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杂种犬54只作动物实验,采用包套式肠端端吻合法与传统的双层内翻端端吻合法进行对比,发现术后2~4天前者破裂强度明显优于后者,两者的组织愈合过程基本相似,术后3个月观察无明显狭窄。作者提出和证实此术式能增加吻合口两界面间的接触粘连面积,是增加术后早期(2~4天)抗破漏能力的有效途径。文中介绍了手术方式,讨论了包套式吻合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Kasai术式在高位胆管损伤修复中的应用(附五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修复高位胆管损伤的新术式。方法 :自 1995~ 2 0 0 1年 ,修复高位胆管损伤 5例 ,具体步骤 (1)游离损伤的近端胆管 ;(2 )将近端胆管套入空肠 ;(3)行肝门空肠Roux en Y吻合。结果 :5例均获得成功 ,皆无并发症 ,随访观察无 1例胆管狭窄。结论 :手术将损伤的胆管残端游离植进肠腔 ,可以有效地防止因胆肠直接吻合所致的吻合口狭窄 ;有助于避免胆道逆行感染 ;减少直接吻合所发生胆漏的机会 ;技术操作大为简便 ;不需要长期留置胆管支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中升主动脉近端血管的"V"形桡动脉与大隐静脉组合血管桥("V"形桥)的吻合方法及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5年4月至2018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单纯非体外循环下不停跳CABG手术的21例患者,行升主动脉近端吻合时用大隐静脉或桡动脉与主动脉根部做近端端侧吻合,作为血源桥。另外一根血管桥的近端与血源桥近端(0.5 cm内)做端侧吻合,形成"V"形吻合。术后30天观察患者死亡率。术后3~6个月,通过冠状动脉CTA检查评价"V"形桥吻合口以及远端吻合口的近期通畅性。结果 21例患者中,术后30 d死亡率为0(0/21)。术后3~6个月,除1例"V"形桥吻合口桡动脉分支闭塞外,其余病例吻合口均通畅,"V"形桥吻合口及远端吻合口的通畅率均为95.2%(20/21)。结论应用"V"形桥行CABG的升主动脉近端吻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术式,临床效果满意,近期通畅率高。  相似文献   

4.
盆式胆肠吻合指将已切开的 1~ 3级肝管 ,拼合、整形、组成宽大的肝胆管腔 ,称之为肝胆管盆。将其与空肠吻合 ,称为盆式胆肠吻合。现就此术式的发展、演变及其临床应用介绍如下。1 盆式胆肠内引流的由来1983年 ,CesarRoux施行首例胃空肠吻合术(见图 1)。当时 ,空肠在Treitz’s韧带以下 15~ 30cm切断 ,在结肠后将远侧空肠 (桥袢 )与胃作端 侧吻合 ,在吻合口下方 12cm作近侧空肠与桥袢空肠端 侧吻合 ,关闭肠系膜间隙。CesarRoux命名为后位植置式胃肠吻合术 ,即Roux en y肠袢吻合。桥袢的长度通常在 6…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 1994年 6月~ 2 0 0 1年 4月 ,行胃肠、胆肠、肠肠间改良Gambee一层吻合84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84例中 ,男 45例 ,女 3 9例 ,年龄 18~ 63岁之间 ,平均 3 4 5岁 ,其中胃肠吻合 2 0例 ,胆肠吻合 10例 ,肠肠吻合 5 4例。本组 1例发生吻合口瘘 ,占 1 2 % ,为结肠直肠吻合 ,经支持治疗 ,充分引流而痊愈。1 2 手术方法 无论是端端吻合 ,还是端侧吻合 ,首先应游离好带系膜血管的肠管 ,致吻合处无张力 ,管腔对齐。在对拢的吻合口两侧端缝 2针作牵引后 ,则从浆膜面进 (出 )针 ,再从粘膜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对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根据术中胰腺重建方式的不同,将126例行PD术的患者分为黏膜-黏膜吻合组57例(行胰腺空肠黏膜-黏膜吻合)和端端吻合组69例(行套入式胰肠端端吻合),对比2组手术结局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黏膜-黏膜吻合组死亡率1.75%(1/57),端端吻合组死亡率2.90%(2/69),2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黏膜-黏膜吻合组术后胰漏总发生率显著低于端端吻合组(P0.05),2组其余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术中行胰腺空肠黏膜-黏膜吻合的术后胰漏发生率显著低于套入式胰肠端端吻合,可能更利于患者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评价应用微型钛血管吻合夹吻合小血管的安全可靠性。方法对80只新西兰大白兔的双侧颈动脉一侧应用微型钛血管吻合夹行端-端吻合,另一侧行间断端-端缝合吻合作对照,测定术后第1h、7、14及30d离体血管吻合口的平均最大抗张强度和平均最大破裂压。结果术后7d内吻合夹法的吻合口最大抗张强度高于针线吻合法(P<0.05),14d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0d内两种吻合法吻合口的最大破裂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从生物力学角度表明应用微型血管吻合夹吻合小血管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比较直肠癌切除3种吻合术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临床手术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573例直肠癌切除术患者,按吻合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A(传统手工吻合)、对照组B(单纯吻合器机械吻合)和实验组C(在吻合器机械吻合的基础上加用全层间断缝合吻合口)。对3组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C组患者术后3种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吻合口漏0.98%,吻合口出血0.49%,吻合口狭窄1.47%,均明显低于A、B两组患者(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采用在吻合器机械吻合的基础上加用全层间断缝合吻合口的术式,明显优于传统手工吻合组和单纯吻合器机械吻合组,能显著降低术后3种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究直肠癌前切除(Dixon术)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以及CT诊断吻合口漏的准确性.方法:选自工作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20例直肠癌患者手术之后的临床资料以及病理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有无低血红蛋白血症、有无糖尿病等对吻合口漏的影响进行一定的分析.