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677例急诊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调查,分析677例急诊死亡病例,发现,急诊死亡人数中,到达急诊科死亡人数与争诊科内死亡人数分别为349例,329例,急诊死亡人数占总急诊人次的1.4‰,死亡病例中以21-40岁为高峰年龄组。抵达急诊一小时内死亡者222例,死亡原因中意外事故居第一位,88例,院前猝死后第二位,126例。心血管系统疾病居第三位,66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了解天门市基层医院急诊急救现状,提出加强急诊急救工作的建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理论测试及操作技术的演练对我市26所乡镇卫生院的急救人员的急诊急救能力进行调查,找出薄弱环节.结果:农村乡镇卫生院急诊急救现状令人担忧,急救人才的匮乏、技术力量的薄弱、辅助检查及医疗设备的缺乏是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医院的急诊急救工作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基层医院工作多年,深深体会到基层医院除了要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外,还应提高对临床急诊的诊断及抢救能力。能够对临床急症做出合理诊断并给予及时、准确、稳妥的初步救洽,有必要转诊的经过初步处理后转至高一级医院,是基层医院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总结本地区急诊死亡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了解急诊危重病人死亡原因,探讨急诊危重病人急救的最佳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记录完整的急诊死亡病案。结果急诊死亡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266∶1);60岁以上年龄组死亡原因均以呼吸系统疾病为第一位(占60岁以上年龄组死亡患者的36.52%);脑血管疾病成为31岁~60岁三个年龄组中第1位的死亡原因(占此三个年龄组死亡患者的28.96%);创伤为11岁~30岁两个年龄组死亡第一位的原因(占此两个年龄组死亡患者的33.34%);不明原因猝死死亡患者男女比例为1.45∶1,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年龄小于60岁者占猝死总例数的36.74%);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结论呼吸系统疾病占本地区急诊死亡患者的最高百分比,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猝死发生的年轻化趋势,提高创伤病种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我院急诊院前死亡212例的分析,指出我院院前死亡中最常见的病因依次为:创伤、心脏病、急性中毒、脑出血。针对我省具体情况,提出应大力加强急救常识的普及,以及尽快建立急救网络,加强危重病人转送过程中的救治。 相似文献
8.
9.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人们期望寿命不断延长 ,而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又与人们期望寿命息息相关 ,急救和急诊是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结合基层医院实际情况 ,设计实施了急诊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研究项目 ,对我院就诊的急诊患者 5 719人进行了回顾调查分析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 调查的对象为 1993年 1月 1日— 1998年 12月31日在我院急诊就诊的大部分急诊患者。因基层医院不存在就医难问题 ,所以正常工作时间内急诊患者可直接到科室就诊 ,故以正常上班时间以外来院就诊的急诊患者为主。1.2 方法 本研究属回…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急诊死亡患者的病因构成,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203例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死因顺位前四位是院前猝死、心血管疾病、交通伤、脑血管疾病,共146例。男性死亡病例为129例,女性为74例,平均死亡年龄63岁。结论:重视院前猝死的综合抢救,加强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强调交通伤抢救制度的重要性,完善急诊科建设。 相似文献
11.
王谦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2(11):703-703
急诊死亡原因一直是急诊医学关注的焦点 ,了解急诊死亡构成有助于急诊科作好抢救准备 ,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有针对性地提高急诊抢救水平。同时 ,急诊死亡原因分析有助于卫生管理部门制定区域卫生发展规划 ,促进院前急救水平的提高。因此 ,对急诊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1 资料和方法1 .1 资 料 急诊科 1 996~ 2 0 0 0年 5年死亡病例。1 .2 方 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调查、分析急诊死亡病例 3 1 4例。分别分析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到达急诊科时间、死亡时间、死亡原因、可避免死亡原因。2 结 果5年间急诊科共死亡 3 1 … 相似文献
12.
13.
回顾性研究1998~2007年急诊死亡病例605例.死亡原因排在前三位的是院前死亡、外伤和心脑血管疾病.车祸、打架、斗殴、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是急诊死亡病人年龄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120"的院前急救工作大大降低了急诊病人的院前死亡率,为部分病人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机,降低了死亡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14.
急诊死亡216例病因分析宁夏同心县医院(751300)苏芳贤王振海戴娟为了加强急诊工作,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本文对我院1991~1995年216例急诊死亡病例进行病因分析,其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991~1995年间,我院急诊死亡病例共216例... 相似文献
15.
339例急诊抢救室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急诊抢救室死亡病例的疾病构成比和这些患者对急诊抢救室资源的利用情况.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2月间我院急诊抢救室的死亡病例,共339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诊断、在抢救室治疗时间、呼吸机使用与否及使用时间、是否行胸外按压等情况.结果:构成比由高到低的疾病依次为猝死(18%)、恶性肿瘤(16.2%)、急性脑出血(14.5%)、急性呼吸道感染(13.6%)、急性脑梗死(8.8%)、心血管病(7.7%)、外伤(5.6%)、上消化道出血(4.1%).患者在抢救室时间,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脑梗死、急性脑出血明显长于外伤、上消化道出血、心血管病、猝死(P<0.05).恶性肿瘤患者呼吸机使用比例和实施胸外按压比例均明显低于猝死、外伤、上消化道出血、心血管病患者(P<0.01).结论:急诊抢救室死亡病例以猝死、恶性肿瘤、急性脑出血、急性呼吸道感染和急性脑梗死多见.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患者在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降低急诊病人死亡率的策略。方法 依据性别、年龄、诊断、既往病史、本次发病至就诊时间、来院方式及抵院状况等相关信息,回顾分析了117例急诊死亡病例。结果 急诊前5位死因分别为严重创伤(32.5%)、脑血管意外(20.5%)、心血管意外(17.9%)、猝死(12%)和呼吸系统疾病(9.4%);不同年龄组的死因略有不同;发病至就诊时间15min-1lh,平均50min;由急救中心及外院转送来院25例(21.5%),家人、路人等护送92例(78.5%);院前死亡54例,抵院时休克31例,昏迷43例,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13例,严重心律失常19例。结论 若想降低急危重病人的死亡率,必须从院前急救开始;急诊科必须建立和健全手术室,必须具有装备现代化的监护室,必须配备一支专业化的全科医师队伍,才能适应现代急、危重病医学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总结急诊死亡病例临床特点,探讨减少死亡率的途径。方法回顾我院急诊科2009年1~12月急诊死亡病例51例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不同病因及不同就诊时间死亡患者构成比,比较分析不同病因及不同就诊时间死亡患者的抢救时间。结果不同病因中以外伤占56.86%,显著高于其他病因(P〈0.01);1~6h就诊者占54.90%,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中毒死亡患者抢救时间最长,达(8.89±1.72)h,显著高于其他病因组(P〈0.01);就诊时间〉6h者抢救时间最短,为(2.03±0.37)h,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1)。结论外伤是急诊死亡的主要原因,中毒患者抢救价值最高,缩短就诊时间可减少急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诊死亡的原因、构成,为降低死亡率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急诊抢救死亡的103例患者的最后死因等进行分析。结果103例急诊死亡的病例平均年龄52.2岁,40岁以下死亡34例(33.0%),56例(54.4%)于院前死亡。死亡原因排序依次为:创伤26例(25.2%),脑血管病16例(15.5%),猝死和心血管疾病各12例(11.7%),呼吸系统疾病11例(10.7%)。结论急诊死亡事件半数以上是发生在院前;创伤是主要死亡原因;40岁以下人群所占比例最高。加强院前急救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伤害发生,注重对急诊危重症的判断和综合抢救,对提高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