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脊柱手术后患者卧床时间长,生活需要帮助照顾,易产生躯体不适和急躁心理,2001年5月~2004年9月,我们对130例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60例脊柱病患者施行手术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30例,男98例,女32例,25~67岁,外伤性椎体爆裂性骨折63例,椎间盘病变37例,椎管狭窄30例;颈椎手术32例(前路19例,后路12例,前后路联合1例),胸椎手术28例(后路27例,前后路联合1例),腰椎手术60例(前路2例,后路58例),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舒适护理措施。对照组130例,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和手术方式等资料与实验组比…  相似文献   

2.
颈椎病62例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2001年3月~2003年10月,我科对62例颈椎病患者行手术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40例,女22例,19~67岁,颈椎间盘脱出14例,脊髓型颈椎病27例,颈椎骨折19例,其它颈部疾患2例.其中颈椎前路手术24例,颈椎后路手术38例,平均住院21d.  相似文献   

3.
背景:高位、多节段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是采用单纯前路,还是采用前后路联合入路治疗方式存在争议。 目的:对比分析前路及前后路联合治疗高位、多节段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差异。 方法:选择高位、多节段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21例。男9例,年龄在56-72岁;女12例,年龄在58-70岁。病变位于C2-5间11例,C3-7之间10例。其中11例采用单纯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10例采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切除、前路钛网钢板螺钉内固定、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联合治疗。治疗结果采用JOA评分标准,计算优良率及改善率。 结果与结论:10例采取前后路联合治疗方法患者优良率为90%,改善率为82%。11例单纯采取颈椎前路治疗方法的患者中优良率为73%,改善率为73%。两组优良率比较及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从而说明高位、多节段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采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切除、前路钛网钢板螺钉内固定、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前路或后路入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因患有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于该院行手术治疗的6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颈前路手术组36例,颈后路手术组33例,术后平均随访1年。对两组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随访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颈椎曲度、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前路手术组患者的术后颈椎曲度明显优于后路手术组,两组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的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后路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则要少于前路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前路手术组要高于后路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手术方式总体疗效要优于颈后路,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和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2年5月至2010年5月共收治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为35-55岁,平均42.5岁,全部为单一间隙的椎间盘突出,28例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前路组(13例)行前路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经侧前方人路);后路组(15例)行经椎间孔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TLIF).统计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手术情况,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均行VAS和ODI评分,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探讨相关的并发症,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前路组和后路组术中的平均出血量为(1150±240)Inl和(368±113)ml,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0);前路组和后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65±14.5)min和(145±19.5)min,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05);前路组和后路组VAS评分改善率分别为(81.4±8.5)%和(75.0±9.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7),前路组和后路组ODI改善率分别为(71.5±7.8)%和(67.5±12.0)%,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306);该两组病例术后伤口一期愈合,病变节段都已融合,无内固定失败和断裂;后路组有两例患者出现下肢痛,短期内无明显缓解,持续时间约3周.结论 前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出血量大,手术时间相对长,但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同期前后路手术治疗颈椎病40例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骨外科2005-11/2008-11对40例颈椎病患者采用了同期后路椎板成形术+颈椎前路手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6~69(平均47.5)岁,病程5个月~8a,其中脊髓型颈椎病合并间盘突出23例,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17例。  相似文献   

