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池州市2008~2012年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分析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风险.方法 收集2008~2012年池州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有螺环境数据库、疫情监测报表等资料,分析全市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和特点.结果 2008~2012年间,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为0.79%、0.60%、0.58%、0.52%和0.36%,急血发病率由2008年的0.38/10万降至0,晚血病例数由2 274降到1 894;5年间,耕牛感染率分别为1.70%、1.44%、1.16%、1.68%和0;螺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现有钉螺面积分布仍较广,且螺情不稳定,山区感染性螺点数量相对较多.结论 池州市达疫情控制标准后的5年间,血吸虫病疫情得到了进一步控制,但仍然存在影响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的风险因素,今后需进一步加大以传染源控制和钉螺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态势及趋势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9  
1 血吸虫病流行现状 经过50多年的有效防治,至1995年,已有5省(市、区)阻断了血吸虫病传播,至2003年,未控制流行的尚有7个省、110个县(市、区),主要分布在水位难以控制的江湖洲滩地区和人口稀少、经济欠发达、环境复杂的大山区.但全国人、畜血吸虫感染及钉螺分布与防治初期相比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许多地区已达到传播阻断或传播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3.
洱源县是血吸虫病流行的重疫县,是全国110个未控制流行县(市)之一。至目前止,全县有13个行政村达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23个行政村达传播控制标准。为准确及时地监测该县目前的疫情,为下一步的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2004—10/11在炼铁乡江旁村进行了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4.
荆门市属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全市共有流行县(市、区)6个,流行乡(镇)42个,流行村294个,人口数44.08万人。累计血吸虫病人74975例,累计新发现钉螺面积13499.15hm2。经过50年防治,先后有3个县(市、区)达到传播控制标准,3个县(市、区)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但近年来,荆门市的血吸虫病流行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和趋势,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现状,为制订下一步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4年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分类统计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地区血吸虫病流行情况。 结果 目前云南省达到传播控制和阻断标准的血吸虫病流行县分别为7个和11个,其中传播阻断地区5年以上查不到螺的地区有5个。传播控制地区流行村数、人口数、耕牛数和有螺面积,分别占全省流行地区的80.94%、83.72%、79.32%和82.00%,血吸虫病传染源尚未彻底消除。 结论 云南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应继续清除残留的传染源,防止疫情回升;传播阻断地区应防止传染源输入,进一步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目的 分析江西省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 (传控) 或传播阻断 (传阻) 标准前后疫情消长 规律, 为修订 《血吸虫病控制与消灭标准》 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选择江西省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传阻县2个和传控县1 个,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 收集、 整理各县达到传控前10年和以后各年 (截止2008年或2009年) 疫情资料并建立数据库; 分 析达标前后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规律。结果 结果 广丰、 上饶和德安等3县达到传控后, 有螺面积分别压缩了96.79%、 98.99%和 99.77%, 钉螺密度维持在较低水平, 治愈了95%的病人和病牛。达传控标准后, 广丰和德安2县分别历经了17年和26年达 到传阻标准; 上饶县则由于残存钉螺复现与扩散而导致螺情反复, 但人、 畜病情稳定, 尚未达到传阻标准。结论 结论 螺情反 复是山丘型血吸虫流行区传控或传阻达标进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在一个较孤立单元的流行区域内, 如有螺面积或 钉螺密度持续控制在较低水平, 即使存在少量传染源, 血吸虫病也不易传播与蔓延。  相似文献   

7.
2010年对桐城市晚期血吸虫病 (晚血) 分布现状进行调查, 共确诊205例晚血, 全市推算患病率为0.027%。病例主要分布在传播阻断村 (67.32%), 50~岁年龄组患者占97.07%, 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者占95.61%, 92.20%的患者接受过病原学治疗。  相似文献   

8.
波阳县原有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 (人群感染率>1 5 % ) 6 5个行政村 ,1 992年开始实施以扩大化疗为主的防治策略[1] 。为了解项目实施后重疫区的流行现状 ,我们选择流行较严重的莲湖乡表恩村、双港乡长山村为试区进行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试区概况 莲湖乡表恩村 ,总人口 1 0 3 5人 ,居民主要生产方式为农业。相关易感洲滩面积40 90 5 72 m2 ,易感洲滩距村最近距离 3 0 0 m。项目实施前居民血吸虫感染率 3 9.0 6 % ,耕牛感染率7.0 0 %。双港乡长山村总人口 1 6 82人 ,居民主要为渔民 ,相关易感洲滩面积 1 90 3 4 2 8m2…  相似文献   

