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幸福歌     
时值虎年,虎虎有生气。欣喜之余,自撰幸福之歌,喜迎虎年气功春天来临。歌曰:人在世间,生存当先,享受幸福,众所期盼。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尊重科学,道法自然。保护环境,避免污染,生态平衡,碧水兰天。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美化环境,美化家园。审视未来,当虑其先,注重养生,防患未然。养生之道,法于经典,遵而循之,勇于实践。两袖清风,一尘不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道德伦理,法制观念,铭记在心,律之以严。尊老爱幼,尊师敬贤,文明礼义,代代相传。一念之误,祸起百端,乐极生悲,物极必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豁达大…  相似文献   

2.
桑椹是桑科植物桑树的果穗。其味甘。性寒。无毒,功能补肝益。肾,安神益智,补血滋阴,生津止渴,润肠通便,明耳目,乌须发。主治肝。肾阴亏,血虚。头晕目眩,心悸,失眠健忘,疲倦乏力。内热消渴,便秘,须发早白,目暗,耳鸣,腰膝酸软。  相似文献   

3.
自学气功,阎率易行。一说就懂,一学就会。人导自然,天霓地层。自体发肤,受之父母。返朴旧真,放松入静。气功术语,内视党明。心脏中枢,觅他和谐。锦奎藏心,柔软舒适。飞飞扬扬,纷纷差言。千里雪飘,乃至冰封。废气病气,通过国会,通过湘泉,上天入地。吐政纲新,新陈代谢。高山行走,海底深行。仰之弥高,洞之弥深。天下名山,博采贲气。博览导书,系统学习。刻自钻研,十牙面壁。宏观调控,微观控制。扶正莅邪,疏通经纪。百病治病,无病防病。因人制宜,具体分析。初中有静,静中民切,静如山岳,元老工河。四的行焉,乃物生焉。…  相似文献   

4.
站桩铭     
天气渐冷,寒气近逼,老弱病人,如临大敌。行动不便,形似拘役,采取措施,当务之急。求助外物,效果不济,自身和暖,才是良医。身上“暖器”,源于自己,打开“开关”,只在脚底。抬起一腿,金鸡独立,一腿站久,酸热得气。支持不住,换腿另立,两腿轮换,经常交替。热度上升,热力聚集,延着两腿,波及全体。腹中鸣叫,打嗝放屁,气血通畅,身心皆宜。有了热气,身体有力。有了热气,动脑动笔。有了热气,寒冷休息。双腿有力,寿命延续。善哉此方,深含哲理,当下去行,马上受益。大道至简,就怕犹豫,每天坚持,必见成绩。站桩铭@一阳…  相似文献   

5.
莲Nelumbo mucifera Gaertn.,又名荷花、莲花、水华、芙蓉、玉环等,为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分布面很广,除西藏、青海之外,各地都有栽培。根状茎长而肥厚多节,两节之间茎内有孔眼,横生于水底泥中,节处向下生须根。叶盾圆形,被有蜡质,表面暗绿色,波状全缘,多数挺出水面。花期6至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文、镶边。坚果椭圆形,种子卵形。莲全身皆宝,多处可药用:莲子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用于脾虚久泻,遗精带下,心悸失眠。莲子心清心安神,交通心肾,涩精止血,用于热人心包,神昏谵语,心肾不交,失眠遗精,血热吐血。莲房可化瘀止血,用于崩漏,尿血,痔疮出血,产后瘀阻,恶露不尽。莲须固肾涩精,用于遗精滑精,带下,尿频。荷叶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用于暑热烦渴,暑湿泄泻,脾虚泄泻,便血崩漏。  相似文献   

6.
1咳嗽张某,男,40岁,农民。主诉:咳嗽半月余,夜间甚。症见吐清稀泡沫痰,恶寒发热,口干苦,胸胁满,舌苦白润,脉弦。此乃邪留少阳,枢机不利,饮邪留肺,肺失宣降。治以和解畅枢,宣肺化饮,小柴胡汤加减。方药:柴胡12g,黄岑10g,半夏10g,细辛3g,五味子6g,干姜6g,杏仁]og,甘草6g。水煎服3付。复诊:诸症已控,惟神疲纳差,时吐白泡沫痰,以六君子汤加干姜、细辛、五味子,桔梗调治善后而愈。2内伤气都发热雷某,男,60岁,农民。5天前与人口角,随感发烧.胸满闷不得平卧,呕而不食,经西药治疗,热势无减,午后重,暧气口苦…  相似文献   

7.
焦敏  曾伟刚 《陕西中医》2007,28(12):1689-1689
1阴道干燥症 李某,女,41岁。2006年7月6日就诊。自述近半年来阴中干涩,同房拘痛,且逐渐加剧。患者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口干不多饮,口淡乏味,常有肠鸣腹泻,舌质淡红,六脉细弱。月事多提前1周以上,经量偏多,血色淡红,质稀无块。经后小腹坠胀,诸症愈重。证属中气不足,脾不散津,治当补中益气,健脾生津,当补中益气汤主之。党参、黄芪各30g,炒白术15g,当归、陈皮、神曲各10g,升麻、柴胡各7g,炙甘草6g,砂仁、木香各3g。服药7剂,纳食增进,精神倍增,阴中渐濡,守方再进,又14剂后,诸症渐退,地道湿润,夫妻和睦,月事如常。  相似文献   

8.
胸闷憋气,阵发性心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乏力,畏寒肢冷,睡眠差,食欲不佳,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苔白润或腻。治宜温助心阳,宣通脉络,可选下方:瓜蒌30g,薤白15g。白酒15mL。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相似文献   

