情回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德宏州1951~2001年疟疾流行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捷 《中国热带医学》2004,4(5):756-758
目的:分析云南德宏州疟疾流行的空间、时间、人群分布规律,为疟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根据全州疟疾疫情资料,统计分析疟疾发病空间、时间、人群及在传染病中的分布特征。结果:1951~2001年全州各县、市疟疾发病386677例,平均发病率113.16/万,死亡835例,平均死亡率0.23/万,病死率0.22%,年际发病在建国初和革期间出现了两个流行高峰,发病率高达717.65/万和1128.28/万,6.11月发病数占76.04%,5.40岁发病数占83.32%,农民发病数占64.18%,男性发病数占64.42%,原虫种类为恶性疟占63.33%,间日疟占43.82%,三日疟和混合感染占1.85%。疟疾病例占全州传染病报告数的44.16%。结论:德宏州是云南省的高疟区。6~11月为流行高峰季节,5~40岁人群为高危人群,男性较女性发病率高,以农民为多发,在大流行年代恶性疟为主,疫情控制后以间日疟为主。流行强度与防治措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掌握湖北省疟疾流行态势,为制定抗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7-2009年全省网报疟疾疫情进行统计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7-2009年共报告疟疾3 570例,发病率为0.12~0.31/万,年平均下降幅度为36.67%,其中输入性疟疾106例(间日疟54例、恶性疟50例、卵形疟2例),占疟疾发病的2.97%,嗜人按蚊分布区发病占全省病例的82.58%,中华按蚊分布区占17.42%。6-9月,疟疾发病数占全年病例的57.96%。35~55岁年龄组疟疾发病占发病数的48.11%。2009年,仅枣阳市、广水市疟疾发病率在万分之一以上,发病数占全省病例的38.90%。近年来全省疟疾防治以控制传染源为重点,局部高发点同时采取药物浸帐灭蚊措施,有效降低了疟疾发病率。结论 全省疟疾发病呈下降态势,但输入性疟疾病例呈上升趋势,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抗疟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花都地区疟疾流行趋势和规律,为制订防治策略和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对花都地区1995~2004年疟疾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特点与趋势分析。结果 年均发病率为10.25/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性别比例3.22:1;人群分布以外来民工发病数最高,占病例总数59.28%;每年发病率持续下降,近3年已达历史低水平。结论 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花都区疟疾防治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 如东县地处长江下游黄海之滨的水网地区,是以中华按蚊为传播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60年代初和70年代初曾发生过二次疟疾暴发流行,1960年的发病率高达30.13%。经长期防治,发病率逐步下降,从1992年起全县的发病率已降至1/10万以下。为了解掌握低发病率状态下的疟疾流行特征,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作者对1992年—1998年全县的疟疾发病情况进行了分析。1 资料来源 1992—1998年全县各医疗单位上报,并  相似文献   

7.
许俊 《医学动物防制》1999,15(8):433-433
<正> 炭疽病是贵州省危害人畜健康比较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每年都有病例报告和局部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为进一步了解炭疽病在我省的流行情况,现将1998年发病情况简述如下。1 材料来源 从本站疫情室及部分重点发病县(市、区)收集有关疫情情况及资料,统计分析其年发病情况、时间分布特点、地区分布及职业情况等。2 发病情况2.1 流行强度 1998年全省发病483例,死亡30例,发病率1.371/10万,死亡率0.091/10万,病死率6.21%。与去年同期相比,发病率上升0.07%,死亡率上升0.14%,病死率上升6.55%,发病区县数上升2.50%。2.2 地区分布 全省9个地州市均有疫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江苏省灭疟后期疟疾流行特点。方法 收集全省各县1989-2000年疟疾疫情资料,对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的发病率或阳性率进行相关分析或率的显著性检验。结果 全省年发病率变化趋势与两种按蚊共存地区的发病率呈一致关系,中华按蚊地区疟疾发病稳定在较低水平,平均年发病率为 0.10/万;而两种按蚊共存地区平均发病率为1.86/万,明显高于中华按蚊单一区(p<0.01),且有向毗邻地区扩散的趋势。本地居民友热病人血检阳性率0.06%,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0、55%,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IFA阳性率与发病率呈相关关系。结论 两种按蚊共存地区及其毗邻地区疟疾潜在流行的危险性较高,中华按蚊单一媒介地区出现较大流行和反复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是疟疾流行较严重的省份,属不稳定疟区,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疟疾暴发流行。