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子宫内膜癌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放疗及药物(包括化疗药物及激素)治疗。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年龄、有无内科合并症),癌变累及范围及恶性程度选择治疗方式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早期(即临床Ⅰ~Ⅱ期)患者原则上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据手术病理分期及存在的复发高危因素选择术后辅助治疗;晚期(即临床Ⅲ~Ⅳ期)患者则采用放疗、手术、药物等综合治疗。现就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术式的选择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2.
尽管大多数子宫内膜癌患者在确诊时处于早期,通过手术即可治愈。但伴有复发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依然面临复发的危险,需要术后辅助治疗,包括放疗、化疗、激素治疗等。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根据2011年最新的全球统计报告,子宫内膜癌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在发达国家为12.9%,死亡率为2.4%;在欠发达国家则为5.9%和1.7%.子宫内膜癌的治疗首选是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可获得约70% ~ 80%的5年生存率.但是,对于晚期和复发患者以及合并有高危因素的早期患者,常需辅助放疗、化疗或激素治疗.多数学者认为子宫内膜癌对化疗尤其是对全身化疗不敏感,从而忽视了对子宫内膜癌化疗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上皮恶性肿瘤,多见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治疗以手术为主,根据术后病理和(或)影像学检查是否存在高危因素行辅助放疗和(或)化疗等[1]。中晚期(Ⅲ~Ⅳ期)常采取手术+放射治疗±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法。子宫内膜癌为放射治疗敏感肿瘤,无论是针对中晚期的根治性放疗还是早期的术前/术后辅助性放射治疗,对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一直以来子宫内膜癌沿用手术治疗,辅以放疗、化疗和激素治疗等综合治疗。化疗作为子宫内膜癌的一项重要辅助治疗手段,在早期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和晚期或复发患者的治疗地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近年有学者提出,新辅助化疗用于晚期患者,以提供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成为常见的妇科肿瘤.1973-1999年上海市区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增长了166.30%,年平均增长率4.41%.75%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诊断属早期(Ⅰ、Ⅱ期),手术治疗即可达到较好的效果;13%患者手术分期为Ⅲ期;3%~13%患者属Ⅳ期,晚期和复发性相对较少,但预后明显较差.内分泌和化疗成为晚期子宫内膜癌最主要治疗手段,内分泌治疗的有效率10%~20%,而联合化疗的有效率可达40%~60%,但中位生存时间仍少于1年.近年来治疗晚期和复发性子官内膜癌的临床研究正在回答人们所关心的临床问题:化疗是否优于放疗?哪些化疗方案最理想?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癌的化学药物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约 75 %的早期子宫内膜癌可以用手术和放疗治愈。但仍有许多病人发生转移或复发需继续治疗。多年来孕激素治疗疗效有限 (15 % ) ,且存活期短 ,因此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妇科肿瘤工作者不断探索应用化疗药物治疗。1 病例选择及疗效评价1.1 化学药物治疗常用于下列情况 ①晚期子宫内膜癌Ⅲ期或Ⅳ期病人术后有可评估病灶 ,或有可评价疗效的指标如CA12 5升高 ;②复发的子宫内膜癌 ,经或未经过放疗或孕激素治疗 ;③估计存活期在 3个月以上 ;④生活质量评价达到一定标准 ,如ECOG评分达 3分以上 ;⑤ 4周内未接受过化疗 ;⑥具有正常肝、…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癌晚期患者及具有高危因素的早期患者易发生转移及复发,预后较差,对这些患者的辅助治疗包括化疗、放疗、激素治疗等,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毒性较大。