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动性肥大心脏心肌和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变化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1  
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心血管系统自身产生和分泌的调节肽参与运动性心肌肥大形成机制,但对心血管系统肽能神经纤维分泌的神经递质是否参与其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对运动性肥大心脏心肌局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peptide,CGRP)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鼠游泳运动10周后,心系数比对照组增加35%,心肌CGRP含量明显提高70%,血浆CGRP含量提高47%。这一结果提示,CGRP这一心血管神经调节肽在运动性心肌肥大形成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从已知CGRP作用机理推断,CGRP可能对运动性肥大心脏心肌收缩性的提高和肌球蛋白α重链的增加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转化生长因子β在心脏发生发育和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化生长因子β是一组细胞外分泌型信号多肽,通过控制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凋亡、移行等对机体的生理功能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TGF-β信号主要通过膜上的受体和膜内SMADs分子进行转导。近几年的研究表明,TGF-β信号家族在心脏的发育和功能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胚胎发育期,TGF-β家族参与了早期心脏前体细胞特化、环状心形成、心内膜表皮向间充质转化、心外膜表皮向间充质转化等过程。成年后,TGF-β家族分子在维持心血管系统正常生理功能方面起到重要作用,TGF-β信号通路分子的改变与心肌肥大及其向心衰的改变、心肌纤维化等病理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运动性和高血压性肥大心脏心肌内皮素及其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近年来发现内皮素 (ET1)除具有强大的缩血管作用外 ,还是一个强大的致心肌肥大活性因子。为探讨(ET1)在运动性心肌肥大形成中的作用 ,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和Northern分子杂交方法 ,对游泳运动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心肌细胞ET1分布及其基因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大鼠经 10周游泳运动后心肌细胞ET1分布和mRNA表达均比安静对照大鼠增加 ,但比安静SHR心肌细胞ET1分布和mRNA表达减少 ;SHR经 10周游泳运动后 ,心肌细胞ET1分布和mRNA表达均比安静SHR明显降低。这些结果提示 :( 1)ET1参与运动性心肌肥大形成机制 ,并在其变化特征上与高血压肥大心脏不同 ;( 2 )运动使高血压肥大心肌细胞ET1分布减少 ,在减轻ET1对肥大心脏的损伤作用方面可能具有积极意义 ;( 3 )运动可在基因转录水平上调节心肌细胞内ET1分布变化。  相似文献   

4.
血管紧张素Ⅱ在运动性心肌肥大中的作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为探讨心脏局部AngⅡ在运动性心肌肥大中的作用,本文在长期游泳训练造成的心肌肥大模型上观察心脏系数、心肌局部和血浆AngⅡ含量的变化,同时观察应用转换酶抑制剂Captopril对心肌肥大的心脏系数及心肌和血浆Ang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运动可引起左右室心肌肥大,左右室心脏系数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9%和23.4%,这种心肌局部肥大和血浆AngⅡ的含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48.3%和44.5%(p<0.01),应用Captopril可阻断运动性心肌肥大的发生,左右室系数较单纯运动心肌肥大组分别降低了18.2%和17.8%且血浆和心肌局部AngⅡ的含量较单纯运动心肌肥大组分别降低了58%和55.8%(p<0.01),相关分析结果提示,心肌局部AngⅡ的含量与心肌肥大的程度成显著正相关(r=0.665p=0.013),由此证明心肌局部AngⅡ参与了运动性心肌肥大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5.
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糖尿病性心肌病等疾病严重损害心脏健康。近年研究发现,microRNA通过调节心肌细胞肥大、纤维化、细胞增殖与凋亡、血管新生等过程,参与了病理性心脏重塑的发生发展进程。运动能够改善多种心脏疾病导致的心肌结构和功能障碍,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应。运动能够调节多个microRNA抑制心肌细胞肥大、减少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诱导血管新生和减轻心肌纤维,产生心肌保护效应,改善疾病症状,抑制病理性心脏重塑。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心脏疾病提供理论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激光打孔的心肌孔道内埋植含有控制释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纤维蛋白胶(FG)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犬心脏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18只成年健康杂种犬于开胸后结扎左前降支(LAD),制作AMI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单纯心肌梗死(MI)组,直接关胸;激光心肌血运重建(TMR)组,于AMI30min后行透壁心肌打孔;bFGF组,则于AMI30min后行非透壁心肌打孔,并随即向孔道内注射含有bFGF的FG以封闭激光孔道。8周后行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肌显像,评价心脏形态和左心室收缩功能。结果 MI组与TMR组于术后第22d和34d各有1只死亡,bFGF组无死亡。超声心动图检查,MI组和TMR组分别有2只和1只发生室壁瘤,bFGF组未见室壁瘤;与MI组和TMR组相比,bFGF组的左室前壁舒张期厚度(LVAW)更大;bFGF组和TMR组的射血分数(EF)均高于MI组;bFGF组每搏出量(SV)和心输出量(CO)均高于MI组和TMR组;3组之间室壁运动指数(WMI)差异均有显著意义。核素心肌显像心功能检测也显示,bFGF组的EF和SV均高于MI组与TMR组。结论 在TMR孔道内使用FG控释bFGF安全可行,能减轻AMI后的心室重构,防止室壁瘤形成,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TMR。  相似文献   