间日疟在全省范围内流行,20世纪80年代恶性疟在北纬31°~33°之间的江淮丘陵地区的20个县、市中流行。20世纪60—70年代,疟疾发病率曾高达3 214/万。经多年积极防治,疟疾发病大幅度下降,全省自1991年以后未发现本地感染恶性疟病例,1999年疟疾发病率下降至1/10万左右。2000年起,全省疟疾疫情出现大幅回升,局部暴发时有发生,病例集中于沿淮及淮河以北地区,至2006年全省报告病例34 984例,发病率达57.2/10万,发病数和发病率均居全国首位,其中99%为本地感染的间日疟病例,其他为境外输入的恶性疟病例。2007年起采取以传染源清除行动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疟疾疫情得到有效遏制,年发病率降为44.69/10万,2008—2013年疟疾疫情连年大幅度下降,年发病率从22.04/10万下降至0.32/10万,2013年,全省仅报告3例本地感染病例,2014年起至今,全省境内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报告。安徽省于2010年启动消除疟疾行动计划,计划于2018年在全省范围内消除疟疾。目前消除疟疾工作进展顺利,两个阶段性目标提前实现。至2016年底,全省已有94个县(市、区)和5个市完成了消除疟疾考核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1984~2011年濠江区疟疾流行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疟疾的发生、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对1984~2011年濠江区疟疾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7年来,共发病78例,年平均发病数2.89人,全年均可发病,5~10月份发病较高,占84.62%;男/女比例为5.5/1,性别没有显著性差别;18-50岁的青壮年发病率较高,占发病总数的93.59%;职业分布以农民和工人为主,共67例,占发病总数85.90%.结论 濠江区疟疾发病率虽处于相对低水平,但仍存在外来输入性病例的危险,需继续采取有效防制措施,为消除疟疾达标考核做准备.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2002~2004年疟疾流行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云南省近年疟疾流行态势,为制定抗疟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云南省2002~2004年疾病流行情况分析。结果2002~2004年云南省16个地州在123个县内报告疟疾病例39692例,占全省传染病总数的14·42%,3年的疟疾年发病率分别为2·70/万,3·53/万和2·86/万。发病率3年均排在各县前10位的是西盟、瑞丽、陇川、盈江、腾冲和勐腊。发病率5/万以上县的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20%以下,发病数则占全省的80%以上。25个边境县3年共报告疟疾病例28564例,占全省发病数的71·96%,报告恶性疟7037例,占全省恶性疟数的80·85%。当地至国外回归居民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10·23%,外来流动人口为8·53%。外来流动人口的居民带虫率(5·15%)明显高于疫点居民(2·10%)及当地居民(0·65%)。结论云南省疟疾流行态势依然严峻。各重点疟区尤其是边境地区应加大疟疾控制工作力度,针对不同目标人群制定切实可行的疟疾控制措施,同时还要加强边境疟疾联防并探索和选择适合流动人口疟疾管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邳州市2001—2010年疟疾流行趋势和防治效果,探讨防治对策,为制定今后的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邳州市2001—2010年疟疾疫情动态分析,研究疟疾疫情变化与防治措施的关系。结果邳州市2000~2010年疟疾发病呈不稳定状态,年发病率0.52/10万~2.21/10万;2002年起疟疾发病率逐年上升,2007年达高峰,疟疾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7~10月疟疾病例数占81.09%;病例高度散发,发病最多的职业是农民,占53.73%;2000—2010年治疗疟疾现症病人1813人次,休止期治疗5569人次,发热病人血检191480人次。结论通过实施疟疾传染源管理和媒介控制并重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及全球基金疟疾项目以后,遏制疟疾流行,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东莞市疟疾流行状况,为制定疟疾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用回顾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东莞市1994~2004年疟疾疫情和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4~2004年东莞市共发现疟疾4624例,年均发病率为9.75/10万。其中输入病例1689例,占36.52%;本地感染病例2935例,占63.48%。在本地感染病例中,本地居民发病786例;外来民工发病2149例。在全部病例中,以间日疟为主;病例集中分布于虎门镇、厚街镇、长安镇及其周围丘陵地带,其发病数占全市总病例数的79.86%。结论 由于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疟疾防治工作,东莞市疟疾发病率明显下降,83.00%以上病例发生在外来人口。为了控制疟疾流行,必须对重点地区的外来民工做好疟史调查、治疗及个人防护.加强流行季节对疑似病人检查疟原虫。  相似文献   

14.