9.
韩某某,男,64岁,2000年1月4日初诊。患者口腔、魄门溃疡交替出现已2年之久,虽多方求治,均未治愈。现患者口腔粘膜溃疡,灼热疼痛,伴咽干口燥,口苦。魄门湿痒,搔之不解。伴见疲乏无力,烦躁易怒,脘腹胀闷,纳呆,大便硬如羊屎,夜寐不安,舌体暗紫,左侧可见一溃疡创面,苔黄,薄腻少津,脉右沉弦,左稍细。诊断:狐惑证。辨证:湿浊内蕴,热毒内壅。治则:化湿解毒,佐以健脾活血。处方:化湿解毒汤加减:当归10g,连翘15g,赤小豆30g,炙杷叶10g,竹茹10g,茯苓15g,生薏米15g,败酱草20g,香橼10g,佛手10g,黄芩10g,赤芍10g,砂仁6g。7剂,水煎服,日1剂,日服2次。……  相似文献   

10.
肖建军 《北京中医》2002,21(3):145-145
韩某某,男,64岁,2000年1月4日初诊。患者口腔、魄门溃疡交替出现已2年之久,虽多方求治,均未治愈。现患者口腔粘膜溃疡,灼热疼痛,伴咽干口燥,口苦。魄门湿痒,搔之不解。伴见疲乏无力,烦躁易怒,脘腹胀闷,纳呆,大便硬如羊屎,夜寐不安,舌体暗紫,左侧可见一溃疡创面,苔黄,薄腻少津,脉右沉弦,左稍细。诊断:狐惑证。辨证:湿浊内蕴,热毒内壅。治则:化湿解毒,佐以健脾活血。处方:化湿解毒汤加减:当归10g,连翘15g,赤小豆30g,炙杷叶10g,竹茹10g,茯苓15g,生薏米15g,败酱草20g,香橼10g,佛手10g,黄芩10g,赤芍10g,砂仁6g。7剂,水煎服,日1剂,日服2次。……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内经》相关篇章的研读,认为其中已将“审机定治”之方法明示,遂整理发挥如下:六淫,疫毒,饮食,劳逸确定病因;卫表,气分,血分,经络,脏腑,奇恒之腑定位,虚实定性;分析主次,分析乘侮;归纳病机;确定治则;确定治法;制方用药调养,医者能如此考虑则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张子和补法特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子和善用汗、吐、下三法,反对滥用补药,其补养观点是在《内经》“补不足,损有余”原则指导下的“祛邪存正,补偏救弊”,具体归纳为,以攻为补,邪去言补,纯虚惟补,食疗补虚。  相似文献   

13.
中医的思维方法有力地指导着中医的辨证论治,中医的思维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卓有远见的预见性。由此,使中医的思维方法具有超前思维的特点,即为中医超前思维方法。中医的超前思维方法,是指医生通过对疾病发生、发展、演变规律的长期临床观察和辨证论治思维规律的总结而形成的思维方法,它具有科学的预见性,能看到疾病潜在的变化规律、治疗机会、危险(不良征兆),能测知疾病的未来发展及预后等,为制定具有预见性的治疗措施创造条件,中医超前思维具有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金匮要略》痹证论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体因风、寒、湿三气杂至而成痹证。可分为风湿表实,风湿表虚,风湿阳虚,寒热错杂等证型,分别治以发汗,利小便,温阳化湿,寒热并用之法。用药应注意辛而不燥,补而不滞,走中寓守,散中有敛。  相似文献   

15.
本文归纳了《内经》经络之望色,切脉,内脏病变在经络循行的特定部位以及经络腧穴之反映,来说明经络的诊断作用,并且分述了针刺治疗的手法:进针前手法,进针时手法,进针后之补泻手法。  相似文献   

16.
茶叶抑制六种抗肿瘤药物诱变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依据超氧化物歧化酶(SOS)反应原理,采用诱变及抗诱变同步试验方法,检测了茶叶的诱变性和对六种抗肿瘤药物诱变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茶叶无诱变毒性并有抗诱变作用。茶叶对丝裂霉素C(MMC)、平阳霉素氟尿嘧啶顺氨氯铂、阿糖胞苷及盐酸氮芥六种治疗肿瘤药物的诱变毒性均有抑制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茶叶的抗癌作用及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试析醒脑开窍法中部分腧穴的刺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醒脑开窍法中极泉等腧穴的取穴、针刺手法及针刺效应的分析,说明醒脑开窍法中这几个腧穴的针刺操作是通过对穴位局部相应神经干的适量刺激,配合醒脑开窍法中其他腧穴的针刺,共收开窍醒神、疏通经络之功.说明醒脑开窍法是在对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的客观准确认识的基础上,对中医针灸基础理论的进-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穴性与药性有着显著的不同,本文从它们的物质载体、作用途径及特色等方面的区别,具体论述穴性的归纳不可笼统地“穴性药性化”。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脾约证》"脾弱"病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约”首见于《伤寒论》。历代对“脾约”的认识有:脾阴虚;太阴不固;脾阴外渗;脾土过燥;脾气不展;脾弱。而笔者认为“脾约”乃脾气不足,转输失调,津液偏渗。即“脾不足,令人九窍不通”。其辨证着眼点“大便革更”,“小便数”。用麻子仁丸治之,寓“益气通下”之意。本文揭示了“脾约”证是《阳明病篇》所涉及的一个特殊证型,为“益气通下”之法提供了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20.
试论肝脾不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脾不调证的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证治方药,临床应用进行了阐述。肝脾不调证即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所表现的证候,肝病可及脾,脾病亦可及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