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静波  翁静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261-263,266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药流产后子宫出血与蜕膜细胞凋亡、基质金属蛋白酶-3及其抑制物-1及子宫内膜自然杀伤(uNK)细胞等多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愿终止妊娠的停经8周之内的早孕妇女,自愿选择药物流产或人工流产两种方法,分为人工流产组、药流不全组、药流完全组各20例。收集3组蜕膜组织进行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asL、MMP-3、TIMP-1、CD56的表达,图象分析仪定量分析。[结果]药流不全出血区FasL的表达显著减弱(P﹤0.01);MMP-3的表达强度显著增强(P﹤0.01);而TIMP-1的表达强度显著减弱(P﹤0.01);药流不全出血区uNK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多(P﹤0.01)。[结论]药流不完全出血区的蜕膜细胞FasL表达减弱,未凋亡的蜕膜组织残留于子宫内,导致流产不全,引发出血;MMP-9增多,TIMP-1减少,且两者比例失调,导致细胞外基质退化,血管脆性增加,产生出血;另外uNK细胞数量异常增多,导致异常血管生成,孕囊与蜕膜剥离不全,从而引起出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药流产后子宫出血与蜕膜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抑制物-1(TIMP-1)表达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要求终止妊娠的、停经8周之内的早孕妇女,自愿选择药物流产或人工流产两种方法之一,分为人工流产组、药流不全组、药流完全组各20例。收集3组蜕膜组织采用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MP-3、MMP-9、TIMP-1的表达,图象分析仪定量分析。结果:MMP-3、MMP-9和TIMP-1主要分布于子宫蜕膜上皮细胞、腺上皮及基质细胞的细胞浆内。药流不全出血区MMP-3、MMP-9的表达强度显著增强(P0.01);TIMP-1的表达强度显著减弱(P0.01)。结论:米非司酮作用于蜕膜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及基质细胞使其表达MMP-3、MMP-9增多,TIMP-1减少,且两者比例失调,导致细胞外基质退化,血管脆性增加,发生出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MMP-9和TIMP-3在早孕、先兆流产和药物流产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定位及表达水平,探讨其水平及平衡在维持正常妊娠中的作用。方法:选取90例早孕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负压吸宫术者30例为对照组,行药物流产术者30例为药物流产组;自愿行吸宫术的先兆流产妇女30例为先兆流产组,均留取绒毛和蜕膜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MMP-9和TIMP-3在不同早孕流产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MMP-9和TIMP-3在3组绒毛的合体滋养细胞、细胞滋养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蜕膜的蜕膜细胞、腺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呈不同程度的阳性染色。通过定量分析,药物流产组绒毛和蜕膜MMP-9的表达高于先兆流产组,先兆流产组高于对照组(P<0.05);3组绒毛和蜕膜TIMP-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绒毛和蜕膜中MMP-9/TIMP-3药物流产组高于先兆流产组,先兆流产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MP-9表达水平的升高在流产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MMP-9和TIMP-3的平衡对维持正常妊娠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后子宫内膜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特异性组织抑制物-1(TIMP-1)的表达变化,探讨药物流产后子宫异常出血的机理。方法:取药物流产(简称药流)后和吸宫术后子宫出血〉14天妇女各20例以及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14天20例妇女的子宫内膜,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测定子宫内膜MMP-9和TIMP-1的表达,对3组子宫内膜MMP-9和TIMP-1表达进行组织学积分测定。结果:药流非出血组、药流出血组和吸宫出血组子宫内膜组织中MMP-9的表达依次下降(P〈0.05),TIMP-1表达3组间无差异,3组子宫内膜中MMP-9/TIMP-1组织学积分比值分别为1.47、1.00、1.14。MMP-9/TIMP-1比值药流出血组高于其它两组(P〈0.05),而药流出血组和吸宫出血组之间子宫内膜MMP-9/TIMP-1比值无差异。结论:子宫内膜MMP-9的下降和MMP-9/TIMP-1比值降低与人工流产术后的子宫出血有关,并非是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所特有的内膜局部因子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在稽留流产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MP-9/TIMP-1失衡与稽留流产的关系。方法:选取早孕和稽留流产妇女的蜕膜组织各36例和32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MP-9和TIMP-1的蛋白表达率。结果:MMP-9在早孕组和稽留流产组的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2.2%和2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TIMP-1在稽留流产组的表达率为100.0%,显著高于早孕组(22.0%)(P<0.01)。