1974年海南岛发现首例抗氯喹恶性疟,海南建省前1987年疟疾发病率为23.4,恶性疟占34.8%.病例数为5267例,流行区人口50余万。建省后进一步增加投入,加强防治研究:(1)掌握了抗氯喹恶性疟流行病学的新特点,适时调整防治措施;(2)筛选出几种抗疟药联用新方案,用于临床治疗和现场防治;(3)在全省主要疟区推广控制抗氯喹恶性疟的“毛阳模式”。疟疾发病率自1989年起逐年下降,1996年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为5.30,恶性疟占24.3%,病例数为1026例,比1987年下降80%,流行区人口缩减了一半,防治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南部地区近20年疟疾流行特点及监测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湖南省南部地区近20年疟疾流行特点及监测方法。方法 收集并分析湘南部11个县(区)20年疟疾资料。病例侦查采用常规方法对四热病人进行血检。结果 湖南南部地区曾为间日疟、恶性疟和三日疟混合流行高发区。近20年疟疾发病率已控制在0.01‰-0.14‰。疟疾流行特点发生新的变化,以输入病例为主,占89.23%,患多数是流动性大的青壮年,疫点散在分布,7月和8月病例最多。间日疟为当地唯一流行虫种。1980—1990年四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0.33%,其中临床初诊疟疾和疑似疟疾二热病人血检发现阳性人数占总病例数的87.57%;1991—1999年三热病人的血检阳性率为1.24%,其中临床初诊疟疾和疑似检疾二热病人血检发现阳性人数占总病例数的96.66%。结论 当前湖南南部地区疟疾防治的重点是加强对外出流动人口的管理监测,建议该类地区以临床初诊疟疾和疑似疟疾为主要血检对象,年血检率可达0.30%左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巴中市疟疾流行动态及特征,评价防控措施和效果,为疟疾后期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巴中市1950-2014年疟疾疫情和防控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巴中市1950-2014年报告疟疾11 993例,年发病率6.57/10万,有两次流行高峰,分别是1952-1957年、1962-1965年,发病率分别为33.00/10万~35.91/10万、64.91/10万~137.59/10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5-8月占71.76%;年龄以20~50岁为主,占83.06%;男女发病数性别比1.76: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8.80%;主要传播媒介是中华按蚊,以间日疟流行为主;防制过程分为调查及重点防治、控制流行、综合防治基本控制和监测巩固达到消除4个阶段,每个阶段均采取相应的防制措施,1995年后发病率控制在1.00/10万以下,1997-2014年报告的疟疾病例均为外源性输入病例.结论 巴中市疟疾防治工作达到国家消除标准.但输入性病例不容忽视,应完善防控机制,加强到疟疾流行区务工流动人员的监测,及时发现病人并有效处置,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保山市隆阳区2005~2011年疟疾流行态势.方法 收集隆阳区2005~2011年疟疾疫情资料,用Excel2003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隆阳区2005~2011年共报告疟疾病例1 580例,占总报告传染病的9.83%,无死亡病例;间日疟1 093例,占69.17%,恶性疟465例,占29.43%;未分型22例,占1.40%.2005 ~ 2011年发病以输入病例为主,共1 562例,占总发病数的98.86%.年均发病率较高的是水寨乡、辛街乡和瓦房乡,年均发病率较低的是杨柳乡、永昌办事处和兰城办事处.疟疾季节流行分布呈现“单峰”型.病例绝大多数为男性,共1 452例,以农民为主,共1 506例,年龄段主要为30~49岁,共915例.结论 隆阳区疟疾发病率自2005年以来逐年下降,发病以输入性为主,本地病例发病得到有效控制,加大流动人员管理力度,进一步降低疟疾发病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河南省近5年疟疾的流行特征,探讨发病趋势,为科学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收集整理河南省2009~2013年的疟疾疫情数据及所有相关的病例信息,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疟疾病例在时间、地区和人群中的分布特点。结果 2009~2013年间全省共发生疟疾3 189例,年均发病率为0.68/10万,年发病数总体呈递减趋势,但输入性疟疾所占比例逐年增多,且感染类型更为复杂。2009~2010年,15个高发县(区)的病例占绝大多数,近三年疟疾发病逐渐呈现点状散发状态;全年均有疟疾病例发生,但2010年以前疟疾流行季节性特征明显,病例多集中在流行季节的5~10月,近三年没有明显的季节高峰,全年发病水平平稳;人群分布上,男女性别比为2.16:1(2 179:1 010),30~59岁年龄组发病人数最多,占病例总数的52.78%,农民为主。结论河南省近5年疟疾发病人数逐年下降,疫情稳定,但输入性疟疾形势严峻,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技术培训,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应作为今后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宋海红 《中国热带医学》2009,9(6):1120-1121
目的对南汇区2003~2007年疟疾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今后疟疾的防治与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南汇区2003-2007年疟疾疫情资料,回顾性分析该地区疟疾流行的“三间分布”。结果2003~2007年南汇区疟疾发病共42例,平均每年8-9例,发病率控制在0.5/10万以下;42例中男性占78.57%,女性占21.43%;20-40岁占69.05%,工人、农民和民工占73.81%;发病在5~10月份的占78.57%;区外病例占全部病例的59.52%。结论南汇区疟疾总体发病处于较低水平,但存在着流动人口增多和医务人员对疟疾缺乏诊断知识等不利因素,仍需做好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梁河县2001-2006年期间疟疾流行态势,为制定疟疾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6年的发热病人血检数据资料,统计分析疟疾流行因素间的关系。结果6年血检38824人,阳性1836例,阳性率4.73%,年均发病率191.37/10万;其中间日疟1330例、恶性疟471例、未分型35例;当地感染发病300例,占16.34%;外出感染输入发病1536例,占83.66%。结论梁河县2001~2006年期间疟疾发病数逐年上升,造成回升的主要原因是民工外出感染发病,提示只有加强疟疾监测,对外出务工者实施预防服药和做好休止期根治,才能有效控制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