7.
运动性与病理性心肌肥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心肌肥大是心脏对生理性和病理性刺激的一种结构代偿性反应。尽管二者所引起的心脏变化的代偿机制十分相似,但从本质上看,生理性心肌肥大(如运动)与病理性心肌肥大有着根本的区别。本文着重从心肌亚细胞水平阐述肥大的运动性心脏与病理性心脏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运动性心肌肥大和高血压心肌肥大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差异,本文在大鼠游泳训练心肌肥大和主动脉缩窄性高血压心肌肥大离体心脏灌流模型上,观察它们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差异。结果表明,反映组织损伤程度的指标如乳酸脱氢酶漏出,心肌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和心肌钙在高血压心肌肥大的心肌较对照组和运动心肌肥大组皆明显升高,而运动组和对照组则无差异,高血压心肌肥大的程度和运动性心肌肥大的程度基本一致。本研究提示运动性心肌肥大的心肌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能力较高血压心肌肥大者增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运动性心肌肥大大鼠心肌组织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表达的变化。方法:1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每组10只。运动组进行持续8周跑台训练,每周5次,每次60分钟,跑速26米/分钟。测定两组大鼠心重并计算心系数,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分别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心肌MSTN mRNA和蛋白表达,放免法测定血浆MSTN水平。结果:运动组大鼠心脏重量和心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增大。运动组大鼠血浆MSTN水平、心肌MSTN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性心肌肥大时,大鼠心肌MSTN mRNA和蛋白表达被抑制,可能通过解除其对心肌生长的负调控作用,促进心肌细胞对运动产生适应性肥大。  相似文献   

10.
运动与心脏的重塑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自从瑞典临床学家Heschen于1899年提出运动员心脏(TheAthlete’sHeart)的概念以来,运动引起心脏结构与功能改变及调节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一直是众多学者们探讨的热点问题。早在1979年,Ferrario等人[1]就提出了心肌重塑概念(myocardialremodeling),他指的是心肌结构发生改变,认为心肌重塑对维持正常心功能有利。1989年Baumbach等人[2]又提出了心脏重塑(cardiacremodeling),他指的是心脏及血管发生相应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1994年Lbtan[3]认为心肌肥大是心…  相似文献   

11.
心肌营养素(myotrophin)和心肌生长因子(cardiacgrowthfactor)是两个从肥大的心肌组织中提取的具有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反应的蛋白质因子。心肌营养素1(cardiotrophin-1,CT-1)是最新克隆表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103u的蛋白质,具有很强的心肌肥大诱导作用。其mRNA为1.4kb,主要表达于心脏等组织,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它属于白介素6(IL-6)细胞因子家族。  相似文献   

