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8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给予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对照组采用静脉营养,直至吞咽呼吸功能协调再经口喂养,观察两组达足量肠内营养需要时间、体重增长情况、住院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及出现的并发症等,并监测血清胆红素、血脂、肝肾功能等.结果 观察组患儿达到足量肠内营养时间、住院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和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86、4.63、4.01、10.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每日体重增长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高胆红素血症、高血脂、胆汁淤积性肝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6.48、4.57、4.61,均P<0.05);两组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来说,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是一种较好的营养供给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型护理干预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78例适于胎龄的早产低体重儿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和静脉营养的基础上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和静脉营养基础上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微量泵间断胃管喂养、喂养后俯卧位及腹部抚触的措施,并贯穿在早产儿的日常护理中。观察两组喂养不耐受情况及呕吐、腹胀、胃残留发生情况,记录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及到达全肠道营养时间等。结果试验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达到全肠道营养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第1次排黄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试验组喂养出现腹胀、胃残留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低体重儿喂养时给予新型护理干预能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成熟,提高经肠道喂养的耐受性,有效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低出血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4例低出生体重儿中24例给予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另30例给予早期单纯静脉营养。观察体重变化、需要静脉营养时间、住院时间等,监测血清胆红素、血脂、肾功能改变。结果: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组低出生体重儿静脉营养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体重明显增加。出生7天血清胆红素、肌酐均低于单纯静脉营养组,而14天两组血清胆红素、血脂、肾功能指标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可缩短病程,明显增加体重,使低出生体重儿尽早适应胃肠喂养,同时对肝、肾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产低体重儿喂养方式与体重增长的关系。方法将2008年5月—2011年8月收治的68例早产低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静脉营养、早期微量喂养和头高脚低斜坡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结果两组患儿生后4断口生后10d体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有利于早产低体重儿体重增加。通过对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方式的改善,可防止生理性体重下降幅度过大和维持正常体重增长,从而加快从静脉营养转为全量胃肠喂养速度,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喂养对早产低体重儿生长发育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早产低体重儿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常规处理、部分静脉营养及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喂养;而对照组先给予静脉营养,并禁食1~2天,待患儿出现吸吮反射后给予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结果 两组患儿在加奶速度、胎便排空时间、发生黄疸后光疗时间、平均体重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到达足量喂养时间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31、4.511、4.310、5.611、5.710、10.071,均P<0.05);低血糖、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120、4.671,均P<0.05).结论 早期喂养可以促进早产低体重儿胃肠功能成熟及发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对早产儿营养支持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该院儿科收治的早产儿8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外周静脉营养治疗,且观察组在给予外周静脉营养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早期微量肠内喂养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黄疸消退时间、足量喂养所需时间、体质量平均增加情况,检测血糖、尿素氮、血清前白蛋白、总胆红素等血清学指标,并比较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黄疸消退时间、足量喂养所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01);体质量增加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糖、尿素氮、血清前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01);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对早产儿营养支持既能保证早产儿的能量、营养需求,又有锻炼早产儿胃肠功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免疫强化对因早产所致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为新生儿营养保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9月在该院出生并住院治疗的172例早产所致低出生体重儿进行临床对照试验,根据性别、体重进行匹配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86例。对照组采取肠内营养加静脉支持的营养方式,实验组采取同样的肠内营养,结合个性化的免疫强化进行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后第1周和第2周体重、体重增长速率、总热能摄入量、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尿素氮(Urea)的差异,并比较两组新生儿住院期间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早产儿出生后体重、体重增长速率、总热能摄入量、PA、ALB、Urea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3项指标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析该差异的具体来源,均由组间差异、时间因素、组间和时间相互作用构成;两组早产儿出生后第1周、第2周体重、体重增长速率、总热能摄入量、PA含量、ALB含量、Urea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早产儿住院期间低血糖症和贫血发生率显著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因早产所致低出生体重儿在临床营养支持过程中,除常规肠内营养和静脉营养支持外,根据新生儿营养状况给予个性化的免疫强化有助于新生儿基础能量摄入的增加和体重的恢复,降低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青萍  许卫东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0):4260-4261
为了观察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对48例早产儿中28例给予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另外20例给予单纯经胃肠内喂养。观察两组体重变化、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血生化的变化。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符合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诊断标准〔1〕,系我院2004年5月~2006年1月我科新生儿病房住院患儿。治疗组28例,男18例,女10例,胎龄(31.9±2.01)周,出生体重(1601.25±260.87)g;对照组20例,男9例,女11例,胎龄(32.4±1.93)周,出生体重(1580.32±280.27)g。除外消化道畸形,窒息及心肺疾患儿。治疗组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  相似文献   

9.