7.
2007年6月~2009年6月,我们对25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冷疗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行扁桃体剥离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男11例,女14例;年龄9~65岁.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11~63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诊断为慢性扁桃体炎,需行手术治疗.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手术方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8.
2008年8月~2009年4月,我们对96例脊柱手术患者在常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发放随访卡,并根据反馈信息不断完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91例,男119例,女72例;年龄17~75岁.出院后均需卧床休息15 d~2个月,随机分为对照组95例和研究组96例.对照组男56例,女39例;年龄17~75岁,平均42.25岁.研究组男63例,女33例;年龄21~72岁,平均45.0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9.
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30例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美莲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0):929-930
2002年6月~2005年7月,我院对30例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22例,女8例,18~65岁,平均41.6岁。18例行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术 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11例行经后路单开门减压术,1例行颈后路枕颈融合术。2结果术后出现1例肺部并发症,2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前方入路联合后内入路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100例腘窝囊肿手术患者,根据手术类型分为3组。A组37例,采用关节镜下前方入路联合后内入路手术治疗,其中男17例,女20例,年龄(54.49±8.32)岁;B组30例,采用关节镜手术联合后路开放手术治疗,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54.23±8.21)岁;C组33例,采用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其中男16例,女17例,年龄(53.70±10.11)岁;记录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功能评分、Rauschning和Lindgren分级、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情况、住院天数和囊肿复发情况等。结果 A组在术后VAS评分、住院天数、术后Lysholm评分、伤口愈合率和切口长度等均优于B组和C组;A组和B组复发率低于C组;A组和C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B组。结论关节镜下前方入路联合后内入路治疗腘窝囊肿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并评价前入路、后入路和前后联合入路3种不同手术入路在治疗西藏高原地区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共62例。其中采取前入路的28例(前路组),前后入路联合11例(前后路联合组),后入路23例(后路组)。记录和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Cobb角度、矫形率、角度丢失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 结果随访5~96个月,平均(10±5)个月。手术时间上,后路组[(213.5±42.3)min]明显短于前路组[(260.9±58.1)min]及前后联合组[(292.7±45.2)min],差异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在失血量上,后路组[(802.2±218.6)ml]明显少于前后路联合组[(981.8±221.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前路组[(885.7±321.7)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上,3组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在矫正效率方面,前路组[(45.2±16.8)%]明显弱于后路组[(72.5±13.4)%]和前后联合组[(73.4±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术后4、7个月再次形成脓肿,前路组和前后路联合组各1例。术中胸膜破裂至血气胸5例,前路组3例、前后路组2例,腹膜破裂2例,均为前后路联合组。 结论对于胸腰椎结核,前入路矫正效果差,并发症高;虽然前后联合入路临床效果不错,考虑到其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出血多等因素,需要严格把握指征;对后入路,疗效可靠,且创伤小、并发症少、时间短、出血少,值得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2.
胸腰椎骨折患者160例,男120例,女40例;年龄14-61岁,平均(40.2±10.8)岁;病程1 h-5 d;胸椎骨折58例,胸腰椎联合骨折12例,腰椎骨折90例。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组患者均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椎板减压术治疗,对照组术前后按常规护理。观察组手术前后给予综合康复护理:①手术前针对患者病情,介绍所需选择手术方案,治疗经验及医患互相配合带来的效果,树立患者的信心;指导患者掌握床上训练技巧及自理能力。②手术后:手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同时采用多诱导和鼓励的方式,指导患者床上直腿抬高训练,…  相似文献   

13.
2006年8月~2008年8月,我们对实施颈椎手术51例患者行系统的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1例,男26例,女15例;年龄20—74岁,平均46.8岁。其中下颈椎骨折脱位伴不同程度的瘫痪29例,脊髓型颈椎病9例,颈椎病神经根型6例,颅底骨凹陷2例,寰枢椎脱位3例,脊髓空洞1例,行颈椎管内脊膜瘤1例。颈前路手术32例,颈后路手术11例,前后路同期手术8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治疗不完全性颈部脊髓损伤患者的效果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9月接受治疗的不完全性颈部脊髓损伤患者12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6例,为早期手术治疗组:又分为单纯前路组30例,单纯后路组50例,前后路联合组16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进行非手术治疗,观察组进行早期手术治疗,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路颈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或前后路联合减压内固定术。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Frankel分级、ASIA评分得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Frankel分级改善率为92.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54%(P0.05)。治疗后的ASIA得分单纯前路组为(64.54±23.24)分、前后路联合组为(66.33±22.13)分、单纯后路组为(68.47±21.17)分、对照组为(62.72±19.33)分,均比治疗前的(41.34±19.98)、(42.43±19.87)、(43.67±20.11)、(46.85±19.46)分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单纯后路和前后路联合组优于单纯前路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手术治疗对于不完全性颈部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陈萍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4):334-335
1996年3月~2004年3月,我院开展分期手术治疗脊柱侧凸220例,手术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20例,男103例,女117例,11~42岁,平均20岁。冠状面cobb角96°~170°,平均116°。特发性脊柱侧凸159例,先天性脊柱侧凸61例;其中神经纤维瘤脊柱侧凸15例,ch iari畸形和/或脊髓空洞伴脊柱侧凸8例,麻痹性脊柱侧凸7例,马凡氏综合征伴脊柱侧凸3例。治疗方法如下:①前路松解牵引2周后行后路矫形170例。②自体胫骨行前路支撑融合,2周后施行后路矫形9例。③一期前路骨骺阻滞加后路内固定矫形41例[1]。术后随访1~3年…  相似文献   