近年来免疫疗法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热点,其中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1/PD-L1)为靶点的免疫治疗药物在临床实验中显示出了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本文将对PD-1/PD-L1的生物学结构、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PD-1/PD-L1抑制剂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目的 总结 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52例 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将其分为≤ 3 5岁年龄组 (A组 ,17例 )与 3 5~ 45岁年龄组 (B组 ,3 5例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5岁以下内膜癌患者占内膜癌总数的 12 7% ,随年龄的增加 ,发病人数有增加的趋势 ,约 50 %的患者合并未产、不育、月经失调、子宫内膜增生 ,2 9%合并肥胖 ,2 3 %合并多囊卵巢 ,其中A组合并多囊卵巢的比例为 53 % ,合并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比例为 59% ,较B组明显增高 (分别为 9%、2 6%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按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标准手术病理分期Ⅰ期占 82 % ,其中A组均为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 ;B组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比例占 2 6% ,但除了分期有升高的趋势 (P <0 0 5)外 ,其余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治疗以手术为主 ,另有 2例患者采用孕激素治疗保留生育功能 ,获得缓解。 2例复发。结论  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多合并不育、月经失调、内膜增生、肥胖、多囊卵巢 ,表明其发生与雌激素有关 ;期别以Ⅰ期为主 ,尤其是≤ 3 5岁者 ,高危因素少 ,预后较好。对于早期 (Ⅰa期 ) 45岁以下内膜癌患者可考虑保留生育功能或卵巢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癌的有效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在术中进行手术-病理分期,确定病变的范围,及有否高危因素,决定术后是否辅助治疗,判断预后.对不能耐受手术或晚期(Ⅲ、Ⅳ期)患者,则采取放疗、化疗及(或)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癌的化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是以手术治疗为主,放射治疗为其主要的辅助治疗,特别是子宫内膜癌诊断时,大约70%是临床Ⅰ期,手术治疗有较高的治愈率,而放疗对控制局部复发效果好,因此子宫内膜癌患者大多无需进行化疗.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癌(EMC)为女性生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化疗既往主要应用于晚期或复发患者,近年来,国外已有早期高危EMC患者受益于术后辅助化疗的报道,本文重点阐述早期高危EMC术后辅助化疗的人群选择、化疗方案及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Ⅱ期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约占子宫内膜癌的12%,诊断Ⅱ期子宫内膜癌可将分段诊刮、宫腔镜检查及影像学相结合以提高分期诊断的准确性。目前对于Ⅱ期子宫内膜癌术式的选择存在争议,不同研究得出的结论不同,扩大切除范围降低复发率的同时也增加了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对此,需要仔细权衡,并需要更多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加以评估。术后放疗能够减少局部复发率,但对总生存率没有影响,其中阴道近距离放疗可能优于全盆腔放疗。对于合并高危因素者选择辅助化疗的生存率高于放射治疗。Ⅱ期子宫内膜癌的3年生存率为79%~85%。对Ⅱ期子宫内膜癌[2009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放射治疗是仅次于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重要治疗手段.目前放疗主要是用于不适合手术的中、晚期患者、复发患者及早期复发高危患者.现应用较多的是术后辅助放疗,而全放疗或术前放疗现已很少应用.  相似文献   

15.