早产儿早期微量肠内喂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微量肠内喂养在早产儿营养支持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5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给予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肠道外营养,对照组26例给予肠道外营养。对比观察两组达足量肠内营养时间、体重增长情况、住院时间,以及喂养不耐受、胆汁淤积、血糖与血脂异常等合并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达全肠道喂养时间(12.81±4.62d)、住院时间(18.6±5.7d)比对照组全肠道喂养时间(17.67±6.30d)、住院时间(26.9±4.2d)明显缩短,观察组的低血糖(15.4%)、高血脂(7.7%)、胆汁淤积(19.2%)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低血糖(42.3%)。高血脂(30.8%)、胆汁淤积(61.5%)。结论早期胃肠道微量喂养可以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发生,而且能使早产儿更快的过渡至全肠道喂养,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及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李素萍  汪倩  曹蓓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2):1840-1842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小于胎龄儿宫外生长的影响,为小于胎龄儿制定更为合理的营养支持策略提供指导。方法对47例本院住院的小于胎龄儿进行头围、身长和体重的监测,并将其按不同胎龄和出生体重分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不同胎龄和不同出生体重患儿宫外生长的影响,以及静脉营养对患儿相关生化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 1、不同出生体重组中,头围和体重的增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和宫外发育迟缓的例数出生体重大的组少(P<0.05)。2、不同胎龄组中,患儿体重和头围的增长呈现出一致趋势,≥37周组增加最多,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胎龄的增加,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缩短(P<0.05)。3、早期肠外营养从外周静脉24 h均匀输入,未见有严重副作用的发生。结论早期积极地应用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有助于促进小于胎龄儿宫外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微量胃肠喂养联合肠外营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进行评价和观察.方法将40例胎龄为26~34周,体重为1238~2080g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为20例,分别叫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早期的微量胃肠喂养联合肠外营养,对照组给与常规喂养.监测和观察两组患者的喂养时间、胎粪排尽时间、喂养的耐受程度、体重增长情况.结果观察和对照组相比较,喂养时间、胎粪排尽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明显缩短,喂养的耐受性明显增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量胃肠联合肠外营养,可减少喂养并发症的发生,使喂养不耐受得到改善,同时促进早产儿肠道的成熟.  相似文献   

12.
郝佳丽  徐兵 《智慧健康》2023,(35):39-42
目的 探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肠外营养治疗对ICU早产儿胃肠道功能及生长发育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本院ICU治疗的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肠外营养,观察组使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肠外营养,对比两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指标、营养及生长发育指标、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呕吐、腹胀消失时间以及达全胃肠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ALB、PA、TF以及体重增加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低血糖、胃出血、胃潴留、便秘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肠外营养治疗对ICU早产儿有显著疗效,能加快胃肠功能恢复速度,改善营养状态,促进体重增长,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喂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早期微量喂养与体重增长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将新生儿科收治的90例VLBWI随机分为早开奶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比较两组在体重增长达足量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及喂养不耐受、低血糖等并发症情况。【结果】早开奶组体重增长快,达足量喂养及静脉营养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如VLBWI生命体征稳定,出生后应尽可能早开始胃肠道微量喂养,有助于改善VLBWI营养和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肠道外静脉高营养对早产低体重儿的临床应用。方法:对84例孕28~32周的早产低体重儿分为治疗组44例,采用肠道外静脉高营养,并及早给予鼻饲配方奶。对照组尽早给予鼻饲配方奶。观察两组患儿体重增长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早产儿体重增长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低体重儿早期肠道外静脉高营养,能明显增加早产低体重儿的体重,从而减少合并症,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学工程》2016,(7):929-930