结论:MMP-9/TIMP-1的动态失衡参与了稽留流产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高流产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MP-9和TIMP-1在2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流产患者子宫蜕膜组织和20例早孕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MMP-9在PCOS胚胎停育患者子宫蜕膜细胞胞浆内的表达高于正常早孕蜕膜组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IMP-1在PCOS胚胎停育患者子宫蜕膜细胞胞浆内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9和TIMP-1在PCOS流产患者子宫蜕膜组织中呈差异性表达,比例失衡,这可能是导致高流产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 - 9及其组织蛋白酶抑制物 (TL MP) - 1在正常妊娠不同孕期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滋养层细胞侵蚀及孕卵着床等正常妊娠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 4 5例正常孕妇 (早孕 10例、中孕 15例、晚孕 2 0例 )胎盘组织中 MMP- 9/ TIMP- 1表达程度。结果 :MMP- 9在早、中孕组的滋养细胞、基质细胞、蜕膜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 ,晚孕组呈阳性表达 ,与早、中孕期组相比表达明显减弱 ,有极显著性差异 (P<0 .0 1) ;TIMP- 1在早、中孕组呈阳性表达 ,晚孕组呈强阳性表达 ,与早、中孕组相比表达明显增强 ,有极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MMP-9/ TIMP- 1可能在胎盘的形成、子宫 -胎儿血管系统的建立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及其组织蛋白酶抑制物(TLMP)-1在正常妊娠不同孕期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滋养层细胞侵蚀及孕卵着床等正常妊娠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正常孕妇(早孕10例、中孕15例、晚孕20例)胎盘组织中MMP-9/TIMP-1表达程度.结果:MMP-9在早、中孕组的滋养细胞、基质细胞、蜕膜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晚孕组呈阳性表达,与早、中孕期组相比表达明显减弱,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TIMP-1在早、中孕组呈阳性表达,晚孕组呈强阳性表达,与早、中孕组相比表达明显增强,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MMP-9/TIMP-1可能在胎盘的形成、子宫-胎儿血管系统的建立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染料木黄酮(GEN)对患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大鼠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8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A组,n=8)和EMs组(n=60),EMs组通过手术方法建立大鼠EMs模型,3周后测量移植物体积。EMs组大鼠随机分为4亚组:模型组(B组)和GEN低剂量组(C组,0.5mg/kg)、GEN中剂量组(D组,5mg/kg)、GEN高剂量组(E组,50mg/kg),连续皮下注射药物84d后处死大鼠,测量移植物体积、观察其组织学结构,并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异位内膜组织中MMP-9、TIMP-1的表达。结果:与治疗前比较,E组移植物体积明显缩小(P<0.01),而C组和D组无差异;与A组比较,B组MMP-9表达率明显升高(P<0.05),TIMP-1表达率明显降低(P<0.01);与B组比较,E组MMP-9表达率明显降低,TIMP-1表达率明显升高(P<0.05),C组和D组无差异。结论:GEN可抑制大鼠EMs模型中异位内膜的生长,其抑制作用可能与MMP-9表达下降和TIMP-1表达升高,平衡MMP-9和TIMP-1的表达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益母草颗粒辅助治疗对药物流产后子宫不规律出血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经过药物流产后发生不规律出血患者,根据入院顺序排序后取随机数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均口服均给予米非司酮片及米索前列醇药流方式,对照组在以上基础上给予抗生素或对症治疗,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给予益母草颗粒辅助治疗,对比两组药流效果、治疗前后性激素及HMGB1、MMP2、MMP9水平。结果观察组阴道出血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时间,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对照组厚度(P0.05),两组出血量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雌二醇水平升高,孕酮水平降低,HMGB1降低,MMP2、MMP9水平升高,并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母草颗粒辅助药物流产治疗可以明显降低不规律出血发生,改善性激素表达,能够升高MMP-2、MMP-9水平,降低HMGB1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在早孕自然流产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31例自然流产者(实验组)及36例人工流产者(对照组)绒毛及蜕膜组织中MMP-2和TIMP-2的表达进行分析;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绒毛组织中MMP-2及TIMP-1的mRNA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无论是绒毛组织还是蜕膜组织中MMP-2的表达两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实验组两种组织中的TIMP-2强阳性(Ⅲ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TIMP-1 mRNA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然流产绒毛和蜕膜组织中MMP-2的正常表达及TIMP-1、TIMP-2的低表达导致MMP-2与TIMP-1及TIMP-2的比值升高,该比值失调可能与自然流产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检测底蜕膜血流及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参数预测药物流产结局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流产完全和流产不全者30例,流产前、流产当日、流产后15d经直肠超声检测子宫底蜕膜血流分型、血流阻力指数和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参数。