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是指子宫内膜癌经系统的初始治疗完全缓解一段时间后 ,临床又发现癌灶 ,且组织病理类型与原发灶完全一致。文献报道 ,子宫内膜癌治疗后复发率为15 4 % [1] 。近年来研究发现 ,化学药物治疗 (化疗 )对晚期、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有一定疗效 ,放射治疗 (放疗 )和手术可使部分晚期、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病情缓解 ,预后改善。现就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作一综述。一、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征(一 )复发的相关因素1 年龄 :多年来 ,多数学者认为年龄是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独立因素[2 ] ,而另有一些学者则认为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综合治疗后的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有完整随访资料的43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435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55.5个月,其中59例(13.6%)患者复发,58例(13.3%)患者死亡,5年总生存率为92.2%,5年无瘤生存率为88.3%。术后单纯辅助孕激素治疗≥12个月者5年无瘤生存率[(95.1±2.7)%]显著高于术后无辅助治疗组[(93.1±2.7)%,P<0.05];术后孕激素+放疗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94.3±6.5)%]、5年无瘤生存率[(86.1±10.8)%]均显著高于术后单纯放疗组[均为(69.4±14.4)%,P<0.05)];术后单纯化疗组5年总生存率[(84.2±6.3)%]、5年无瘤生存率[(81.9±6.8)%]略低于术后无辅助治疗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放疗+化疗组5年总生存率[(87.9±6.0)%]、5年无瘤生存率[(78.3±8.7)%]与术后化疗组、放疗组和无辅助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辅助孕激素治疗≥12个月、化疗、放疗+化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危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晚期子宫内膜癌20例复发转移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晚期子宫内膜癌复发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9年 8月至 2 0 0 1年 5月间收治的 2 0例晚期子宫内膜癌复发患者临床病理资料 ,并与同期未复发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① 6 0例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 ,随访 1~ 7年 ,发现复发转移 2 0例 ,复发率 33 3% ,其中Ⅲ期 13例 ,Ⅳ期 7例 ;②复发转移首发部位 :盆腹腔 9例 ,肺转移 8例 ,其他部位 3例 ;③临床特征 :Ⅲc和Ⅳ期复发率分别为 4 0 9%和 6 3 6 % ,显著高于Ⅲa(12 5 % ) (P <0 0 5 ) ;术后有残存病灶者复发率为 72 7% ,无残存者仅为 2 4 5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④病理特征 :复发率在侵肌≥ 1/ 2者为 5 0 0 % ,侵肌 <1/ 2者为 18 7% ,有宫旁受侵者为 5 8 3% ,而未受侵害者为2 7 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低分化癌的复发率 (5 5 0 % )显著高于中分化癌 (2 5 0 % )和高分化癌(2 0 0 % ) (P <0 0 5 ) ;而淋巴结有癌转移的复发率 (46 2 % )和无癌转移者 (2 3 5 %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⑤复发与治疗方式 :术后辅助化疗和放疗的复发率最低 (13 3% ) ,其次为术后辅助化疗 (31 8% )。结论 晚期子宫内膜癌复发率高 ,最常见的复发转移部位为盆腹腔和肺 ,多数在 2年内复发 ,复发转移高危因素有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癌是较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化疗和放疗是其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但是,临床上由于子宫内膜癌的耐药性,经常遇到子宫内膜癌经手术、化疗和(或)放疗后复发或病情未控的情况,晚期子宫内膜癌的5年生存率仅30%左右,因此对于子宫内膜癌复发和转移的治疗成为临床的难点。 高能聚焦超声热疗(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又称体外聚焦热疗(focused extracorporeal pyrotherapy,FEP),是新近发明的局部治疗肿瘤的新方法,目前已有应用于肝癌、前列腺癌等的报道,尚未见关于妇科肿瘤的报道。本文对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放疗后右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行再次手术、放疗和化疗,病情未控,应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癌化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化疗是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化疗在高危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已引起重视。临床研究GOG209将卡铂/紫杉醇(carboplatin and paclitaxel,TcP)与子宫内膜癌标准化疗方案阿霉素/紫杉醇/顺铂联合化疗(doxorubicin,paclitaxel and cisplatin,TAP)进行比较,其结果值得期待。放疗联合化疗可以改善高危早期患者的生存。续贯化疗-放疗-化疗模式(chemotherapy,interval radiation and further chemothera-py,CRC)有利于改善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存。需重视化疗的毒副作用,序贯双联疗法(卡铂/紫杉醇和卡铂/阿霉素)是一种降低药物毒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早期子宫内膜样癌手术后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早期(Ⅰ~Ⅱ期)子宫内膜癌中86.5%为子宫内膜样癌,Ⅰ期和Ⅱ期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较高,分别90.1%和79.5%<'[1]>,但有一定的局部复发率,可达15%.对于早期子宫内膜样癌,高危因素包括手术病理分期高,深肌层浸润,组织学分级差,高龄,脉管内癌栓,肿瘤较大,子宫下段受累等口<'[2-5]>.虽然有明确依据表明手术后辅助治疗可降低复发率,但在生存率方面一直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