目的比较不同的脂肪乳治疗方案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5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各50例。A组单纯采用葡萄糖、氨基酸治疗,不加脂肪乳;B组在葡萄糖、氨基酸治疗基础上于出生72 h给予20%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组在葡萄糖、氨基酸治疗基础上于出生24 h给予20%中长链脂肪乳。比较三组患儿的体质量增长情况、达到全胃肠营养喂养时间的生化指标、喂养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 C组的平均每日体质量增加量、达到全胃肠营养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其他两组,且B组患儿的以上指标显著优于A组(均P<0.05)。三组患儿在达到全胃肠营养喂养时间的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三酰甘油、尿素氮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早期应用脂肪乳能够迅速促进患儿的体质量增长,缩短住院时间,且患儿生化指标稳定,不会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实施不同喂养方法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出生体重≤1 500 g的66例早产儿根据其父母是否接受给孩子鼻胃管喂养母乳而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5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生后12 h内予鼻胃管喂养母乳,同时辅以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生后2天给予滴管滴入母乳或用棉签蘸母乳让患儿吸吮。观察两组患儿的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达足量肠内营养时间(指经口完成120 ml/kg.d)、达出生体重时间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吸入性肺炎、呼吸暂停、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的人次数。结果:两组患儿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吸入性肺炎、呼吸暂停例数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达足量肠内营养时间、达出生体重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而发生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的人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01、P<0.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实施鼻胃管喂养母乳同时辅以非营养性吸吮,较滴管滴入母乳或用棉签蘸母乳让患儿吸吮容易达足量肠内营养与恢复出生体重,且较少发生低血糖和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17.
龚小莲 《现代保健》2014,(35):12-14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8月本院确诊治疗的喂养不耐受早产患儿5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干预组患儿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微量喂养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抚触疗法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症状缓解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胃残留量、肠道全量营养喂养、住院、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抚触疗法可有效缓解患儿喂养不耐受症状,提高对患儿的治疗效果,缩短患儿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早产低体重儿静脉营养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期及传统两种静脉营养早产低体重儿的疗效。【方法】记录两组患儿生后1周内营养摄入及2周内体重增长情况、过渡到全肠道喂养时间、静脉营养相关并发症。【结果】早期静脉方案生后1周内每日摄入的热卡量、2周内平均增重均高于传统静脉方案(P<0.001);两组过渡到全肠道喂养时间无差异;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静脉摄入热卡多,体重增长快,可以避免早产儿早期营养不良的发生;对胃肠功能的恢复无明显作用;不会增加静脉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性营养干预对早产低体重儿营养状况及肠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早产低体重儿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普通胃管间歇喂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非营养性吸吮、俯卧位休息、腹部按摩等综合性营养干预,观察两组血浆白蛋白、血糖、血尿素氮、淋巴细胞总数、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鼻饲管留置时间、达到全肠营养时间、呕吐、腹胀等指标变化。结果所有患儿干预后白蛋白、血糖、淋巴细胞总数均有显著升高(P0.05),尿素氮水平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白蛋白、血糖、淋巴细胞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尿素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恢复体质量时间、鼻饲管留置时间及达到全肠营养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呕吐、腹胀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产低体重儿给予早期综合性营养干预可以促进患儿胃肠功能成熟,提高营养水平和免疫功能,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干预方法操作简单、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胃肠外营养方案对超低出生体重儿电解质紊乱的影响。方法:根据胃肠外营养方案不同将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96例超低出生体重儿分为实验组63例和对照组33例,实验组患儿给予早期静脉营养,对照组患儿给予延迟静脉营养,两组患儿生命体征稳定后均及早给予经口微量喂养和鼻饲喂养,比较两组患儿出生后72 h液体摄入量、尿量、血液生化指标(K+、Na+、Ca2+、p H、血糖)检测结果、高钾血症、低钙血症发生率及转归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72 h血K+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Ca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72 h液体摄入量、尿量以及血Na+、p H和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72 h高钾血症和低钙血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无一例死亡,对照组7例患儿因血K+浓度纠正无效或血K+浓度纠正后最终死亡,死亡率为21.21%。结论:早期静脉营养能够及时补充超低出生体重儿氨基酸和K+、Ca2+,对减少患儿早期严重电解质紊乱(尤其是高钾血症),降低患儿死亡率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