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透析患者透析器首次使用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平 《中国医药指南》2008,6(23):195-196
目的观察透析患者透析器首次使用综合征的A型反应与B型反应,总结护理方法。方法对16例行血液透析或血液透析滤过患者透析器首次使用综合征的观察、治疗、抢救及对症护理。结果15患者经过治疗及护理透析顺利进行,1例患者弃血下机抢救改用腹膜透析。结论对使用新透析器的患者,护士要加强观察,重点交班,及时发现透析过程中发生的透析器首次使用综合征,争取尽早治疗和及时护理;选择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复用透析器及高压蒸汽消毒的透析器,加强透析器的预处理等可以减少首次使用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三种方法预防透析器反应的效果,采用最好的预处理透析器的方法来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器反应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血液透析质量。方法:把30例曾发生透析器反应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自身对照,分为三组:A 组采用上机前将地塞米松针10mg循环管路及透析器20min,B组采用将患者下机后的残余血水灌入新透析器内浸泡20min,消毒灭菌后备下次透析使用,C组采用新透析器复用法,用复用机灌注3.5%的伦拿灵消毒灭菌,密闭保存11 h以上备用.结果:对发生首次使用综合征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下机后的残余血水灌入新透析器内浸泡的方法,可更加有效预防透析器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探讨透析器被自身透析后的血水预处理后对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出现透析器反应的临床应用价值,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方法 72例2003年5月~2013年6月于本院肾内科入住的透析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治疗组与实验的对照组,以36例为一组.对照组在新透析器使用前,新透析器将被0.4%的过氧乙酸灭菌、消毒,密闭2 h或者以上,接下来按重复用透析器应用;治疗组在最后一次使用透析器时,用5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回血,于透析管路内残存约50 ml洗肉水样血水时停止给予回血,将管路与新透析器连结,给予密闭循环10 min,然后再放掉血水,用复用机依照自动复用程序冲洗消毒后按重复用透析器使用.结果 治疗组FUS发生率6.9%,对照组1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用患者自身透析后的血水预先处理他们将要应用的透析器,可明显降低透析器反应发生的二次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两种方法预防透析器反应的效果。方法把26例曾发生透析器反应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3例采用上机前将地塞米松针10mg循环管路及透析器20min,治疗组患者13例采用将患者下机后的残余血水灌入新透析器内浸泡20min,消毒灭菌后备下次透析使用。结果对照组13例共行血液透析958例次,透析器反应发生次数63次,有效率为93.4%,治疗组13例共行血液透析为1005例次,透析器反应发生次数为2次,有效率为99.8%。结论用尿毒症患者下机后的残余血水灌入新透析器内浸泡的方法,可有效预防透析器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使用自体血循管预防血透病人首次使用综合征的可行性,提高透析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及医疗费用.方法 将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56人共1158例次,按照透析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常规血透流程操作,实验组在对新的透析器和管路进行常规预冲后使用患者自体血密闭式循管10 ~ 15 min,对两组患者血透过程中首次使用综合征(First-useSyndrome,FUS)发生率及体外凝血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对照组在560例次透析治疗的病人中,共发生FUS 23例次(4.11%),而实验组在598例次透析治疗的病人中,共发生FUS 5例次(0.84%).FUS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体外凝血发生率则两组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患者自体血循管能有效预防血透病人血透过程中首次使用综合征的发生,且不增加出血及体外凝血现象风险.  相似文献   

6.
透析器过敏反应又称首次使用综合征(First use syndrome,FUS),是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在使用新的透析器时发生表现不一的临床过敏症状,是血液透析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其原因有两种,一种为A型透析器反应(过敏型),以使用环氧乙烷消毒透析器为主,临床少见且严重时可导致生命危险[1];另一种为B型透析器反应(非特异型),以透析膜过敏为主,临床常见且不严重[2]。我院血液透析室2007~2013年进  相似文献   