12.
运动性与高血压性心肌肥大时心源性活性肽变化比较   总被引:36,自引:6,他引:30  
为进一步探讨运动性心肌肥大形成的自分泌和旁分泌机制,本实验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比较了运动性和高血压性肥大心脏心肌局部和血浆多种心源性活性肽变化。与正常对照大鼠相比,游泳运动10周大鼠,左心重/体重(心系数)提高25%(P<0.01),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内皮素(endothelin,ET)和心钠素(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 ANF)含量分别提高197%、44%和23%(P<0.05),血浆AngⅡ、ET和ANF含量分别提高41%、67%和19%(P<0.05)。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 pertensive rat,SHR)相比,运动大鼠心肌AngⅡ、ET和ANF分别降低64%、84%和105%(P<0.05),血浆AngⅡ、ET和ANF分别降低26%、45%和45%(P<0.05)。结果表明运动肥大心脏心源性活性肽变化特征与高血压肥大心脏不同。这些不同变化是否对运动性心肌肥大调节具有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一次和长期运动对大鼠心肌cAMP、cGMP及bFGF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一次运动组和8周运动组,每组10只。8周运动组进行每周6天、每天1次、每次60min、强度为20m/min的跑台运动。一次运动组的运动时间和强度与8周运动组相同。一次和8周运动组运动后24小时(对照组同期)取材测定心脏重量、计算心脏系数;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比色法测定cNOS及iNOS的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肌cAMP、cGMP含量,采用Westernblot免疫印迹法测定bFGF蛋白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一次运动组NO、cNOS、cAMP、cGMP及bFGF含量显著增加(P<0.01);8周运动组心重和心脏系数显著增高(P<0.05和P<0.01),NO、cNOS、iNOS、cGMP及bFGF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一次和8周运动均能使大鼠心肌NO、cNOS、cGMP及bFGF含量显著升高,但一次运动能使cAMP水平显著升高,而8周运动组能使iNOS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5.
血管新生是恶性肿瘤细胞生长、增殖、转移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之一。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是一种重要的血管新生正调控因子。bFGF在实体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并成为判断实体瘤预后的一项重要的独立性指标。近年来有关研究证实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也与bFGF的高表达有关 ,bFGF表达水平也是其重要的预后因素之一。1 bFGF及其受体概况1.1 bFGF的结构 :早在 194 0年 ,Hoftman等在脑和垂体的抽提物中发现一种能够促进成纤维细胞生长的物质。 1974年该物被分离纯化 ,并命名为成纤…  相似文献   

16.
运动干预对肥胖症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荟萃分析归纳与演绎等方法,根据近年来国内、外运动干预对肥胖症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影响的实证研究,对不同运动强度、运动项目、持续时间的有氧运动锻炼和有氧结合抗阻练习对脂肪心、心肌肥大和心功能的变化特点及其影响机制进行了综述。结果显示:不同程度的肥胖症患者都存在心脏结构适应性或病理性改变,左室舒张和收缩功能受损或降低;运动干预可以减少心包膜和心肌脂质含量、降低肥胖相关性心脏病的发生率;运动干预可能通过血流动力学变化、高血压调节、血脂代谢、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改变、脂肪因子调节等机制逆转肥胖症患者左室肥大和受损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18.
运动心脏重塑与微损伤发生中的细胞凋亡现象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本研究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 70只 ,随机分为四种不同负荷运动训练组 ,建立运动心脏实验动物模型 ,采用电镜技术与流式细胞技术观察和分析在运动性心脏重塑与微损伤过程中 ,是否存在细胞凋亡现象以及细胞凋亡的发生与运动负荷及心肌微损伤的关系。结果显示 ,运动性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重塑与心肌微损伤发生中存在心肌细胞凋亡现象 ,其细胞凋亡程度与运动强度有关 ;力竭运动时有、无训练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参与作用和程度存有差异 ,提示系统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心肌细胞免受严重损伤 ,而运动性心肌微损伤的发生是由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共同作用机制参与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肌纤生成调节因子-1(myofibrillogenesis regulator-1,MR-1)通过调节肌原纤维生成引起心肌肥大的机制。方法干预MR-1在体外培养的新生乳大鼠心肌细胞中的表达,检测心肌细胞表面积、心房利钠因子和脑钠肽水平及蛋白合成速率3种心肌肥大指标的变化,以鬼笔环肽 异硫氰酸荧光素标志并观察肌节F-actin组装,以半定量反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免疫印迹和细胞免疫荧光术检测重要肌节分子myomesin-1、肌球蛋白调节轻链-2(myosin light chain-2,MLC-2)含量及亚细胞定位。结果MR-1过表达引起心肌细胞肥大、肌节F-actin组装明显促进、MLC-2与myomesin-1表达上调(P<0.05)以及myomesin-1的细胞核-细胞质转位;MR-1沉默后小泛素样调节因子-1过表达引起的转位和肌节F-actin组装明显抑制。结论MR-1通过促进myomesin-1和MLC-2调节肌原纤维生成引起心肌细胞肥大。  相似文献   

20.
运动性肥大心脏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特征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进一步了解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参与运动性心肌肥大的受体机制,本文采用125Ⅰ-AngⅡ配体结合实验,对游泳运动8周大鼠心肌AngⅡ受体特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游泳运对照组提高了24%(P<0.01),心肌膜AngⅡ受体最大结合(Bmax)比对照组降低18%(P<0.05),但受体与配体解离常数(Kd)提高11%(P<0.05)。说明运动性心肌肥大时AngⅡ受体变化特征与高血压等病理性心肌肥大Bmax降低等特征不同。提示在运动性心肌肥大的形成中,可能存在通过AngⅡ受体数目下调和亲和力上调的变化,使AngⅡ对心肌的调节产生不同于高血压等病理性心肌肥大调节的生物学效应的受体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