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护理程序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接受护理的9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抽取方式分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化的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则给予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程序,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整体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整体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伤性休克患者应用院前急救护理程序,可以全面提升护理质量,为患者后期的治疗节省时间,保证护理的满意率,降低在抢救中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患者对于该护理措施满意率较高,临床推广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2.
徐艳华  姚琴 《当代医学》2016,(9):116-117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流程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干预组采用一体化的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急救护理,对比分析2组的抢救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41、6.324,P<0.05)。干预组抢救成功率为97.3%,显著高于对照组(8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41,P<0.05)。结论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临床抢救中,采用一体化的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及护理方法,进一步提高抢救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急诊抢救的6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早期的急救护理流程进行了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抢救成功54例,成功率90.0%,6例患者由于病情危重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早诊断、及时抢救与规范有效的护理是治疗创伤性休克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流程在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抢救效果以及对满意度的影响。方法:61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按照接诊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就诊流程,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流程,比较救治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休克缓解时间(2.34±0.49) h及术前准备时间(10.11±2.02)min,均短于对照组的(2.81±0.50)h及术前准备时间(17.83±2.7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0.32%、并发症发生率22.58%,对照组抢救成功率76.67%,并发症发生率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非常满意27例、一般满意2例和不满意2例,对照组非常满意24例、一般满意4例和不满意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循证护理流程能快速缓解创伤性休克,保持生命体征稳定,提高院前抢救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急救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5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将全部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各7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干预组采用一体化的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急救护理干预。结果:经过急救护理干预的干预组的有效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及抢救成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抢救创伤性休克患者的过程中应用急救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妇产科患者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护理模式并总结该护理模式的具体措施。方法:从2011年3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孕产妇中选取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的抢救效果。结果:给予不同模式的护理服务后对照组患者痊愈26例,痊愈率72.22%,有10例因抢救无效而死亡,死亡率27.78%,住院时间为(38.25±1.36)d;实验组患者痊愈35例,痊愈率97.22%,有1例因抢救无效而死亡,死亡率2.78%,住院时间为(23.18±1.13)d。两组患者痊愈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抢救妇产科患者失血性休克时给予整体护理能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明显缩短孕产妇住院时间,改善其生活质量。该护理模式在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及心理护理等方面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护理服务,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报告了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提出准确判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抗休克治疗,有效止血是抢救创伤性休克的关键措施,本组患者抢救效果满意,成功率100%。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优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确诊的52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优化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在相同临床治疗基础上观察2组的抢救成功率和住院时间并进行对比.结果 优化护理组成功抢救患者24例,抢救成功率达92.31%;常规护理组成功抢救患者17例,抢救成功率为65.38%,优化护理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优化护理组住院时间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应用优化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病情,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住院时间,增强医患间和谐关系,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10月经河南省人民医院急救车送诊的43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为观察组,给予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另选取同期由家属送诊的43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抢救介入时间、抢救成功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和抢救介入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诊护理干预能缩短创伤性休克患者手术准备时间与抢救介入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李燕燕 《中外医疗》2014,(9):149+151-149,151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对该院收治的88例严重创伤急诊患者抢救及护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积极抢救及优质护理干预,成功抢救80例,死8例,抢救成功率为90.9%,平均抢救成功时间为(46.59±20.23)min,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为88.6%。结论在急救过程中通过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院前急诊治疗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因创伤性休克来院急诊的2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12例是由急救车送入院,并给予院前急诊治疗,94例是由患者家属送入院,未施行院前急诊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结果:急诊入院组抢救成功率93.8%,高于家属送入院组的74.5%;MODS发生率5.4%,低于家属送入院组的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院前急诊治疗干预有利于提高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MODS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护理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3月~2013年1月因创伤性休克来院急诊的3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3例由“120”急救车入院,给予院前急诊护理,179例由家属送入院,未实施院前急诊护理.结果:“120”急救入院组抢救介入时间(10.26±1.45) min,家属自行入院组抢救介入时间(50.21±8.79) 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急救入院组MODS、死亡、窒息发生率分别为20.2%、6.9%、2.5%,低于家属自行入院组的45.3%、14.0%、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院前急诊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3例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综合抢救及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43例患者抢救成功41例,因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为95.35%。结论采取有效的抢救及护理措施可提高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优质急诊护理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凤城市中心医院急诊科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诊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选出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100例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10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急诊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7.0%,高于对照组的88.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13.0%(P<0.05);观察组的检查完成时间、术前准备时间和休克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入院10 min、20 min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优质急诊护理有助于提高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手术室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19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手术室急救护理措施,并指出相应的注意事项。结果:19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经我院优质护理与积极抢救,手术抢救成功率达100%。结论:通过实施有效的急救护理,可以提高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12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对其按照入院方式分组,家属送入医院未进行院前急诊护理58例,另外由120送入医院开展了院前急诊护理62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抢救成功率以及相关护理效果。结果:院前急诊护理组获得救助介入时间明显短于未行院前急诊救助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院前急诊护理组在MODS、死亡、窒息发生的概率上明显低于未进行院前急诊救助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院前急诊干预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田艳梅 《中外医疗》2014,(9):172+174-172,174
目的探讨新型农药中毒急诊护理体会。方法对该院收治的40例新型农药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优质急诊护理,观察其临床治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40例患者中抢救成功36例,抢救成功率为90%;死亡4例,其中1例患者在就诊1h内死于呼吸衰竭,1例患者在就诊2h内死于继发性脑出血;其余2例重症患者抢救好转后病情恶化死亡,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30.56±3.44)h,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5.01±0.33)d,对护理满意率为87.5%。结论及时清洗胃肠道能够阻断毒物进入机体,及时辅助血液透析及呼吸治疗对于抢救成功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救时间窗"内对创伤性休克抢救成功率急救处理必要性。方法:通过对近两年相关文献分析并结合回顾性分析我科2015年1月-2016年6月41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资料。结果:针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强化"急救时间窗"在临床上的应用,在相应时间内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必要的临床处理同时发挥急救护理的能动性,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急救护理流程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64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经急救护理流程展开护理工作,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再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为(42.3±13.2)min,住院时间为(19.3±4.8)d,抢救成功率为93.8%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家属抢救满意度为96.9%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创伤性休克患者经急救护理流程展开护理工作,可显著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与抢救满意度,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急救和护理的方法。方法:对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创伤性休克患者30例,分析抢救护理的方法。结果:3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成功为29例,成功率为96.7%,死亡1例。结论: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需要及时的设定急救的方案,赢得抢救的时间,并采取抢救方法,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