7.
复用透析器在全世界普遍存在,我国国情决定了透析器复用在国内更为普及[1],美国近年为83%[2],英国、瑞士达70%,国际上已对透析器的复用步骤、检测方法、评价指标作了较详细的规范[2]。复用透析器具有降低首次使用综合征[3]、提高生物相容性及降低透析成本等优点,但同时亦存在着  相似文献   

8.
卢腾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0):1544-1545
尿毒症合并活动性出血患者血液透析时需选择适当的抗凝技术,包括无肝素透析,低分子肝素或局部枸椽酸盐技术透析,确保血透治疗时体外循环透析管路及透析器无凝血发生.笔者采用无肝素技术对9例尿毒症高危出血或活动性出血患者进行27次透析治疗,疗效较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首次使用综合征(FUS)是指,血液透析患者在第一次使用新透析器时血液与透析膜接触,血中白细胞及补体下降而产生的一组症候群。首次使用综合征的发生给患者及家属身心带来巨大的痛苦,因此,患者思想负担比较重,担心以后使用新透析器时会再次发生FUS,恐惧、焦虑的情绪表现的更加突出,甚至产生一些过激情绪。为了降低FUS发生率,使患者安全舒适地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我科在使用新透析器前,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干预。现将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田梅  徐琨 《贵州医药》2011,35(3):255-257
Renalin是美国FDA认证的透析器专用灭菌剂,能有效清除透析器及透析管道中的残留物,且在透析前容易清除。大量的文献报道,Renalin与以往使用的甲醛、过氧乙酸相比,热原反应、透析器破膜发生率明显减少。我院血液透析中心在近9年来的10万余例次透析器的应用中未出现热原反应。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在有出血倾向患者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中心有出血倾向的透析患者50名作为观察对象,使用一次性透析器及管路,采取小剂量低分子肝素进行透析,观察透析内的凝血情况。结果:50例透析患者中,透析器无凝血或束条纤维凝血44例,透析器部分凝血或成束纤维凝血6例。结论:低分子肝素常规用法,当发生出血时,已无法再调整抗凝剂用量,而持续性的小剂量低分子泵入可以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透析中血液的丢失,可以顺利、有效的完成每次透析。  相似文献   

12.
透析失衡综合征是在透析中或透析后立即发生的一组综合征。失衡症状轻者恶心、呕吐、头痛;重者抽搐、昏迷甚至死亡,尤以首次透析发生率更高。故我们对首次血透的13例尿毒症病人,试用序贯高钠普通钠透析,结果无1例发生失衡。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原发病为慢性肾炎10例,紫癜性肾炎1例,间质性肾病2例。男11例,女2例。年龄19~63岁,平均36岁。透析前病人情况:BUN 32.1~76.8mmol/L(46.6±15.0mmol/L,M±SD,下同),Cr 813.2~2422.2 umol/L(1343.7±459.7 umol/L);CO_2CP13.0~20.2mmol/L(16.3±2.0mmol/L);有恶心、呕吐9例,胸闷、气急6例。  相似文献   

13.
抗凝剂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松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134-135
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手段.血液透析过程中血液需要在体外循环,血液在体外与不同材料接触易导致血栓形成,在静脉壶内与空气接触,激活了凝血过程内在的瀑布反应,造成体外循环中,主要是透析器中空纤维内,凝血酶形成和纤维蛋白沉积,更易发生凝血,导致透析器功能受损、堵塞,严重的甚至可造成透析终止.为保证透析的顺利进行,透析过程中需要使用抗凝剂,应用抗凝剂的目的在于:①保持良好的体外循环状态.②预防因体外循环诱发的凝血活化导致的机体合并血栓性疾病的危险.③减少血液细胞与透析膜接触诱发的炎症反应,从而提高生物相容性,保证血液透析治疗的有效进行.目前,抗凝药物主要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局部枸橼酸抗凝、类肝素、凝血酶抑制剂(水蛭素和阿加曲班)、血小板抑制剂(前列腺素和萘莫司他)等,现就主要几种抗凝剂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感染肝炎病毒情况与应对措施。方法采用对照的方法对实验组患者在透析过程中使用一次性管道透析器及分透析机实施治疗,对照组使用重复使用管道透析器及共用透析机进行透析治疗,监测二者感染HBV、HCV概率。结果实验组肝炎病毒感染(13.8%)低于与对照组肝炎病毒感染率(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析过程中使用一次性管道透析器及分透析机减低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低分子肝素与无肝素化血液透析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春梅  陈忠霞  刘永  徐琨 《贵州医药》2004,28(5):440-441
在治疗有出血倾向的急慢性肾衰竭患者时,以前常采用无肝素化血液透析。由于其需要反复用生理盐水灌冲透析器,仍经常出现管道及透析器凝血,严重时透析中途需更换透析器,既影响透析效果,又增加病人费用。近年,我科采用低分子肝素对有出血倾向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  相似文献   