9.
10.
云南省大理州血吸虫病流行现状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准确掌握本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和流行特点,为调整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人群和家畜血吸虫病作调查,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对钉螺进行调查.结果人群粪检阳性率为3.89%,其中山区为6.10%,坝区为2.98%;男性为3.10%,女性为4.60%,山区高于坝区,女性高于男性;5岁以下儿童粪检阳性率为1.87%,病人EPG算术均数为7.76,几何均数为1.62;人群EPG算术均数为0.30,几何均数为0.04.家畜平均粪检阳性率为4.36%,山区为6.06%,坝区为2.51%,其中黄牛为7.25%,水牛为3.84%.有螺框出现率,山区为5.70%,坝区为1.82%;钉螺自然感染率山区为0.72%,坝区为1.94%.由本次抽样调查的人畜粪检阳性率,推算全州现有病人3.21万人,病牛8 100头左右.结论传播阻断地区疫情相对稳定,传播控制地区疫情反复,未控制地区疫情依然严重,人群感染率和感染度有所下降,但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与1989、1995年抽样调查相比,并无改变,疫情态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1.
2004-2011年黄山市共有新发晚期血吸虫病人240例,均为临床诊断病例。患者主要分布在原历史疫情较重的区县;其中以2007年和2008年发现最多;60岁以上者占79.16%;患者类型以腹水型和巨脾型为主,分别占66.25%和31.66%。调查结果表明,传播阻断地区仍有新发晚期血吸虫病发生。因此,要加强对历史病人的监测和诊治。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血吸虫病达到传播控制和阻断标准地区流行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全省血吸虫病达到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标准地区流行现状。方法:分层随机抽样调查20%的流行村的居民、耕牛和钉螺。结果:全省达到传播控制和阻断标准分别为21个县和25个县。传播控制区疫情大幅度回升,2001年钉螺面积、急血、病人、病牛和感染钉螺分别占全省的28.66%、32.08%、9.13%、17.54%和45.98%;传播阻断地区无病人、病牛和感染钉螺发生,但是其中14个县仍残存钉螺76.4万m^2。结论:传播控制区各级政府应加大血防经费投入,加强疾病监测力度,作到疫情早发现,早控制,尽快控制急性血吸虫病连续发生的势头。传播阻断区必须充分认识到血防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坚持搞好监测巩固工作,减少残存螺面,防止传染源输入和钉螺扩散。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池州市是血吸虫病重流行区,为了解全市血吸虫病疫情现状,客观地评价防治成效,为各级政府制定适宜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2004年全市血吸虫病疫情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方法收集、整理2004年度池州市血吸虫病防治疫情监测报表、年报表和近两年螺病情资料。以流行村为单位统计全市流行区2004年基本情况和螺病情指标。比较各项疫情指标,描述全市血吸虫病流行状况、分析流行特点。结果一、基本情况池州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安徽省南部,国土总面积8721平方公里。长江沿岸总里程162公里,辖区内有秋浦、九华、白洋、黄湓…  相似文献   

14.
2001~2005年安徽贵池区急性血吸虫病的流行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贵池区位于安徽省池州市行政区的长江南岸,地处江南丘陵地带,历史上曾是全国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的10个县之一,全区有25个乡(镇、处)208个行政村流行血吸虫病,截止2005年底,每年仍有急性血吸虫病病例。为了解近年来贵池区急性血吸虫病的流行特点,更好地制定血吸虫病的防治策略提  相似文献   

15.
<正>疫情变化趋势分析是疾病控制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文旨在通过分析2008~2012年贵池区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查找工作中的难点和存在问题,进一步明确防治实践的重点,为促进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实现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来源收集2008~2012年池州市贵池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血统1一血统6)资料;2008~2012年池州市贵池区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村数据(安徽省血吸虫病监测附表4一附表5);2008~2012年渔船民等流动人员血吸虫病监测数据;2008~2012年贵池区感染性钉螺数据库资料。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淳县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再流行因素监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阐明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再流行因素,为制订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血吸虫病常规监测方法对螺情、病情等流行因素进行监测分析.结果1999年发现钉螺,次年即发现阳性钉螺,1999~2003年钉螺面积平均年递增12.4%,而阳性钉螺面积则徘徊在1.20~31.61 hm2;人群血吸虫病筛查阳性率和新病人数逐年升高,2003年新病人数为1999年的139倍,筛查阳性率和新病人数均与钉螺面积呈正相关;2003年查出病牛2头,感染率为0.75%;2001~2003年哨鼠感染率分别为51.35%(19/37)、48.21%(27/56)、75.65%(87/115).结论由于钉螺扩散和传染源的输入,高淳县已由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转为血吸虫病再流行,必须加强以钉螺控制为重点的综合治理,阻断血吸虫病传播.  相似文献   