结果:无吻合口漏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吻合口漏组,并且单因素结果表示,糖尿病、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术中结扎左结肠动脉和直肠癌前切除术后产生吻合漏口有着一定的关联.结论:BMI≥28kg/m^2、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6cm以及结扎左结肠动脉的直肠癌患者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很容易产生吻合口漏,因此这些患者应该在手术之后的7天实行CT对吻合口的愈合状况进行一定的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行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的患者31例(观察组),行传统Roux-en-Y吻合的患者34例(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消化道重建时间和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及术后吻合口/残端漏、吻合口炎/溃疡、肿瘤复发/转移和Roux-en-Y滞留综合征(RSS)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消化道重建时间和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分别为(46.19±4.20)min、(50.32±4.64)h,对照组分别为(49.32±4.44)min、(53.38±4.74)h,观察组消化道重建时间和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发生RSS 1例,而对照组为10例,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吻合口/残端漏、吻合口炎/溃疡、肿瘤复发/转移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用于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同时减少RSS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陈新让  王献良  侯广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4):8495-8495,8497
目的总结分析Ⅲ型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漏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的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郑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46例Ⅲ型食管闭锁临床资料,对食管闭锁的诊治、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23.92%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25.00%的影响因素及诊断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46例患儿中11例发生吻合口漏,获得随访的28例患儿中7例有吻合口狭窄。结论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与食管盲端间距离及吻合口血供相关,经非手术治疗多可自愈;而吻合口狭窄则与吻合口漏密切相关,其治疗应在出现吞咽困难后再行气囊扩张。  相似文献   

12.
胆肠吻合术后,为防止胆道上行性感染,近年来,提出了多种手术方案,但其抗返流效果尚不满意,仍有相当数量的患者术后存在肠内液体或气体的返流,进而引起胆道感染。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新的抗返流术式——空肠套式吻合加同步缝合术,经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效果良好。1 手术方法 空肠套式吻合是将近段空肠端通过远端空肠对系膜缘的切口套入远端空肠,近段空肠套入长度为对系膜缘3~4cm,系膜缘1~2cm,然后在吻合口的近端将输胆肠袢与近端空肠袢作浆肌层间断缝合固定,长度一般为8~10cm。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在我国是常见病。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其中手术方法之一为:食管部分切除术,胃食管吻合术。我院1例发生吻合口漏的病人,既施该手术。吻合口漏是该术式最常见的并发症。死亡率较高。国外近年报道:吻合口漏发生率为2.6~6.4%。死亡率为38.1~53.6%可见吻合口漏一旦发生,死亡率较高。这样,吻合口漏发生后,精心护理,对吻合口漏愈合和病人的康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就我院1例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漏获得治愈,谈一谈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用灌肠法代替近端结肠造口辅助治疗直肠切除术后低位吻合口漏。方法 1993年5月以来,308例根治性直肠切除低位和超低位吻合术时未行预防性近端结肠造口,术中将直肠吻合口严密关闭于腹腔之外,术后延迟骶前引流管拔出。出现吻合口漏19例,其中2例行暂时性近端肠造口治疗,17例采用灌肠等非手术疗法。后者除全身抗炎支持治疗外,辅以每日清洁灌肠1~2次排空结肠。结果 17例吻合口漏均于2~30d治愈。结论 重复清洁灌肠对吻合口漏的保守治疗有一定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患者肠切除+肠吻合术不同的吻合方式对CD术后吻合口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解放军第八五医院行肠切除肠吻合术的CD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实施侧侧吻合(SSA组,22例)与端侧或端端吻合(非SSA组,20例)两组患者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及术前存在脓肿或瘘管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非SSA组有30.0%(6/20)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吻合口瘘,而SSA组仅有4.5%(1/22)发生了吻合口瘘(P<0.05);吻合口瘘外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在两组无明显差异,分别为13.6%(3/20)和15.0%(3/22)(P=0.1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在非SSA组和SSA组分别为12.3 d和9.7 d(P<0.05),SSA组明显缩短。结论相比较于端端吻合与端侧吻合,侧侧吻合方式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优点明显,可考虑作为CD肠切除后首选的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16.