16.
血液罐流是血液借助体外循环,引入装有吸附剂(常用的吸附材料是活性炭和树脂)的容器中以吸附清除某些外源性或内源性的毒物,达到血液净化的方法[1]。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利用优势互补的两种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全面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的各种毒素,充分净化内环境,预防和治疗长期透析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是近年来国内外临床公认的尿毒症血液净化治疗方式。此种治疗方式在血液透析结束前需提前卸载灌流器,并进行回血处理。但在操作过程中灌流器回血是难点,回血时不注意技巧也会造成灌流器凝血、透析器凝血,不仅患者要丢失部分血液,而且只能更换透析器或终止透析。我科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36例患者326次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逐步总结了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的回血操作技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探讨无肝素透析在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出血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及其护理方法。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1年11月本科室收治的1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出血的患者,均采用无肝素透析治疗,同时给予精致护理,观察治疗结果。结果本组1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高危出血患者经过精致护理均救治成功,无死亡病例。无肝素透析治疗未引起或加重出血并发症,无发生透析器凝血而需要更换材料继续透析者。结论无肝素透析技术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高危出血患者的有效方法,给予精致护理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血液透析中常规使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作为抗凝剂,但在临床上常见活动性出血或有出血倾向的透析患者,不能应用肝素抗凝.针对这些患者一般采用常规无肝素血液透析,即间歇冲盐水法.此法常常在透析过程中导致透析器或管道堵塞,迫使中途更换透析器或提前结束治疗.为改善这一状况,我们在常规无肝素透析的基础上采用了5%的白蛋白溶液预冲法,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将其优越性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无肝素血液透析65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对具有出血倾向的透析患者,如手术后、重度贫血等,需采用无肝素透。2000-2006年笔者所在医院对654例患者采用此方法透析。基本方法:①常规备好血液透析管路及透析器(选择血仿膜、聚砜膜等生物相溶性好的透析器);②选择最佳的血管  相似文献   

20.
焦春红  高丽  周洁  张欣  孙涛 《天津医药》2013,41(1):33-36
目的对比低通量透析与高通量透析器交替或连续使用后血清Ca、P及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变化。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40例,使用130G低通量透析器>3个月,检测其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酸(UA)、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Ca、P、PTH水平以及皮肤瘙痒发生情况,并据此分为瘙痒组和无瘙痒组比较2组的上述指标。然后40例MHD患者,随机分为2组:HFHD-A组交替使用130G与150U透析器,HFHD-B组连续使用150U高通量透析器。治疗3个月后分别检测上述观察指标的变化及皮肤瘙痒的缓解程度。结果 40例低通量透析患者17例(42.5%)皮肤瘙痒(瘙痒组),瘙痒组血Ca、P水平高于无瘙痒组(P<0.05或P<0.01)。HFHD-A、HFHD-B各组治疗前后血BUN、Scr、UA、Hb、Alb、C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HD-A组治疗后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1),HFHD-B组治疗后血P、PTH水平均较治疗前减低(P<0.05或P<0.01)。HFHD-A、HFHD-B2组1个月治疗后皮肤瘙痒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皮肤瘙痒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替或连续使用高通量透析器,能有效地降低血清P及PTH水平,并可缓解MHD患者皮肤瘙痒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