17.
安徽东至县香隅镇香口、渔渡两行政村为本地长江南岸上游江段的湖沼型江滩亚型流行村,总人口3325人,其中常住3084人,绝大多数沿江而居。村民因上滩耕种油菜等作物接触疫水而感染血吸虫病。2000年底,两村有钉螺面积172000m2,均分布在沿江江滩;有耕牛65头。为了解该地血吸虫病流行状况,为制订防制策略提供依据,作者于2001年春对该地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如下。内容与方法一、人群感染情况调查采用尼龙绢集卵孵化法对两村6~60岁常住人群进行查病,受检率要求≥90%。计算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居民的血吸虫感染率。二、滩地螺情调查采用系统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目的 分析安徽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 (传控) 和传播阻断 (传阻) 地区达标前、 后的疫情演变规律, 为控制血吸虫 病及巩固防治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选择安徽省已达血吸虫病传阻的天长市、 达传阻后疫情回升的太湖县和达传 控疫情回升的广德县,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以达到血吸虫病传控年为基点, 收集各县传控前10年至2008年的血吸虫病 疫情资料, 分析比较血吸虫病流行区达标前、 后病情与螺情变化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结果 天长市钉螺分布于局部湖 滩, 传控年有螺面积3.54 hm2 , 2008年消灭钉螺; 除1993年发生58例急性感染外, 其他年份无粪检阳性者, 人群血检阳性 率维持在0~1.55%的低水平。太湖县达传控的1971年钉螺面积为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的0.06%, 1983年达传阻前连续3 年无螺, 传阻12年后疫情回升, 发生血吸虫集体感染73例; 有螺面积回升至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的2.91%, 之后钉螺面积 持续上升; 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0~5.65%, 耕牛粪检阳性率多>1%。广德县达传控年的有螺面积为历史累计钉螺面积 的1.90%, 之后呈逐年上升趋势, 达传控后5年曾发生血吸虫急性感染病例, 疫情出现回升。天长市人群血检阳性率、 太 湖县人群和耕牛粪检阳性率, 与当地有螺面积均呈正相关 (r=0.582, 0.401, 0.596, P均<0.05)。结论 结论 控制钉螺是实现 血吸虫病传播达标和巩固防治成果的关键因素, 应加快研究建立有效的螺情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金湖县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和防治效果,探讨防治策略和防治措施。 方法  收集金湖县1970~2013年血吸虫病防治资料,对不同年代和不同时期血吸虫病情、螺情以及所采取的防治策略、防治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金湖县1970 年起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属血吸虫病轻度流行区。历经传播控制、传播阻断、巩固监测等不同防治阶段,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有效控制了血吸虫病的流行,1997 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现已连续23年未发现本地感染的粪阳病人、病畜。至2013年底,累计查螺面积278 407.07hm2,发现有螺面积3 420.98hm2。环境改造灭螺面积60.96hm2,药物灭螺和巩固性灭螺面积8 820.94hm2 ,有螺面积下降了99.64%。累计查病503 265 人次,发现血吸虫病人1 785例,查畜41 114头次,发现病畜397 头。治疗血吸虫病人2 795人次,病畜468头次。 结论  金湖县已有效控制了血吸虫病的传播,但钉螺复现和新发现螺区时有发生,而且存在输入性传染源,极易引起血吸虫病重新传播流行,应加强本地监测和巩固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掌握四川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展及疫情现状,为制定消除血吸虫病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4-2015年四川省血吸虫病历史资料、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报表、血吸虫病监测资料和血防能力资料,分析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展和流行现状。结果 四川省11个市(州)63个县(市、区)流行血吸虫病,2015年全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全省现有钉螺面积2 537.54 hm2,现有晚期血吸虫病人1 769例。2004-2015年累计查螺433 065.80 hm2,药物灭螺251 259 hm2;人群血检2 601.714 4万人次,人群化疗789万人次;检查耕牛127.611 7万头次。2004-2015年全省血吸虫病人和病畜数、有螺面积逐年下降,自2010年至今未发现当地感染的病人和病畜,自2004年至今未发现感染性钉螺。部分地区血防专业技术人员较少,防治技术与硬件设备落后,血吸虫病防控能力较弱。结论 四川省已于2015年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理、提高能力建设、建立敏感有效的监测体系、实施精准血防,从而巩固全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成果,力争早日消除血吸虫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