结果:流产完全组底蜕膜Ⅰ型血流信号、子宫螺旋动脉及底蜕膜血流阻力指数显著高于流产不全组;Ⅲ型血流信号显著低于流产不全组(P<0.05);Ⅱ型血流信号与流产不全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流产当天与流产后15d所有指标与流产不全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药物流产当日经直肠超声检测子宫螺旋动脉及底蜕膜阻力指数和底脱膜血流分型能有效预测药物流产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的表达,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EC患者癌组织标本64例为EC组,选取同期子宫内膜轻、中度不典型增生20例为增生症组及内膜正常组20例作为对照。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MP-2、TIMP-2在3组中的表达。结果:MMP-2、TIMP-2在EC组阳性表达高于正常组(P<0.05)和增生症组(P<0.05),而增生症组与正常组比较阳性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MMP-2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的转移相关(P<0.05);TIMP-2表达仅与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关(P<0.05);EC组MMP-2表达高于TIMP-2(P<0.05),且两者表达具有一致性(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MP-2和TIMP-2均高表达;但TIMP-2的表达却不足以抑制MMP-2高表达的活性,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通过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表面标志物CD1a、CD83在异常子宫出血组织中表达状况的研究,探讨其在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自愿终止妊娠的停经8周之内的早孕妇女,分为人工流产组、药流不全组、药流完全组各20例。收集3组蜕膜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分化阶段DCs的分布、形态、数量。结果 3组DCs均分布于腺体间、血管间;CD1a+未成熟DCs呈圆形、卵圆形;CD83+成熟DCs有多个分枝状突起。人流组CD1a的表达较药流组高,但CD83的表达较药流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流不全组CD1a的表达较药流全组高,但CD83的表达较药流全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不同分化阶段DCs与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对妊娠7~9周人胎盘绒毛中核因子(NF)-κB及环加氧酶COX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药物流产机理。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COX-1及COX-2在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组与负压吸宫对照组(均孕7~9周各12例)胎盘绒毛中的表达。结果:NF-κB和COX-2在药物流产组滋养细胞中阳性表达均较对照组强(均P<0.01);COX-1在两组表达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米非司酮用于人孕7~9周药物流产时,可通过激活核转录因子NF-κB使COX-2表达增多,进而可能通过影响前列腺素的合成等作用产生不利于妊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白色念珠菌(CA)、解脲脲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晚期先兆流产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66例晚期先兆流产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80例正常中孕孕妇作为对照组,80例健康非孕已婚女性作为正常组。取白带做常规检查,其中CA用直接镜检,用培养法检测UU,取宫颈分泌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T的DNA。结果:观察组白带常规白细胞、清洁度及乳酸杆菌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正常组(P〈0.01),而正常组和对照组间的乳酸杆菌异常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CA异常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但观察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宫颈分泌中UU、CT、CT+UU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正常组(P〈0.01),而对照组与正常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生殖道UU和/或CT感染与晚期先兆流产发生密切相关,可能是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自然杀伤(uterinenaturalkiller,uNK)细胞在人类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2007年8月至2007年10月在本院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病例组)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子宫自然杀伤细胞、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并以同期45例正常早孕妇女(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早期自然流产蜕膜组织中,子宫自然杀伤细胞(CD6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蜕膜间质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蜕膜微血管数量明显减少,并出现狭窄、闭锁,甚至断裂,血管内皮细胞肿胀,排列紊乱等微血管异常。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能通过影响蜕膜血管生成,参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