胃肠道吻合术为外科最基本操作方法之一 ,而最常用的消化道吻合方法是传统的二层内翻缝合。临床基础研究已证实了一层缝合优越性最多[1] ,但应用还不够广泛。本院自 1997年 1月至 2 0 0 1年 6月无选择性地应用一层缝合于 2 90例病人共 4 0 3个吻合口 ,其结果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88例 ,女 10 2例 ,年龄 9~80岁 ,吻合口的范围从食管到直肠。其中食管空肠吻合 11次 ,胃空肠吻合 6 2次 ,胆肠吻合 10 2次 ,小肠吻合 16 1次 (其中胆肠吻合同时行小肠吻合 10 2次 ,食管空肠吻合同时行小肠吻合 11次 ) ,回结肠吻合 30次 ,结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氟比洛芬酯对结肠切除吻合术后大鼠的肠功能、疼痛及吻合口愈合的影响。方法:48只6~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n=12),行肠切除吻合术。从术毕起连续3日分别给予各组以下药物:脂肪乳(Z组,0.4 ml/d)、低剂量氟比洛芬酯[F1组,12.5 mg·(kg·d)~(-1)]、中剂量氟比洛芬酯[F2组,25 mg·(kg·d)~(-1)]、高剂量氟比洛芬酯[F3组,37.5 mg·(kg·d)~(-1)]。于术后12 h、24 h、36 h、48 h、60 h定时观察是否出现新鲜粪便;在术毕当日至术后第3日测定手术切口疼痛行为学变化。分别在术后第3天、第7天每组各处死6只动物,测定吻合口爆破压力,吻合部位COX-2表达(免疫组化法)及羟脯氨酸含量(碱水解法)。结果:各组术后排便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术毕当日至术后第3日,F1、F2、F3组大鼠对10 g von Frey纤毛刺激手术切口的阳性反应率均较脂肪乳组下降(P<0.01)。F3组大鼠在术后3天、7天的吻合口爆破压力、COX-2表达情况和羟脯氨酸含量均较Z组明显降低(P<0.05),F2组大鼠术后第7天吻合口的爆破压力较Z组明显降低、术后3天吻合组织COX-2表达较Z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可以改善大鼠肠道术后疼痛,对肠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高剂量的氟比洛芬酯可能增加吻合口愈合不良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现将低位直肠癌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和防治总结如下。 1原因 1.1解剖学因素直肠中央部位有一缺血区,从肠镜、钡灌肠和直肠指诊发现,直肠吻合口漏也多位于后正中线即肠系膜缘部位,这表明,直肠中线部位存在潜在的低血流灌注区域,并腹膜返折以下10cm的肠段缺乏浆膜层,对张力耐受较差,这两种特点与吻合口漏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结肠癌术后吻合口漏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病死率较高;据近十年来国内文献报告,其发生率为2.6%~6.4%,病死率为38.1%~53.6%。我院自1999~2001年共发生四例吻合口漏,本组发生率为3.9%,但由于我们对吻合口漏做出了及时的诊断和处理,病死率0%,并避免了再次手术闭瘘。若吻合口漏诊断确立,应及时手术,肠腔内置蕈状管,术后给予静脉高营养及生长抑素类药物应用,术后三个月拔除内置蕈状管;通过上述处理吻合口漏患者均痊愈,避免了再次手术闭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阐明择期结肠直肠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真实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13例结肠直肠切除术病人 ,分成两组 ,由再剖腹术证实吻合口漏组 (Ⅰ组 ) ,和无吻合口漏组 (Ⅱ组 ) ,比较两组在手术后的临床征象。结果 :吻合口漏 2 7例 (2 7/ 5 13,5 % ) ,临床怀疑吻合口漏钡剂造影证实的为 8例 (8/ 14,5 7% ) ,由CT扫描证实的为 7例 (7/ 9,78% )。临床观察到与肠吻合口漏有关的有意义征象 :发热 (>38℃ )、大肠运动丧失、腹泻、腹腔引流 >40 0ml/ 2 4h、白细胞增高、肾衰等。Ⅰ组 2 0例 (2 0 / 2 7,74% )在手术后 5d内至少有一项临床征象 ,1个病人出现多个症状将增加吻合口漏危险性从 19% (2个征象 )增至 6 1% (3个征象 )。结论 :在本组研究中 ,手术后一些临床征象与吻合口漏相关 ,这些表现帮助我们在大肠切除术后早期诊断吻合口漏 ,及时处理吻合口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