16.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万天真 《临床荟萃》2003,18(14):823-824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急症 ,病死率高 ,近年来运用溶栓治疗AMI已成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使病死率进一步下降。现将 76例AMI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对比观察尿激酶 +常规治疗与仅用常规治疗的临床疗效 ,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男 5 2例 ,女 2 4例 ,年龄 36~ 77岁。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 37例 ,男 2 4例 ,女 13例 ,年龄 4 8~ 77岁 ;尿激酶组 39例 ,男 2 8例 ,女 11例 ,年龄 32~ 75岁。尿激酶组中AMI发病 6小时以内者 33例 ,6~ 12小时内仍伴有剧烈胸痛 ,心电图 (ECG)ST段…  相似文献   

17.
20 0 1年 6月~ 2 0 0 3年 6月 ,我们用参麦注射联合苦碟子注射液治疗脑梗塞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76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 4 3例中男 32例 ,女 11例 ,4 3~ 81岁 ,平均5 6 3岁 ;对照组 33例 ,男 2 1例 ,女 12例 ,4 1~ 79  相似文献   

18.
顾向军 《天津护理》2004,12(3):149-149
颈椎脊髓损伤尤其是高位颈椎损伤不但可引起瘫痪,而且还可引起全身性反应,包括神经应激反应,内分泌系统反应,创作后代谢反应,创伤后脏器反应,创伤后免疫反应等。因此,充分的术前评估和训练及术后仔细观察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院自1996年8月至2001年12月共收治颈椎脊髓损伤患者56例,术前后通过严密的观察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 本组男39例,女17例,年龄19~65岁,平均41岁。颈椎骨折脱位31例,颈椎过伸性损伤14例,急性颈椎间盘突出11例,其中前路手术41例,后路手术12例,前后路联合手术3例。术后并发呼吸衰竭2例,中枢性高热2例,脑脊液漏2例,消化道功能紊乱7例,经及时处理,均恢复良好。56例患者经随访半年至1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前、后入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对治疗胸椎结核的效果,探讨后路经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椎弓根钉内固定钛网植骨融合术治疗的优势。方法随机抽取接受前路手术与后路病灶清除联合钛网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的胸椎结核患者50例,按照手术适应证选择手术术式,分为前路手术组(前路组)和后路手术组(后路组),每组25例。后路组应用后路经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椎弓根钉内固定钛网植骨融合术,前路组应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矫形内固定术。观察两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后凸畸形矫正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1后路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前路组,Cobb'角平均矫正值明显高于前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为E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患者治疗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后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前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椎弓根钉内固定钛网植骨融合术具有病灶清除彻底,创伤小,畸形矫正、植骨融合满意等优点,是修复胸椎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案,较前路手术有其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老年重度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12例诊断明确的老年重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术进行手术治疗。随访患者临床和影像学情况,按JOA评分标准评定神经功能,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12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4~7 h,平均4.6 h;术中出血量400~1400 ml,平均800 ml。随访4个月~3年,前路植骨及后路门轴全部骨性愈合,神经功能改善率均为优秀。结论对于前后均受压的老年重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手术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